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含山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皖中东部、巢湖之滨,全县辖8个镇,96个村、21个社区,总面积1047平方公里,人口45万,2008年、2009、2010年连续三年获得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含山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悠久。自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置县以来,已有1380多年历史,是春秋吴楚故地,素有吴头楚尾之称。境内的凌家滩古文化遗址,被列为98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300多年,是迄今为止最早的中华玉文化发祥地。凌家滩遗址的成功发掘,将中国城市历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含山县物产富饶,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藏有石灰石、石膏、白云石、大理石、耐火粘土、萤石、重晶石、石英、煤、磷等10多种,其中石灰石属特大型矿床,储量在13亿吨以上;无水硬质石膏总储量达58亿吨,是亚洲最大高品质单个矿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5%。含山风景优美,旅游景点众多。主要有太湖山、华阳洞两个国家AAA级景区。褒禅山风景区,包括因楚国名将伍子胥智过昭关的历史故事而闻名遐迩的古昭关、因北宋宰相王安石传世名篇《游褒禅山记》而胜名远扬的褒禅山华阳洞、商周时期的仙踪大城墩遗址、江淮之间现存唯一一座大三孔明代石桥——仙踪江淮桥以及与半汤温泉一脉水系的昭关温泉等。太湖山风景区,包括别号“江北小九华”的太湖山,群峰连绵、佳木葱茏、清雅幽深的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华东第一的太湖山养鹿场,98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凌家滩古文化遗址等。含山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南京、合肥、芜湖和马鞍山等省内外大中城市辐射圈内,水陆交通十分便捷。淮南铁路、合巢芜高速及巢宁、合裕、大江等干线公路贯穿境内,即将建设的北沿江高速、合马高速也途经我县;裕溪河等5条河流常年通航,直达长江,境内拥有常年航行2000吨以上船只码头2个,500吨以上船只码头3个。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新跨越、建设新含山”为主题,抢抓发展机遇,狠抓工作落实,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3亿元,同比增长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32亿元,增长17%。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5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4家,当年新增32家,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亿元,增长40%。十二五期间,我县将围绕“446”的发展目标,即:坚持四大发展战略、全力实施四大工程、努力实现六个翻番。坚持四大发展战略包括:工业强县战略、生态立县战略、转型发展战略、城乡统筹战略。全力打造四大工程包括:城市美丽花园工程、农民幸福家园工程、投资兴业乐园工程、休闲度假游园工程。努力实现六个翻番:根据规划,未来5年,我县努力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乡居民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6项指标翻一番以上。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达130亿元、16亿元、215亿元、53亿元、1.3万元、1.2亿美元。美丽、开放的含山热忱欢迎您的光临,欢迎观光旅游,投资兴业。经济发展(一)综合实力全面提升。2010年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3亿元,同比增长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32亿元,增长17%。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5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4家,当年新增32家,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农业克服低温、洪涝灾害等不利影响,实现粮食总产25.5万吨;畜牧、水产养殖业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增2家省级、1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惠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无公害“双低油菜”生产标准化示范区获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优秀项目,含山县省级粮食储备库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示范库,环峰镇被评为全省油脂产业集群镇。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接待游客5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亿元,分别增长12%、13%。“家电、汽摩下乡”活动扎实开展,全年销售各类下乡产品3.6万台,发放补贴1375万元;“万村千乡”、“新网工程”深入推进,新建农家店30家、综合服务社20家、社区综合服务中心5个。金融业发展步伐加快,修订了信贷投放奖励办法,出台了金融机构存贷款挂钩管理办法,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0.5亿元、贷款余额31.3亿元,比年初分别新增7.7亿元、8亿元,当年贷款净增长首次超过存款净增长;通达担保公司担保规模、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引进设立惠民村镇银行,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支撑作用更加明显。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扎实推进,省、市创建规范化乡镇财政所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房地产、信息、社区服务等三产服务业日趋繁荣,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亿元,增长20%。(二)发展后劲逐步增强。突出投资拉动,2010年全年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亿元,增长40%。重点项目加快推进,32个项目被列入省“861”行动计划,完成投资28.8亿元。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完成投资39.5亿元,同比增长52.5%。铁道水泥日产4500吨干法水泥、金昌矿业年产25万吨钙化物、亚欧陶瓷年产1200万平方米建筑陶瓷一期、仁丰出口窗饰等项目竣工或即将竣工;源众纳米年产4万吨纳米碳酸钙、金岱实业年产30万吨轻钙等项目加快推进;顺天纺织年产10万锭环锭纺、盛华晟光伏发电设备、运漕酒厂年产2万吨生态原酒等项目开工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完成交通投资4亿元,S105线含山段改造、裕溪河大桥进展较快,京福高铁、北沿江高速含山段开工建设;完成水利投资1.2亿元,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14座,实施了得胜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支持镇村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土石方480万方。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面对严竣的防汛形势,及时启动防汛应急Ⅳ级响应,建立了巡堤、查险、督查等机制,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取得了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加大对旅游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组建了开发区投资公司、旅游投资公司,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编制了昭关国际温泉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华阳国际大酒店基本建成。加强项目谋划,编制了99个亿元以上项目;加大项目申报力度,全年争取上级各类项目资金3亿元。(三)产业承接初见成效。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出台了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编制了“一核双翼一带”空间布局规划,着力打造以含山经济开发区为核心、清溪、陶厂工业园区为两翼、巢二路工业走廊为一带的承接产业平台。加快园区扩容升级,“1+4”重点园区扩容3平方公里,新增入园企业51家,含山经济开发区获准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坚持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围绕构建“9+1”产业体系,组建10个产业招商分局,突出苏浙沪等重点区域;主动加强与央企、省企、知名非公企业的合作,大力开展产业招商、驻点招商,全年引进项目205个,实际到位资金52.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067万美元,分别增长52%、28.9%。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举办2次承接产业转移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700万美元。含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是含山各项工作全面上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各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时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富民强县的重要时期。制定并实施好含山县“十一五”(2006—2010年)规划纲要,对于推进含山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纲要是依据中共含山县委、县政府关于《含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基本思路》编制的,旨在围绕国家的大政方针,阐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重点,明确政策取向,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和谐含山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第一章回顾与展望第一节“十五”回顾“十五”时期,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县”这一主题,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了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长足进步,“十五”目标已全面完成,主要指标超额完成。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五”期间,全县GDP年均递增速度达到11%,超过“十五”计划2个百分点,2005年全县GDP突破30亿元,达到30.09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3亿元,在免除农业税的情况下,年均递增7.6%以上,超过“十五”计划1.6个百分点以上;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47亿元(其中城镇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年均递增15.5%,超过“十五”计划5.5个百分点。二、新型工业化雏形初现,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35.1∶35.6∶29.3调整为2005年的28.1∶35.7∶36.2,其中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1.9%。工业主导地位日益增强。2002年,含山县被省政府列为全省十五个工业主导型县之一。“十五”期间新上119个工业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3个,省级项目6个,市级项目3个,县级项目107个,项目总投资16.66亿元。大平集团公司的油脂深加工项目、巢东集团纳米公司的纳米碳酸钙项目、安徽恒泰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石膏资源利用项目、金太阳啤酒公司的4万吨纯生啤酒生产线项目、安徽铁鹏海豹水泥公司和润基水泥分别新上日产2500吨熟料生产线项目等一批工业项目得到实施。到2005年底,全县工业企业达到525家,总资产15亿元,工业总产值35亿元,工业增加值8.26亿元,销售收入34.12亿元,创利润2.35亿元,入库税金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5亿元,年均递增16.8%,超过“十五”计划6.8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以建材、机械铸造、油脂、棉花深加工及服装为代表的主导产业。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2005年全县一产增加值达到8.45亿元,年均递增6.2%,超过“十五”计划1.5个百分点。“十五”期间,粮食、油料、棉花产量分别稳定在20万吨、4万吨、8000吨左右,肉类总产量、水产品产量基本上稳定在20000吨左右。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基本形成了以大平集团、益和棉业等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体系,累计培育了1个国家级、1个省级、4个市级及14个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6个全国无公害农产品、1个绿色食品,创立了大平油脂、鹰皇麻油、巢红瓜子、昭关翠须等一批特色知名品牌,其中大平菜籽油获得中国名牌的称号,被省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11万多亩。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十五”末,全县农机总动力达22.73千瓦,比“九五”末增长了30.6%。劳务经济不断壮大,通过组织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初步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十五”末,全县劳务输出总人数达9万人,劳务收入3.2亿元,分别比“九五”末增加3万人和1亿元。现代服务业全面升温。旅游业以太湖山、褒禅山风景区为依托,通过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采用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等形式,加快了华阳洞、太湖山风景区的开发,建设了褒禅山宾馆、太湖山宾馆等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档次,来含观光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逐年增加。2005年,全县旅游接待游客15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2000万元。商贸流通业呈现持续攀升的好势头,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亿元,同口径相比年均递增10%。以房屋产权、房屋安全、房地产市场和物业管理为主的房地产行政管理职能得到加强。金融、保险、证券、社区服务、信息咨询、会计、律师等服务业健康发展。三、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十五”期间,含山城市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含城新区2.8平方公里详细规划已经完成,一统碑路、褒禅山路、环峰北路路基和地下管网已经完工,新城区格局已见雏形。重点集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功能不断加强,城镇体系逐步完善,仙踪被列为市中心镇,运漕、林头
本文标题:含山地区发展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34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