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20届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
2020届语文高考一轮复习考试说明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高考真题【2019课标1卷】陈与义《题许道宁画》(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表达方式,语言风格诗句理解分析诗句理解分析诗句理解,情感分析诗句理解,观点态度高考真题【2018课标1卷】李贺《野歌》(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情感把握,抒情方式诗句理解,情感把握手法技巧内容结构诗句理解分析形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中的物象,特定含义的形象)景(诗歌中所描写的意象、意境)诗歌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形象人物形象: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自我形象。(1)鉴赏依据:人物描写、环境(自然、社会)、场景;背景,知人论世。(2)鉴赏角度:人物的特点身份、思想感情、作者的态度。(3)鉴赏步骤:归纳形象,结合内容分析特征。念奴娇•赤壁怀古温故知新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英俊儒雅(风流潇洒)、韬略不凡、年轻有为“我”(抒情主人公):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命运多舛、年老无为(功业无成)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1)鉴赏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例1.【2017课标2卷】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首联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化用了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典故,表现出旷达豪放的个性。(1)鉴赏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例2【2014山东卷】寻诗两绝句陈与义(一)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二)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行为洒脱、情趣高雅。“楚酒……”“爱把山瓢……”,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2014上海卷】镜湖女(南宋)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A、古体诗B、近体诗C、歌行D、诗余A(2)鉴赏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2014上海卷】镜湖女(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2)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B【2014上海卷】镜湖女(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3)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作品塑造了一位湖边船家女子的形象,突出她乐观积极、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诗中从“妆面花样红”的视觉形象,“菱歌缥缈”的听觉角度,描写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2014上海卷】镜湖女(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诗歌塑造了一位娇俏年轻、活泼可爱、热爱生活的湖边船家女子形象。)颔联通过描写镜湖女的容貌及其头戴荷叶的情态,突出其年轻貌美,活泼可爱;颈联描写镜湖女劳作一日戴月而归,依然歌声缥缈,突出其勤劳、乐观;尾联与西邻女相约明日看赛神的内容,表现了镜湖女对生活的热爱(富有生活情趣)。物象,主要指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古诗常见意象意象与情感(审美习惯)杨柳—惜别怀远梧桐—凄楚悲凉圆月、雁—思乡怀人蝉—高洁品质菊—高洁隐逸梅—孤高傲岸流水—年华易逝落日—国势衰微,年老杜鹃—凄楚哀怨鹧鸪—离愁别绪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燕子双飞反衬离人孤寂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燕子到来往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诗人喜用燕子来表达喜悦之情。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鉴赏物象答题策略诗中某个物象具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个事物抒发(寄托)了什么思想情怀?(1)鉴赏依据:事物的自然属性(2)鉴赏角度:事物的社会属性(寓意)(3)鉴赏步骤:物的外在特征—物的内在品格—作者的理想情操。画菊(南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郑思肖:南宋故臣,元兵南下时他忧国忧民上书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请赏析菊花的形象。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表现出孤傲绝俗,坚贞不移的高尚情操,表现了诗人忠于故国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病牛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注]本诗是李纲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被贬武昌时所作。试分析诗中病牛的形象。诗中描绘了一头耕种千亩土地,收获千箱粮食,一生劳累一身病残,想到的仍是大众温饱的病牛形象。牛甘心奉献无怨无悔的精神表现了诗人心忧黎庶、普济众生、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境界。诗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分析意境型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答题思路•①描绘图景画面。(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氛围特点。(可用两个双音节词)•③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意义。意境(氛围)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萧条冷落、荒凉冷寂;恬静优美、恬淡悠远;明净绚丽、空明澄澈;幽僻静谧、沉郁凝重;生机勃勃、繁华热闹;雄浑壮阔、苍茫辽远;雄奇瑰丽、磅礴壮美等。【2018天津卷】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描绘出一幅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的画面,意境清新恬淡。【2017天津卷】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描绘出一幅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写出了嫩竹新翠,红莲花谢,夕阳西下,炊烟升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这是一幅恬淡闲雅的乡村生活图景,表现了作者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悠然闲适的心情。
本文标题:2020届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04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