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国内美术治疗在特殊儿童中的应用及评估杨宣英(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杭州310012)摘要:美术治疗作为我国特殊儿童康复治疗的一种方法已经被特殊教育的教师和康复人员使用,有关文献对此做了详细的论述。而评估作为衡量美术治疗效果的关键,在目前国内尚未盛行的美术治疗中,缺乏应有的有效性。本文将对美术治疗在特殊儿童中的应用,以及美术治疗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对策等进行论述。关键词:美术治疗;特殊儿童;评估美术治疗(arttherapy)是诞生于20世纪中期的一种艺术疗法,由精神分析学家南伯格(Mar-garetNaumburg)创立,它主要通过绘画、雕塑、拼贴创作等美术手段帮助当事人释放难以言表的情绪、控制行为、解决问题,进而获得身心整合。在学期课程中,笔者已经对美术治疗的定义、基本原理、理论取向、以及美术治疗在特殊儿童治疗中的运用等介绍了很多,因此,在这里,笔者想谈一下目前国内特殊儿童美术治疗的发展情况,同时浅谈一下特殊儿童美术治疗另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即美术治疗的评估问题。目前,我国对特殊儿童的美术治疗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美术治疗中评估问题更是在摸索中,有很多问题不明确,亟待解决,如:存在何种问题的特殊儿童适合使用美术治疗的方法进行干预,实施美术治疗的人员的认定,科学的美术治疗过程如何实施,美术治疗的效果如何衡量,等等。一、美术治疗在中国发展的介绍从已经收集到的文献来看,国内美术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绘画艺术治疗上。绘画艺术治疗是以绘画活动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治疗形式。它指通过绘画让患者产生自由联想来稳定和调节情感,在追求艺术美的过程中治愈精神疾病。1在西方,艺术治疗在20世纪40年代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与专业出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得到确立。2而绘画艺术治疗作为艺术治疗的一个方面也在此期建立1闫俊,崔玉华.一次集体绘画治疗尝试[J].中国临床康复,2003,(30):4160-4161.2高颖.艺术心理治疗[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和发展。国内绘画艺术治疗虽在古时有一定的雏形,但真正的学术研究和应用却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滞后于国外。具体来说,绘画艺术治疗在中国的发展分为一下几个阶段:(一)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美术治疗美术治疗在中国真正的学术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在理论研究方面,以“绘画治疗”、“绘画艺术治疗”、“绘画心理治疗”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最早的一篇关于绘画艺术治疗的理论介绍是1994年龚鉥发表在《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的名为《艺术心理治疗》的文章,此文也是九十年代唯一一篇绘画艺术治疗的理论研究文章。该文介绍了西方艺术治疗的心理动力学、人本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流派,同时指出中国国画与艺术治疗的关系,认为“作画时能回到与时空合一的境界,把自我及时空的意念全部消灭,达到禅家所谓的‘无心’的境界,作画的过程也能帮助人感到松弛,使心灵平静”3在相关的应用报道中,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贾明等人在1989.8-10月对17例住院精神病人开展了集体艺术治疗,经20次绘画技能训练,作业取得提高,并用BPRS量表前后对照,反映精神症状有所缓解。4他们在1990.9-1991.7对38例精神分裂症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合并绘画疗法,并设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较之对照组在改善意志缺乏,愉快感缺乏等阴性症状方面有明显效果。5(二)21世纪中国的美术治疗21世纪,知识传播媒介呈现多样化,书籍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此期少量绘画艺术治疗的外文书籍也陆续被翻译引进。分别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出版的《艺术治疗实践方案》(苏珊.布查尔特著,孟沛欣,韩斌译),《作为治疗师的艺术家-艺术治疗的理论与应用》(阿瑟·罗宾斯著,孟沛欣译),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玛考尔蒂著,李甦译)。虽然只有三本专著,但详细地说明了一些治疗的方案,为治疗的开展切实奠定基础。更可喜的是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了由高颖等人所著的《艺术心理治疗》,这乃是大陆3龚鉥.艺术心理治疗[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04):231-233.4费明,梁国伟,范振玉等.精神病人集体艺术治疗的初步探讨[J].中国康复,1991,(01):22-24.5费明,范振玉,梁秀兰等.绘画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J].上海精神医学,1992,(04):219-221.之开山之作。6此外,孟沛欣等人借助网络作为传播的新媒介,创办了国内第一家绘画艺术网站———中国艺术心理网。此期进行绘画治疗的学术报道也增多,范围扩展到了绘画心理治疗的作用机制及国外应用等。如有被多次引用的魏源的《绘画是人们最适宜的心灵表达方式———绘画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有麦清等人的《试论治疗取向的艺术教育》,有李欧的《当代美国的艺术治疗》,赵婉黎等人的《绘画疗法—心理治疗的艺术途径》、杨晓光等人的《艺术治疗的概念、发展及教育》等。伴随理论介绍引入的增多,绘画艺术治疗在精神科的实施方法有所变化,应用面也从医院逐渐扩大到学校,并在不同的年龄层次中开展。精神分析导向的艺术治疗模式在精神科病人中的初步应用。此外,21世纪中国绘画艺术治疗在大学生和老年人治疗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心理咨询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也有运用。而中央美术学院的孟沛欣也在各地举办工作坊,将绘画艺术治疗扩展到了网络成瘾治疗及企业管理培训等诸多领域。总之,中国的绘画艺术治疗已突破了上世纪单一的治疗范围,社会影响也正在扩大。相比西方、日本、台湾等地,国内的绘画艺术治疗虽在应用范围、网络传播、专著撰写、专业人员配备、协会成立及教育机构的建立上都显得稚嫩。但其疗法的诸多优越性如患者不会感觉被攻击、阻抗较小等决定其前途的光明。相信在从业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绘画艺术治疗将在中国逐渐繁荣。二、绘画艺术治疗对特殊儿童的帮助在已有的文献中,关于绘画艺术治疗对特殊儿童的帮助,王丹在《艺术治疗-促进孤残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指出,艺术创作必须应用知能和感官,可促进感觉统合,例如对于部分因受到心灵创伤而导致心理、情绪不稳定的孤残儿童,可有助于帮助他们实现稳定,进而引导他们的意识行为。7南京师范大学的陈琨在其《绘画投射技术应用于美术治疗的探索》一文中进行了报道对两个有明显攻击行为的儿童进行了绘画艺术治疗的干预。干预分十二次进行,内容有“自画像”“我最喜欢的人”“一个秘密”等。结果显示绘画艺术治疗能够发现他们不同的6何静,蒋明全.绘画艺术治疗在中国发展的介绍.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3月,第15卷第2期.7王丹.艺术治疗———促进孤残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J].社会福利,2007,(06):50-51.恐惧、焦虑和冲突,由此可以进一步挖掘出导致产生攻击性行为的深层动因,并减低攻击行为的发生频率。8本院周红老师在2006年的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美术治疗理论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发表了文章《美术治疗及其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应用》。文章对美术治疗的起源,概念,美术治疗的具体阶段,将美术治疗用于特殊儿童教育及其需注意的问题等做了深入简出的介绍。关于美术治疗在特殊儿童运用中的具体操作,周老师分为美术治疗诊断、美术治疗的帮助改变阶段和美术治疗的结束阶段三个部分,且对各个阶段操作细节做了详细的论述。另外,关于特殊儿童美术治疗需注意的问题,周老师指出,首先要构建安全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其次要给予无条件的支持与接纳,建立相互信任的治疗关系,然后是通过游戏引导美术创作活动,最后还要鼓励并尊重儿童自己对作品的解释。该文章可以说为特殊儿童美术治疗临床可操作性提供了指导。美术创作是儿童自我表达的重要途径,通过作品,他们描绘各种各样的情感,表达对世界和环境的认识。美术治疗所提供的安全的物理与心理环境便有效地鼓励和激发了儿童的这种表达方式。在美术治疗中,他们通过对材料的操弄(如敲打黏土、泼洒颜料)来发泄消极情绪;通过将痛苦的经历转化成视觉意象,来获得对现实中不可抗拒的环境和事件的象征性控制,从而建立内在的安全感和稳定感;通过将从创造过程和作品中获得的成就感迁移至现实生活,最终恢复生活的信心。对特殊儿童而言,这种安全的自我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他们宣泄情感,更有助于提升其独立性和满足感,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和社会。因为透过创作,他们不仅表达出困扰和问题,也表达出对他人的积极关注、对生活的热情和充满希望的态度。而后者,正是支持他们不断适应社会的重要动力。三、关于特殊儿童美术治疗评估及存在的问题(一)特殊儿童美术治疗评估方法在美术治疗的实践中,评估常用的是心理计量取向的评估模式,即通过“前测—治疗—后测”的形式,前测是对特殊儿童的某个领域进行评估,经过训练和治疗后,对这些能力再进行评估,观察这些能力是否改善和提高。目前大多数的美术治疗的实践中都使用这种模式。8陈琨.绘画投射技术应用于美术治疗的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7.美术治疗的实践表明,目前还缺乏专门的美术治疗评估模式,只是大量地借鉴其他心理评估的模式,而且因为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特殊儿童的状态,所以,经过美术治疗后的儿童后测的分数的提高是否应该归功于美术治疗带来的效果还是个问题;另外,关于这些评估对单纯的美术治疗在特殊儿童中所能起的作用等,目前的美术治疗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理念和操作上的误区。(二)评估存在问题及其原因1.评估计划的制订过于片面评估计划是对整个评估过程的统筹,包括选择评估工具、选择评估环境、选择评估的对象、评估人员的确定、拟定评估步骤、撰写评估报告等。在美术治疗的实践中,有些特殊教育教师制订的评估计划不全面,只是根据儿童的障碍程度和问题行为的表现选择该领域的评估工具实施评估,没有考虑到该评估工具的适用性;有的只是形式上进行了评估,没有考虑到美术治疗前的评估对美术治疗结果解释的影响;有的没有拟定评估的步骤或没有撰写评估报告,只是列出几个需要训练的条目,等等。评估计划制订的不全面性,会影响到整个评估过程,导致评估与治疗相脱节,进而影响美术治疗的效果。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特殊教育的教师过于重视美术治疗本身,而忽视了评估对美术治疗的作用。2.评估过程被忽视在美术治疗评估实践中,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原因是将美术治疗中的作品评估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美术作品的评估。美术治疗的评估过程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美术作品的评估,美术作品的评估只注重作品的水平,也就是制作的结果———作品,评估是作者的美术功底和美术技巧,属于横向比较的范畴,即个体之间的比较,通过美术作品的评估可以筛选在美术方面有特殊造诣的人。美术治疗的评估同样也要看作品本身,但不是简单地将个体之间的作品进行比较,而是一种纵向的比较,也就是从发展的角度,将前一次的作品和后一次的作品进行对比,考查的不是美术功底和美术技巧,而是精细动作、认知、情绪表达等方面。因此,美术治疗中的作品评估更加注重作品的制作过程中的表现。3.评估结果的解释出现偏差其他的心理评估不同,美术的诊断与评估的过程和评估结果的解释会出现一定的偏差,是很难能够进行量化的解释,很多情况下,只能通过质性、描述的形式解释评估的结果,包括对作品的质性描述和治疗过程中特殊儿童的外在表现的质性描述。有些实施美术治疗的特殊教育教师单纯地从特殊儿童的绘画作品的质量解释美术治疗的效果,这样的解释会出现很大的偏差,不能简单说儿童绘画水平提高了,其情绪和行为问题就可以忽略了,或者其智商的水平就相应地提高了。美术治疗的诊断与评估过程非常复杂,要全方位地考虑多种因素和方法,以减少评估中的误差和评估结果解释中出现的偏差。4.美术治疗人员缺少评估技术与其他评估不同,美术治疗的评估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无法控制的因素。因此,对美术治疗中评估人员的要求非常高,美术治疗的评估人员不仅要懂得美术治疗,而且要能够熟练掌握和操作特殊儿童的诊断与评估技术。在实践中,大多数实施美术治疗的特殊教育教师缺乏诊断与评估的知识和操作能力,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无法掌握评估的技术。即使认识到评估对美术治疗的重要作用,也会使美术治疗效果缺乏说服力。
本文标题:特殊儿童美术治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086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