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习重点了解培训需求分析概述学习培训需求信息的搜集方法掌握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与方法了解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及其应用•一、培训需求分析的概念企业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在企业规划与设计培训活动之前,根据企业战略发展和组织绩效的需要,由培训部门、直线经理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对员工的现有状况与应有状况的差距进行鉴别和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从而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式的活动过程。第一节培训需求分析概述•二、培训需求分析的作用(一)作为企业培训的首要环节(二)决定培训价值与成本(三)明确员工与岗位、部门、组织要求的差距(四)建立基本的培训分析体系(五)有利于促进企业各方达成共识,获得企业各方的协助•三、培训需求分析的流程培训需求沟通培训需求的收集与汇总培训需求分类确定培训需求的结果设计培训内容、形式和方法•一、观察法•二、面谈法•三、测验法•四、问卷调查法•五、关键事件法第二节培训需求信息的搜集方法•一、观察法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直接获得资料,比较真实具有及时性,能捕捉到正在发生的现象能获得生动的资料,并搜集到一些无法言表的材料观察员需要具备熟练的观察技巧观察员只能在观察到的环境中搜集资料被观察的员工的行为方式或因被观察而受到影响优点:缺点:(一)观察法的准备阶段1.观察对象的选择和确立;2.了解观察对象的工作概况,包括工作的使命、主要职责和任务、工作流程;3.为数据收集过程中涉及的尚不清楚的主要项目做一个注释;4.观察方案的设计,如准备一个初步的观察任务清单,作为观察的框架。(二)观察法的实施阶段1.在部门主管的协助下,对观察对象的工作进行观察;2.严格执行既定观察计划的内容,检查最初的任务或问题清单,确保每一项都已经被回答或确认;3.在观察中,要适时准确地做记录。特别要注意的是,记录要客观,不能掺入记录者的个人情绪、意愿等感情色彩。4.进行面谈(1)根据观察情况,最好再选择一个主管或有经验的员工进行面谈,因为他们了解工作的整体情况以及各项工作任务是如何配合起来的;(2)确保所选择的面谈对象具有代表性。(三)观察法的总结阶段1.整理原始记录:使记录条理化、系统化,如有录音录像资料结合整理则更为完善,并对照原定观察计划,如有缺漏,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追忆补充,力求完整;2.观察数据的整理:观察的结果如能进行数据处理的,应作处理,并寻找出规律及典型意义;3.分析观察结果,得出结论,讨论问题。对有疑义之处,应指明并留待进一步观察研究。4.撰写观察报告或研究论文。•二、面谈法由分析人员分别访问员工本人或其主管人员,以了解工作说明中原来填写的各项目的正确性,或对原填写事项有所疑问,以面谈方式加以澄清的方法。面谈法的工作灵活,所需要的信息可以直接得到容易得到员工的支持和配合有利于观察当事人的感受,发现问题的症结,提出解决方法最大缺点是费时搜集到的资料不易于进行量化,分析起来难度大对信息搜集员的访谈技术要求比较高优点:缺点:(一)面谈的准备⒈安排面谈的时间、地点、布置环境,力求让受访者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把真实的想法表达清楚;⒉明确面谈的目的和收集信息的类型;⒊提前通知相关人员,包括面谈者以及受访者;⒋了解受访者的相关情况和背景资料;⒌提前准备面谈中将提出的问题并确定开场白、提问方式。(二)面谈的实施⒈与面谈对象建立融洽关系,营造良好氛围;⒉设计合适的开场白,主要由面谈者介绍面谈的目的、程序并对受访者表示欢迎;⒊提问受访者并对受访者的回答予以回应;⒋使用亲切的结束语,主要包括:感谢受访者花了宝贵的时间进行面谈;概括一下面谈的要点;可视情况请受访者做最后的评论;握手告别。(三)面谈的结束⒈面谈结束后,要及时对面谈记录作出整理,没有面谈记录的,要及时补录;⒉撰写面谈报告;⒊要总结自己在此次面谈中的得失,发扬优势,改正不足,以期下次面谈做得更好。•一、测验法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来测量被试有关的心理品质的研究方法优点:缺点:量表编制十分严谨,测验结果准确可靠定量化程度很高,实测容易控制,结果处理方便可以根据需要,在已标准化或修订过的测验量表中加以选择,而不用自己编制,方便省力量表一般建有常模,可以进行对比研究难以进行定性分析难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难以排除非人为因素的影响(一)测验法的实施步骤⒈按实施测验手册要求进行测验;⒉适当选择实施测验的时间与地点;⒊测验人员的态度要和蔼有度;⒋实施测验的时间长短要合适;⒌对于特殊问题要根据经验处理。(二)在实施测验法的过程中,测验人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⒈对测验人员进行训练,使其熟悉测验手册的内容,对指导语和施测程序有详细的了解;⒉准备好所有测验用的材料,选择适当的环境,严格按照测验手册的规定包括指导语、时间限制等进行施测。⒊测验的形式应符合研究对象的特点,如对年幼儿童采用个别施测较为恰当;⒋为保证测验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不得随意泄露测验内容及结果。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访问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以当面作答或者追踪访问方式由访问者代为填答,从而了解被访员工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所以又称问题表格法。•四、问卷调查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调查大量人员,节省时间,成本低在信息搜集过程中可以使得被访者回答问题更自然信息搜集者容易对数据资料进行归纳、汇总、整理、分析问卷制作者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去仔细研究和编制问卷回答问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被调查者表达意见的自由,使得员工的培训需求信息不够具体问卷的回收率可能很低,有些答案不符合要求,或者前后矛盾,不利于对培训需求的分析优点:缺点:(一)问卷制作问卷的设计可以分为以下步骤:⒈根据调研目的,确定所需要的信息资料;⒉确定问题的内容,即问题的设计和选择;⒊决定措辞;⒋确定问题的顺序;⒌问卷的测试与检查;⒍审批、定稿。(二)培训调查人员按照统计要求,培训调查人员,把一些调查要求、具体操作方式,告诉每一个调查人员。(三)按要求完成问卷所有测评人员通过合适的方式来完成问卷。(四)整理问卷要按照问卷编号,进行顺序整理,统一封存。测评人员在回收完成问卷以后,还要撰写一份文字说明,主要包括:发放了多少问卷、回收了多少问卷以及问卷的分布情况。(五)统计分析关键事件法是由上级主管者纪录员工平时工作中的关键事件,在预定的时间,通常是半年或一年之后,利用积累的纪录,由主管者与被测评者讨论相关事件,为测评提供依据的一种方法缺点:优点:易于分析和总结,可以分清楚是培训需求还是管理需求时间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容易导致以偏概全•五、关键事件法关键事件分析法的操作步骤:⒈识别岗位关键事件。运用关键事件分析法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其重点是对岗位关键事件的识别,这对调查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⒉识别关键事件后,调查者应记录以下信息和资料:(1)导致该关键事件发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导致该事件发生的直接和间接原因是什么?(3)关键事件的发生过程和背景是什么?(4)员工在关键事件中的行为表现是什么?(5)关键事件发生后的结果如何?(6)员工控制和把握关键事件的能力如何?⒊将上述各项信息资料详细记录后,可以对这些信息资料作出分类,并归纳总结出该岗位的主要特征、具体控制要求和员工的工作表现情况。采用关键事件分析法,应注意:⒈关键事件应具有岗位代表性;⒉关键事件的数量应足以说明问题,事件数目不能太少;⒊关键事件的表述言简意赅,清晰、准确;⒋对关键事件的调查次数不宜太少;⒌调查的期限不宜过短;⒍正反两方面的事件要兼顾,不得偏颇。•一、传统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第三节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与方法(一)三要素分析模型1.组织分析组织目标分析组织的资源分析组织的战略变动在行为和特质上将员工与其某种理想状态进行比较整合来自组织、任务和个人分析的信息内部原因(动机不足、知识、技能和能力不足)外部原因(设备问题、条件差)图2-2员工分析绩效评估模型2.员工分析评估员工个人绩效寻找差距寻找差距的原因选择干预措施任务分析的流程确定需要并分析工作岗位工作分析是对一项工作进行系统的分析,了解主要的工作内容、工作人员的要求及工作岗位在工作架构中所处的位置。优化主要工作内容、执行标准和绩效考核对岗位的工作进行优化和整理,然后确定每项工作应达到的标准和员工的绩效考核,最后根据优化后的结果和现状的差距,寻找出差距出现的原因,整理需要培训的方面及内容。明确胜任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获取有关工作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和认知能力的信息,这对决定参与培训事前应具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及潜能等前提条件是至关重要的。3.任务分析(二)绩效分析模型⒈绩效分析模型的优缺点:较好地弥补了Goldstein的三要素分析模型在人员分析方面操作性不强的缺陷,但仍未充分地关注企业战略对培训需求的影响。⒉基于绩效分析模型的员工培训需求分析步骤⒈评价员工或组织的当前绩效水平⒉明确实际工作结果与期望工作目标的差距⒊具体分产生问题(差距)的原因,通过培训解决此问题(一)胜任力素质模型⒈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的内涵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Model)是指承担某一特定的职位角色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要素的总和,即针对该职位表现优异者要求结合起来的胜任特征结构。•二、现代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⒉引入胜任力素质模型的必要性该模型与传统的培训需求分析相比较,弥补Goldstein模型在任务分析方面的缺点,使培训更加具有操作性。它更详细地描述了员工工作所需的行为,分析员工现有素质特征,同时发现员工在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部分,增强了培训需求分析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⒊构建基于胜任力素质模型的培训需求分析的流程建立企业能力体系找出差距,确定标准分析原因制定模型方案(二)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模型(三)刺激—反应模型⒈刺激—反应模型概述刺激—反应模型是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中用来描述和研究适应性主体对环境刺激进行反应,以及二者相互作用方式的一种主要方法。模型中适应性主体由探测器、规则集和效应器三个部分组成。⒉从刺激—反应模型看企业培训需
本文标题:培训需求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369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