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中国近代史历年考研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鸦片战争失败后,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札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此回答l~6题:1.西方列强在近代中国攫取的第一块殖民地和第一个租界是()A.澳门和上海地方一区B.香港岛和上海地方一区C澳门和广州地方一区D.香港和广州地方一区2.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管柬的不平等条约是()A.中英《南京条约》B《南京条约》附件C.中美《望厦条约》D中法《黄埔条约》3.中英《南京条约》所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于()A.长江流域下游地区B.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C.广东和福建沿海地区D长江口以南沿海地区4.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军舰和商船沿长江最远可到达()A.镇江B.九江C.汉口D南京5.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同盟条约是()A.《中俄密约》B.《北京条约》C.《江华条约》D.《中法新约》6哪个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税务司设立后,南洋大臣任用()担任首位总税务司A.赫德B.李泰国C.璞鼎查D.义律8.光绪元年七月,清政府迫于()强烈要求派一位使臣到其国,()成为中国第一个驻外公使A.法国曾纪泽B.德国浦安臣C.英国郭嵩涛D.美国刘锡鸿9.19世纪末的中国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中法国把()变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A.滇、桂、闽B.滇、湘、粤C.闽、粤、桂D.滇、粤、桂10.哪个条约的签订使法国的侵略势力伸进我国的云南和广西?()A《李巴条约》B.《中法会议简明条款》C.《北京条约》D.《天津条约》11.19世纪下半期,沙俄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是通过下列哪一组不平等条约实现的?()A.《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R《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C.《天津条约》《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D.《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12.“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是在()中最早提出的A.魏源的《海国图志》B.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C.容闳的《西学东渐记》D.洪仁圩的《资政新篇》13.下列城市:①南京②厦门③天津④杭州,按其在近代历史上开放为商埠的时问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三、史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大炮将沉睡的中国人震醒,而中国的惨败又被大多数国人视为奇耻大辱。战败后的中国,内忧外患纷至沓来,社会危机四伏。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清政府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方案。……林则徐认为:“黄河南行,非河之性,故屡治而屡为患。”……林则徐提出,实行“重商力”,要有好的政策。中国还应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他主张对外国商人,应坚持“守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原则,坚决反对顽固派闭关禁海、与外国断绝往来的愚蠢作法。林则徐、魏源等力主允许民间开矿,反对政府独占。材料二姚莹认为“海外事势夷情,平日置之不讲,故一旦海船猝来,惊若鬼神,畏如雷霆。夫是以愤败至此耳……自古兵法,先审敌情,未有知已知彼而不肚,愤愤从事而不败者也”。……林则徐在抗英作战中,承认英军火炮能“远及十里之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是技不熟也”。……针对顽固派把西方先进技术说成是“奇技淫巧圳’形器之末”等谬论,魏遣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是“形器之束”,而是了不起的器物。对有用之物,学了也不至于败坏人心。他认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可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摘自《中国近代军事经济史》请回答:(1)中国有识之士提出哪几个方面来发展经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结合以上材料,对他们提出的军事经济改革思想作出简要评价。2.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台民与李鸿章、孙毓泣、徐用仪何仇也?大清国列祖列宗与汝何仇也’……汝既将发祥之地、陵寝迫近之区割媚倭奴,祖宗有知,其谓我太后、皇上何,尚且不足以快汝意,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下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我台民非不能毁家纾难也,我台民非不能亲上死长也,我台民非如汝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无廉耻,卖国固位,得罪于天地祖宗也。我台民之父母妻子、田獹坟墓、生理家产、身家性命,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大清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台湾誓死不与贼臣俱生之臣民,公启——选自《中日战争》第六册请回答:(1)这个檄文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试详细论述此背景。(2)你对这个檄文有什么看法?是否同意其中的观点?四、简答题1.根据所学知识试比较两次鸦片战争。2.鸦片战争前中国同英国相比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存在着哪些差距?到19世纪60年代,外来因素使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变化中进步的主流是什么?3.简评闭关政策。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B【解析】考查条约中的具体内容,正是这种细微之处容易失分。2B【解析】这是考查对领事裁判权的理解。3.D【解析】《南京条约》中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这五处通商口岸,其分布都在长江口以南的沿海地区。4.C【解析】对比两次鸦片战争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即可得到答案。5.A【解析】这是中俄第一次对日同盟条约,也是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同盟条约;表面看来是中俄两国共同对付日本的军事同盟条约,实际上却是沙俄在共同防御日本的幌子下夺取在中国东北筑修铁路的特权,进而为独占中国东北创造条件的阴谋。6.D【解析】旨在考查对各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所带来的影响的比较。《南京条约》是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天津条约》、《马关条约》是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辛丑条约》则是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应分清记忆。7.B【解析】李泰国是第一个,考生多误选赫德,因为对他比较熟悉。应注意赫德是担任总税务司时间最长的,而非第一个。选错的考生一般是看教材不细。8.C9D【解析】考查列强对中国的瓜分,不仅要注意法国,还要注意英国、日本等国对中国的抢夺。10.A【解析】考查中法战争的知识点。可能考生对《中法新约》都比较熟悉,但是对于《李巴条约》印象则不深。这就要求在看书时要注意比较细微的知识点。1.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重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及其后,沙俄乘机迫使中国签订了《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等条约和界约,侵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2.A【解析】本题既要考查考生文言文的基本功,又是考查考生提炼题意的能力,考生要从题干中得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再联系基本史实得出正确答案。13.C二、名词解释l_亚罗号事件: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1856年10月中国水师在一艘停泊在广州的亚罗号船上逮捕海盗。这是一艘中国人的鸦片走私船,曾非法在香港领过登记证,且早已过期失效。中国水师上船逮捕海盗纯属内政,可是英国人却说此船是英国船,中国水师上船捕人是非法的,井诬称中国水师侮辱了英国国旗,遂以此为借口挑起侵略中国的战争,法国则借口“马神甫事件”挑起战端,是为第二次鸦片战争。【解析】此事件因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所以重要,要从更深处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2.十三行:亦称“洋行”、“洋货行”、“外洋行”。鹃片战争前官府特许经营在广州对外贸易的商行。清初沿明之习,命名十三行。实元定数,最多时达二十六家。最少时仅四家。对官府负有担保和缴纳外洋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代递外商岔文、管理外商等义务,是官府与外商交涉的中介,并享有对外贸易的特权,所有进出口商货均需由十三行买卖。初为牙行性质,乾隆四十七年十三行商人组成公行,专揽茶、丝度大宗贸易。虽有行会组织,彼此间仍有竞争。在对外贸易中获利虽多,但被官府勒索亦多。五口通商后,十三行独揽中外贸易的特权被取消,乃趋没落。【解析】十三行是那个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组织,可以通过了解十三行来了解当时中国政治经济乃至社会的发展状况。有出名词解释的可能性,应注意。3.《南京务约》: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与璞鼎查签订的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因是在南京下关海面签订,故称此名。主要内容: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渡、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中国赔款2100万元;中国进出口货物的税率需同英方议定。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进一步攫取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战败和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被破坏,开始了向半封建半殖民地转变的“双向演化历程”。4.片面最惠国待遇:亦称片面最惠国条款。在国际条约中,缔约双方互相享受对方已经或将要给予第三国的同等的条约权利,这种待遇称最惠国待遇;仅缔约一方享受这种权利,而并不给对方以对等的权利或利益者,则为片面最惠国待遇。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规定:中国今后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准英人一体均沾”,即为中国近代给予外国侵略者片面最惠国待遇之始。继英国之后,有15个国家先后从清政府那里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只要给一国某种特权,就要给所有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国家同样的特权,中国变为资本主义世界争相宰割的对象。【解析】此为不平等条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回答此类问题,既要注意到当时的内容,也要注意它以后的状况,这样才算全面。5.魏源: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清代著名思想家。他于嘉庆末年曾在京向刘逢禄学习公羊学,后与龚自珍齐名,为经世致用之学的代表人物,时人并称龚魏。他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编辑《皇朝经世文编》。鸦片战争时,他痛愤时事,著《圣武记》。他又依据林则徐的嘱托,对照历代史志将林则徐所编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增补为《海国图志》。在这部书中,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他的思想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1853年太平天国军进攻江南,逼近扬州时,魏源组织地主武装进行对抗。1857年,他病卒于杭州。魏源除上述著作外,还著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书古微》等。【解析】魏源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重点。对于人物的评价解释一定要全面,不应只集中到一点,以偏概全。6.三国干涉还辽:19世纪末俄、德、法三国为了各自的侵略利益,联合干涉日本,要求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的事件。19世纪末,沙俄为争霸远东,开始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中国东北地区成为沙俄重要的侵略目标。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侵占了中国辽东半岛,并在随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沙俄得知后,立即联合德、法两国时日本施加压力。1895年4月,俄、德、法三国驻日公使分别向日本政府递交了内容相同的声明,指出:日本割占辽东半岛不但“有危及中国首都之虞,同时亦使朝鲜国之独立成为有名无实”,并“劝告”日本放弃对辽东半岛的占领。在三国的联合压力下,日本政府不得不同意“放弃对辽东半岛之永久占领”,条件是向中国增索赔款三千万两。日本还辽后,三国以干涉还辽“有功”,向中国索取种种权益。沙俄诱逼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逐步使中国东北地区成为沙俄的势力范围。7.东南互保:1900年6月,英、美等帝国主义与清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经买办官僚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由上海道余联元出面,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都参加了“东南互保”。这一活动一定程度上使东南各省
本文标题:中国近代史历年考研试题附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099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