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教案授课时间2019年月日星期第节课章节名称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教学目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中,摆在第一条的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明白,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从而增强学生对于坚持党的领导重要性的认知。学生可以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教学重点1.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3.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4.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5.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教学难点1.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专题讲授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课程资源准备教材、多媒体、PPT主要内容、逻辑结构、课时建议本章主要回答的是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由谁来领导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章的逻辑结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要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本章内容共有三节。第一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共有三目。第一目是从分析党的性质和宗旨出发,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说明党的宗旨和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第二目是从两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展开分析:一是通过三个“决定”说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二是从三个方面说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进。第三目进一步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通过对“四个伟大”逻辑关系的辩证解析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我们党的根本奋斗目标。第二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共有三目,第一目主要说明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第二目强调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党作为最高政治力量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体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突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第三目通过八个“增强”指出,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新要求,党只有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增强执政本领,才能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依据本章的教学内容和逻辑结构,教学可以依照教材内容以节为一个教学模块来开展,第一节教学时间安排3课时为宜,第二节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为宜。教学中需要讲清楚的基本问题1.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从历史的发展看,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使中国获得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抗日战争胜利后,存在着三种建国方案:一是以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主张实行地主买办阶级专政,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二是以资产阶级为代表,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三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中国的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通过对这三种建国方案的比较,最终选择了以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新中国成立后,党顺应中国人民希望国家繁荣富强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顺利地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造,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渐形成的,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2.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一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任何政党都有阶级性,都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都有自己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以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从党诞生起就是明确的。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二是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国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中国共产党虽然是以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但党绝不是工人阶级的一般组织,而是工人阶级的先进组织。在工人阶级中,只有那些具有共产主义觉悟,对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表现出无限忠诚的先进分子,通过一定的程序,才能加入党组织。三是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党从成立伊始,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党。在我们党的发展过程中,从思想上建设党,始终是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统一全党思想。中国共产党不仅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因为: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从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来看,它既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才会赢得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各民族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才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取得胜利。第二,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在于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其执政使命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集中体现这种根本利益的国家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不仅能得到本阶级的认可,而且也会得到全体人民的认可,党的执政基础才能牢固,党才能做到长期执政。第三,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崇高历史使命。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就必须自觉地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只有这样,党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民族力量,调动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真正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成为中华民族赖以振兴的“脊梁”。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与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裨益。前一个“先锋队”主要是指党的阶级属性和阶级基础,是从阶级性的角度规定和支撑着党的先进性。后一个“先锋队”,主要是从代表性的角度体现和拓展着党的先进性。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党都要同时成为“两个先锋队”,都要自觉坚持二者的统一,只有这样,党才能永葆先进性。3.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的重要论断。这一论断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适应新时代历史使命的实践要求。第一,这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所决定的。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必须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来实现。无产阶级只有建立代表自己阶级利益的先进政党,才能最终完成自身解放和人类解放的重大历史任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正确方向。第二,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推动者、引领者,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历史和现实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征程的实践逻辑所决定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要坚定走中国道路,把13亿多人口凝聚成中国力量,焕发出中国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们国家和民族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4.“四个伟大”的由来及其相互关系十九大报告把党的历史使命和国家的未来紧密结合在“四个伟大”所展现的壮阔奋斗图景中,完成了“四个伟大”的理论集成。(1)“四个伟大”由来及历史演进。第一个“伟大”是伟大斗争。伟大斗争的完整表述是“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第一次出现这个表述的党的文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是在习近平同志主持下起草的,在进行讨论时,习近平同志坚持一定要把这一句话写入报告。实际上他对这个问题是有深入思考的。这一句话的内涵也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实践完全证明了这一点。如果不进行伟大斗争,我们就不会取得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的面貌就不会发生历史性的变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讲的伟大斗争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经常使用的“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概括和提炼。第二个“伟大”是伟大工程。伟大工程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概念在“四个伟大”中出现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30年代。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即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他认为在这三个法宝中,党的建设是起关键作用的,并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一个“伟大的工程”。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认识到,要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功,必须大力加强党的建设。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没有党的坚强有力,改革开放就不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也就不能顺利实现。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的实际,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并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宏大的工程来实施,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命题和概念。从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开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概念一直使用到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伟大工程”对以往使用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了进一步的提炼,形成了“伟大工程”的概念。第三个“伟大”是伟大事业。伟大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这就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始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党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时期以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和概念,是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来的。从那时起到现在,在党的每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中都强调和突出了这个主要内容。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新中国建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不懈探索,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
本文标题: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317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