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2019年厦门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语文试题第1页(共9页)2019年厦门市第三次质量检测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1)我寄愁心与明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商女不知亡国恨,。(《泊秦淮》)(3)造化钟神秀,。(《望岳》)(4)但愿人长久,。(《水调歌头》)(5)伤心秦汉经行处,。(《山坡羊·潼关怀古》)(6),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7)参差荇菜,左右芼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9)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10)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时,常引用《出师表》中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来源:学§科§网Z§X§X§K]A.《墨子》《孟子》《庄子》分别是阐述墨家、儒家、道家思想的著作。创始人分别是春秋战国时的墨子、战国时期的孟子和庄子。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它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C.鲁迅的作品《社戏》《故乡》都是出自小说集《呐喊》。《社戏》是作者以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的。《故乡》写“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新生活的强烈愿望。语文试题第2页(共9页)D.《最后一课》《变色龙》《热爱生命》这三篇小说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都德、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杰克·伦敦,他们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3.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6分)《朗读者》精心挑选经典美文,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展现真实的人物情感。节目呈现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它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理念。其mèi力并不仅仅在于朗读本身,嘉宾分享的故事同样精彩。这些简单的过往经历却有着深刻的【甲】(底蕴内涵)或动人的情感在里面。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在节目中畅谈与儿子之间的矛盾、分歧、隔hé乃至冲突,与观众【乙】(分享共享)对儿子的教育心得及父子间的相处之道,令人感慨。不少人把《朗读者》喻为传播文化的一股清流,以此肯定该节目的创办意义。(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选择题只填序号)。(2分)①mèi力(___________)②隔hé(_________)(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2分)【甲】________【乙】_______(3)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出来。(2分)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5分)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4.阅读上面一首词,完成问题。(5分)(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句“无言独上西楼”,绘尽孤独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B.“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只是写出了梧桐深院的清冷秋景。C.“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D.“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现了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的内心感受。(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曹刿论战语文试题第3页(共9页)(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7分)[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子鱼论战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⑥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⑦,不禽⑧二毛⑨。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⑩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流。②既:尽,全部。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君的卫士。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牺牲..玉帛()(2)肉食者鄙.()(3)门官歼.焉()(4)公伤股.()6.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宋公及楚人战于泓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分)(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2分)语文试题第4页(共9页)8.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1)甲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2)乙文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9.你觉得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2分)梨园有灵[来源:学*科*网]蔡雅迪①家乡的锣鼓声虽至今兴盛不辍,然重温暌违已久的乡土野腔高甲戏,已是十年之后。②高甲戏通常就在庙宇、祠堂或野台之上表演,名曰酬神,实则聚集村内男女老幼,共享数日之乐,同饱眼耳口之福也。回忆童年,戏台子就搭在自家门外,开演之时,每以锣鼓聚众。站在窗边就可听见胡琴、单皮鼓、堂鼓、大锣等催场的声音,大有“万灶貔貅戈甲散,千家罗绮管弦鸣”一般承平日久之况味。这些高亢的锣鼓,就这样回旋在红砖古厝高高扬起的燕尾脊上,一路跋扈,直至消散于深夜。③[A]小时,搬着板凳、踩着叮当响...的月光就去看戏,实则是凑热闹的。尽管台上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我图的也不过是台下的小摊贩:豆腐脑、炸菜粿、水煎包、煮馄饨,小桌子一排连一排;还有卖荧光棒、拨浪鼓儿、小糖人儿的……那时,伯父常带我买牛肉羹去:一对老夫妇推着铁车子就来了,碗里生粉、醋和姜都放得多,另加入食盐、少许味精、小苏打、碎葱花,配合着一派团团而上、生香活意的热气端上桌,只见透明鲜白的浓汤上是红棕色的挤挤挨挨的牛肉,配上零星的葱绿、碧青的蒜末以及漂浮着的“细若游丝”的姜黄色,煞是好看。用调羹一下一下舀着吃,只觉汤汁稠密咸鲜,牛肉香而不腻。朗朗圆月之下,只一盏昏灯、几粒飞虫、我与伯父一长一幼两道影子偕而缓归。如今,伯父已去,再回想起戏台子下的牛肉羹时总竟能嗅出高草飞虫、昏灯鼓声和当时明月那遥远而鲜活的“味道”来。④后来,我离乡求学,常年如浮萍飘散在外,身影单薄……此番回乡,仍有几分情怯。⑤回家的这几日,一连在村南的新台子上演了两场戏,其一便是《武松杀嫂》。胡想间,戏便开演了,那老武将出场,和着节拍,昂然走七步,定住,转头,面向观众,眼睛一瞪,亮相。一连串动作,真干净利落,风度逼人也![B]接着用手一捧胸前长白胡子,周身一震,声如裂帛:“啊呀——”我意外地喜欢这响遏长空的腔调!也许是命运的残酷还未曾磨平我骨子里极原始、极狂野的那种凭将一腔热肝脏,烈作三江沸春水的情怀罢。当天的戏服也令人难忘:那青罗袍子就在武松吟唱舞将时飘开来,露出红里子,那玉色裤管里则露出玫瑰紫里子,踢蹬得满台灰尘飞扬,叫语文试题第5页(共9页)人目眩。高甲戏出身草莽而特有的一股大气恢宏、生猛激昂的英雄气就这样扑面而来。这是失落已久的精神吗?我想,是那种义无反顾、石破天惊、怒发冲冠的精神……⑥经过几场戏的洗礼,那个近乡情更怯的身影突然发现梨园是有灵性的,而这瞬间的感化便使之收获了生活的勇气、宇宙的点津:与家乡梨园——高甲戏有关的一切,台下闹市、台前繁复的祭祀、台上流光溢彩的华服、戏文里的沸腾豪情与缠绵爱意,这些欢悦的细节,饱满的享受、热闹的追逐、情感的表达,实际上都是蓬勃蓊郁的生命热情对虚无的生存困境发出的形上挑战。这种反抗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因为梨园不是未发觉生命的虚无,其实,在它火炽、明朗的色彩里早已经潜伏着“必定散场”的人生暗喻。你看那水袖分明染尽了红尘,数声叹息也掩埋于衣香鬓影中,隔世经年的梦境一再搬上舞台,恨只恨满座衣冠无相忆,有多繁华就有多凋败……也正因为如此,梨园对生命的昂扬积极,就不是肤浅盲目的鸵鸟式乐观和所谓的“正能量”,而是直面虚无后的觉醒:生命不应卑微绝望地生存,而要发现隐藏个体生命背后生生不息、不可摧毁的生存意志,这就是一个小生命本身的伟大和骄傲罢。⑦于是,故乡梨园就在这样的景况中显示出灵性!⑧我终于明白,生命即使孤独脆弱,也依然能够孑然一身地承担起一个大宇宙。(选自《福建日报》2018年5月22日)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②段先声夺人,用锣鼓声引出下文对家乡梨园的描写,生动有趣。B.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使文章从儿时观戏的回忆转到现实的回乡观戏。C.文中两次写“我”的“近乡情怯”,强调出“我”在外生活多年,经受许多挫折的脆弱。D.本文通过写儿时及长大后观戏的经过,揭示了故乡梨园对生命昂扬积极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梨园的赞美与热爱之情。11.本文题为“梨园有灵”,为何第③段却花了大量笔墨写儿时买牛肉羹的经历?(3分)12.按照要求品析文中画线的语句。(4分)[A]小时,搬着板凳、踩着叮当响...的月光就去看戏。(从加点词的角度)[B]接着用手一捧胸前长白胡子,周身一震,声如裂帛:“啊呀——”(从修辞方法的角度)13.通读全文,说说“梨园”的“灵性”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14.请结合本文及以下材料,谈谈你对“戏曲进校园”的看法。(4分)材料一教育部在2016年就提出了“大力推进高雅艺术、传统戏曲进校园”的倡导,2017年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发布《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指语文试题第6页(共9页)出:“应加强戏曲通识普识教育,到2020年戏曲进校园基本实现全覆盖。”材料二中国的戏曲如果灭亡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就灭亡了一半或三分之一;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传统文化(其中必然包括独立的民族精神),这个民族也就失去了它独立存在的精神基础。——文化学者冯其庸(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中国家谱潘道正①家谱又称为族谱、宗谱、家乘等,目前存世的中国家谱计有5万多种,其中又有2万多种家谱流落海外。家谱是记载本族世系及其相关内容的历史图籍,其内容涉及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系图录、族规礼仪、人物传记、艺文图志、风土人情等。历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曾说:“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部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统纪一朝,天下之史也。比人而后有家,比家而后有国,比国而后有天下。”家谱和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了中国社会历史的三大支柱,是我国传统文化形式之一,不仅具有一定的形式与内容,而且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持久的社会文化效应,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标题:2019年厦门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09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