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外国美术史结构图-5
1第五章19世纪的欧美艺术(变革与传统)背景:随着大革命的到来,艺术倾向从女性的肉感变为宣扬视死如归的坚强。追求共和制的资产阶级以罗马为借鉴,加上庞贝古城的出土迅速激起了崇尚古典主义艺术的热潮。大卫的三幅力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大卫:舍弃了巴洛克的错觉空间效果,在作品中注入激情和纪念碑似的永恒,追求技巧与画面形式的完美,使内容和形式融洽的合为一体,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关怀,三幅歌颂古代英雄的力作《荷加斯兄弟的宣誓》、《苏格拉底之死》、《布鲁图斯》;《网球馆的宣誓》描绘第三等级代表宣布不制定宪法绝不罢休的事件,《马拉之死》、《加冕式》、《蕾卡米埃夫人》,晚年《萨宾妇女》、《利奥尼塔斯》。其他新古典主义画家:都是大卫的杰出弟子。热拉尔,肖像画《画家伊萨贝与其女》。维涅·勒布仑夫人,专为王后写像,《母女图》。吉洛德,《安底米翁的睡眠》、《大洪水》等。普吕东,被誉为质朴幽雅典范,《正义与复仇女神追赶凶手》、《劫走普赛克》、《约瑟芬在马尔海松》。格罗,《雅法城的黑疫病人》以闷热的清真寺为背景;《埃罗战役》。安格尔:大卫的杰出弟子。典雅精美,自始至终追求理想的美、使用具有生命力的线,《大宫女》、《泉》、《土耳其浴室》;素描《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斯特马蒂一家》;油画肖像《利维耶尔小姐》、《贝尔丹先生》。背景:1814年拿破仑退位,波旁王朝复辟。1824年德拉克洛瓦在古典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沙龙展出了《希阿岛的屠杀》,代表了这种新绘画思潮的盛期的到来。它反对学院派古典主义的理性与类型化,而强调情感、个性和具体化;反对学院派古典主义的规范而重视情绪的自由描绘;反对学院派古典主义的素描与线条,而提倡色彩和块面;反对学院派古典主义的平面性,而主张光与色的对比。总之浪漫主义是一种富于想象、激情的艺术风格。籍里柯:与马紧密相连。他的作品气势宏大,用笔大胆,动态极富激情,对颤动的曲线和绘画性主体极为敏感,更可贵的是画面总凝结着时代感情。他结束了文艺复兴以来延续的对视觉真实地再现,使艺术个性化得以发展,艺术自身的价值升至主导地位,虽然现实是艺术的参考,但艺术意义要大于现实意义,《埃普松赛马》、《骑兵军官在冲锋》、《受伤的龙骑兵退出战场》、《梅杜萨之筏》被视为浪漫主义的伟大宣言(1816年)。古典与浪漫之争:1824年划时代的一年,古典与浪漫之争的代表由吉洛德和借里柯变为安格尔和德拉克洛瓦,德拉克洛瓦的《希阿岛的屠杀》更标志着浪漫主义盛期的到来。德拉克洛瓦:他的作品强调激烈的运动旋律,饱满热烈的色彩。《希阿岛的屠杀》标志着绘画意识和色彩的觉醒,是对以往绘画观念的彻底抛弃,企图让色彩本身说话。他对色彩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其色彩间的补色关系与光线的运用,证明了色彩能够独立造型。在绘画观念上产生了一次革命,对后来的印象派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系列的探索使他走到了现代艺术的边缘《但丁之舟》、《萨达纳巴尔之死》、《自由引导人民》、代表浪漫派色彩成就的《阿尔及利亚女人》、《雅各与天使搏斗》。背景:1848年-1870年期间是现实主义盛行的时期。它指那种“如实”描绘现实可触世界的艺术形式,有时又称为“写实主义”。它反对浪漫主义的为艺术而艺术,主张艺术必须担当起社会职责。现实主义画家具有求新的要求和直接观察自然的兴趣,热爱即刻可及的现实。库尔贝:在1855年送交世界美展的11件作品中,《奥尔南的葬礼》、《画室——我的10年生活》落选,于是他撤回全部作品自租场地举行《现实主义—库尔贝40件作品展》,并宣布:“我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如实的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塞纳河畔少女》、《石工》、《艾特尔塔悬崖雨后》、《鹿之小憩》等。巴比松画派:19世纪30-70年代,巴黎近郊的一个叫巴比松的地方(枫丹白露入口),一时间成为画家的圣地。美丽的风景和村落吸引了众多的画家到此处写生,他们并没有形成严密的团体组织。卢梭:沉郁浑穆,尤擅描绘树木的性格和森林沼泽的深邃,《森林出口》、《阳光下的橡树》、《橡树林》等,空气感和光的探索,对同一景致在不同时刻的气氛变化,为印象派的出现开辟道路。杜比尼:对印象派影响最大的是外光派巨子杜比尼,《春天》、《六月的原野》,《维埃尔威尔的黄昏》、《瓦茨河上的落日》、《奥伯特沃兹的水闸》,被誉为“画水的贝多芬”。迪普雷:喜用厚稠颜色,把光积聚在画面的中心,电闪雷鸣、暴雨乍收时的树林是他最擅长的题材。迪阿兹:晦明变幻的沼泽树丛。特洛容,逆光表现林中归来的牧群,《牛栏》、《牛群》。柯罗:抒情诗一般,《蒙特之桥》、《蒙特芳丹的回忆》等。米勒:讴歌农村生活的大师,《簸谷者》(1848)、《扶锄者》、《拾穗者》、《牧羊女》、《晚钟》。杜米埃:反映城市生活的巨匠,漫画《高康大》、《1834年4月15日的特朗斯诺南街》、《立法肚子》等,油画《三等车厢》、《唐·吉珂德》等。艺术爱好者是杜米埃最喜爱的主题之一。古典主义19世纪的法国美术浪漫主义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巴比松画派2背景:锋芒是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沉湎在中世纪骑士文学而陷入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提倡户外写生,根据画家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摒弃16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从印象主义开始,欧洲画家试图使绘画摆脱文学的影响,更多注意绘画语言本身。印象主义内部存在以德加和以莫奈为代表的两种类型画家群。马奈:并未参加任何一届印象主义画展,《苦艾酒的嗜好者》(1859)、《草地上的午餐》、《奥林匹亚》(均作于1863年),他是最早打破传统的棕褐色调,使画面明亮、有外光新鲜感的画家,马奈对光的兴趣最早反映在《推勒里宫花园音乐会》(1862),70年代《在船中》《床单》等,他的作品始终保持着某种宏大和庄重的气魄。莫奈:最典型的印象主义画家,早期画风受巴比松画派、库尔贝、马奈影响,对特纳的风景画很感兴趣。1872年在勒阿弗尔港作《日出·印象》,他的风景画突破传统题材和构图的束缚,完全以对母体的视觉经验的感知为主要出发点,1891年《草垛》、《卢昂教堂》组画,侧重表现同一场景在不同光线气氛下变幻无穷的外观,追求绘画色彩关系独立的美,晚年《睡莲》组画表现得尤为突出,画面的朦胧性和宏大的装饰效果,也是他创作的显著特色。雷诺阿:主要画妇女肖像和裸体,1874年《包厢》显示他风格的成熟,《煎饼磨坊》、《船上的午宴》,从1883年起,他重新关注素描造型,“古典作风”时期。德加:尤以画女工、着衣和沐浴的模特儿以及芭蕾舞演员出众,《苦艾酒》(1878年)、《熨衣妇》,芭蕾舞演员《舞女》。西斯莱:《阿尔让特伊的赛纳河》,富有抒情的诗意。毕沙罗:唯一参加了八次画展,注重描写农民和农村生活,《意大利的林荫大道》、《庭院》。莫里索:唯一女画家。美国女画家卡萨特。新印象主义:也被称为“分割主义”、“点彩派”。试图用光学科学的实验原理来指导艺术实践。在光的照耀下,一切物象的色彩是分割的色彩,必须把不同的纯色彩的点和块不经调混的并列在一起,彩度和亮度可以获得最鲜明的效果。“新印象主义”是由这派的理论家费利克斯·费内翁首先使用的,在追求绘画中光和色的表现上,新印象主义进一步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对印象主义的经验写实反拨,在艺术中灌注古典理性精神。修拉:发起人修拉,《阿尼埃尔的水浴》(1883-1884)、《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1886)。西涅克:《从德拉克洛瓦到新印象主义》,系统阐述新印象主义理论。后印象主义:该词产生于19世纪末,它被用来泛指印象主义之后在观念和实践上与印象主义相左的艺术潮流。不满足于客观主义的表现和片面的追求外光与色彩,而强调抒发自我感受,表现主观感情和情绪。重视形和构成形的线条、色块和体、面。强烈的内心化和个性化是他们创作的特色。影响了后来立体主义和野兽主义。塞尚:对色彩和明暗作沉着而深入的分析,遵从古典主义的原则,采用色的团块表现法来描绘物象的体积、深度,用色彩的冷暖关系来造型,《水果静物》、《有苹果和桔子的静物》。凡高:《向日葵》、《夜间咖啡店》、《星月夜》、《阿尔的小屋》等,倾诉内心强烈感情,把油画中色彩和线的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高更:(与贝尔纳)主张舍弃细节及特征的描绘,把感受加以压缩,强烈而集中地表现印象、观念和经验三者的综合,从而使艺术具有力感和率直性,并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他们的观念为后来综合主义奠定基础。高更的艺术活动反映了当时欧洲艺术回归原始,追求表现生命本源,追求野犷、奇异的倾向,在许多方面与文学中的象征主义思潮是一致的。他被称为法国绘画中象征主义的首领。吸收了东方绘画、黑人雕刻、中世纪宗教艺术和民间版画的一些手法,创造出一种有内在力量的装饰性画风。《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里去?》(1897年)、《塔希提妇女》、《雅各与天使搏斗》等。其他后印象画家:图鲁兹-劳特累克,《在红磨坊的英国人》。雷东;波纳尔(组织纳比社团);维亚尔。其他法国画家:有一些画家在原印象主义流行时并没有直接受这种思潮影响:莫罗,融写实主义学院派技巧和象征性手法为一体;夏凡纳《夏季》;亨利·卢梭,“稚拙派”首创者《梦》、《入睡的吉普赛女郎》。背景:需求者由少数的贵族变成大量个体资产者和公众协会,1825年左右为名人立像已成风气,雕塑学校在各地纷纷建立。安吉尔·大卫:通过英雄的肌肉传达激情澎湃的办法而去着力捕捉人物深邃思想和内心世界。法国先贤祠大门门楣上的高浮雕,还将时尚服装引入雕塑,《维克多·雨果纪念章》、《蕾卡米埃夫人纪念章》,甚至使用强烈夸张、变形手法。非巴里:19世纪最伟大的动物雕塑家,《老虎战鳄鱼》、《狮攫蛇》等。达鲁:为19世纪的法国纪念碑雕塑注入了民族精神,《共和国纪念碑》、《德拉克洛瓦纪念碑》。巴托洛梅:拉雪兹神父公墓《死者纪念碑》。吕德:既爱爽快劲健、强调懂事的浪漫手法,同时又保持着精湛的现实主义观察,《马赛曲》、《小渔夫》等等。罗丹:抛弃学院派理想化的真实观,赋予艺术以现实的真实性。作品带有明显的希腊化意味,只是加重了当时的现实气息。他也受到了印象派对光色变化的探索吸引,不仅注重丰富多变的动作,而且还注意形体平面上的高低起伏,也被称为雕塑中的“印象派”,《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地狱之门》、《巴尔扎克纪念碑》。布德尔:罗丹学生和助手,作品充满激情和力感,雕塑语言含蓄、深沉,《贝多芬像》、《弓箭手赫拉克勒斯》;马约尔,罗丹学生和助手,以丰满的人体造型、挺拔的姿势和有力的动作,予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心理印象,《河》、《地中海》、《法兰西岛》。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19世纪的法国美术雕塑3背景:19世纪前半叶,浪漫主义流派占主导地位,可将其视为典型的德国流派。该画派产生后,存在着两条不同的道路。早期浪漫主义风景画家:一条道路是以德累斯顿为中心的信仰新教的早期浪漫主义风景画家,创作以风景画为主,以弗里德里希(《台岑祭坛画》)为代表,他与英国的康斯太勃尔、特纳一起成为风景画新道路的开拓者;拿撒勒派:另一路是维也纳信仰天主教的路加兄弟会,后来到了罗马,意大利人称之为“拿撒勒派”,代表画家有奥韦尔贝克等,从宗教故事、圣经和古诗中取材,有复古倾向,尊崇古老的德意志艺术,作品表现他们虔诚的宗教感情,并寄托了他们的浪漫主义理想。门采尔:现实主义大师,《弗里德里希大帝的历史》插图、《轧铁工厂》等。其他现实主义画家:德国-罗马派:19世纪60和70年代,以安泽尔姆·费尔巴哈为代表,他们不愿适应资产阶级观众的欣赏口味而逃避德国的现实,迁居罗马,认为在那里仍然存在古代文化的氛围。他们喜欢选取古希腊神话为绘画题材,创造了具有古典特色的、高贵自尊的理想人物。象征主义:外光派:19世纪下半叶,科林特《马克斯·哈尔伯像》、《瓦尔辛湖风光》等。雕塑:19世纪德国雕塑基本上古典主义雕刻占主导地位,出现了一些大型纪念性雕塑,当时最有影响的雕塑家是劳赫。背景:宗教改革导致新教徒捣毁宗教形象的运动,英国美术的重新起步继承了欧洲大陆文艺复兴的余波,肖像画成为唯一题材。直到18世纪上半叶才产生了具有英国独特风格,反映英国现实生活和人民思想感情的画家。荷加斯:主要是铜版和油画风俗组画及肖像画,《妓
本文标题:外国美术史结构图-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212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