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构建现况及措施-基础教育
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构建现况及措施_最新杂志: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电源学报北京动力学院学报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中兴新通讯中国电子商情·SMT中国电子科技·英文有线电视移动信息中国无机分析化学交通科技中国交通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构建现况及措施范文信息化教学资源作为基础教育新课改的重要支撑,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2000年以来,国内大批学校和商业机构进行了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国家也投入大量资金以建设专项的形式积极促进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尤其是在2003—2007年,中央和各级地方教育部门共同安排资金100亿元用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陕西省共投入6.3亿元在全省104个县的24860所农村中小学校搭建了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环境,覆盖了全省100%的农村中小学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其中教学资源建设是重中之重。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研究分析和总结以往工作的经验,建立健全一套教学资源建设共享的长效机制,是保护投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有必要立足实际,理清目前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工作安排和资金投入计划提供决策数据及实践策略。目前,国内学者对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已经作了许多相关的研究[1-5],主要对资源内容供需矛盾、建设机制、共享机制、教师应用培训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对资源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在这些研究结果中定性分析问题的居多,研究中提出的建议一般是宏观上的,与实际操作尚有一定的距离。另外,研究针对地域差异,提出的可实际操作的建议尚不完善,这也是教育管理部门在实践操作中难以根据研究结果作出决策的原因。一、研究思路和方法在陕西省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下,笔者对陕西省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情况展开调研,目的在于理清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探索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的方法和机制,为教育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支撑。借鉴罗江华博士对教学资源数字化三个层面[6]———技术层面、内容层面、应用层面的论述,并考虑管理方面的因素,调查研究主要围绕四个层面展开:一是研究分析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网络基础条件和运行维护条件是否能够满足需要;二是分析目前的共建共享和应用服务支撑环境是否满足需要,存在哪些问题;三是理清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和需求,包括主要开展资源建设的途径,资源的数据量、类型、存储,缺少哪些资源、对资源服务的需求等;四是研究分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针对资源建设的激励机制和运行机制、人员队伍等。调查研究的数据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已有的来自官方的调查问卷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共建共享平台的建设现状、教学资源的数量和来源、对教学资源的需求、资源建设管理机制等。调查侧重对边远地区的关注,抽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延安、榆林、汉中、安康的全部调查单位问卷(市、区县、学校三种问卷)560份。二是面向教师做无记名访谈和随机问卷调查。首先通过初步的访谈,了解各级教育部门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已经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绩,对以往开展的工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访谈对象包括西安城区、宝鸡农村和陕南偏远山区,以获得对城市和农村情况较全面的总体认识;然后,根据访谈了解到的信息对调研结果作出假设,再根据假设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实证,研究分析以往工作的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另外,对问卷数据分析中发现的可能潜在的某些问题再作进一步的访谈。教师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抽取了来自全省不同地区的121名各校教师填写问卷,这些教师来自不同地区的学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二、陕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情况(一)开展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基础条件1.网络接入方面自从2008年开展教育专网建设以来,陕西省基础教育网络接入普遍得到改善。除了少数偏远地区的中小学尚未接入外,90%的中小学已经接入网络;市、县区一级的教育管理和研究机构均已接入网络;60%的中小学建有自己的局域网。调查还显示,虽然网络接入比较好,但是网络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不高。由此可以看出陕西省基础教育网络接入状况较前些年有较大发展,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2.硬件条件方面在教师从事信息化教学和资源建设的硬件条件方面,教师自购计算机和学校配备的计算机数量与教师人数之比率为0.55,基本上两名教师就有一台计算机,在这些计算机中,教师自购机占到50%。从对教师的抽样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有81%的受访者所在学校能够满足教师上网的需求,54%的教师对硬件设备状况、网络条件的提高和改善寄予很高期望。对影响资源建设和利用的因素的调查显示,教师对上网条件和计算机数量意见不大,而对“计算机设备差、网速慢,无法快速下载和浏览资源”和“缺少信息化授课的环境”则比较认同。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从事信息化教学和资源建设的硬件条件普遍得到改善,但还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二)资源建设与应用服务的技术平台1.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情况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和应用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一般都建有市级的教育资源网站,并具有应用平台运行的一般条件,33.3%的县区也建有自己的资源网站。在基层中小学,有23%的学校建有自己的资源管理平台,平台形式各不相同,其中,农远工程资源最多,其他的商业资源管理平台均有采用。在实际应用方面,教师不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管理平台,他们一般将自己制作的资源存储在U盘或者自己计算机里,这样的教师占到81%,而能上传到各级资源库的仅有6.8%。2.教学资源平台的服务水平为了了解目前教学资源建设和服务平台为教师服务的水平,问卷中设计了一项调查———教师主要从哪些渠道获得教学资源。121名填写问卷的教师对这个问题的响应频率统计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到,高达35.9%的教师是通过In-ternet来获得教学资源的,教师通过自己开发、互相拷贝、校本资源库、国家资源库获取资源的也分别占有一定的比重,剩余的资源获取途径比重较低。再进一步关注教师对区域资源建设的评价,教师对区域教育资源库的满意评价响应数据分析见表2。表1和表2的数据结果相呼应,广大教师对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共享平台建设满意度较差。课题组调研了部分资源网站,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大多数资源网站采用的技术比较落后,服务界面不够友好,总体系统架构不尽合理,难以满足资源建设机制的运行,在可扩展性方面也比较欠缺。这些因素造成教师不得不求助于Internet,而Internet资源的分散性和质量的差异,造成教师时间的浪费,也成为教师对共享资源建设不满意的强化因素。另外,影响资源建设和利用的问题的同意度调查显示,教师对“现有资源库检索不便”和资源陈旧,缺乏教学价值,不适合教学需要”比较认同。综上,教学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技术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尚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数量和内容结构1.资源的数量从教学资源的内容来源和数量来看,有61.4%的学校在资源库名称这一栏填写了空白,其他学校现有的资源库主要来自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占12.7%)和中央电教馆教学资源库(占3.6%),还有13.9%的学校使用企业开发的教学资源库,8.2%的学校使用自建资源和校本资源。总体来看,资源库数量较少。2.教学资源的内容结构和建设需求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对资源的需求形式多种多样。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到底需要哪一类的资源呢?笔者分类调查了教师对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练习测试、参考资料、网络课程等不同形式的教学资源的需要程度,调查数据统计见表3。从表3可知,教师对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参考资料的需要位居前列。针对课程教学,课题组从不同课程类型的教学资源需求作了调查,调查问卷采用多项选择(1表示缺乏,2表示基本满足,3表示满足),数据统计结果见表4。结果显示:在所统计的17门课程中,语文和数学的响应众数为2,均值小于2,说明此两类课程资源较其他课程为最多,资源满足程度向上接近基本满足;其他课程响应均值达到1.5的是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1.5以上为接近2的值,表示教学资源数量接近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其他课程则接近缺乏。最后,针对影响利用资源开展教学因素的调查显示,教师对“现有资源缺乏教学价值,不适合教学需要”比较认同。(四)教学资源建设中涉及的管理问题1.教学资源建设的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国内的研究学者[7]很早就提出,教学资源的建设机制,首先要回答两个问题:需求是什么?原创在哪里?有研究者认为[8],教学资源的建设参与者有一线授课教师、教育部门的研究开发机构、企业等,而其中最核心的开发建设和应用主体应该是一线授课教师。陕西省目前的基础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三个途径:一是教育部门统一开发,二是企业开发,三是教师自制或互相交流。调查数据显示,国家资源中心提供的资源和向企业购买的资源占多数,教师自己开发的资源数量明显偏少,这导致区域资源建设的长效机制难以形成。为了形成资源建设的长效机制,必须给予资源建设参与者一定的激励政策,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教师的激励。从访问和调研的情况来看,有18%的教师希望获得一定的荣誉,即可共享自己开发的教学资源;有62%的教师愿意无偿共享自己开发的教学资源给其他教师。但是在开发方面,一线教师缺乏经济开发的持续动力,校本资源建设和开发主要还是依靠教师的自发动力。这除了技术因素外,主要原因是激励机制不健全,这一点在访谈中也得到证实。目前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没有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仅仅是通过评奖对教师进行鼓励,难以支撑长效建设机制的形成。2.教学资源的管理机制———数据标准、入库机制、服务机制通过对电教馆系统的个别访谈和现有资源平台功能与管理机制的研究,笔者发现教学资源的管理机制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数据标准方面,省级及各县区级资源库使用的是原来最早的国家标准,均未建立清晰的可供执行的资源标准;其次,在入库的机制方面,也缺乏完善的管理流程;最后,各级区域资源建设和服务管理体系尚未建立。这样的管理机制造成资源的入库审核、资源服务渠道不畅,进一步影响到资源的共享,还会造成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3.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中的人员队伍组成人的因素是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参与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人员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电教馆系统,包括国家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省级(市级、县级)电教馆(站);二是广大一线教师;三是从事教学资源开发的企业和其他专业研发机构。为了解这些人员在资源建设中能发挥的作用,课题组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分析,了解队伍组成状况和运行机制、技术能力水平等,期望在资源建设的长效机制中找到他们应该发挥作用的位置。(1)电教馆系统的人员队伍与职能电教馆系统是开展教育技术应用的骨干技术服务力量,其中县级电教馆是直接面对学校一线教师的技术服务力量。陕西省在电教馆队伍建设方面实施了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全省电教馆系统标准化建设,在人员配备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调查数据显示,在省、市一级,设有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和管理平台的运行维护岗位和资源建设岗位,但是人数不多,难以开展其他创新性的建设工作。目前县级电教馆系统专科以上人员数量和所管辖的学校数量之比为1:17.6,每个县负责资源建设的技术人员只有1-3名,不具有资源开发、信息资源平台运行维护的条件。在学校,90%以上设有专职电教人员,95%以上的学校设有兼职电教人员,8%的学校未设专职电教人员。从这些数据来看,全省的电教馆队伍得到了发展,基本能够完成资源建设运行机制中的管理任务,但是难以从事开发和研究工作。在运行机制上,各级电教馆(中心)之间从上到下是业务指导的关系,虽然省电教馆就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对地市、区县和学校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一些基层单位受经费缺乏、队伍薄弱等因素的影响,工作落实情况尚有较大差距。(2)一线教师的技术水平一线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人员,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发挥核心作用,无疑应该成为资源建设的主力军。但是,教学资源建设不仅仅需要对教学有深入的了解,还需要相关技术的有力支持。作为校本
本文标题: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构建现况及措施-基础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04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