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回顾党的光辉历程 讴歌央行发展成就
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央行发展成就中国历经五千年沧桑巨变,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与爱戴,我们的国家也必将越来越强大。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人民苦难深重,社会一片黑暗。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近80年的时间里,先后经历过太平运动、戊戌变法、义和运动……人民在苦苦探寻摆脱困境、走向光明的道路,可是无一例外,这些运动都失败了。1911年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从此结束,使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然而,辛亥革命还是失败了,人民依旧生活在苦难之中。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一个预示着彻底改变中国命运的秘密会议在上海举行。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从此诞生了。它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肩负起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使命。期间涌现出了一批历史人物、革命先辈、战斗英雄。有让世人敬仰的新中国开国十大元帅;有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同志;有写下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大义凌然赴死的夏明翰同志;有毛主席挥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年仅十七岁牺牲的刘胡兰同志;有面对刑具毫无惧色的江姐……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心怀共产主义信念的这些共产党员、革命先辈,有了他们牺牲个人、追求真理的大无畏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新中国的成立。作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及一切维护和平的海内外人士,经过28年的艰苦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等反动势力,建立了新中国。但是新中国的起步却是异常艰难,国民经济的极端落后、满目疮痍的社会现状给了我们的党极大考验,并且还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这一切都没有阻挡住中国共产党前进的步伐。经过土地改革、民主改革、第一部《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工农业建设、科技发展、改革开放等一系列的伟大决策、方针、政策的出台、执行,我们的国家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各项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不断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努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建立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人民银行主要运用再贷款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限额两大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1998年以来,人民银行取消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限制,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恢复和扩大公开市场业务,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实现了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变。2003年4月,央行票据成为调控基础货币的新形式,人民银行采取市场化发行和定向发行央行票据相结合,建立了对金融机构的正向激励和约束机制。从2004年起,人民银行创新性地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对抑制资本充足率较低且资产质量较差的金融机构盲目扩张贷款,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人民银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07年1月4日,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正式运行。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原则有序开展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简化利率管理、扩大利率浮动区间。改革再贴现利率形成机制,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2003年以来,人民银行及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金融宏观政策。一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强货币信贷总量控制。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收回银行体系过多流动性。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增加支农再贷款,加强支农再贷款限额的地区调剂。二是适时微调各层次存贷款利率水平,加强本外币利率政策的协调,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调节作用。三是加强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促进商业银行改善信贷结构。督促金融机构贯彻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调控政策,积极配合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对过热行业和高能耗、高排放企业的信贷投放,同时加大对“三农”、灾区重建、中小企业、就业、助学、农民工和非公经济等的信贷支持,引导农村信用社扩大支农信贷投放。在金融宏观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势头有所缓解,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08年4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速度已由2003年最高点的21.6%降至16.94%,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势头趋于减弱。2008年4月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近3.43万亿元,同比增长30.49%;农业贷款余额达1.72万亿元,比2002年末增长1.5倍。金融调控政策和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密切配合,促进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稳步推进金融业改革人民银行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一是推进银行机构改革与发展。2003年开始,国务院先后对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股吧)、交通银行(601328,股吧)、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进行股份制改革,通过成立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运用国家外汇储备向四家银行注入资本金。四家银行股份制改造顺利完成并成功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规范,资本充足率显著提高,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逐年改善。截至2007年末,工行、中行、建行、交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09%、13.34%、12.58%和14.44%,净利润分别为827.24亿元、678.05亿元、691.42亿元和202.74亿元;四家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2.87%。同时,国家注资获得了明显收益,实现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工作正式启动。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也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方向深化改革,其中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向光大银行注入等值于人民币200亿元的美元作为资本金,标志着光大银行改革重组取得实质进展。国家开发银行获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注资200亿美元,并按照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要求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二是稳步推进和支持农村金融改革。2003年6月,农村信用社改革正式启动,到2006年底已在全国全面推开。其中,人民银行负责设计和实施资金支持的正向激励机制,即按2002年底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50%,发放专项再贷款或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帮助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化解历史包袱,而专项再贷款和专项票据的兑现要与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改革效果挂钩。截至2007年末,人民银行累计对农村信用社发行专项票据1656亿元,发放专项借款12亿元,发挥了资金支持对农村信用社的正向激励作用。目前,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历史包袱得到有效化解,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支持“三农”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人民银行积极推动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2005年起山西等五省(区)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截至2007年末,已成立7家小额贷款公司。三是外汇体制改革顺利实施。1994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实现了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21日,我国正式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后,人民银行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加强对资金流出入的监测和平衡管理,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新汇率制度在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三、保持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人民银行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标本兼治的综合性措施。一是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加强金融立法建设,颁布了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不良贷款认定、贷款风险分类以及各类金融机构的相关规定。建立了对金融机构包括从市场准入、业务经营到市场退出全过程的风险监管框架。外汇管理部门围绕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加强贸易收汇结汇管理,从严控制短期外债资金的流入,强化对外资房地产企业外债及结汇管理,在全国范围开展打击地下钱庄专项行动,查处了一大批外汇违法违纪案件。人民银行牵头建立了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反洗钱法规逐步完善,将反洗钱监管对象和义务主体范围由银行业扩大到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并查处了一批洗钱犯罪案件。二是采取有力措施化解历史形成的金融风险。国家通过向部分国有金融企业注资,在推动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中化解金融风险。清理整顿信托投资公司,改造重组城市信用社,稳妥撤销、关闭和处置一些有严重问题的证券公司。通过中央银行资金支持和一些财税政策化解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机制转变。采用市场化方式处置风险,建立和完善个人债权收购管理制度。三是探索建立金融稳定长效机制。组织金融稳定自评估工作,探索建立各行业的风险监测与评估框架,初步建立了“中国金融稳定监测指标体系”和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控股公司的分行业监测指标体系。初步建立了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快构建投资人保护制度,初步设计完成功能完善、权责统一、运作有效的存款保险制度框架,推动建立了证券投资者保护制度和保险保障基金。四、金融市场在规范和创新中加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人民银行积极推动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场体系,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一是货币市场不断完善。1996年1月3日,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开始运行。同年,人民银行恢复和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成立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了国债回购制度。2003年以来,人民银行努力增加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成员,不断完善交易和信息系统服务功能。2003年—2007年,我国银行间市场累计交易量达14万亿元。2005年5月,人民银行重新启动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方式从原先的审批制转变为备案制。两年多来,短期融资券市场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二是外汇市场逐步成熟。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后,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大力推进外汇市场建设,为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供制度支持。建立了外汇一级交易商制度,完善了人民币汇率间接调控体系。通过引入国际通行的询价交易方式、做市商制度,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有力地促进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的发展。银行间人民币远期、掉期市场也取得长足的发展。三是金融衍生产品规范发展。从2005年开始,人民银行先后推出债券远期交易、人民币利率互换试点、远期利率协议、人民币对外币远期业务、外汇掉期交易,进一步丰富了金融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和避险功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规范开展。四是黄金市场平稳快速发展。2001年4月,人民银行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政策,中国黄金业开始步入市场化发展道路。2002年10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设立,并保持快速平稳发展,已成为世界上现货黄金场内交易量最大的贵金属交易所。2003年3月31日,人民银行发出通知,停止执行黄金行政审批项目,标志着我国黄金市场发展与国际黄金市场进一步接轨。五、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人民银行着力推进提升我国金融业服务水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全国推广运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支付清算效率明显改善,实现了大额资金支付的零在途;大力推进境内外银行卡联网通用,在13个省(市)开通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国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进展顺利,国库办理直接支付、农民各项补贴发放、库区移民补贴发放、公务员和教师工资发放、社保基金收缴和拨付等试点取得显著成效;建成了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六
本文标题:回顾党的光辉历程 讴歌央行发展成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37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