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发展政治学(燕几容继荣版本)
发展政治学-1-第一讲现代化理论一、关于现代化的概念1、现代性•吉登斯: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布莱克:指在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处于最先进水平国家所共有的特征。•S·N·艾森斯塔德:就历史的观点而言,现代化是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向现代类型变迁的过程。(《现代化:抗拒与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亨廷顿:现代化是一个多面的进程,它涉及到人类思想和行为所有领域里的变革。(《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p30)2、现代化•社会获得上述特征的过程。•A.落后国家(传统社会)效法先进国家(现代社会)的过程。•西方化、欧美化,如日本在现代化初期:脱亚入欧、脱亚入美•B.技术发展、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过程。3、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差异•亨廷顿:现代性意味着稳定,现代化则孕育着动乱•派伊:认同危机、权威合法性危机、政治参与危机、行政贯彻危机、分配危机4、现代化的类型•内生:主要是西方国家•外生:东方国家5、现代化与近代化二、现代化的阶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主要代表性的学者有布莱克、罗斯托布莱克的观点:四阶段论•①现代性的挑战:现代观念和制度、现代化的拥护者的出现,与传统的传统,引致革命;•②现代化领导的稳固:权力从传统领袖向现代领袖转移,这一过程可能会经过几代人的时间,如中国自清末以来的政治领袖的更替;•③经济和社会的转型: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社会从农村和农业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向城市和工业为主。这一转型产生的负担由大量离开乡村的农民承担,而指导由农业向工业转变的政策有自由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区分。同时,在这一转型的过程中,价值体系几乎经常滞后于经济和社会转型;•④社会整合: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导致了整个社会基本机构的重组。这一阶段有不同的叫法——成就社会、自由社会、大众社会、流动社会、都市社会、技术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罗斯托的观点:五阶段论•①传统社会:家庭、家族关系在社会组织中发挥很大作用,宿命论的价值体系,经济技术、生产率水平低下,进步缓慢;•②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教育扩大,金融机构出现,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增加;政治上,民族国家的建立是起飞的决定性因素。•③起飞:技术的进步和刺激,工业、城市化;政治上,追求现代化的政治集团的出发展政治学-2-现。•④走向成熟:经济发展能力持续增长(能够生产自己想要生产的任何东西,而不是生产一切东西)。•⑤大众高消费:与现代化的阶段相关的问题是:现代化的模式。•布莱克在《现代化的动力》中提出了政治现代化的7种模式——①英法模式;②英法在“新世界”的支系模式(美、加、澳、新西兰);③现代化领导的稳固发生于法国革命之后的欧洲社会;④第三种模式的欧洲社会在“新世界”的支系模式(拉美国家);⑤没有受到直接的外部干涉,但受现代化早发社会间接影响而进行现代化的社会(俄国、日本、中国、伊朗、土耳其、阿富汗、埃塞俄比亚、泰国);⑥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世界的34个已独立社会和29个附属社会;⑦次撒哈拉非洲和大洋洲的31个独立社会和约20个附属社会。(后两种模式的共同点是都经历了殖民主义)•艾森斯塔德在《现代化:抗拒与变迁》中也提出了对现代化模式的看法三、如何判断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的标准•①溶合/专化程度•②身份/功绩标准:先赋性、自致性•③特殊/普遍主义•④感情作用/感情中立•⑤集体/自我取向•前者为传统社会,后者为现代社会四、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1、对传统和现代化的取舍问题上的矛盾心态•主要指价值、观念、体制方面的内容。•从实质上看,是体用之争。•福泽谕吉:外在文明、内在文明•韦政通:偏颇之路2、普遍的文化异质性•传统社会有一个统一的文化来统摄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转型社会则失去了这样的文化•①区域间的差异•②群体差异•③代际差异•④同一阶层内部差异3、浓厚的理念色彩•差异普遍存在,认同危机,只能依靠抽象的、原则性的理念,来暂时化解人们的认同危机,缺少具体的政策4、高度的形式主义•在发展过程中有两种情况:文化滞后、文化超前•发展中国家通常存在文化超前的情况。人们的日常话语充满现代的辞句,而行为方式却是传统的。此即文化模式和行为模式的脱节。五、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路径•自由主义和国家主义,或者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条道路都是西方国家提供的。自由主义——英美;国家主义——德国(苏联)发展政治学-3-•这两条道路对立冲突下的竞争•发展中国家的路径依赖•两条道路有无优劣之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好的选择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道路。(孙中山:军政——训政——宪政)六、反现代化思潮对现代化结果的反思•在自然经济时代,“天不变,道亦不变”。在这里,有一套完整的伦理道德规范,人们对未来是高度可预测的。•在工业革命后的时代,“一切皆流,无物长驻”。各领风骚数几天。•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了反思。对永不停歇的竞争、道德失序、人们的生活经验发生断裂、人的高度异化、喧嚣的世界的担忧。现代性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使人们置身于一个迷茫的世界之中。(确定性主要是指对技术理性的崇拜,以及由此产生的“技术统治论”)•西班牙天主教神学家、哲学家雷蒙·潘尼卡在《文化裁军》一书中对“技术统治”进行了批判:“技术统治,除了摧毁人类尺度,还代表着抛弃适宜于人的尺度,而代之以适宜于机器的尺度。……技术统治中的人不再是二足动物,而是‘行尸走肉’——驾着轮子的存在物;不再是骑士,而是马车夫;不复是说话的人,而是按按钮和遥控的人。”(p124)“在技术统治的文明中,直接性丧失了”,“一切都可计算,一切都可预见。生命也将是人造的。”(p125)•吉登斯在《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也对现代性进行了批判:现代性的重要特征就是确定性,其中科学家享有特权,我们每一个人都被现代性置身于一个“宏大叙事”之中,即具有确定性的过去和可预见的未来的历史之中。七、参考书目•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艾森斯塔德:《现代化:抗拒与变迁》•奥格本:《社会变迁》•W·W·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雷蒙·潘尼卡:《文化裁军》•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二讲依附理论一、依附论简介1、何谓依附理论(dependencytheory)?•依附理论又称“外围-中心论”,它是一种研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学说,特别是研究落后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的理论。是一种“中心-外围”的世界体系。•多斯桑托斯:“所谓依附,我们指的是这样的情况,某些国家的经济取决于他们所从属的另外一些经济的发展与扩张”。(罗纳德·H·奇尔科特:《比较政治学理论——新范式的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313页。)2、依附论的主要观点•近代欧洲资本主义持续不断的对外扩张,逐渐造成了落后国家对资本主义中心国家在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依附•世界被分为中心国家(发达国家)和外围国家(发展中国家),前者在世界经济中居发展政治学-4-支配地位,后者受前者的剥削和控制,后者依附于前者。由于中心与外围之间国际地位的不平等,导致中心与外围之间的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3、依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产生于20世纪50—6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1)阿根廷的劳尔•普雷维什(1949年发表了被称为“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宣言”的重要著作《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主张“外围”国家不能走“中心”国家的道路)•(2)巴西的特奥托尼奥·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3)埃及的萨米尔•阿明(《不平等的发展》)•(4)英国的A.G.弗兰克(《白银资本》,认为,历史的演变不是一个线性发展的过程,而是一个循环过程。表现为世界体系内部中心的转移以及中心和边缘周期性的置换)•(5)美国的I•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等。二、依附理论的学术流派•依附理论内部学说林立,各种流派之间分歧巨大,至今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或者占主导地位的理论范式。1、国内学术界的分类•(1)把依附理论分为两种——悲观的“古典依附理论”和乐观的“发展依附理论”•(2)按照理论的基本内容的价值倾向分为:激进主义的依附理论、改良主义的依附理论、正统主流依附理论•(3)按照学者们的政治立场划分为:马克思主义阵营和非马克思主义阵营•(4)按照对内部和外部因素重视程度,分为对外依附论、国内殖民主义依附理论、内外并重的联系性依附理论2、国际学术界的分类•按照对资本主义在落后国家发展前景的不同,将依附理论分为三个流派:•(1)否认了落后国家发展的可能性,认为即使能够获得发展的话,也是低度发展;•(2)研究落后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但对其他问题很少涉及;•(3)承认外围地区发展的可能性,但重点研究在中心国家资本主义影响下落后国家的从属问题。加布里埃尔·帕尔马的分类——三大流派•(1)不发达理论(或低度发展理论):认为外围国家之所以落后,是因为其对中心国家的依附;外围国家的资本主义并不能带来发展。•(2)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发展主义的修正理论:探讨外部结构对民族经济发展所造成的障碍。认为,中心国家主要是出口工业制成品获取高额利润,而外围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附加值低,不断被压低价格,因此外围国家处于不利的地位。要改变中心-外围之间的不平等交易,就必须使不发达国家尽快实现工业化,因此而提出了“进口替代战略”•(3)依附理论的具体分析流派:主要研究依附得的具体情况,尤其重视外围国家内部的阶级斗争,认为这是外部因素发生影响的必要媒介。三、对依附理论的认识1、依附理论是关于发展问题、发展路径问题的理论2、对发展中国家发展的认识问题•发展中国家落后的根源•如何摆脱依附发展政治学-5-3、政治依附、经济依附、政治-经济依附、文化依附4、依附理论的缺陷•A、依附论的意识形态偏见:以简单化、片面化的、静止的、机械决定论的观点,把国际经济体系看作一成不变的静态体系。而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中心-外围”模式中,外围国家对中心国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依附是造成外围国家落后的原因。基于这种认识,因而对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基本上持有批判的态度,而对社会主义国家(如苏联等)即使有一些错误的做法,也持有容忍的态度。•B、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落后和“依附”简单挂钩:发展中国家的落后,就在于依附。•C、解决途径的简单化:依附论认为,摆脱不发达状态的必要途径是减少依附性,通过革命或改革等手段退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减少与发达国家的联系。•D、强调技术依附,未看到思想依附•依附理论与文化霸权:发展中国家的话语体系受制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种种落后的指认在发展中国家的流行和推广,而发展中国家深陷其中而不自知。(参见周宁:《“被别人表述”:国民性批判的西方话语谱系》【网络文章】,周宁的《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以及摩罗的《“国民性批判”是否可以终结》,《中华读书报》2008年10月8日)四、与依附理论相关的理论或议题•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现代化理论、新殖民主义、世界革命理论•南北问题五、讨论•结合我国社会现代化的过程,谈谈你对现代化理论中的趋同论和依附论的认识。六、参考书目•①萨米尔·阿明:《不平等的发展》•②保罗·巴兰:《增长的政治经济学》•③奇尔科特:《批判的范式: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学》•④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⑤弗兰克:《白银资本》第三讲参与理论•政治参与(politicalparticipation)是现代政治学中使用频度最高的概念之一。《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就指出:“在有关政治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中,参与都是一个核心概念。它在对于民主的分析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为什么?•①发达国家曾经出现过要求扩大政治参与权利的运动,如今大多保持着较高程度的政治参与;•②发展中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同样面临着广大民众渴望和要求政治参与的现实运动,其中,可能有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有的发展中国家还在实现的过程之中,而在这一过程中,更多地表现为参与的扩大,甚至是参与爆炸,而非参与冷漠。•③理论上的论证: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就是政治参
本文标题:发展政治学(燕几容继荣版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2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