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幼托机构常见传染病预防•传染病的定义: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的三个组成部分•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易感人群: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尘埃-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麻疹等水、食物、苍蝇-以肠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菌痢等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消化道和肠道病毒均可通过此种途径进行传播虫媒传播-蚊子、跳蚤等,如疟疾等血液/体液/血制品-见于乙肝、艾滋病等土壤-被虫卵、芽孢等污染时,成为传播途径,如破伤风传播途径传染病常见症状发热-由感染性的原因引起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时候伴有发疹时间-疹子出现的时间因病种而异,水痘、风疹最早,伤寒最迟;传染病常见症状分布-疹子的分布也因病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水痘的疹子主要分布于躯干;麻疹有科氏斑,皮疹由耳后向四肢躯干蔓延;形态-分4种①斑丘疹:多见于麻疹、风疹、猩红热等②疱疹或脓疱疹:多见于水痘、手足口病③出血疹: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等④荨麻疹:多见于血清病、病毒性肝炎等幼托机构常见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猩红热、风疹、集中发热等•直接接触传播传染病–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消化道传染病–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呼吸道--流行性感冒•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约7天)都有传染性。•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流行病学:突然爆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一般多发生在冬季。一次流行持续约6—8周后会自然停止。呼吸道--流行性感冒•潜伏期:1~3天。•临床表现:症状较普通感冒重,表现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相对较轻或不明显,少数病例可有腹泻。发热3-5天后消退,但患者仍感明显乏力。流感预防•最好的消毒形式是通风•最好的防控手段是隔离•最好的预防措施是打疫苗流感预防•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主要预防措施包括:•(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流感预防•(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六)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七)流感疫苗接种是世界公认的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免疫预防是减少流感危害的一种重要措施和手段,对高危人群、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呼吸道--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唾液污染食具和玩具等途径传播•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呼吸道--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表现:1、腮腺肿大:为该病的特征性病变,一般一侧先肿2-3天后,对侧腮腺亦出现肿大,肿大特点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有疼痛及触痛,表面皮肤不红。肿痛在3-5天达到高峰,1周左右消退,持续7-10天。2、少数有发热、头痛等类似感冒症状。3、以冬春季高发。呼吸道--麻疹•传染源: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有潜伏期第七日起已具传染性,但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患者若并发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日。••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6~18天,约10天呼吸道--麻疹•临床表现:1、发热:一般逐渐升高。2、上呼吸道炎:发热同时出现咳嗽、喷嚏、流涕。3、眼部充血、怕光、流泪、眼睑浮肿。4、麻疹粘膜斑(Koplik斑):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于双侧近第一臼齿颊粘膜上,为0.5-1mm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逐渐增多,相互融合,2~3天内消失。呼吸道--麻疹临床表现:5、出疹:一般发热3~4天后出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疹间皮肤正常。皮疹自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四肢,3-5天出齐。呼吸道--猩红热•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通常2~3天呼吸道--猩红热•临床表现:1、发热:多为持续性,可达39℃。2、咽峡炎:表现有咽痛、吞咽痛,可在皮疹出现之前发生。3、皮疹:发热后第2日,由耳后、颈部及上胸部开始发疹,分布均匀,针尖大小的丘疹,按压会褪色,伴有发痒的感觉。4、“草莓舌”、“杨梅舌”:舌乳头肿胀形成“草莓舌”,2~3日后舌苔脱落,舌乳头凸起,称为“杨梅舌”。猩红热皮疹呼吸道--猩红热猩红热-草莓舌、杨梅舌呼吸道--猩红热水痘•传染源:病人为惟一传染源,从发病前1—2天至全部皮疹干燥结痂这段时间都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与患者接触的同学约90%发病,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被服及用具等都可能被传染。所以,一旦患了水痘应注意隔离,在完全治好以前不应上学。•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水痘病毒感染不是立即发病,家长和老师在潜伏期要密切注意儿童的情况,发现可疑的症状,需及时到保健室或医院检查作出及时的诊断,不要延误病情。临床表现1、发热:低热或中等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2、皮疹:一般经1~2天开始皮肤上出现皮疹,也有的并不出现上述症状而直接出皮疹。皮疹先出现在头部和躯干,逐渐蔓延到四肢。开始出的为红色小丘疹,经1至2天变成椭圆形、绿豆大小的水泡,水泡周围呈淡红色,3至4天疱疹干缩结痂,1至3周痂皮脱落,痂盖表浅,不留疤痕。因皮疹是在发病后一批批陆续出现的,所以在皮肤上可见到丘疹、疱疹、痂皮同时存在,这是水痘疹的特点。曾接种过疫苗者表现不典型。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和夏秋季高发,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手足口病•潜伏期:2~7天。•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传播方式: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手足口病--临床特征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尔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玉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手、足等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疱疹里面有混浊液体,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五早)。•切断传播途径–消毒和隔离•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改善营养。主要预防措施•1、根据不同季节多发病和传染病的规律,采取预防措施。•2、加强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对儿童家长进行卫生宣传教育,使家长掌握一般疾病预防常识,如有传染病接触史要及时联系。主要预防措施•3、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也要经常开窗通风,每天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传染病流行季节保健室、隔离室空气及时用消毒灯消毒,卧室、教室、活动室空气每天消毒一次,玩具、楼梯扶手、窗台、门把手等每天消毒一次,抹布、拖把每日在消毒液中浸泡一次。教室打扫卫生时,先洒水后扫地,免得把飞尘飞扬开来。•4、儿童茶杯、毛巾尽量专用。主要预防措施•5、学校每日进行晨间检查,及早发现幼儿异常情况,必要时可以试体温,对疾病可疑者应及时隔离观察,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及时了解缺席儿童缺席原因,如果缺席幼儿已患传染病,并且在潜伏期已和园(所)的儿童接触过,那么,对接触者也要及时地采取措施,以预防和消灭传染病。主要预防措施•6、严格掌握各种传染病的隔离期限及检疫期限。•7、儿童按规定及时接种相应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隔离、检疫、观察一览表病种隔离期检疫期观察内容流感患儿退烧后24小时3天注意有无发热及咽喉炎症水痘患儿皮疹全部干燥结痂21天注意观察有无皮疹腮腺炎患儿腮腺完全消肿后一周,病程2周左右21天注意观察有无发热或单、双侧腮腺肿胀菌痢症状消失、大便培养两次阴性7天观察大便次数及性状肝炎(甲型)患儿从发病起不少于40天。三次肝功能阴性(每月做一次肝功能)42天观察精神、皮肤、食欲、小便有无正常麻疹无合并症状,出疹后5天21天注意疹退情况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隔离到体温正常为止不检疫注意神经系统症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临床症状消失后3天,但从发病日计算不得少于7天7天注意神经系统症状手足口病患儿体温正常、疹退7~10天注意呼吸道情况结膜炎(红眼病)眼睛红肿消退7~14天注意和过敏性红眼区别脓疱疮自最后一个脓疱疹消退为止7~10天注意肾功能改变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自发病起不得少于40天35天注意有无肢体瘫痪疫情报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幼儿园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幼儿园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麻疹:1周内,同一幼儿园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风疹:1周内,同一幼儿园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幼儿园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流行性乙型脑炎:1周内,同一幼儿园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流感:1周内,在同一幼儿园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流行性腮腺炎:1周内,同一幼儿园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猩红热:1周内,同一幼儿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水痘:1周内,同一幼儿园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幼托机构传染病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330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