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儿童发展心理学授课教案(华东师大)
1儿童发展心理学授课教案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也是心理学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本课程全程54学时,3个学分,是考试课程。教材内容共十二章,前二章是基本理论部分,包括了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法及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第二篇主要内容为认知和语言的发展,主要包括感知觉、认知和语言方面的专项论述。第三篇的内容是情绪、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化。第一篇总论总论中主要介绍和讨论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等问题。第一章儿童发展心理学导论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教学重点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观察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方法,使学生了解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基本来龙去脉。教学方法:本章以讲授为主,方法部分,使学生领会方法的要点和具体操作要求。第一节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一)与儿童发展心理学相关的几个概念1、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以人、动物为主的生命体,研究它们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身心状态和机制的成长、变化的规律。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生命体心理活动的一般法则,同时探明各种特殊形态的特殊规则以及特殊规则与一般法则间的相互关系。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儿童发展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从出生到青年前期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在探明其一般的心理和规律的同时,还探究学前儿童的认知、情绪、自我意识、艺术以及社会化等特殊领域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各特殊领域2与一般发展规律间的相互关系。3、关于发展的概念一般的解释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首先,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在个体内部进行的,发生在个体之外的变化不能称之为发展。例如,当你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空间位置和房间里的家什肯定地变化了,但你本人并没有得到发展。因为空间变化纯粹是外部的。即使是非空间变化,凡属于外部的关系也不够成发展。例如,当儿童入学后,他们的父母成了学生家长。我们并不认为这些家长发展了。其次,也不是所有的内部变化都可以称为发展。例如,当你从明处走入暗处,视网膜上的光化学物质会发生变化,使视觉感受性大大提高了,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暗适应。反之,从暗处走入明处,才会发生过程相反的明适应。这种内部变化是为了重建机体的正常平衡,其最终结果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类似的情况还有女性的经期生理变化等。这些也不能称之为发展,尽管它是内部变化过程。以上我们列举的空间变化、非空间变化和周期性变化虽然具有可逆性,但都不具备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特性。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说明,即使是内部的、稳定的、持久的变化,也不能一概称为发展。例如,一个三岁儿童会唱“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这并不说明这孩子懂得了数的序列。一个四岁儿童会背乘法口诀,也并不说明这孩子懂得了数的组成。所有这些内部的、持久的、稳定的变化,只是靠模仿和强化,一种机械的学习积累,并没有进入意义的理解水平。只有当儿童把所学习的知识与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相互联系起来,才能说这种变化导致了结构变化,才可称的上是发展。例如,当儿童懂得了数的序列和组成的法则,就会懂得3的前面是什么数,3的后面是什么数,懂得3就是1+1+1,而9则是3+3+3,并且懂得9/3=3等等关系。儿童从数学的结构上理解了这些关系,懂得了要素之间的基本规则后,表明了他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发展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可以说成“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则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4、发展的理论为了便于学习,我们把发展理论界定为论述发展的全过程和探讨发展机智的理论。其任务是:①描述一个或几个心理领域的发展过程;②描述几个心理领域之间的变化过程;③解释发展的因素和机制。关于现代心理学中七种儿童心理学发展理论:成熟势力的发展理论——格塞尔知觉学习理论——吉布森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华生、斯金纳、班杜拉精神分析发展理论——弗洛伊德、霍妮、埃里克森日内瓦学派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3社会文化历史心理发展理论——维果斯基习性学的发展理论——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有关(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要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三大要素是:1、学习性这是支撑儿童成长和发展的第一要素。如果仅靠自己的力量新生儿是无法成长发展的,必须依靠母亲或其他养育者。这种学习有两种形式: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2、成熟性有些学习如果不与身心成熟度相一致,就很难奏效,但这并不等于非要到身心发展完全成熟之后才能学习。儿童的学习既受身心发展成熟性的影响,又不完全受成熟性的制约。3、动机这里所说的动机是指儿童的学习欲望,包括好奇心、冒险精神等。儿童的这些动机直接影响着他们成长发展的方向、幅度、速度。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内容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反映生活在各种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共同具有的发展过程。如皮亚杰描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时期、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就被认为是儿童思维发展的普遍模式。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主要回答或研究引起儿童心理变化发展的原因。这两项任务是相互联系的,一般来说,第一个任务是必要的,而第二个任务是根本的。因为我们不仅应该知其然,更应该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条件,以便有效的促进其心理的发展。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每个儿童发展经历的阶段,或发展变化的模式是相同的,但每个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发展最后达到的水平、各种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特点并不相同。如何测定这些个别差异,也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征。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儿童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每个发展阶段。三、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4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本节将讨论两个基本理论问题,一是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二是关于发展的规律问题。本节的教学,首先使学生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成果阐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既使学生了解遗传和环境是如何相互作用影响和制约着儿童心理的发展。同时,使学生了解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第二节以讲授为主,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讲授总括,使学生取得一致的认识。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一)绝对决定论:争论的双方把遗传与环境完全对立起来。1、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2、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二)共同决定论;既承认环境影响,又承认遗传的影响。1、斯腾——遗传与环境的幅合论2、鲁克森伯格——遗传于化境的作用论3、格塞尔——成熟优势论(三)相互作用论持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皮亚杰、阿纳斯塔西、沃纳、瓦龙和前苏联的维列鲁学派的心理学家。主要观点是: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1、连续性:指一定时期的发展变化总是在前一时期积累的基础上逐渐发生,后一阶段的发展也总是以前一阶段的发展变化为基础。2、阶段性: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平稳的、细微的变化属于量的积累,体现了发展的连续性,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取代旧质要素而占优势的主导地位,这时量变的过程就发生了质的飞跃,表现为发展中的间断或跳跃现象,即阶段性。在心理学中,对人的一生的各个时期的划分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按照国内外现行的年龄阶段划分,从出生到死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5②乳儿期(1个月-1岁);③婴儿期(1岁-3岁);④幼儿期(3岁-6岁);⑤童年期(6岁-12岁);⑥少年期(12岁-15岁);⑦青年早期(15岁-18岁);⑧青年期(18岁-30岁);⑨中年期(30岁-60岁);⑩老年期(60岁-死亡)。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两种不同的儿童观:一种观点认为儿童是形成、控制和调节自身发展过程的积极因素。另一种观点认为儿童是被动的机体,其行为主要是由环境中的外部力量塑造。四、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可变性五、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六、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关键期:某一心理机能的发展对内外条件极为敏感且发展迅速的时期。第三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回顾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德国生理学家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它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普莱尔成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二、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1、20世纪早期2、二次世界大战后到60年代中期3、60年代中期到现在三、中国儿童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儿童心理学家是陈鹤琴,他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是我国较早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儿童心理学研究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社会性发展6和社会化的研究开始提到重要地位;结合社会需要的应用性研究增强。第四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辩证唯物主义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高原则,也是儿童心理学的方法论原则。(一)客观性原则:1、客观条件2、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二)发展性原则(三)教育性原则: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人员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二、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一)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1、纵向研究:指同一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其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2、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二)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1、整体研究:把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研究对象系统,当成一个整体结构来进行研究。2、分析研究:有较专题研究,是对儿童心理发展中某一个别的、局部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三)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1、差异研究:研究不同年龄儿童心理活动的区别的实验类型。2、相关研究:旨在确定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和一致性的研究。3、因果研究:旨在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四)双生子研究、跨文化研究1、双生子研究: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2、跨文化研究:目的在于研究不同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跨文化方法,是对属于几个不同文化集团的成员进性意识、行为和心理发展的比较,从而找出人类的普遍性规律和发现各个文化集团的特殊性的研究方法。跨文化研究方法的核心内容:关键在于比较。如何使不同的文化跨文化方法,是对属于几个不同文化集团的成员进性意识、行为和心理发展的比较,从而找出人类的普遍性规律和发现各个文化集团的特殊性7的研究方法。如何使不同的文化群体具有可比性?马尔帕斯和布汀格提出了三种文化等值性:机能等值:指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问题作出反应时产生的行为表现基本相同的心理机能。概念等值:指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对特定的刺激物的意义有共同的理解。测量等值:从不同的文化教育中获得得数据资料的心理测量的特征呈现出一种可比较的模式。跨文化研究的具体例子:华东师大的周念丽老师1996年以跨文化研究的方法,调查了中国和日本的母亲,对自己的4-5岁的孩子在智力上的发展所持的期待及采取的行动。结果是中国母亲要比日本母亲对孩子的智力期待高得多。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常用方法科学研究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研究方法是否运用得当。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发展方面的研究,有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下面从两方面进行阐述。(一)观察法:1、实验观察法:根据研究目的对有些条件进行控制,设置一种特殊场面,让学前儿童有所表现,从而对他们的行动进行系统观察。在实验室观察法里,有两个具体方法,即场面分析法、实验性特殊场景观察法。2、自然观察法:让儿童在日常生活场面中活动,观察他们的自然行
本文标题:儿童发展心理学授课教案(华东师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384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