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北京大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讲义2
第1讲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与发展危机人类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认识变迁及所采取的行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里约10年后的发展状况内容提要经济、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发展必然需要经济增长的支持经济总量的增加需要资源的投入,需要环境容量资源的投入。通常将资源称为经济的Source,同时将环境称为经济的Sink。资源与环境的质量与数量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必将出现矛盾,表现出各种问题与危机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同生产要素、不同阶层,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同,从而导致所谓的生产贡献率不同,因此所获得的收益也就不同从某种程度上讲,市场经济的必然是贫富分化差距的拉大,而后将会变小(Kuznets曲线)。社会问题进入可持续发展视野,最早源于贫困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出现明显的不同特征。比如,生活贫困与环境恶化成为孪生兄弟。收入水平贫富分化水平20世纪中叶国外八大公害事件全球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污染生态破坏与生物多样性减少荒漠化问题严重自然资源短缺与耗竭局部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化加剧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与发展危机二十世纪中叶出现的世界八大公害公害名称污染物发生地发生时间中毒情况中毒症状致害原因公害原因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二氧化硫比利时马斯河谷1930.12数千任发病,60人死亡咳嗽、流泪、恶心与呕吐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进入肺的深部山谷中工厂多,逆温天气,工业污染物积聚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二氧化硫美国多诺拉1948.104天内42%的居民患病,17人死亡咳嗽、呕吐、腹泻与喉痛二氧化硫与烟雾形成硫酸,进入肺部工厂多,逆温天气和雾天伦敦烟雾事件烟尘、二氧化硫英国伦敦1952.125天内,4000人死亡咳嗽、呕吐与喉痛烟尘中的三氧化二铁使二氧化硫变成硫酸沫,附在烟尘上,吸入肺部居民烟煤取暖,煤中硫含量高,同时遇上逆温天气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美国洛杉矶1943.5-10大多数居民患病,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余人刺激眼、喉、鼻,引起眼病、喉头炎石油工业和汽车废气在紫外线作用下生成光化学烟雾汽车多,每天有1000多吨碳氢化合物进入大气,市区空气水平流动缓慢公害名称污染物发生地发生时间中毒情况中毒症状致害原因公害原因水俣事件甲基汞日本九州南部熊本县水俣镇1953水俣镇病者180多人,死亡50多人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神经失常甲基汞被鱼吃后,人吃中毒的鱼生病氮肥生产中,采用氯化汞和硫酸汞作催化剂,含甲基汞的毒水废渣排入水体富山事件镉日本富山县1931-1972患者超过280人,死亡34人关节痛、神经痛和全身骨痛,最后骨骼软化,饮食不近,在衰弱疼痛中死亡吃含镉的大米,和含镉的水炼锌厂未经处理净化的含镉废水排入河流四日事件烟尘、二氧化硫、重金属粉尘日本四日市1955患者500多人,有36人在气喘病折磨中死去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有毒重金属微粒及二氧化硫吸入肺部工厂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和煤粉尘数量多,并含有钴、锰、钛等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日本九州爱知等23个县1968患者5000多人,死亡16人,实际受害者超过10000人眼皮肿,常出汗,全身起红疙瘩,肝功能下降,肌肉痛,咳嗽不止食用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米糠油生产中,用多氯联苯作载热体,因管理不善,毒物进入米糠油中全球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大气中某些痕量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增加的现象。具体的原理是:大气辐射透过大气,除很少一部分被吸收外,其它大部分达到地面,地表又以红外辐射的形式向辐射,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水气所吸收,从而阻止了地球热量向空间散发,使大气层增温,增大了热效应。据调查,1880年大气中CO2的浓度约为284ppm,1989年已经上升到350ppm,并以每年0.4%的速度增加。自工业革命以来,已经上升了25%,科学家认为在未来50年还可能增长30%,这将使中纬度地区地面平均温度增加2-3度,极地温度增加6-10度,出现全球性气候变暖。据联合国估算,100多年来,温度上升0.3-0.6,海平面上升14-25厘米,如不作为则10年上升0.3度,海平面上升6厘米。据推算,全球增温1.5-4.5度,使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将升高20-165cm,从而使沿海城市和岛屿将会大片地被淹没,影响地球人口1/3的生存。气温的升高还会使得内陆的大片湿润地带变成沙漠,使全球气候趋于不稳定,异常气候增多。这种在地质历史上原本需要上百万年时间才会发生的变化,如今只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发生了。臭氧层的破坏自70年代后半期以来,科学家发现南极上空臭氧含量开始逐渐减少,尤其是在秋季(9-11月)大幅度减少。臭氧减少的高度出现在12-23公里的平流层内。1985年10月英国科学家考察队在南极南纬60度观察站发现上空出现巨大的臭氧空洞,即臭氧的浓度极低的地区。美国“云雨7号”卫星探测表明,南极上空臭氧的减少呈椭圆形,其大小与美国国土面积相似。1998年发现位于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的面积已经达到2720万平方公里,比整个北美洲的面积还要大。臭氧层的破坏主要是由于人工合成的卤碳化合物的大量排放有关。卤碳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寿命可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它们进入平流层后在受到紫外线的照射下,分解出含氯的自由基与臭氧分子发生反应消耗臭氧,一个CFCs分子可以消耗掉成千上万个臭氧分子,从而导致臭氧层的破坏。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形成20亿年,而消耗60%则只用了100年。臭氧层的损耗又导致紫外线辐射的增强,危害人体健康(皮肤癌与角膜炎)甚至影响生态系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使作物减产,并可能导致某些基因突变)。酸雨污染当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成为酸雨。20世纪50年代,北欧地区出现了大量了酸雨现象,导致了湖泊等水体酸化,鱼类数量急剧减少乃至消失;土壤酸化,肥力下降;森林生长发育迟缓等。主要原因是,人类排放大量的SO2和NOX,经过气相或者液相反应而形成硫酸或者硝酸。包括干沉降与湿沉降两种。全球酸雨和环境酸化一直成发展趋势,影响的地域范围逐渐扩大,现已发展成为跨国界问题。目前全球酸雨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和中国的长江以南地区。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壤沙化退化、森林破坏、草场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近400年来,地球上的物种灭绝速度在加快,如兽类在17世纪平均5年灭绝1种,到20世纪则每2年就灭绝1种。在1850-1950年间,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灭绝速度平均每年1个种。近年来,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现在每年的都有1-2万的物种灭绝,物种的灭绝速度是形成速度的100万倍。如果森林砍伐、沙漠化、湿地及珊瑚礁按照目前的速度继续破坏下去的话,那么在1975-2000年期间地球上至少有50万甚至100万物种将会因人类活动而灭绝,而其中大部分是尚未被分类的植物和昆虫。物种灭绝的原因:大面积的森林砍伐;草地的过度放牧;外来物种的入侵;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等等。荒漠化问题严重在干旱与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所产生的以风沙为主要标志的现象。以北京地区为例,每年沙尘暴的次数与强度逐渐增加。全球性环境资源问题的特征充分体现地球村的特征,不分国家、民族、肤色、性别等,都不可能逃避全球性问题的影响。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发现与形成之间存在时滞。全球性环境的出现对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具有决定性作用。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目前,全球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石油及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物等的存量已经接近枯竭。矿种单位探明储量1985年矿产量静态保证年限铁矿石亿吨15348.96171铜万吨34000842.5040镍万吨526277.7268磷亿吨1401.5192煤亿吨493043.36114石油亿吨96726.6436天然气亿m3102615217750.1658而对于可再生资源来讲,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破坏了它的存量基础,也就破坏了其再生能力,从而可能变成不可再生资源。固体废弃物污染包括工业废物与生活废物的排放量,大量增加。中国约670个城市的年生活垃圾量已达1.35亿吨。资料显示,中国垃圾产生量正以年均4.8%的速度激增,而无害化处理程度却只有20%。据估算,未来十年,中国在建设垃圾处理设施等方面需要投资635亿元。大量的有毒与具有辐射性的废物需要处置。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形成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源,而相对于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来说,局部的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更为直接和紧迫。城市的大气污染可以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的损害,而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等可以直接威胁粮食的生产。目前,各种类型的污染和生态破坏遍布世界各地,在发展中国家尤其突出。以中国为例,在水环境方面,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35个重点湖泊中有17个被严重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水体不适于灌溉,70%以上城市的水域污染严重,50%以上城镇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不能饮用,而同时,全国半数以上城市又严重缺水。在大气环境方面,由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大气污染的状况随着能源使用量的上升而日益严重。另外,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加,汽车尾气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很少有符合WHO(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的。大部分城市烟雾笼罩,有的甚至成了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在生态环境方面,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土壤和草地退化,水土流失面积超过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贫富分化严重(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处于不断加大的趋势—占世界20%的最贫穷与最富有的人口之间的收入比例在1960-1995年之间翻了一番,从30:1变成80:1以上。Ehrlich夫妇1989年曾对此进行研究,他们以能源消费作为对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影响的粗略的替代,分析各个国家出生的婴儿将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是瑞典的2倍,意大利的3倍,巴西的13倍,印度的35倍,孟加拉国、肯尼亚的140倍,乍得、卢旺达、海地、尼泊尔的280倍。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领导人Brundtland夫人1994年在奥斯陆的一次世界大会上提出:“如果世界上70亿人口都按北美的消费水平去生活,那么支撑人类需求的地球就不能是1个,而是10个”。虽然发展中国家占据人口总数的4/5,但是其对环境破坏的作用总量远没有发达国家大。1991年Holdren认为如果以人均GNP4000美元(1990年货币单位)为分界线,发达国家的居民对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破坏大约是发展中国家居民的7.5倍。极端情况下,一个绝对贫困国家的典型居民对环境的影响大约是一个平均美国市民的1/30。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贫富分化严重(二)人类对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反思三本著作: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我们共同的未来;两次会议: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第二次人类环境会议;三个阶段:污染治理阶段;环境管理阶段;综合决策阶段;历程的简要回顾寂静的春天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Carson于1962年出版了曾被誉为“绿色圣经”的《寂静的春天》(SilentSpring)一书,作者根据自己多年调查研究的结果,描述了由于滥用DDT等杀虫剂等对生物体以及生存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在被用来对付昆虫之余,已转过来威胁着我们整个的大地了”。“它们是是过去百鸟争鸣、充满生机的春天变得万般寂籁的头号杀手”。有机氯农药的使用,致使原本生机勃勃的春天寂静了。该书出版后,引起极大的争议:反对力量来自化工集团与使用农药的农业部门,甚至美国医学会也反对她。1963年,肯尼迪总统任命委员会调查该书的结论。直接
本文标题:北京大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讲义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5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