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般考点:古代中国:夏代已有学校产生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欧洲奴隶社会著名的教育体系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二十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机会均等)多元化技术的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科学性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作用:社会功能个体功能(人的先天本性差别不大)教育目的和目标:目的是希望培养出贤人和君子目标是仕而又则学,学而优则仕教育内容:以仁和礼为核心教育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柴也愚,参也愚。。。。。。)学习和思考并重温故知新墨家的教育思想:教育作用:1)主张通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2)论强力而行:强调道德行为的锻炼。要求学生树立强力而行的刻苦磨炼的精神。道家的教育思想:主张绝学和愚民认为绝学无忧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主张教循自然原则,一切顺其自然。《学记》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的教育思想:1)教育的功能: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玉不琢不成器。。。。。。揭示了教育的个体功能。2)论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追求古代理想社会制度的方式提出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3)教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预防、及时、循序、观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亚里士多德教育遵循自然昆体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培根首次提出将教育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归纳法也是由他提出的。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教育目的:为人的永生作准备,教育有其现世目的,人应该过好现世的生活。泛智教育: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教育适应自然学制系统班级授课制教学原则(直观、系统、量力、巩固、和自觉等)卢梭:对自然性思想作了新的解释认为人性本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康德: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中讲授的第一人受卢梭影响认为人的所有自然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裴思泰洛齐: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化的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的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1)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他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2)教育目的:最高目的道德和性格的完善3)教育性教学原则: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4)教学四阶段,即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5)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作用,教材的重要性,教师的权威作用和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和教师中心的特点。杜威: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与赫尔巴特的课堂、教材和教师中心的观点不同他提出了活动、经验和学生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论”。其主要教育思想:教育即生活(学校与社会生活结合,学校与儿童生活结合)教育即生长(机体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过程)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其思想的基础和核心)学校即社会五步探究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难题,验证这个假设)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一般考点: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影响社会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制约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体制,教育相对培养政治所需人才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制度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制度不起决定作用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霍尔(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是由种系发展决的))外铄论(环境决定论)荀子、洛克(白板说)、华生(给我一打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导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人是能动的实践个体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论)、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不平衡性、互补性(1)机体某方面的机能受损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2)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个别差异性(表现在不同儿童同一方面,也表现在群体之间如男女性别的差异)第三章教育目的与制度一般考点: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的表述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旧中国的学制改革:壬寅学制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学制但并未实行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壬子癸丑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横向:普通教育、专业教育、成人教育等类型纵向:幼儿、初等、中等、高等等阶段从形态上,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2010、6、21政治局会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根据这一纲要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基本进入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一进入(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学制方面的发展任务:学前教育(重点农村),义务教育水平(重点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突出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特殊教育(完善机制,健全体制)第四章教师和学生一般考点: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目的复杂、任务多样、对象差异)和创造(因材施教、方法更新、教育机智(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2)连续(由教师劳动对象的相对稳定性决定)和广延(由影响学生发展因素的多样性决定)3)长期(人才培养周期长,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果)和间接(不直接创造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4)主体(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和示范(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心理特征决定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5)方式个体(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个个骄傲是的个体劳动赖完成的)和成果群体(学校教育是分阶段进行的,每一阶段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几乎都是前一阶段教师劳动的产物。所以教师的个体劳动最终都要融汇于教师的集体劳动之中,教育工作需要教师的群体劳动)现代学生观: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身心发展有规律(顺序、阶段、不平衡、互补、个别差异)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发展是全面的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认识不到这点,教育措施就容易脱离学生的实际,教育活动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在于构建学生主体)学生是责任主体(是现代教育区别于古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教育民主的重要标志)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和方法: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老师老师方面: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提高自身素质5)发扬教育民主不能以权威自居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学生方面:1)正确认识自己2)正确认识老师其他方面: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其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2)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下健康的学习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学生可以超越老师)、心理相容(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常考点:教师的职业素养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全面关怀,关爱全体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解放学生,对学生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1)相互支持,相互配合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3)弘扬正气,摒弃陋习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1)高度自觉,自我监控2)身教重于言教二、教师的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修养2)精深的学科知识本体性知识(解决教什么的问题)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和各科教材教法首要掌握,其次要有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条件性知识(解决怎么教的问题)三、教师的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2)教育教学能力(善于制定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编写教案等、善于组织课堂教学、善于组织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3)组织管理能力(确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的能力、引导学生的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5)教育科研、学习、观察学生、创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四、职业心理健康1)高尚的师德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际关系4)健康的人格第五章课程一般考点:主要课程理论流派:一、学生中心课程理论(活动课程理论)代表杜威基本主张:1)经验论课程即那种对学生经验增长有教育价值的经验。2)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3)主动作业论着眼于儿童经验的发展而对社会生活中的典型职业进行分析、归纳而获得的各种活动方式。4)课程组织的心理顺序论优点:1、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满足了儿童兴趣,调动了积极性2、强调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强调围绕现实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精心设计和组织课程,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缺点:过分夸大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忽视了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和顺序,使课程设置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不能保证课程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布恩那个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质量很难保证。二、学科中心课程理论1、结构主义布鲁纳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要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相一致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编制课程发现式学习方式与活动课程理论相对立2、要素主义巴格莱课程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学科课程是向学生提供经验的最佳方式重视系统致死的传授,以学科课程为中心3、永恒主义赫钦斯认为课程涉及的第一个根本问题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或如何选择学科价值方面: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实用学科的价值优点:1、安学科为中心有利于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2、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3、受到悠久传统的支持4、课程构成简单,易于评价缺点:1、容易割裂各科知识,不能在整体和联系中学习2、编制的课程完全从成人出发,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3、各学科容易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增加学习负担三、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车里霍尔姆斯,多尔1、课程目标的灵活性
本文标题: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285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