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广东省中医院儿科——许尤佳目的要求:对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有个大概了解。对各个时期中医儿科发展的特点及有代表性的医家有较深刻的认识。○重点:任务与研究范畴、各时期特点、重点医家及其代表作、观点和贡献。○难点:对钱乙及万全两位医家学术思想的认识1.概念2.发展简史分五个时期进行讲授1)秦汉以前~秦汉时期2)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3)宋金元时期4)明清时代~解放前5)解放以后~今天秦汉以前~秦汉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3世纪)※特点:萌芽期※散发的文献记载:甲骨文、《52病方》、《史记》、《黄帝内经》、《汉书·艺文志》※西汉淳于意《诊籍》——最早儿科医案记录重点医家: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公元4~10世纪)◎特点:形成期◎文献:《隋书·经籍志》南朝医药分科;《小儿用药本草》《疗少小百病杂方》隋唐时期:1)教学讲座:太医署、医博士、学制5年少小科2)《诸病源候论》6卷,255候3)《外台秘要》40卷,86门重点医家:孙思邈——《千金方》60卷1)“少小婴孺方”2卷列于卷首2)小儿喂养、卫生、穿着等方面的论述3)结合实际:过暖、幼儿园宋、金、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特点:成熟时期○重点内容:1)王安石变法:医事分科、小方脉2)13世纪医事分科3)教学相长《颅囟经》意义:巫方所著、现存最早儿科专著、首提小儿“纯阳之体”观点、小儿脉法、小儿用药剂型、对惊痫癫疳痢等病的论述其他医家:1)王怀隐《太平圣惠方》2)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3)刘肪《幼幼新书》40卷4)《小儿卫生总微论方》5)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小儿病源方论》6)金元四大家:朱丹溪《幼科全书》7)曾世荣《活幼心书》重点医家:儿科之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8点贡献:1)对“变蒸论”的独特理解;2)诊病6种脉;3)创立五脏证治法则;4)重视望诊,“面上症”、“目内症”;5)对出疹性疾病的描述;6)指出惊痫、急慢惊风的不同;7)把“疳”列为脾胃病;8)善于化裁古方明清时代~解放前(公元14~20世纪中叶):◎特点:明清:飞跃发展期;以后停滞不前◎现存500多种古医籍绝大多数为本期医家所著◎很多专著:《本草纲目》、《普济方》等《保婴撮要》、《医林改错》《幼幼集成》、《温病条辨·解儿难》《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证治准绳》《幼科铁镜》重点医家:万全1.《片玉心书》《幼科发挥》《育婴家秘》2.贡献:1)预养、胎养、蓐养、鞠养;2)三不足两有余;3)善于小儿推拿;4)用药注重保护胃气;5)小儿发病三因论;6)对急惊风转归的认识原始人痘接种法的形成:“稀痘方”——世界免疫先驱专著:《麻科活人全书》、《博集稀痘方论》、《种痘新书》、《三冈识略》清代温病学说的兴起:·叶天士《外感温热病》·吴鞠通《温病条辨·解儿难》·吴有性《温疫论》开阔视野,对后世启迪解放以后~今天(公元20世纪中叶~今天)※特点:崭新时期※儿科古代四大证现状:痧、痘、惊、疳※多种重证的中医治疗现状:新生儿破伤风、乙脑、麻疹、小儿麻痹症、重证肺炎、病毒性肺炎、痢疾、急慢性肝炎、肾炎、哮喘、秋季腹泻等。※医学教学方面:1)整理500多种古医籍2)编写《中医儿科学》教材3)成立中医院校,招收各层次学生※剂型改革:1)传统的丸散丹膏剂型2)现在的冲剂、口服液、栓剂、膜剂、注射剂、滴鼻剂等※学术交流:1)1983年9月成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儿科学术委员会2)此后各省市先后成立中医儿科专业委员会3)开展学术交流4)科研水平提高※存在问题及展望:1)血液系统疾病、哮喘、难治性肾综、肝炎等纯中医治疗尚未尽人意,须加强研究。2)剂型改革须加快步伐。3)科研水平须提高。参考书籍:1)江育仁主编.《中医儿科学》五版教材2)江育仁、张奇文主编.《实用中医儿科学》3)王萍芬主编.《中医儿科学》六版教材复习题:1.掌握各期性质与特点。2.《颅囟经》意义。3.掌握钱乙及万全的学术思想及其代表作、所作贡献。4.了解张仲景、孙思邈、陈文中、陈飞霞、夏禹铸等医家的学术思想及其代表作。5.中医儿科学的任务与研究范畴?谢谢
本文标题:发展简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28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