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4年高考真题全国卷(语文)Word版(无答案)
2014年高考真题全国卷(语文)Word版(无答案)1/13绝密★启用前:2014年6月7日9:00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我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鳙肉,鳍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辅肉赚,与盖W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致,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共官贝.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鲠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以科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迷了北宋都城介封济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北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I多家店镝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敌“以物市于人,敝恶之场,婢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2014年高考真题全国卷(语文)Word版(无答案)2/13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直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技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事物掺假,以次充好等现象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未知行者因监督索而得名不以其物小大,扭合充用者,抒为行,*班卜亦有职.”(《都城纪肚》丄商人们依营类伽成行会,_、手工北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头人贝必领加入行会极织,并换行*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炫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狡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先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鲢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想•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授,可以纷我们很多名承•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摘编自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B、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C、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2014年高考真题全国卷(语文)Word版(无答案)3/13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广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B、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C、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D、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二、古代诗文阖滇(36分)(_文窗文阒读、(丨9分〉阅馕下面的文亩文,完成4〜7题。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核韦州军功,劾宁晋伯刘聚,都御史王越、马文升等滥杀妄报。寻劾越荐李秉、王竑。语颇涉两宫,帝怒,挞之文华殿庭。已,进右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乾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阅七年,转左。弘治改元,王恕以文久淹,用为山东左参政。居二年,用倪岳荐,擢云南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移抚河南,召为户部右侍郎。母丧除,起改吏部,进左。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帝不欲发内帑,命文以渐经画。文持大体,务为国惜财。真人陈应(衤盾)、大国师那卜坚参等落职,文请没其资实国帑。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上林苑、林衡署至三十二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逷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奈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岛帝狗马鹰兔不抵不亲万几文每退辆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2014年高考真题全国卷(语文)Word版(无答案)4/13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请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俏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根未已,坐以遣失部籍,逮文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节选自《明史•韩文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孛之当:承担。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面对。D、核士积金银,考之籍着:彰显。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B、而是时育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C、而是时育宫旧奄刘瑾等A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语文试题第3页(共10页)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土酋与临境争地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C.韩文嫉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D.韩文刚者易折,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官复原职而后退休。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丨0分)2014年高考真题全国卷(语文)Word版(无答案)5/13(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①。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渔家[宋]郭震②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与汴洛、吴越等地,②郭震:宇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2014年高考真题全国卷(语文)Word版(无答案)6/13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鞋刘庆邦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袱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合适吗?”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你疼我也疼。”那个人问她哪里疼。“我心疼。”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摸摸脸,脸2014年高考真题全国卷(语文)Word版(无答案)7/13还火辣辣的。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
本文标题:2014年高考真题全国卷(语文)Word版(无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25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