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第1页(共9页)2015-2016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在下列1-20小题中,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1.(2分)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B.冰雪消融C.铁器上出现锈渍D.海水晒盐2.(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大气主要污染物,必须减少排放的是()A.SO2B.CO2C.N2D.O23.(2分)化学概念相互间存在如图3种关系.下列对概念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C.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D.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4.(2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D.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5.(2分)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给试管中液体加热B.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D.氧气的检验第2页(共9页)6.(2分)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H2B.H2OC.H+D.2H7.(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KMnO4K2MnO4+MnO2+O2↑B.Mg+O2MgO2C.P+O2PO2D.2H2O═2H2+O28.(2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P点的含义是甲、乙的溶解度相同B.t3℃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0克C.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D.甲、乙、丙三种物质的t3℃时饱和溶液降至t1℃时均成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9.(2分)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含义描述准确的是()A.2NO:“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B.Mg2+:“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C.2O:“2”表示2个氧分子D.H2O:“2”表示1个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分子10.(2分)有关图中甲、乙、丙、丁所示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第3页(共9页)A.甲实验目的是检验氢气的纯度,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B.乙实验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丙实验可证明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D.丁实验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11.(2分)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②溶液一定是混合物;③溶液一定是化合物④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⑤溶液一定是无色的;⑥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A.③④⑤B.②④C.②④⑤D.②④⑥12.(2分)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D.扑灭森林火灾,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13.(2分)在反应2A十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8和44.若2.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得质量比为()A.4:9B.8:11C.10:11D.31:4414.(2分)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B2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保持不变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3:1D.物质X含4种元素15.(2分)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也称气体肥料B.木炭、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第4页(共9页)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且均为置换反应16.(2分)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金属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A.AgClB.MgCl2C.ZnSO4D.FeSO417.(2分)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浑浊的河水,下面分析不正确的()A.净水器不能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B.净水器能将硬水变为软水C.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D.净化后的水属于混合物18.(2分)今年11月,深圳大鹏的义工们开展了以“美丽大鹏,净化海岸”主题的户外清洁活动,骑行15公里捡取岸边垃圾,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B.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19.(2分)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序号事实解释A氧气用于金属切割氧气具有可燃性B石墨用来制取金刚石石墨中的碳原子可以重新排列C墨汁写的字或作的画可永久保存碳的化学性质在任何条件都不活泼D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原子是可以再分的A.AB.BC.CD.D20.(2分)我国科学家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获得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正确的是()第5页(共9页)A.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5:22:5B.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C.它是一种化合物D.它由4种元素组成二、填空与简答(共5小题,满分38分)21.(6分)用化学用语表示:(1)镁;(2)2个氮气分子;(3)3个硫酸根离子.22.(4分)如图是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是;元素符号为;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比较容易(填“得”或“失”)电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周期.23.(10分)碳和碳的化合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质.请填写下列有关碳的问题:(1)碳的单质有多种,如图1所示的碳单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填序号).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原因是.(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化学性质相差很大.①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姐妹,这是因为(填序号);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B.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C.它们都能与氧气反应②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可以用(填序号);A.闻气味B.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点燃D.看颜色(3)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深圳市政府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图2为深圳市绿道上的自行车①公共自行车的辐条是由块状的钢铁制作而成的,说明金属具有性.②车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接触而生锈.防止公共自行车链条第6页(共9页)生锈的有效措施是.24.(10分)依据实验目的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环节.(1)用甲装置电解水,a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开启a管活塞,检验a管中产生气体的方法是.(2)用乙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①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依据的现象是.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由此得出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今年天津8.12化学危险品爆炸事件中,消防员用水灭火导致爆炸,原因之一是金属钠遇水的方程式:2Na+2H2O═2NaOH+X,由此得知该X气体为(填化学式)(3)用丙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第7页(共9页)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C.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木炭D.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4)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如图丁所示).能够证明装置A中玻璃管内发生了化学变化的现象是.写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25.(8分)推断题:如图所示,A、B物质是含有两种相同元素的液体,G是黑色粉末的氧化物,E为生活中常见的银白色金属.图中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省略.依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G的名称是,物质F的物质类别是.(2)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基本反应类型是.(3)E→F的反应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化学方程式为.三、综合与计算题(共3小题,满分22分)26.(10分)我国目前大多数家庭采用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为燃料,大大提高热值.甲烷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利用无水醋酸钠固体(CH3COONa)和碱石灰固体加热制取甲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是,②是.(2)选择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3)上述发生装置中既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而又能制取二氧化碳的是,该装第8页(共9页)置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7.(4分)锌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器官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人体缺锌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等含锌保健食品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试回答:①葡萄糖酸锌中所含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确到0.1%);②现有一支20mL某品牌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其中含锌6.5mg,则该支口服液中葡萄糖酸锌的质量是mg.28.(8分)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取25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并绘制了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与时间的坐标图(如图所示).(1)碳酸钙完全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为.(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规范写出计算过程)第9页(共9页)2015-2016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在下列1-20小题中,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1.C;2.A;3.D;4.B;5.D;6.A;7.A;8.C;9.A;10.D;11.B;12.B;13.C;14.C;15.D;16.A;17.B;18.D;19.B;20.C;二、填空与简答(共5小题,满分38分)21.Mg;2N2;3SO42﹣;22.11;Na;失;3;23.C;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BC;延展;氧气和水;涂油;24.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尖嘴口处,木条能够复燃,则证明是氧气;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与氧气接触;H2;C;玻璃管内的红色粉末变为黑色;Fe2O3+3CO2Fe+3CO2;25.氧化铜;单质;Fe+2HCl=FeCl2+H2↑(合理即可);置换反应;铁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三、综合与计算题(共3小题,满分22分)26.试管;长颈漏斗;A;C(或D);B;2H2O22H2O+O2↑;27.14.3%;45.5;28.8.8;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19/4/238:56:31;用户:qgjyuser10719;邮箱:qgjyuser10719.21957750;学号:21985729
本文标题:2015-2016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357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