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原文: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翻译: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作者及文体简介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阿,时人赞为“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他的诗文多抒怀。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风的散文。一、重点字词1.重点实词(1)世人盛.爱牡丹盛:特别(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沾染(污秽)(3)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4)中通.外直.通:贯通直:挺直(5)不蔓.不枝.蔓:生枝蔓枝:长枝节(6)香远益.清益:更,更加(7)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8)鲜.有闻鲜:少2.古今异义(1)亭亭净植.古义:立今义:种植(2)宜.乎众矣古义:应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今义:合适,应当3.一词多义(1)鲜:①陶后鲜有闻少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艳(2)之:①水陆草木之花的,助词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表舒缓语气,不译(3)出:①出淤泥而不染从……长出来②不复出焉出去(4)远:①香远益清远播,形容词作动词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远远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蔓,在文中意思为长枝蔓枝,在文中意思为生枝节(2)形容词作动词香远益清远,在文中意思为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二、成语积累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出淤泥而不染三、名句积累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四、关键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里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我却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只可以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浮地去玩弄它啊。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5.(2014·安徽)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6.(2014·安徽)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五、文意理解1.《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具体来说,“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世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品质。2.人们爱莲,因为它有很多价值。在观赏价值、实用价值、精神价值中你更看中它的哪种价值?请谈谈你的看法。我更看中它的精神价值,莲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中神圣净洁的象征。莲花出尘离染,清洁无瑕,历代诗人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把莲花喻为君子,给人以圣洁的形象。3.作者以莲自喻,表明他什么样的生活态度?表明了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4.本文写莲,同时还写到了菊、牡丹,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这里运用了衬托手法,用菊花正衬,牡丹反衬,突出了莲的高贵(高洁)品质。5.文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的什么品质?表现了莲花的高洁傲岸,冰清玉洁。六、文章中心概括作者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世态的鄙弃和厌恶。蕃()濯()亵()玩淤()泥清涟()噫()隐逸()鲜()有闻新鲜()齐人攫金(9分)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ù出售)金者之所因攫(jué抢夺)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选自《列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清旦()2、衣冠()而之市3、适鬻金者之所()4、徒见金()2、选出下列加点“之”字与其他用法不同的一项:()(1分)A、清旦衣冠而之市B、适鬻金者之所C、子攫人之金何D、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3、翻译下列句子(2分)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译:4、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分)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5、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启示:
本文标题:《爱莲说》复习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362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