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发展新型城市经济是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
产业创新是城市创新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历史,产业创新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关键因素。当前,杭州正在进入人均GDP1万美元的发展新阶段,面临着全球化、新经济的机遇与挑战,面临着资源环境的约束与压力,积极发展新型城市经济,建立既与世界接轨,又有杭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新型城市经济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一)基本内涵新型城市经济,是与传统城市经济相对应的,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内容和新载体,其主要内涵是随着新型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加速发展,在中心城市功能提升、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形成的城市新兴经济形态,既包含产业内容的创新,也包含经营模式和发展载体的创新,其主体部分是二三产业、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成果。从目前情况看,主要包括创意经济、楼宇(总部)经济、网络经济、空港经济、休闲经济等经济形态。一是创意经济。创意经济是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与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其核心因素是创意等智力及由此而形成的知识产权,主要包括设计、研发、软件、咨询、会展策划、印刷包装、文化艺术、时尚消费等。二是楼宇(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是以商务、商贸、商用楼宇为载体,通过开发、出租楼宇,发展现代服务企业、都市型工业和企业总部的经济形态。国内实践首先出现在深圳和上海,随后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逐步发展,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载体。楼宇经济是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集点,具有很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三是网络经济。网络经济是指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或平台的、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应用为特征的、信息与知识起重大作用的经济形态,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上讲,网络经济包括信息产业及电子商务。四是空港经济。空港经济也称临空经济,空港经济是指依托机场优势以及机场对周边地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影响,促使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在机场周边集聚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五是休闲经济。休闲经济是人们的休闲观念发生根本变化后带来的传统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和文化、体育、影视传播等行业的提升发展和新行业领域的涌现。据国际休闲研究权威人士预测,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先进的发展中国家将紧随其后。(二)主要特征新型城市经济,与传统城市经济在发展基础、生产要素、产出效率、活动空间、区域带动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概括起来,新型城市经济主要有以下五大特征:新型城市经济是以工业化、城市化较高阶段为发展基础的经济形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的综合实力明显提高,消费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为新型城市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空间资源越来越稀缺,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成本越来越高,环境承载压力越来越大,发展新型城市经济成为保持城市经济持续增长与繁荣的必然选择。新型城市经济是以智力、创新为核心要素的经济形态。这是新型城市经济与传统城市经济的根本区别。传统城市经济更多的是依靠土地等资源要素来支撑发展,而新型城市经济是以知识创新、产业创新、经营模式创新和载体创新来支持发展的。新型城市经济是以产出高增值性为标志的经济形态。新型城市经济的高增值性主要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低消耗和高产出、高附加值性。在新型城市经济的生产过程中,大量运用的是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往往能在短期内创造出超过其本身价值许多的价值,直接或间接地减少了生产中的物质和能源消耗。新型城市经济是以全球化为舞台的经济形态。新型城市经济本质特征不是技术创新的特征,而应是资源的配置和组合的特征。国际产业转移和企业总部迁移,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网络的形成,为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加快新型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而新型城市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推动要素和信息流动的国际化,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加快城市与国际接轨。新型城市经济是以产业交叉渗透、区域辐射带动为发展途径的经济形态。新型城市经济是在大量相关产业交叉和渗透基础上形成的。新型城市经济的发展不仅会促进相关产业的提升发展,还能带动整个周边区域的发展。杭州市发展新型城市经济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近年来,杭州市按照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的战略目标,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大力实施服务业优先战略,积极培育新型城市经济,包括大力发展创意经济、楼宇经济、网络经济、空港经济和休闲经济,在新型城市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一)杭州市发展新型城市经济的基本现状与特点发展氛围已经形成。杭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主抓,形成了市、区(县)、乡镇、街道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创意产业发展、空港经济发展等领导小组,出台了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规划和政策文件。今年,又先后召开了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大会、推进楼宇和文化创意产业招商工作会议、培育发展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动员大会、楼宇经济空间布局规划专题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市委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作讲话,对相关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在人才方面,出台了《大学生和留学回国人员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建设,落实人才各类政策;在资本方面,努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市区两级政府投入5.4亿元设立创投引导资金,设立钱江产业投资基金,探索企业债券等金融创新产品。各区(县)也根据自身实际也出台相应的规划和政策措施,切实抓好工作落实。政府全力推进,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加快发展新型城市经济的良好氛围。发展速度和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杭州市新型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它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比重持续上升。创意经济方面,2007年,杭州市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490亿元,占GDP比重为11.95%,占服务业比重为26%,居杭州市服务业各行业之首。楼宇经济方面,全市共有商务楼宇163座,2007年创造税收31.3亿元,其中税收在3000万元以上的有36座。楼宇成为招商引资的主要阵地。2008年上半年,楼宇招商共引进971个项目,协议资金192.58亿元,到位资金125.45亿元。网络经济方面,2007年,杭州市实现电子商务服务收入23.69亿元,同比增长21%,2008年1-7月,同比增长43.58%,并获得了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称号;浙江行业电子商务网站数量接近全国的1/4,位居全国第一,而杭州又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电子商务网站。2007年,杭州国际服务外包和软件业营业收入达到280亿元,软件出口与离岸服务外包收入总额4亿美元,杭州市被列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空港经济方面,2007年萧山机场客、货吞吐量均排名全国第8位,规模在华东仅次于上海两大机场;目前空港经济发展各项规划正在抓紧编制完善,机场二期征迁工作正式启动。休闲经济方面,2006年杭州市成功举办了世界休博会,会展商务业、休闲度假业及相关产业明显提升。通过发展商业特色街区、推进工农业旅游、丰富夜游及文娱活动等多种方式,初步形成了国内游和入境游两轮驱动,观光、会展、休闲三位一体发展的产业格局。特色发展和集聚发展势头良好。在区域分布上,各城区之间新型城市经济特色发展态势初现端倪。就杭州市8个城区看,西湖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势明显,2007年西湖区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66.26亿元,占GDP的23.7%,占杭州市服务业增加值的13.5%,居8城区之首,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在杭州市规划建设的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占有3席的城区。拱墅区以运河文化为依托,以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为特色,积极推进创意经济发展,初步形成了特色发展新路子。下城区楼宇经济相对发达,目前下城区税收过亿元的楼宇有6幢,占杭州市的50%,在1000万元以上的楼宇有23幢,占杭州市的60%。以武林广场为中心的2.5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内,每平方公里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产出分别达到了4.17亿元和2.46亿元。下城区聚集了世界500强设立的企业11家,全国500强和民营500强14家,注册资金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3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驻杭州办事处220余个。上城区针对80%以上楼宇建造于90年代中后期的实际情况,突出楼宇调整招商为重点,大力推进楼宇经济发展。近年来,累计引进楼宇企业入驻3000多家,占每年引进企业总数的80%。江干区围绕钱江新城的建设,积极推进楼宇经济发展。滨江区积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目前,集聚了阿里巴巴、网盛生意宝等24家知名电子商务企业,2008年1-10月电子商务实现服务收入26.8亿元,实现利税16.1亿元。品牌效应逐步显现。近年来,杭州市在新型城市经济发展中,已经培育形成了若干个国家级的品牌基地,先后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授予的国家动漫产业基地、中国茶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等称号。培育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的品牌基地。西湖区的黄龙写字楼群的顶级商务气氛渐已形成,黄龙商务圈已是杭州顶级商务圈的代名词;拱墅区的LOFT49创意产业园,一度成为杭州创意产业发展的代名词;良渚文化村、杭派女装一条街等已经为广大百姓所接受。此外,还培育了一批知名品牌企业,如阿里巴巴、佑康电子商务、三替集团等,引进了美国甲骨文、法国道达尔、IBM、菲利浦等世界500强机构以及金地、万科、雅戈尔等知名企业。(二)存在问题与困难缺乏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的有效机制。目前,杭州在发展新型城市经济方面,按创意经济、楼宇经济、网络经济分块出台政策、召开会议加以推进。这就会导致两大问题,一是全市的新型城市经济发展缺乏整体的规划布局,缺乏统一的协调的机构,产业指导管理、统计分析、目标考核等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各区县也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定位;二是由于各经济业态之间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和统计口径,再加上工作考核等其它因素,往往会形成市里抓创意经济,就纳入创意经济范围,市里抓楼宇经济,就纳入楼宇经济的情况,各区县的特色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在调研中,多数县区都建议要加强统筹规划,发挥各县区的比较优势,推进差异发展、错位发展,避免各县区之间的恶性竞争和同质化竞争;根据规划和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保障土地要素供给,推进新型城市经济加快发展。省会城市和杭州都市经济圈的优势尚未真正发挥。从杭州自身的发展看,虽然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市区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但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并没有得到明显的优化,粗放型特征仍然比较明显,知识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作为省会城市,在引领全省制造业升级、技术创新和服务全省经济转型升级方面还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发展情况看,虽然在合作机制建设方面已经迈出了新的步伐,但杭州在联动周边县市推进都市经济圈建设中的牵头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阻碍要素流动、经济合作、人文交往的同圈篱笆现象依然明显,产业的梯次和分工不明显。新型城市经济中高端领域发展相对滞后。当今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和散发迷人魅力的关键在信息软件、动漫游戏、影视出版等行业的发展。但在杭州创意经济发展中,文化用品、设备产销,以及教、卫、体等传统行业比重大,占增加值的65%;核心行业如设计服务、信息服务、影视传媒等行业发展不快,只占35%。在楼宇经济发展中,全市共有商务楼宇163座,其中2007年税收在3000万以上的有38栋,占23%,亿元楼12栋,占7%。商务楼宇总体上规划滞后、楼宇规模偏小、功能定位不清、配套设施不完善。以上城区为例,47座商务楼宇中,80%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楼层不高、外观陈旧。另外,楼宇的周边环境、物业管理、交通及停车问题的不配套,难以让知名公司成为落脚点。网络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总体上看,软件产业处于世界软件产业链条的中下游,偏向软件应用。虽然杭州人均R&D投入达到了近25万元,比国家平均水平稍高,但是比起苏州、深圳等地还是有很大差距;投入主要还是靠的政府与自由资金,风投市场还不够发达。民营企业、软件企业和农业企事业单位的科技活动更加匮乏,无论是科技活动活跃程度还是活动能力都存在明显不足。高端人才、专业人才匮乏。推进新型城市经济发展,人才比
本文标题:发展新型城市经济是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27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