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姓名:高杨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赵黎明20030101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作者:高杨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张红智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及其指标体系研究2007海洋捕捞业既面临着如何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肩负着为人类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使命。指标体系是将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思想从概念转化为行动的桥梁与纽带。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有效的国家一级的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本文试图对我国的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提出一个概念性的框架,并指出建构我国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依据这一思路,作者将本论文的主题确定为“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及其指标体系研究”。本研究的总体目标是,系统阐明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及其指标体系的建构理论、方法和程序,以此为基础,结合中国特别是中国海洋捕捞业的具体情况,提出中国建构国家级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概念性框架以及在此过程中所面临的政策议题和应优先开展的活动领域。为达成上述总体目标,本研究确定了五大子目标:一是从认识论层面系统梳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渊源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构的方法论传统;二是了解与渔业密切相关的农业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构情形;三是从整体论的视野出发分析海洋捕捞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四是掌握国内外在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建构方面的进展情况、研究取向和存在的问题;五是建构我国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概念性框架以及在此过程中应优先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全支包括绪论和七章正文。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阐述了本文的创新点与局限性。第一章,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认识论渊源、指标体系研究的方法论传统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构理论、方法和程序。第二章,阐明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构方法、研究成果和研究取向及其对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构的启示。第三章,就海洋捕捞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及其面临的不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建构中国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面临的政策性议题和应优先开展的研究活动,以及明确了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作用。第四章,介绍了国际政府间组织(特别是联合国系统的一些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各国已经推出了哪些可持续发展指标框架,哪些框架获得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建构国家一级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遵循的一般性程序,重点是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参考系统的设计、建构(包括目标的确定、指标和参考点的选取)以及执行,包括对系统绩效的测试,系统建构的数据需求,成本-效益问题,制度方面的要求,能力建设和协调,以及相关研究对中国建构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启示。第五章,阐明了有关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国内外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第六章,阐述了海洋捕捞业及其诸维度(生态、经济、社会和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海洋捕捞业是一个系统,由“生态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治理子系统构成,只有当每一子系统都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性时,海洋捕捞业才可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进而以“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状态、海洋捕捞业的经济可持续性、沿海渔区的社会可持续性和海洋捕捞业治理的可持续性”为目标,提出了基于生态维度、经济维度、社会维度和治理维度的我国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概念性框架。针对我国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构提出一些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第七章,在全文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本研究的结论并提出建构我国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相关政策建议。为有效达成预期研究目标,本论文采用了一个“结构化的方法论框架”,其核心是“比较案例研究法”。这一方法的设计集中围绕在如何实现本研究所确立的目标,即辨明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和要素构成。在分析和评估海洋捕捞业指标体系的建构过程中,本研究交叉采用了解释性模型、理想型和规范框架。解释性模型和结构化评估框架的运用是比较案例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本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在研究领域上,本论文从整体论的角度出发,系统研究了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及其指标体系的基础理论,建构方法、建构程序和实际性问题。二是在研究方法上,本论文以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系统梳理了“可持续发展”从“理念”到“概念”再到“行动”的简要过程,而“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在国际上之所以成为一大热点和前沿研究领域,正是国际社会力图把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转化为行动的一种努力。三是本研究表明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构不仅是一项多学科研究领域,也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科研议题,并进而指出建构中国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正确顺序。四是明确指出海洋捕捞业由“生态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治理子系统”构成,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状态、海洋捕捞业的经济可持续性、沿海渔区的社会可持续性和海洋捕捞业治理的可持续性”为目标。此外,本研究还指出了“(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不等同于“(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笔者清楚地意识到,本研究存在诸多明显的局限性。一是研究时效性问题。论文写作过程中,国际社会正开展多项研究且进展迅速,因而难免出现挂一漏万的问题。二是数据局限性问题。指标是一个政治敏感性议题,再加上时间和资金的限制,本研究无法获取诸多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数据。三是模型局限性问题。模型是对现实的一种解释,是组织思想和概念的一种方法,模型不是现实本身。通过各种模型和框架,本研究对各种指标体系予以评估和比较,并观察指标的效果及其应用所面临的议题。对指标结果的解释需要进一步的实地验证和连续的评议和解释过程。此外,政策模型本身有一种固有的主观性。2.期刊论文逯元堂.王金南.李云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环境保护2003,(11)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两大战略之一,可持续发展的进程需要相应的指标体系来加以衡量.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已经在中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厂泛的应用.本文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概念出发,介绍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及国内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情况.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环境可持续发展上,本文重点介绍了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在中国的应用情况,并根据研究与应用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3.学位论文杨国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广东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研究2006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共同目标。我国是第一个响应联合国号召,制订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中国21世纪议程》的国家。作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中国提出并开展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健康发展需要对其建设成效进行评估,从而需要担当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桥梁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科学度量。本研究剖析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发展,探讨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用指标体系和问卷调查方式,评价广东省可持续发展状况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成效,实证分析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路径依赖现象,提出克服发展模式的路径路依赖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取得如下理论认识和成果:1.在一致的基本内涵之外,不同学者、不同国家和地方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好,并直接影响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学者与地方领导对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和合作关系。在我国,作为哲学理念被接受的可持续发展同可进入操作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之间存在很大距离,非常需要学者把抽象的国际可持续发展理念用更加感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争取地方政府对可持续发展事业的支持。作为本土化表达方式之一种,可以把可持续发展概念理解为“满足需要,资源有限,环境有价,未来更好”(16字)。2.基于可持续发展“16字”理解,可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NREF)。该指标体系在代表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态势的总体层下,设“满足需要”、“资源有限”、“环境有价”和“未来更好”4个评价领域。每个评价领域下设状态层和核心指标。体系中,考虑了当代人的需求(含社会公平)、循环经济的要求(减量化、资源化、再循环)、自然资源的消耗速率(含年变化率以及消耗弹性系数)、制度支撑、市场支持、公同参与(含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比例、工业园区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NGO数量、公民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等因素。3.根植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评价,广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数整体呈现逐渐好转的势头,但下辖的21个地级市差异较大。它们聚类成4类:广州市(Ⅰ);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Ⅱ);珠江三角洲的江门、惠州和珠江三角洲以外的粤北、粤东、粤西的市(Ⅲ);肇庆市(Ⅳ)。珠江三角洲的9市差异显著,分别划入不同的4个组;珠江三角洲以外各市差异较小,都聚类在一个组中。4.工业革命以来逐渐建立起来的传统发展模式,有其深厚的制度、体制和思想基础,并在社会中形成了一定的既得利益集团。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实质是在原有系统的发展中加入一个新的力,对系统进行调控,使系统持续地发展、演化下去。基于问卷调查与分析,我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在促进领导和公众发展观念的转变、实验区经济发展和环境状况改善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但也存在实验区工作纳入政府的决策管理不够,规划执行不到位,对外交流少,评价体系不一致等问题。5.广州市天河区、汕头市南澳县和东莞市清溪镇分别代表了城区型、县域型和建制镇型三种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类型。它们从建立以来,总体可持续发展指标不断提高。然而,存在非常显著的路径依赖现象,集中表现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在由传统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各实验区仍普遍出现追求GDP增长速度,热衷招商引资、通过高投入拉动经济发展,相对忽视人地关系的改善,忽视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路径依赖现象严重阻碍了实验区建设取得预期效果。6.鉴于上述情况,广东省可持续实验区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加大力度摆脱路径路依赖,全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力推进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制度创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突出创新之处包括:1.建立一套科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NREF)。该指标体系的特色在于植根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本土化理解,容易为中国地方所接受。总体层下,体系设“满足需要”、“资源有限”、“环境有价”和“未来更好”4个评价领域,体现了循环经济的要求,把自然资源的消耗速率、制度与市场支持纳入考虑范围。2.指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实质是人类系统的演替,在原有系统的发展中加入一个新力,对系统进行调控,使系统持续地发展、演化下去。基于问卷调查与分析,我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促进发展观念的转变、改善经济发展和环境状况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但存在规划执行不到位、评价指标不一致等问题。3.广东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现象,集中表现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在由传统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各实验区仍普遍出现追求GDP增长速度,忽视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路径依赖现象严重阻碍了实验区建设取得预期效果。4.期刊论文云俊.李忠奎.李柯.张绍军行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中的关键性问题-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26(6)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交通部研究项目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行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必须考虑和研究的几个关键性的问题.论述了行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异同点及其之间的关系、行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方向性原则及技术性原则、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选择中的问题等.5.学位论文戴娟娟高速公路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2007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既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又给环境生态带来较大的压力。实施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特别是实现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21世纪
本文标题: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8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