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中层管理者培训教材系列
中层管理者培训教材系列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中层管理者的定位(二)一、尽心尽力做一名让公司放心的被管理者“尽心”与“尽力”一字之差,做事的心态和结果却相去甚远。一名猎人带着一只健壮的猎狗在森林里打猎,砰的一声枪响后,一只野兔拖着受伤的后腿全力逃跑,猎狗及时地追了过去。猎狗追了一段没能追上,就回到了主人身边。猎人生气地责备:你是一只强壮的猎犬,为什么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上?猎狗望着主人:主人啊,我是忠于你的,我已经尽力了,确实没办法。野兔回到山洞,它妈妈吃惊地问:你是一只受伤的小兔子,怎么能跑得过一只强壮的猎狗呢?野兔回答:情况不一样啊!猎狗是在为生活奔跑,结果只涉及一顿晚餐能否得到,因此只是‘尽力’而已;我是在为生存奔跑,结果关系到一条生命能否存续,因此我必须‘尽心’啊!尽心与尽力尽力的人用的是能力遇到难题总是先找原因,以便推卸责任,或认为天意如此,不再做其他尝试,即使任务没有完成,他们也会以我已经尽力了来搪塞领导、敷衍同事、安慰自己。尽心的人用的却是潜力,同样遇到困难,他们不抱怨,竭尽全力查找问题的原因,千方百计寻找解决办法,直到最后成功。甚至每做完一件事情,还要认真考虑有没有改进的可能,能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尽心与尽力的区别类型应用遇到困难主观愿望和处事态度尽力的人能力先找原因,以便推卸责任,或认为天意如此,不再做其他尝试,即使任务没有完成,他们也会以我已经尽力了来搪塞领导、敷衍同事、安慰自己被动的、消极的尽心的人潜力不抱怨,竭尽全力查找问题的原因,千方百计寻找解决办法,直到最后成功。甚至每做完一件事情,还要认真考虑有没有改进的可能,能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主动的、积极的怎样做才算尽心了呢?一是善于理解领导的意图一是善于理解领导的意图二是善于向领导建言献策。三是善于向领导汇报工作四是善于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与领导不良关系原因狂妄自大心术不正心术不正厚此薄比厚此薄比孤芳自赏孤芳自赏•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出生在纽约大沙头贫民窟的一个黑人家庭,从小是在贫穷歧视的环境中长大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正是嬉皮士流行的时代,穷孩子们整天无所事事,旷课、打架、毁坏公物……他和这些孩子一样,每天东游西逛,不学无术。有一天,他在教室里和其他同学一起玩,一会儿跳到桌子上,一会儿跳到窗台上,把教室弄得乱七八糟的。当他从窗台上跳下来,伸手准备要拿讲台上的东西时,校长皮尔保罗突然走了进来,抓住他的小手看了看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你将来肯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听完这句话,他一下就愣住了,因为从来没有人表扬过他,而今天,校长竟然说自己将来能当上纽约州的州长,这太令他感到不可思议了,他激动得满脸通红,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那天晚上,他把这句话记在了一个小本子上,以后每天都要拿出来看一看,并朝着这个梦想努力。也是从那天开始,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再穿脏兮兮的衣服,也不再张口就是污言秽语,更不再整天打打闹闹,学习成绩慢慢在提高,并担任了班主席。在此以后的40年中,他处处以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不断的努力,终于在51岁那年,他真的当上了纽约州的州长。谈到自己的成功,罗尔斯会提到小学校长皮尔保罗先生,提到他当年对自己的鼓励和肯定。他说:在这个世界上,信念这种东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所有成功者最初都是从一个小小的信念开始起步的。二、恪尽职守做一名让员工满意的管理者。•中国有句古话:有志之人立常志,无志之人常立志。罗杰·罗尔斯的成功,无疑是属于前者,而很多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就是不能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今天想在某一方面有所发展,明天又梦想在另一方面有所建树,就是不愿面对困难和挫折,不愿意付出艰苦的努力,以致磋砣光阴,最终只能垂泪吞下失败的苦果。1、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一是工作计划明确•有了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分步实施,不仅仅能减少或避免疏漏,重要的是能提高工作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不断提高驾驭全局的管理能力二是集体决策•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班子成员遇事多商量多沟通,坚持集体决策,无疑会提高决策的质量,减少失误。作出法策,就意味着要承担责任,坚持集体决策,参加决策的人就有了责任感,执行决策也就会得多主动得多。三是统筹兼顾•企业必须以生产为中心,生产不出来产品,企业就不能生存,我们只能喝西北风。但是,我们不能一心只想着生产,不能就生产抓生产。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只是单纯地抓生产,企业是没有出路的。正确的做法是,坚持以生产为中心,同时围绕中心做好服务工作。譬如党群工作、企业文化、科技工作、后勤工作,如此等等。这些工作做好了,企业生产才有了保障。四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至上的领导境界,达到这一境界,管理者才能真正实现在于不在一个样的目标,这里说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由于坚持了为所当为的原则,团队各个部门得以协调、有序、平稳运转。做到无为而治,靠的是制度,靠的是按规矩,按程序办事,靠的是科学分工,合理安排。一要善于制定制度、立规矩。做什么事都要先把规矩定下,规矩顺,则一顺百顺。有了好的规矩,才能照章办事,一目了然。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把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工作规程等方面理解清清楚楚,使团队成员都能掌握工作中的行为准则。二要精于设岗位、定责任。要根据团队成员各自专长,科学设臵岗位。岗位明晰后,要根据岗位职责,确定每个人的责任。责任清晰了,一旦发生问题,才能追究到具体的人,团队成员才会有压力感,工作才能真正落实到位。但要敢于抓督查、保规矩。规矩是要人来执行的,执行不好,就会坏了规矩,而坏了规矩就等于没规矩。所以,管理者既要能够瞻前,预先作业科学规划,健全工作制度,完善责任体系,又要坚持顾后,技术督促检查,看看制度执行得怎么样,防止虚无委蛇而致目标落空。•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六只猴子分别关在三间空房子里,每间两只,房子里分别放臵一定数量的食物,但放的位臵不一样。第一间房子里的食物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里的食物分别多次从易到难悬挂在不同高度上,第三间房子里的食物悬挂在屋顶。数日后,他们发现第一间房间里猴子一死一伤,第三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都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活得好好的。原来,第一间房子里的猴子一进房间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为了争夺唾手可得的食物而大动干戈,结果一死一伤。第三间房子里的猴子虽然做了努力,但因食物太高,够不着,活活饿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先按各自的本领取食,最后随着悬挂食物高度的增加,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跳起取食。这样,每天依旧取得足够的食物。3、努力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是企业管理者必须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岗位难度过低,人人能干,体现不出能力与水平,反倒产生内耗甚至残杀,如同第一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而岗位的难度太大,虽努力却不能及,最后人才也被埋没,就像第三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只有岗位难易适当,并循序渐进,犹如第二间房子里的食物,才能真正检验出人的能力与水平,发挥人的能动性和智慧。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成长环境的差异,工作阅历的长短,决定了人的能力有大小,但一个人只要智商是正常的,就会有自己的特长。作为管理者,应当用人所长,而不能求全责备。一个人在他最适合的岗位,就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就能成为人才;反之,在不适合的岗位,就不能发挥他的特长,最终成为废品。而要做到知人善任,我们首先要观察、研究员工、了解员工的能力、气质、性格、有准确地掌握每个人的特长,针对性地创造员工积极工作的条件。其次要处于公心,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用人,不能拉亲疏关系,更不能搞小圈子,把每个人放到他最适合的岗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4、积极构建和谐的上下级关系•美国卡耐基工业大学曾对万名有成就的人作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发现他们成功因素中,指挥和专业技术只15%,良好的人际关系却占85%,这就说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员工发挥积极性、重成事业的重要条件。管理者与员工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和谐的上下级关系,靠自身的人格力量来感动员工,是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追求的一种思想政治工作境界。管理者对待员工一定要爱心,要做到政治上爱护、思想上沟通、感情上亲近、生活上关心,切不可放任不管,更不能疏远、歧视、挖苦或动辄训斥。一是营造良好的情境。•良好的情境容易激起积极的情绪和情感。管理者要尽可能地为员工创设良好的情境,营造互相关心、体贴、尊重、信任、振奋、向上的良好的氛围。二是提高认识的层次。•人的情感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人对某一事物的情绪和情感的倾向性依赖于对某一事物的理解。所以对员工思想上存在的模糊性和片面性认识,应当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开拓广阔的知识领域,帮助他们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客观事物和自我,从而生产和保持正确的、主客观和谐的情绪和情感,进而促进其行为的转变。三是解决好实际问题。•开展员工的转化工作,一定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尽心尽力、多方协调、帮助员工解决好伤心事、头痛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管理者只有以心换心,以情动情、平等交流、换位思考,才能触动员工的心灵,进一步拉近彼此的距离,才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达到与员工的情感交流、心理沟通,从而使他们热爱本职工作,热爱企业。5、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责任意识。•古人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先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工业经济时代,读十几年的书,才能够用一辈子;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活到老,学到老,否则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势必出现知识恐慌.、本领恐慌。从根本上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不是取决于它的物质力量,而是取决于它的精神力量;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人口数量,而是取决于它的读书的力量——读书可以强化文化认同,凝聚国家民心,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素质,淳化社会风气,打造核心价值,构建精神家园。由此,读书学习对人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只要虚心学习,才能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离开了学习,工作就会缺乏创新的营养,发展就会缺乏前进的动力。一要坚定学习理念•树立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壮志。把学习当做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心智锤炼,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有时间要学,工作繁忙挤时间也要学,认认真真地学,扎扎实实地学。二要广泛涉猎。•既要学习党的理论和国家各项重大政策,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不断提升宏观思维能力和政策把握水平;又要学习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的书,从而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使自己成为真正的行家里手。三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检验学习的效果,在实践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在实践中学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经受锻炼,接受考验,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四要善于思考。•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一名合格的管理者,需要从多方面发展和提高自己,其中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学会总结经验。总结经验,就是认真思考的过程,持续提高的过程。五要强化运用。•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陆游有诗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每个管理者应自觉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研究,用学习研究的成果指导工作实践。结语•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所处的位置非常重要,担子重,责任大,能否履行好职责,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企业发展了,有大家的一份功劳一份荣誉,企业衰退了,是大家的一种耻辱。企业管理是一门科学,要做好管理工作,需要每个管理者坚定信念,努力探索,勇于付出。如果每一个中层管理着都有一颗忠诚于公司的心,都能把全部精力投在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上,就一定能不辱使命,就一定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再见•谢谢观看2013年元月10日
本文标题:中层管理者培训教材系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228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