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习新课标开启新课程冠县教育局小学教研室高书义团队情况团队人员组成:顾问:甘子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组长:郑光美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副组长:郝京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刘恩山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分会副理事长胡卫平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会长团队情况成员:高凌飚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韦志榕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郑长龙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叶善专东南大学物理系教授顾志跃原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俊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喻伯军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课程部副主任,特级教师曾保俊小学科学老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彭香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王健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项目组秘书工作进展指导思想1.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和课程改革理念,注意以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为基础,全面提高全体小学生的科学素养。2.坚持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主要精神;巩固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中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修订已经取得的成就。3.依据《教育规划纲要》中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要求,力求重点突出,提出适当的教学要求,使教学内容和要求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吻合,降低学生的课业负担。4.课程内容和目标要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吸纳国际国外科学教育研究的成果,充分考虑《标准》的适切性和可行性,能引领我国的科学教育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小学科学课标修订工作力争做到调研广泛基础扎实顶“天”立“地”相对原课标,新课标的主要变化第一,恢复1年级和2年级的科学课(原自然课从1、2年级开课)第二,强调科学与技术的融合,增加技术与工程领域第三,按国际上“概念学习进阶”研究成果分三段设计内容标准科学知识1-2年级3-4年级5-6年级科学探究1-2年级3-4年级5-6年级科学态度1-2年级3-4年级5-6年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2年级3-4年级5-6年级第四,以大概念为明线组织课程内容、确定学段学习目标物质科学领域6个主要概念生命科学领域6个主要概念地球科学领域3个主要概念技术与工程领域3个主要概念第四,科学探究能力发展与科学态度培养贯穿科学教育始终18个大概念课标文本简述第一部分前言课程性质: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基础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科学素养•探究活动•领域知识关联•课内外关联•其他学科关联课程理念:谁学?如何学?学到啥样?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程设计:该走啥样的技术路线?设计依据开设年级确定目标确定内容强调探究课标文本简述第二部分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科学知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2)科学探究(总目标与学段目标)(3)科学态度(总目标和学段目标)(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科学知识总目标1.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2.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了解太阳系和一些星座;认识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的运动;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珍惜的家园。4.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分级思路四个领域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确定学段目标的思考维度该领域主要科学概念的落实不同学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习进阶要求例1“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知识目标1.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2.地球具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等圈层3.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领域科学知识学段目标1~2年级(低)3~4年级(中)5~6年级(高)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知道与太阳、月球相关的一些自然现象;知道天气、土壤等对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动植物是人类宝贵的资源。知道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特征;初步了解与它们有关的一些自然规律;初步了解地球上大气、水、土壤、岩石的基本状况;初步认识大自然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以及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灾害。知道太阳系及宇宙中一些星座的基本概况;知道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分别与地球自转和公转有关;初步了解地球上一些与大气运动、水循环、地壳运动有关的自然现象的成因;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技术与工程对三个主要科学概念的逐步落实(广度、深度)科学探究总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科学家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形成共识的过程。2.知道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能应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3.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4.初步了解通过科学探究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新证据的增加,会不断完善和深入,甚至会发生变化。分级思路科学探究分级目标的确定◦低年级:事实性、观察和陈述——记忆、判断;◦中年级:规律性、归纳、向推理方向发展;◦高年级:原理性、概括、解释——运用、分析、解释;◦知识结构的横向表征:简单复杂,◦纵向表征:前后联系。同时,结合课标修订组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及实践经验。要素科学探究学段目标1~2年级(低)3~4年级(中)5~6年级(高)提出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基于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作出假设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能基于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制订计划在教师指导下,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能基于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思想,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收集证据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基于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处理信息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能基于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得出结论在教师指导下,能有利用分析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的意识论。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能基于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表达交流在教师指导下,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能基于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反思评价在教师指导下,具有对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的意识。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调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完善探究报告。在同一层次上科学态度总目标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2.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不迷信权威;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3.在科学学习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4.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维度科学态度学段目标1~2年级(低)3~4年级(中)5~6年级(高)探究兴趣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简单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复杂实事求是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当多人观察、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追求创新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一个主题作出猜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合作、分享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力量。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在同一水平上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总目标1.初步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生活条件以及社会变迁的影响;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了解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3.初步了解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需要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认识到自己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方面的责任。关系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学段目标1~2年级(低)3~4年级(中)5~6年级(高)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了解并意识到人们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中必须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了解人们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同时会产生废弃物,有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了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分级目标课标文本简述第三部分课程内容(1)控制学生的学业负担,少而精的选材原则。(2)突出主要概念的教学,减少细枝末节内容。(3)强调学生的理解,循序渐进、螺旋式发展。(4)贯穿主动探究学习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5)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情趣是重要的学习成果。把握的修订方向学习领域和呈现方式学习领域及其主要概念数量物质科学(6)生命科学(6)地球与宇宙科学(3)技术与工程(3)每一个学习领域的
本文标题:小学科学课标解读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365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