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造纸印刷 > 红砖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与发展-第二版201405103303
红砖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与发展摘要:闽南先民为了适应木区域滨海丘陵的地理环境和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在传承的基础上又因地制宜地创造出“红砖、赤瓦、白石基”的古厝式红砖民居区。外观造型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尤其在石雕、砖雕、木雕及彩绘泥塑、交趾陶、瓷片剪粘等装饰技艺方而,别具一格,体现了闽南文化的丰富内涵。本文分析了闽南红砖文化在建筑中的运用,本文从石雕、砖雕、木雕与才会等角度对闽南红砖文化在建筑中的运用进行阐述。目录一、石雕............................................................3二、砖雕............................................................4三、木雕............................................................5四、彩绘泥塑、交趾陶和五彩瓷片剪粘..................................6结语................................................................7参考文献...........................................................10闽南先民为了适应木区域滨海丘陵的地理环境和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在传承的基础上又因地制宜地创造出“红砖、赤瓦、白石基”的古厝式红砖民居(图1),外观造型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尤其在石雕、砖雕、木雕及彩绘泥塑、交趾陶、瓷片剪粘等装饰技艺方而,别具一格,体现了闽南文化的丰富内涵。一、石雕闽南红砖民居通常也称古厝,它在建筑材料上广泛运用白色花岗岩石和青色的辉绿岩(又称青斗石)。古厝中的石构件无处不在,从石砖(屋檐下台阶)、石阶(踏脚石)、“柜台脚”(墙脚)、墙裙墙堵、条石墙体,到石制门框门梁、窗框窗台以及抱鼓石门墩石、柱础栏杆,甚至大井埋院地而等,因此,装饰性的石雕运用得很多,技法多样。这些雕饰往往集中表现在建筑正而墙体(镜而墙)和大门的两侧、廊道墙壁、大井周围等。红砖民居中常见正而墙裙用磨光的大石板密缝拼砌,平整光滑,而墙体下部靠近地而的墙脚浮雕成夔龙纹“柜台脚”,墙脚转折处的勒角和壁柱则刻意浮雕花鸟图案,形成繁简对比,突出装饰效果。特别是墙体上质地细腻、颜色素雅的青石雕最为讲究,或以整块长方形雕花石板镶嵌于大门两侧,或以长条形浮雕石板形式横嵌于墙体下部、中腰或屋檐下。这些青石板一般是高浮雕或镂空透雕的繁复图案,是镜面墙重点突出的装饰,往往衬以白色花岗岩的浅浮雕花纹边饰(图2)。青白颜色相互搭配,显得典雅而高贵,在与红砖墙面的色彩相互映衬下更加富丽,而门边的浅刻花卉纹石雕板、题诗楹联则透露出房主的风雅情趣和文化品味。古厝中的条石窗棂很普遍,窗棂为奇数。古人以奇数为阳数,阳数为大,代表吉祥。窗棂缝隙小,可通风又防盗,并可转动调整角度便于采光挡雨,作用如同“百页窗”;豪华大厝还采用竹节窗、漏花窗、什锦窗等精美窗形。青石雕出竹节形窗棂,寓意“庆祝”。石雕手法有透雕、浮雕、浅浮雕、线刻、剔地和压地隐起等。仅浮雕手法就有多种,最常见的是将所雕物件立面凸出的浮雕,轮廓圆润起伏,富有层次变化,运用于廊道或门厅的雕花板;还有将图案的边廓直雕并剔地,轮廓转角平直,所雕图案平面凸起,多作为边饰或地纹,见于石阶、“柜台脚”和窗框。石雕题材丰富,各含典故寓意。既有刀光剑影、战马嘶鸣的打斗场面,也有“渔樵耕读”“仕农工商”的日常生活写照,还有寓意吉祥平安、富贵有余的壶瓶钟鼎、花鸟鱼虫图案,以及广为流传的《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西厢记》等古典文学作品、历史故事和宣扬忠孝礼仪、神道思想的“二十四孝”“封神演义”等内容。精细的石活还体现在各式精巧的雕花柱础、门当、门臼上。二、砖雕典型闽南红砖民居大量运用红砖装饰,除了正面墙体或主要墙面以红砖组砌或砖片拼砌、白灰勾缝构形成“福”“禄”“寿”等吉祥文字、万字锦、八卦形及龟甲形或团花等图案(图3),有的以模印花纹的红砖密缝拼砌,组合成整堵花纹墙面(图4),并以精美的砖雕来装饰民居的门面和厅堂墙裙。闽南砖雕的材料和技艺都有别于其它地方的青砖雕刻,它就地取材,以当地特有的红色细腻粘土加上其特有的烧制技术,烧造出颜色赤红、不易变形的红砖。由于受其材料规格的制约和雕制工艺的影响,闽南砖雕采用平面阴刻和浅浮雕的形式较为多见,而透雕和圆雕较为少见。砖雕手法可分为“窑前雕”和“窑后雕”。“窑前雕”是指在入窑前的泥坯上雕刻,因此图案如同浅浮雕效果,轮廓和线条圆润流畅,花纹深浅翻转变化自然,这种技法多创作较大幅的作品,以及雕刻后、经烧成、再组拼的楹联文字(图5)。“窑后雕”是在烧好的红砖上进行切割和用凿子、利器精雕细刻,线条较为生硬,细观之下,轮廓和线条边缘有微小的锯齿状剥落和崩裂,如同运用篆刻刀法,它较“窑前雕”更具金石味,作品更加精细入微,也更具粗犷原始和质朴古拙的特征。这可能是源自闽南人对花岗岩石雕的钟爱和其过硬的石雕技巧。这种技法的砖雕画面大多平整而浅显,表面光亮,花纹图案不会因入窑烧造而变形,便于即兴创作雕刻和表现纹饰的细部(图6)。有的建筑上同时包含两种技法的砖雕。图1:古厝式红砖民居图2高浮雕和透雕的青石板图3万字锦花纹镜面墙壁图4模印花纹红砖墙面图5窑前雕的楹联文字图6窑后雕的楹联文字烧成后或雕刻后的砖雕作品通常为较薄的不同规格的方砖或长方砖形式,以数块砖雕组拼成一幅方形或者长方形花鸟、博古或人物故事图案,镶嵌于红砖大厝的大门两侧或厅堂墙裙、廊道墙面等较为显眼的位置,画幅较大的以白灰填地,既覆盖了拼接的砖缝,又突出了红色花纹,红白相衬,形成特殊的艺术效果。砖雕与石雕、木雕完美结合,相辅相成,对营造红砖建筑特色、丰富建筑的文化内涵,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闽南红砖民居还有一种特殊的砖石混砌墙体技法——“出砖入石”。它是指以石块或大鹅卵石同红砖或红瓦混合砌建墙体的做法(图7)。墙体外表可见砖瓦与石块等距离相互间隔,如同排列齐整的棋盘,石块内凹,砖瓦外凸,当地称“出砖入石”。因为石块坚硬牢固不受风雨影响,而砖瓦质地较松软,需要高出墙面,以延缓和抵御风雨的长年侵蚀。这种技法不仅充分地利用了废弃建筑的砖瓦和石材,而且形成了色彩与质感对比、排列组合的装饰效果,风格独特。三、木雕闽南红砖民居木雕装饰金碧辉煌,“先雕而后彩,有雕必有彩”是其一大特色。常见的是将雕刻后的长方形木雕板髹上棕色大漆,然后敷以金箔,再镶嵌于缀有银白点贝壳粉、砂粒的青绿、深棕或紫红、粉黄等彩色地子的木框上,做成“漆金木雕板”(图8)。这些漆金板主要装嵌于隔扇门的格心和槛窗上的腰板、顶板以及厅堂神龛四周、方甬门上方。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其中尤以戏曲故事、瓜果鱼虫、水族静物最多,匠师们在狭小的面板上精心经营图案层次和布局空间,充分展现出丰富的内容和精细的景观。木雕做工采用浮雕、圆雕、透雕、浅雕、锼空雕刻、阴刻及镶嵌等技法,更多的是集中各种雕刻技法于一体的通景雕。最具代表性的是檐廊挑檐枋的漆金通景木雕,其内容往往取材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古典小说等,由长条形连惯的人物、景物或者花鸟等图案组成,雕凿中运用高浮雕和透雕相结合技法,一般雕刻5-7层,最多可达十几层,使表现的人物、山水、树木、亭榭等层次分明,情景交融,并利用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方法之一的“舞台透视”技法和通景式布景手法,运用满雕和自然式构图,使画而如同演戏的舞台,内容跨越时间、空间,人物和景物不被遮挡,相互呼应,从而达到令观者有如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梁杭间还有圆雕的看仙、狮象、蟹甲等,活灵活现,妙趣横生,它们寓意太师少师、科甲登第、加官进禄和太平有象等吉祥含义。精湛的木雕还有门廊上方由层层花瓣组成的倒垂莲花棋和玲珑剔透盛满鲜花的花篮,以及屋檐下的托木(雀替),有龙凤、鳌鱼、飞大、花鸟等形象,栩栩如生,有的隔扇门还以卡桦斗拼出几何图案或诗句文字的窗权花格,或者利用黄杨木、杉木等不同木质颜色对比,镶嵌出梅兰竹菊花纹的裙板等。这些装饰代表着占代匠师们高超的木作技艺,同时也体现出主人的文化品位和生活取向,寄托着房主的各种思想情嗦。四、彩绘泥塑、交趾陶和五彩瓷片剪粘彩绘泥塑、交趾陶和五彩瓷片剪粘是闽南红砖民居独特的装饰手法,重点装饰在大门两旁、屋顶脊柱、山尖山花及屋檐下的“水车堵”和“挥头”“挥角”等处。1.彩绘泥塑又称堆塑、灰塑、堆花,为石灰中掺入壳灰、砂、麻丝、糯米浆、红糖,经过捣柞,放置多大后,在屋脊上和墙上作浅浮雕或立体堆塑,灰塑作品的中间往往穿以铁丝、竹筋作为骨架支撑,结合手工捏塑和模印成型,可做出各种玩偶或山水图案,干后颜色灰白,可涂上颜料,因为未入窑烧造,坚硬度不够,较易风化褪色。为了防止风雨侵蚀,清末至民国的红砖民居常在屋檐下内凹的“水车堵”和“挥头”“挥角”等外而罩上玻璃,加以保护。闽南民居普遍使用一种叫着糖水灰的独特材料,就是将蚝(牡蝠)壳加入稻草烧成壳灰后,将壳灰放入瓮中兑水搅拌沉淀,然后将水倒出,再加入经熬煮的红糖水,经搅拌后取用。糖水灰是古厝墙而堆塑各种山水、人物、动物灰塑作品及用于砌墙勾抹砖缝的主要材料,其可塑性强、粘度大,经久耐用,是建造民居不可或缺的粘合剂。2.交趾陶又称交趾烧,属于低温陶,这类品种最早可追溯到1300多年前的唐三彩,清代中叶作为装饰出现于广东和福建的建筑上,后传入台湾。交趾陶制作是先采用瓷土或粘土捏塑出各种人物和动物小样玩偶形象,作品多为对开半而,背而中空内凹便于抹泥粘贴在墙而上,成型后入窑经800度素烧,再上釉、施彩、描绘,然后烘烧而成。通常质地较松脆,容易断裂,色彩浓烈,釉而反铅。尺寸一般较小,如果需要篇幅较大的作品,就要分割成数小块分别烧造,完成后再组合(图9)。还有按事先设计好再烧成的诗句文字。3.五彩瓷片剪粘(广东称嵌瓷),是指以铁丝或竹条为骨,外塑泥像,在灰泥未干时,以贝灰泥加糖水、桐油为粘合剂将剪裁好的各色瓷片粘贴上去,极为牢固,不怕风雨,又耐酸蚀(图10)。在瓷片剪粘过程中,结语师傅们需要具有丰富的经验,根据要创作的花卉造型、人物和动物的动作形态、肌肉骨胳构造,选用烧成的不同弧度、彩色花纹的碗盘碟等瓷器,进行取材选样,用专门的铁剪剪裁出大小不一、不同形状的瓷片,然后稍加打磨边沿,再粘于未干的泥像上而。人物或动物一般为素而的泥塑头部,描绘出各种表情。彩绘泥塑、交趾陶和五彩瓷片剪粘这些独特装饰手法在运用上互相融合借用。装饰中往往以立体的雕饰为主,结合平而的彩绘背景图案和浅显的辅助纹饰,使作品更具表现力。题材内容常见有戏剧故事中舞枪弄棒的刀马人物形象和神话传说中的龙凤瑞兽、麒麟狮子,以及日常生活中习见的花卉果蔬、鸟兽鱼虫及山水田园等图案,还有装饰性极强的八宝、杂宝、博占图案和各种吉祥文字、诗词、对联等。山尖上的泥塑浅浮雕悬鱼惹草的山花纹样内容变化无穷,常见有花果、狮头、宝镜、书卷、八宝、图像故事、瑞草祥云等,寓意吉祥、平和、兴旺,为整个建筑装饰起到画龙点睛作用。闽南红砖民居具有鲜明的个性,是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宝库中的精彩组成部分。各种装饰手法争奇斗艳,将建筑装点得五彩缤纷,分外妖烧,所体现的各种精湛技艺和包含的许多内容寓意,值得人们不断去探讨和研究。图7“出砖入石”的墙面图8“富贵平安”漆金木雕板图9交趾陶“麒麟凤凰”图案图10令人眼花缭乱的五彩陶瓷片剪贴山花参考文献[1]陈清.探析泉州传统民居装饰“红砖文化”[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05)[2]周红.蔡氏红砖厝民居建筑艺术风格与装饰[J]装饰.2007(03)[3]王治君.基于陆路文明与海洋文化双重影响下的闽南“红砖厝”——红砖之源考[J]建筑师.2008(01)[4]郑志.闽南红砖传统砌筑工艺及其启示[J]华中建筑.2007(02)[5]潘峰.“红砖厝”的建筑表征——解读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设计理念[J]台湾研究集刊.2011(04)[6]申辈辈.浅谈红砖检验检测中随机抽样的应用[J
本文标题:红砖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与发展-第二版20140510330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339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