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1/9诗歌的意象与意境诗的意象和意境,是诗歌艺术的两个重要审美对象。意境,论述它的文章汗牛充栋,但每当我们欣赏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对其意境的深广美妙由衷地赞叹------“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语)------的时候,再反观他人对于何为意境的论述,总觉得美中不足。意象,我们对它的研究还很不充分.甚至还有将意象同意境混同的情形。因此,对于诗的意象、意境比较地作出阐述,探讨诗歌意象、意境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就更有必要。一在我国现、当代诗歌理论中,意象这个术语使用得不很多,只是随着近几年西方现代派特别是诗歌意象派的被介绍,才受到了普遍的注意。人们会以为它是一个外来词。其实,我国古典诗歌里意象创造的成功和精妙,已成杰出的典范,就连意象派代表人物之一的美国诗人艾米•洛厄尔在读到中国古典诗时,也不无感佩地说她发现了“一个新的、伟大的文学”,读中国古典诗是“一件令人兴奋和令人鼓舞的事”。意象说在我国发源于古代的哲学著作。《周易•系辞》云:“圣人立象以尽意”。即“圣人”用卦象来寄托象征“意”,这所谓“意”就是人的心意。这卦象,代表着一定的具体物象。三国时代的王弼对意和象的问题有所论述,他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第诗歌的意象和意境2/9一次提出意象这个词的是南北朝时代的著名文论家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但刘勰的所谓“意象”.是指作家创作时意念中的形象,与今之诗论的意象概念还有不同。后代的有些诗沦家把意象概念引入到诗歌领域,对诗歌意象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论述。例如晚唐诗人徐寅在《雅道机要》中说:“凡为诗须搜觅未得句先须令意在象前,象生意后,斯为上手矣!不得一向只构物象、属对。”他反对诗歌构思中只构物象、属对句子的做法,主张“意在象前”,以意化象、以意取象。明代前七子之一的工廷相在《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中说:“夫诗贵念象透莹,不喜事实黏著,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可以目睹,难以实求是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此诗之大致也。”他认为诗的意象应该是虚幻而透莹,含蓄而隽水的、让人反复咀嚼,在想象中感受。尽管意象说在我国源远流长,但纵观古代诗论,我国古人对意象一词的使用指此指彼,常不一致。对于诗歌意象的研究并不深入精细,几乎没有专门化、全面性的论述。准确地界定诗歌的意象概念,深入探讨诗歌意象的生成及其特征,就是当代诗论家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何为诗的意象呢?诗的意象就是呈现于诗歌作品中的被诗人心灵化了的物象。客观物象进入诗人头脑,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选择、淘洗、加工,渗入诗人的情趣和理想,进入诗歌中就是怠象。它是一种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融合的艺术晶体。如王安石有两句写梅花的著名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花是客观外物,本无人之品性。诗歌的意象和意境3/9现在它却是孤处墙角,独自开放,带上了清芳孤傲的意趣,这梅花成了诗中一个精彩的意象。正如诗人艾青说,“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它是一种感官印象,是诗人用感觉的手捕捉而来又诉诸感觉的形象。意象是构成诗的基本条件之一。在构思中,意象是诗人形象思维的符号元素。可以说就是诗人在情感的推动下,在想象的王国里寻觅、熔铸、定形、组合意象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是灵感袭来出现的第一个意象,成为核心意象,由此再向其他意象联想、推移,最后把它们组合起来。在创作成品中,意象是诗内容的基本构成单位,人们谈作品内容常用彩线穿珠的比喻。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看,通常一首诗的内容就是由诗人的一种主导情绪贯穿起来的一组意象,其中的每一个意象都紧密关涉到作品的得失。在诗的欣赏中,意象又是最为活跃的激活因素之一。读者首先受到意象的刺激,把诗中一个个意象还原、补充、再造为自己头脑中的意象,再把意象组合成诗的形象或意境。二同意象说比较,意境是我国独有的一个艺术术语,西方文论中找不到一个与之等同的术语。我国的诗歌意境理论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十分丰富。它的本源恐怕要追溯到古代的佛经。佛家认为,心之所游履攀援者谓之境。既然是心之所至.这“境”当然是心与所至者的契合。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文论家就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论述过心意与物境的交游契合。陆机《文赋》所言诗歌的意象和意境4/9“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与芳春”,说的就是作者在孕育构思作品中感知外物、由物生情、以情化物、情景互相渗透的情形。唐代诗人王L昌龄的《诗格)-次出现内容就县由诗人的一种本导情绪贯穿起来的一组意象,其中“意境”一词,并提出诗有三种境界:“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自《诗洛i)fr11始,对诗歌意境的研究论述更普遍了,意境逐步成为诗歌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艺术概nL`'我国古代诗论逐步形成了一套丰富的意境理论。中唐皎然在《诗式》中详细论述了“取境”问题,“取境”的问题就是意境创造的问题。唐末司空图进一步提出“思与境偕”。到了宋代,苏东坡要求“境与意会”。明清时代的文论家,更注重意境的实质特征。谢棒《四溟诗话》言:“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朱存爵《存余堂诗话》认为:“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特别是近人王国维,他先是把诗境称为“意境”,后来称为“境界”,最后是只提“意境”,用语的这种变化表明他最后确认“意境”一词更能揭示诗的艺术特征。他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诗歌的意象和意境5/9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在《人间词话乙稿序》中又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掳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己。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意胜,或以境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王国维不仅说明了意境的构成,而且把意境创造当作诗歌创作的一个最高追求目标。我想可以这样说:所谓诗的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互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具有层深性和浑整性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意境作出这样的解释,基于对意境三个主要艺术特征的把握‘首先,是情景交融。诗歌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其次,诗歌意境具有层深性。好的诗往往不止一层境界,而是会有二层、三层境界,一层比一层深远。古人所谓“象外之象”、“文外之旨”。再次,诗歌意境具有浑整性,它是诗人用其智慧和感情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浑整的艺术天地,是读者可以用全部身心去沐浴感受的一种艺术天地。比较诗歌的意象、意境,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具有以下的相同点:(一)正如这两个词本身一样,它们都包含着诗人主观情意和客观外物两种因素。单纯的物诗歌的意象和意境6/9象不能构成意象,单纯的物境不能构成意境,单纯的意亦不能构成意象、意境。事实上,意象和意境都是主客观互相作用,诗人情意与客观外物碰撞契合的产物,诗人触景而生情,因物而及意,思想感情被激发之后又作用于外物,溶化外物,对外物进行加工改造,意象、意境就生成丁。(二)意象、意境都具有意的含蓄、隐秀和形象的鲜活、独创的特点。意象、意境的意包括情、意、理,其象或境包括人、事、物、景。情、意、理的表达,都是融化在人、事、物、景的表现中.让人通过对这些形象的感受,去体味、理解其情、其意、其理。意象,意境都是以形象为基础的,形象的模糊和半庸使不能构成生动的意象、意境。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里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但这总清是隐含在对于新春细柳的描写中。特别是末二句,诗人凭着对春风的独特感受,为春风创造了一个新颖的形象。(三)意象、意境都具有很强的激活力,能激活读者的记忆、经验,唤起读者的联想、想象。意象,有的是描述性的,这类意象由于其本身生动精妙,可以激发读者反复回味,呈形显影。更为诗歌的意象和意境7/9瑰丽的是另一类拟喻性、象征性的意象,常常是把一种感觉转换为另一种感觉,或是把不能用五官感觉的抽象物虚拟比喻为有光、有色、有形、能言、善思、会动的可感形象,其中表现出诗人丰富奇妙的想象,能强烈刺激读者的感觉,最大限度引起审美再造的活跃展开。“红杏枝头春意闹”,把春意拟喻为能够喧闹,使人眼前浮现出红杏盛开、蜂蝶纷飞的记忆。有的诗用意象的直接拼合构成意境,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其间没有关联词语加以联系,给读者留下一个宽阔的想象空间。如温庭摘的《商山早行》里的两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了一种空旷之境中融化着早行旅人孤独感的意境,但意象之间的语法逻辑关系并未标明。人们可以在想象中构成不同的意境画面。有的诗抒写的景物和感受,读者未曾见过和有过,会使读者产生惊讶、希望与追求的感受,这种诗境同样具有很强的激活力。德国美学家克罗齐说:“艺术家的全部技巧,就是创造引起读者审美再造的刺激物。”意象、意境都是诗人用他伟大的心智和高超的技巧所创造的能极大唤起读者审美再造的神奇的“刺诗歌的意象和意境8/9激物”。对总、象、意凌的比较分析,我们看到二者的不同点是:(一)意象是意境的构成元件,意境是诗的整体效果。从这两个词的词素看,意象有“象”,意境有“境”。“象”是个别的事象或物象,“境”是一种境界、境地,包含着人、事、物、景,“境”的范围超出十“家,之上意象是含意之物象,是个体性的,可以称为“一个”、“几个”,而意境是融意之及丫二;安仃整体性,只能说“一种”、“,几种”。在一首诗中,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拍J,,-.du,}'.境则是全诗所造出的一种整体性境界。(二、意象Fi-量小,泣境容量大。大多数诗的意境是由诸多个意象组合构成,这不仅意味着意境的一含容量山于意象的数多而增大,一种意境比任何一个意象的容量大,而且由于意境的构成不是意象的简单相加,是在一个新的更高层次上的融合,产生一种新质,其容量大大超出了惚。意象内涵的这种不确定性,可以促使欣赏者生发多种联想想象,产生多种审美感受,而在不同读者的欣赏中,也会实现为不同的多种现实性,因而是意象的一个优点。意境的内涵不是如此,因为在意境的表现中,一是各个意象组合起来,相互比照映衬使其含义相对明朗起来;二是意象的组合必然贯穿着诗人一种比较清晰可感的主导情绪;三是诗句诗歌的意象和意境9/9中常常会有一两个或若干个直抒胸臆之句,这会成为意境内涵的“点睛”。所以,意境的内涵总是比较确定的。意境内涵的确定与意境内涵的丰富并不矛盾。内涵丰富的意境,可能会使欣赏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种“仁’夕和“智”,各自都是确定的。说确定也不意味着可以让人径捷地做出概念判断。它只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情绪、是一种氛围,欣赏者强烈地身感神领了,即使一时难于明确说出来,这也是一种确定性。(责任编辑:林海)
本文标题: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40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