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姓名:杨亭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人文地理学指导教师:杨庆媛20070401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作者:杨亭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谭荣.曲福田增加农民收入过程中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2004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几年来政府工作的重点.经过十几年不断的探索实践,得到普遍认可的方法主要有:坚持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非农产业、农村人口的大量转移等.这些方法无不与土地资源利用密切相关.解决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就能从根本上实现了上述三个方法所提出的目标.本文分别对上述农民增收办法中涉及到的土地资源合理配置进行探讨.从宏观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对农业结构调整中土地在不同用途间如何分配才能实现总体最优、非农产业发展和农村人口大量转移过程中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的合理配置进行分析,提出合理配置的途径和政策上的建议.2.学位论文胡业翠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山东省土地资源空间分析及其优化配置研究2003该文以山东省及其各县(市、区)为研究对象,以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为基础,以土地资源空间格局分析为突破口,在遵循土地资源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按照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土地适宜利用方向进行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s,简称GIS)对地理(空间)信息分析和处理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对区域土地资源空间格局、土地资源适宜性综合指数、土地资源利用综合适宜度、相对适宜度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适宜评价图和利用现状图的空间叠加,计算、分析待调整土地资源的多度及重要值.以土地资源空间分析为基础,多度、重要值为依据,进行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并利用GIS的空间制图功能,对研究结果进行空间综合表达.3.期刊论文王德成浅谈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内涵与配置方法-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8)随着人地矛盾日益突出,针对土地资源经济供给的稀缺性以及土地利用过程中的不合理性,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成为土地科学领域前沿的重要问题.介绍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及相关理论,最后探讨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4.学位论文徐洁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南京市为例2006随着人地矛盾日益突出,针对土地资源经济供给的稀缺性以及土地利用过程中的不合理性,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成为土地科学领域前沿的重要问题。土地资源配置包括部门间数量分配和空间布局,其中部门间的配置从宏观上看就是农地非农化问题,空间布局实质上就是土地资源的区域配置问题。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阶段,在这个阶段,大量土地非农化将会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了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合理的土地非农化是经济发展代价性损失的背景下,提高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将是协调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保护矛盾的有效途径。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优化配置的科学,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对于资源配置具有不同的观点。论文回顾了发展经济学关于区域经济增长的平衡和非平衡理论,评价了它们对于资源配置的观点,指出传统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没有充分考虑经济与资源、环境、社会的协调问题,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资源配置是低效率的。本文提出了空间均衡发展的理念,空间均衡强调区域生态与经济比较优势的发挥,论文从理论上证明了基于比较优势的土地利用区域分工将会导致区域土地利用福利水平的最大化。实现土地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的技术基础是土地利用适宜性分区。论文分析了传统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认为传统单一土地利用类型评价不能为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提供有效的科学支撑。提出了基于比较优势的土地利用适宜性分区的理念和方法,分别评价土地的农业适宜性和建设适宜性,运用分类矩阵综合评定各个区域最有比较优势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土地利用适宜性分区。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论文以南京市为例,综合经济学、生态学和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南京市的乡镇、街道为评价单元,分别评价了耕地、建设用地的适宜性,并利用最终分类矩阵,进行各个评价单元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开发的比较优势甄别,从而将各个评价单元分为优先开发区、适度开发区、控制开发区、适度保护区、优先保护区。在分区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土地利用宏观管理控制指标区域配置的引导方向,形成了南京市区域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方案。为保障方案的可操作性,文章提出了财政转移、分类指导的考核体系等政策建议。5.期刊论文张琨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方法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7)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客观上具有在部门间、区域间合理分配问题,这是土地资源配置的实质和核心.介绍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及相关理论,最后探讨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6.学位论文苏秀琴土地资源承载力及优化配置研究——以喀什市为例2007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日渐突出。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以新疆喀什市为研究区域,在土地利用的区位、自然、社会及经济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土地利用的结构和数量特点与土地利用中的存在问题,对喀什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并在以上分析基础上对喀什市土地资源从宏观和中观尺度上进行了优化配置。宏观分区优化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分区指标的权重,然后计算各乡镇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对喀什市进行分区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优化应用线形规划法,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土地利用结构的土地面积、人口总量、农产品需求、生态环境条件、政策控制等约束条件,建立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最后按照当地实际对优化方案进行了分析,同时还提出了实施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的具体保障措施,为喀什市科学、合理、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7.期刊论文赖昭瑞.冯继康论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东岳论丛2004,25(3)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原则的选择、配置主体的转换以及配置机制的再造是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政策目标选择.8.会议论文徐洁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的理论研究2007随着人地矛盾日益突出,针对土地资源经济供给的稀缺性以及土地利用过程中的不合理性,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成为土地科学领域前沿的重要问题。土地资源配置包括部门间数量分配和空间布局,其中部门间的配置从宏观上看就是农地非农化问题,空间布局实质上就是土地资源的区域配置问题。传统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没有充分考虑经济与资源、环境、社会的协调问题,论文探讨了空间均衡发展的理念,该理念强调区域生态与经济比较优势的发挥。实现土地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的技术基础是土地利用适宜性分区,论文提出了基于比较优势的土地利用适宜性分区的理念和方法,分别评价土地的农业适宜性和建设适宜性,运用分类矩阵综合评定各个区域最有比较优势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土地利用适宜性分区。为保障方案的可操作性,文章提出了财政转移、分类指导的考核体系等政策建议。9.期刊论文郑宇.胡业翠.刘彦随.赵庚星.ZhengYu.HuYecui.LiuYansui.ZhaoGengxing山东省土地适宜性空间分析及其优化配置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5,21(2)基于山东省自然、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及图形资料,运用GIS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同时对区域土地资源自然质量指数、土地资源综合适宜度、相对适宜度进行研究.通过对适宜评价图和利用现状图的空间叠加,计算、分析了待调整土地资源的多度及重要值.以土地资源空间分析为基础,多度、重要值为依据,进行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结果表明,优化后农用地减少10994.82hm2,林牧用地增加13083.56hm2,未利用地减少1438.83hm2.10.学位论文丁忠义城乡交错带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2002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加快,在城市建成区和农村之间出现一种新的地域空间--城乡交错带.通过对城乡交错带概念、范围、发生发展演替规律及其驱动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并阐述了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研究的基础理论,利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原理和方法,配置有限的土地资源,以指导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的健康发展.在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山西太谷为例,采用谱系图聚类的方法确定其城乡交错带范围;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的现状和采用GM(1,1)模型对土地利用的趋势进行预测,指出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应用线性规划对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给出了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优化结构以及调整措施.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5a356d1e-9213-43ce-86ee-9e3000fae064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6日
本文标题: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3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