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服饰文化研究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服饰文化研究摘要:楚文化是源于长江流域的古老文化,楚辞和楚艺术品作为楚文化的典型,都具有浪漫型艺术的审美特点。凤是楚艺术典型的“意像”代表形式,楚人深受巫术影响,以异化的手法创造的楚艺术品展现了以“丽”为美的楚国造型艺术的设计特色。关键词:楚国服饰文化一、引言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我国服饰的文化也是从远古时代就开始了,其种类多样性、做工精美性都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表现,而且更反映了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文化意识形态。深衣作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服饰,在我国服饰进化史同样占据了意义非凡的地位。此次的服饰与中国文化课程中,深衣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是我就自己查阅的资料以及书籍后对深衣的一些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深衣是中国古代一种上衣下裳相连、被体深邃的服装,是我国最早的服饰之一。深衣的流传时间长,影响也是十分深远,以致现在的衣着服饰都有深衣的影响存在。深衣的形式大体上都是上衣下裳,而且保守,所谓“深衣”,就是指这种衣服把自己的身体深深的包裹起来。古代有俗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允许暴露在外面。西周初年,荆人的残部主要是季连的羋姓后人,已西迁至丹水与淅水之间。鬻熊为首领时,审时度势,率楚民背弃商纣王,西行投奔周文王,并受到周文王的器重,周武王继位后,有图南之意,楚人觉察后,在鬻熊之子熊丽的率领下,举部南迁至睢山与荆山之间,暂时避栖于荒野之地。周成王时,周公避祸于楚,楚人敬之如上宾,周公大感其德,周公回朝后诉说此事,感动了周成王,于是周成王封熊丽之孙熊绎为楚君。荆楚开始跻身于诸侯之列,楚国正式诞生了。楚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惨淡经营,至熊渠时初露峥嵘。熊渠是熊绎第四代孙,是一位既有才识又有进取精神的君主,他整军习武,趁着中原动乱之机,开始了开疆拓土的进程。三苗早已归顺荆楚,熊渠把征伐重点放在西部和东部。在西征中,攻打了庸国(今湖北竹山境内),拉开了拓疆序幕。在东讨中,楚人攻打了位于今湖北中部的扬越,势力推进至江汉平原。接着远征,攻打了位于今湖北鄂州境内的鄂国。征战既后,楚国逐渐兴盛起来,真正立于诸侯之林,熊渠离经叛道,分封3个儿子为王,镇守长江中游的3个要地:虽然在周王朝的压力之下,熊渠取消了3个儿子的王号,但楚国仍然在江汉平原扎稳了根基。二、战国时期楚国服饰和旗帜的颜色战国时期,阴阳家学说甚盛,各大战国的旗帜颜色与服饰主色都是极有讲究,有据而定的。讲究的依据就是该国的天赋德命。阴阳家认为,任何一个王朝和邦国,都有一种上天赋予的德性,这种德性用五行来表示,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德性。这个国家与王朝的为政特点,必须或必然的与它的德性相符合,它所崇尚的颜色即国色,也必须与它的德性相符合。惟其如此,这个国家才能在上天佑护下安稳顺畅的运行。黄帝政权是土德,就崇尚黄色,旗帜服饰皆为土黄。夏王朝是木德,崇尚青色。殷商王朝为金德,其兴起时有白银溢出大山的吉兆,是以崇尚白色。周王朝为火德,先祖得赤乌之符,自然便崇尚红色。当时天下对这种五德循环说无不认可,立政立国之初,便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德性。七大战国更是无一例外。其中惟有楚国是蛮夷自立而后被册封,很长时间里楚国是旗有五色而服饰皆杂,中原诸侯嘲笑楚国是“乱穿乱戴乱德性”。进入战国,楚国便推演出“炎帝后裔,与黄帝同德”的土德,旗帜服饰变成了一色土黄。三、楚文化楚文化是源于长江流域的古老文化。从时间上讲,自殷商早期,楚政权开始和北方政权(主要代表了黄河流域文化)有了接触,直至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开始发展,到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早中期渐渐繁荣,战国末期,楚国衰败。即楚艺术发展的时间大致是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近500年的历史。从历史的地缘关系上讲,楚最早建国于荆山一带,楚文化以两湖为中心,文化遗迹在湖南、湖北、河南居多。楚庄王、楚怀王时期国家疆土兼并扩充,扩张的过程中楚文化“不断吸收、消化了来自北方中原、东南部淮水流域和长江下游地区以及西南部的四川等相邻区域的华夏、吴越、巴蜀等文化圈中的一些艺术因素[1]”,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楚国出土的文物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湖北随县的曾侯乙墓,其中的青铜编钟、尊盘、联襟对壶、鹿角立鹤、漆木衣箱等堪称国宝;长沙陈家大山出土的龙凤妇女图,子弹库出土的男子御龙图;故楚郢都现江陵一带出土的彩绘木雕座屏、鸳鸯豆、越王勾践剑、木雕镇墓兽、虎座立凤、辟邪等;荆门的兵太岁同戈;河南淅川县楚国贵族墓地出土的王子午升鼎、我国迄今发现的用失蜡法铸造的最早的青铜器云纹铜禁;直至西汉仍广泛流行的楚式山字镜。楚国青铜器、漆器、丝织品的种类繁多、工艺精美,可谓熠熠生辉,中原列国望尘莫及。就南北文化的区别而言,南方重感性,北方重礼尚理。孕育于南方的《楚辞》、《庄子》、《山海经》、《淮南子》中充满想象含有大量的神话传说,记述了风神飞廉、御日神望舒、河伯、湘君、湘夫人、雷神等,辞采铺陈华丽。而源于北方的《诗经》、《论语》,艺术作品古朴、浑厚,有现实理性主义的气息。拂去两千多年的尘埃,当楚国艺术品以生动的直观形象屹立在世人面前时,似乎为我们诉说着一段又一段的故事;展现着楚国在绘画、铸造、冶炼、雕刻、舞蹈、文学等艺术设计领域的巨大成就;再现了那个个性张扬的年代,楚人浪漫、深情、飞扬、激情、又带有些许悲壮的情怀。春秋时期是楚文化的勃兴期。这个时期,楚文化开始呈现出自己鲜明的特点,表现在各个方面。从社会形态上看,农奴制布满了楚国各个县邑,奴隶制相反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民族政策上,楚人把自己定位于夷夏之间,实行抚夷属夏的国策。对于所灭之国,楚人的作法是迁其公室,存其宗庙,县其疆土,抚其臣民,用其贤能,而不以俘掠奴隶为好。从官制上看,楚官多称尹,从中央到地方,少有例外;从行政建制上,楚国首创县制,后为各国效仿;在兵制上,称谓、建制也与中原多异。这些大的文化背景已经充分昭示了楚文化的个性与气魄,楚文化也由此成熟起来。
本文标题: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服饰文化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376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