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招标投标 > 江西庐陵房杨辂家族通谱-(3)
江西庐陵房杨辂家族通谱(2011-04-1908:52:16)江西庐陵房杨辂家族通谱第一章杨姓的来源杨姓之根在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桥山、姬水间。杨氏的根在古柏苍郁的桥山之巅;杨氏的源在浩荡潆洄的姬水之端;杨氏的初祖就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始祖--黄帝轩辕。历经夏商至周初,由姬姓衍生而成的杨姓,几千年来,繁荣昌盛,瓜瓞绵绵。几乎像所有的姓氏一样,杨姓的始祖也可溯源到黄帝。黄帝,姓姬,一说姓公孙,号轩辕氏,又号有熊氏。约4000多年(或5000年)以前黄河流域的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的首领,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与炎帝并提。传说活到111岁,死于荆山(今河南灵宝县阌乡镇南,又名覆釜山)南面,葬于上郡桥山,即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北的桥山上。如今轩辕庙大殿门额上悬挂的人文初祖四字大匾,闪闪发光,它标志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开端。据传说,黄帝娶了四位贤淑的夫人,生了二十五个儿子。元妃为西陵氏之女,曰螺祖,她能干异常,领导妇女植桑养蚕,缝制衣服,一生非常辛劳。她生有昌意、玄嚣、龙苗三个儿子。其中只有昌意和玄嚣才继承了黄帝的本姓--姬。杨姓即从玄嚣这一支派传递而来。因此,杨姓家谱皆以玄嚣为杨氏第二世。一、得姓传说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中一人名叫玄嚣。后来玄嚣生蟜极,蟜极生帝喾。帝喾是一个部落的首领,生活在今陕西武功一带,以种植农业及狩猎为主。大概他生活的地区经常有熊出没,威胁人们的安全。因此出于对熊的畏惧和崇拜,他的部落把熊视作保护神,当作图腾加以供奉,甚至还把许多东西与熊联系起来。如相传他的夫人姜螈有次外出,发现地上有个大脚印(据推测是熊足印),感到好奇,就在脚印的大拇指上踩了下去,不想这一踩倒有了受孕的感觉。数月之后还生下了一个男孩。她觉得这个男孩生得有点奇怪,就把他扔在小巷里,谁知牛羊都来保护他;又把他抛在树丛里,却被砍柴的樵夫救走了;再把他扔在河冰上,又有大鸟飞来用翅膀温暖他。等大鸟一飞走,他便发出呱呱的哭声。哭声又高又大,路人听了都感觉惊讶。这时,姜螈才明白这孩子是扔不掉的,可能是天神的旨意让她养育,这才把孩子抱回来精心养育,并因他当初一再被抛弃,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弃“。这孩子长大后,果然极不平凡,当上了部落的首领,专以农业生产为业。他,便是后来被尊为农业神的后稷,亦即周部落的祖先,杨姓的第五代远祖。而生他的姜螈也被杨姓人尊为始祖母。后来,从后稷之裔周武王后杨姓开始确立。关于杨姓的来源,传说有几种:1、出自唐叔虞之后伯侨周朝初年,周武王之子周成王有位三弟叔虞,母亲邑姜即齐太公姜尚之女。相传邑姜与武王相会时曾梦见天神告诉她生个男孩,取名为虞,分封于唐地。后来生下孩子,见孩子手中的纹理也极象个“虞”字,便取名为“虞”,因排名第三,又称叔虞。几年后,当他与已经继位的长兄成王做游戏时,成王把一枚桐叶交给他,说“这封给你”。本是一句戏言,但一旁的史官却记录下来。不久,史官提醒成王选一个好日子分封叔虞。成王无奈,只得把他分封在唐(今山西曲沃东南)。从此,他也被称为唐叔虞。后来,他的儿子燮文又被改封于晋“今山西太原”成为晋国的开国君主。燮文传了十代之后,至晋武公,有子两人,即诡诸和伯侨。其中诡诸因是长子,后来继位为晋献公;伯侨则被分封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范村东古城一带),称杨候,并成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2、出自周武王之孙杨杼杨杼是燮文的弟弟。他在周成王六年受封为杨(今山西洪洞东南)候,成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3、出自伯侨之曾孙叔向伯侨之曾孙叔向,又称叔肸,是晋平公时的著名政治家,官居太傅,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县(今山西洪洞东南),所以,史书又称他为杨肸。他去世后,其子被冠以杨姓,称杨石我或杨食我。叔向便被尊称这支杨姓人的始祖。4、出自周宣王少子尚父相传西周的皇位由武王数传至宣王时,已是西周末年,国力已经大不如前。宣王有位小儿子,名叫尚父,因在宣王时未得封爵,直到周幽王时才被封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为侯爵,所以,史书称他为杨侯。他受封的地方,后来被称为平阳杨氏县,汉代称河东杨县。但他立国并没多久,因为在周幽王在位时,由于幽王被犬戎人俘虏,西周灭亡,尚父也因此失去了爵位。接着,周平王即位,将国都东迁今洛阳,史称东周。为了感谢晋、郑等国的拥戴之功,还把杨侯故地赏赐给晋武公。晋武公后来分封给伯侨及伯侨后代羊舌突、叔向等人的杨氏县,都是指这里。所以,有人认为,尚父尽管享国时间较短,但作为历史上的第一位杨侯,在杨姓源流史上仍然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后来的一些杨姓谱牒尊他为始祖,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无论是尊伯侨为始祖还是尊叔向为始祖,其“杨”都是从原杨侯尚父的封地而来,在时间上都比尚父。5、出自周景王之后周景王是东周中叶的一位皇帝,在血统上与黄帝、后稷、周武王一脉相传。有的杨姓也尊他为始祖。不过各谱记录他的生平过于详细,使人难以相信此说。6、由其他姓氏改姓转姓而来杨姓是一个大姓,改姓、冒姓等现象大而有之,如唐代,乔姓、林姓中都有人改姓杨。二、历史演变除少数民族杨姓及改姓杨姓,以及除周景王之说又不可信外,所有杨姓都是黄帝、后稷、周武王的子孙,而且都在晋国,因为伯侨、叔向、尚父、杨杼的子孙都是武王之后,都受封于晋国。自先秦后,由于叔向的后代几乎于晋国受难,其中晋国的一支杨姓迁至华山脚下,因为这支杨姓中杨震家族有“四世三公”之故于是演变为弘农郡望家族,如今,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百分之九十左右的杨姓都属于弘农郡望家族,而今甘肃清水县西北一带由秦、汉时的氐族的杨姓演变为的天水郡望家族,则几乎世代世居,极少流动。他们的家族则占杨姓人口的百分之十左右。第二章杨辂家族的发展概况除少数民族杨姓及改姓杨姓,以及除周景王之说又不可信外,所有杨姓都是黄帝、后稷、周武王的子孙,而且都在晋国,因为伯侨、叔向、尚父、杨杼的子孙都是武王之后,都受封于晋国。自先秦后,由于叔向的后代几乎于晋国受难,其中晋国的一支杨姓迁至华山脚下,演变为弘农郡望家族,如今,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百分之九十左右的杨姓都属于弘农郡望家族,而今甘肃清水县西北一带由秦、汉时的氐族的杨姓演变为的天水郡望家族,则几乎世代世居,极少流动。他们的家族则占杨姓人口的百分之十左右。具体的发展概况如下:秦汉望族秦汉时期(前221至220年),包括秦朝、西汉和东汉(或称前汉和后汉)三个朝代,经历了441年。其间,杨姓子孙仍继续繁衍,并出现了弘农望族的四世太尉---杨震、杨秉、杨赐、杨彪祖孙四代均为宰相,名垂青史,特别是四知而辞金的清白传家的家风,成了杨姓的无价之宝而传播海内外。相传,杨震当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有一次,有个人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的家里行贿。杨震坚决不受,并严厉地斥责了那个人。那个人还是不死心,笑着对杨震说:现在是深夜,地点在您的府上,决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您收下吧!杨震义正词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秦汉初期,杨姓子孙主要散居在陕西华阴、扶风和河南弘农以及河北冯翊等地,其中尤以弘农较为集中,人口最多,影响最大,故后来杨姓的堂号称为弘农。待到汉代中后期,杨姓子孙则发展到西南、江南一带,其中又尤以四川新都杨氏最为突出。杨杼后裔权高位显,散居陕西、山西、河南三省,成为秦汉时期的弘农望族。以杨杼为杨姓始祖,传至战国末年的杨章(或曰昌)为25世,居于华阴,繁衍甚盛。他有子三人,曰苞、朗、款(一说为款、志、朗)。苞仕秦为上卿;朗为秦国将军,封临晋君,居于冯翊(一说是居凤翔);款为韩国将军,居于河内。款的子孙最多,散居于现今陕西、山西、河南三省,成为秦汉时期的弘农望族。27世,杨硕:杨款之长子。字太初,亦号佳青。秦始皇登帝位后,五次征召不赴,隐居华阴。汉高祖刘邦攻下咸阳驻军坝上时,聘请他从军征伐,官封太史,后因年老辞职。28世,杨喜:字德嘉,号幼罗,生于汉文帝九年。官汉高祖郎中骑都尉,掌宫中更值宿卫,隶属韩信,后从著有殊勋的灌婴攻杀项籍(即楚霸王项羽)于垓下,因功封赤泉侯。卒于汉武帝五十一年辛卯(前90年)十月十二日未时,寿81岁,谥严威,葬江西大塘,鹅形,乾山巽向。配陈氏,生子二:敷、致。29世,杨敷:字伯宗,生于汉武帝十二年壬子(前129年)七月十四日辰时,袭侯爵。卒于汉昭帝十三年丁未(前74年)十二月二十日未时,寿55岁,谥忠定,葬江西大塘,鹅形,乾山巽向。继配蔡氏生子三:哲、胤、衡(又作彻)。30世,杨胤:字嗣宗,又名毋害,生于汉武帝五十二年壬辰(前89年)三月二十日申时,袭侯爵。卒于汉成帝九年丙申(前25年)五月二十日亥时,寿64岁,谥忠贤。葬洋坡河岗后,牛形,未山丑向。配李氏,生于汉武帝五十四年甲午(前87年)五月初八日戌时,封忠贤夫人,卒于汉成帝二十年戊申(前13年)十月十日辰时,寿74岁,葬同夫山。生子四:敞、昌、伟、泰。31世,杨敞:字子明,生当汉昭帝、宣帝年间,为昭帝丞相。初为大将军霍光部属,甚得霍光厚爱,升任御史大夫。汉昭帝去世,敞等协助霍光废黜淫乱无道的昌邑王,拥立汉宣帝有功,封安平侯。卒于汉孺子婴居摄二年丁卯(7年)七月十四日子时。葬石子岭,虎形,甲山庚向。配司马氏,历史学家司马迁之女,大文学家。霍光等共谋废黜昌邑王时,派大司农田延年报知杨敞,敞惊惧犹豫,夫人由东厢房出,对敞说:这是件国家大事,现在既已议定,来报君侯,君侯犹豫不决,将因此受株连!敞从之。生子五:忠、诚、君、皇、恽。32世,杨忠:字孟兰,袭侯爵,为安平顺侯。生子二:见锡、见利。杨恽:字孟尽,号紫幼。为司马迁外孙,习《太史公书》,好史学,汉宣帝时任左曹,霍光废昌邑王时,上书诛霍光,封平通侯,升任中郎将,廉洁无私,后因事牵连,免除爵位,废为庶人,即归家治产业,起室宅,以财自娱。后因在《报孙会宗书》中抒发愤懑,得罪了汉宣帝,遭腰折。其书有云: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爵为平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配蔺氏。生子五:谭、论、讷、徽、奇。33世,杨谭:杨忠嗣子,字献美,生于汉成帝阳朔三年己亥(前22年)二月初二日丑时,封安平侯,卒于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52年)十二月初六日酉时,寿74岁,葬山东富足坪,艮山坤向。配石氏,约生于汉成帝年间的二月二十八日亥时,封忠献夫人,卒于汉光武帝十七年辛丑(41年)九月二十四日寅时,葬同夫山,生子二,宝和宰(惟美)。34世,杨宝:(生卒年月不详)字惟善,亦字惟渊,习《欧阳尚书》,汉哀帝、平帝时,隐居任教。汉平帝五年乙丑(5年),与龚胜等被王莽征召,遁逃不就。汉光武帝即位后,派公车特征,他因年老多病,不能应征召。寿79岁,葬华阴朱家山、龙形,丙山壬向。配王氏,(生卒年月不详)封清第夫人,寿89岁,葬江西湖口县桂良村,未山丑向。生子三:霖、震、霆。35世,杨震:字伯起,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甲寅(54年)二月初八日亥时。从小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当时学界称他为关西夫子杨伯起,长期居今河南湖城县,任教二十多年,五十岁才开始当州郡长官,曾任荆州和东莱郡(今山东掖县)太守。卒于汉安帝元初四年丁巳(117年),《后汉书》记为汉安帝延光二年癸亥任太尉,三年甲子(124年)为宦官诬陷,饮鸩而亡,时年70岁。初葬于今陕西华阴西南的潼亭,墓在潼关西大道之北,立有碑,并立有一石鸟像在墓地上,后改葬四川成都府西门外,黄龙山洞形,辰山戌向。配王氏,生子三:牧、里、让。续配邴氏,生于汉光武帝三十一年乙卯(55年)六月二十日亥时,卒于汉顺帝永建六年辛未(131年)九月十一日寅时,寿76岁,赠封一品清德夫人。葬同夫山。生二子,秉和奉。36世,杨秉:生于汉和帝永元三年辛卯(91年),是后汉桓帝刘志的得力宰辅。为人有酒色财三不惑。夫人早丧不复娶。卒于汉桓帝延熹八年乙巳(165年),寿74岁,赐茔陪陵。37世,杨赐:字伯献,杨秉之子。生年不详,官司空,三朝宰相,封监晋侯,卒于汉灵帝中平二年乙丑(185年)九月。谥文烈侯。38世,杨彪:字文先,杨赐之子。生于汉顺帝汉安元年壬午(142年)。历官侍中、少府、太仆、卫尉等职。卒于三国魏文帝黄初六年乙巳(225年),寿终84。39世,杨修:字德祖,杨彪之子。生于汉灵帝熹平四年乙卯(175年),有俊才,建安举孝廉,为后汉丞相曹操主簿。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乙亥(219年)为曹操所嫉杀,
本文标题:江西庐陵房杨辂家族通谱-(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25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