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综合管线(9章)
第九章城市交通与市政工程系统规划交通的定义:“人与物的运送与流通”;它包括各种现代的与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为便于研究,将交通分为城市内部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概述第一节概述一、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1、道路容量与机动化趋势1)道路容量的增长趋势和机动车增长趋势----容量增长有限,机动车爆发增长。2)机动化的趋势机动化是必然趋势机动化的走向取决于政府引导类型。公交型、小汽车型、组合型概述第一节概述2、公共交通与消费水平公交的优势:节约空间、能源,体现公平原则。公交萎缩的原因:不准时、拥挤、服务水平低、速度低。消费水平上涨对公交带来的压力--(小汽车与公交竞争)3、城市交通与信息时代目前的管理水平落后。城市交通面临机遇和挑战。信息技术可望解决的部分问题。概述第一节概述4、城市结构与交通结构我国城市结构多为紧密型交通结构定义(包括设施结构、交通工具组成)尚没有稳定,有多种发展可能。新型城市结构与交通结构的关系正在探索之中,但主体以环保、节能、高效为发展目标。概述第一节概述二、城市交通战略与规划的主导作用1、交通规划与土地规划的关系土地规划是基础,交通规划是附属,但在大城市规划中,其先导作用却越来越显著。2、公众利益和政府职责城市的交通问题是整个城市发展的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应该在政府的管理和引导下进行。3.时间距离观规划师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如何减少人们出行消耗的时间,要注意到时空观转变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概述第二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一、城市交通构成与现代交通特征城市交通是一个庞大、复杂、严密而又精细的体系。其空间分布广泛;运输方式很多;运行组织、运输对象都具有各自特征;城市的交通构成选择:1)市场的要求2)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3)交通结构的合理性4)城市远景发展的要求发展战略第二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二、现代城市交通发展趋势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渗透;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7)以公共交通、节能、环保为主的交通工具为主要出行手段。发展战略第二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三、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关注的重点问题1)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水平;交通设施建设指标;规划要求以及指标。2)城市交通方式结构;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各自的比重和发展水平。3)城市交通综合体系布局;道路、轨道交通如何布局,重要交通枢纽安排,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与分布。4)城市交通政策;“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定义:城市内的客运交通以大容量、快速度的公交系统为主,其它交通工具为辅。内涵:资金上财政投入优先、建设上规划设计优先、运行上路权使用优先、发展理念上公众交通优先。综合交通第三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一、道路网系统规划两个基本指标:道路面积比率道路建设用地占全部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15%-20%)道路网密度单位面积城市建设用地内平均的道路总长度。(5-7km/km2)二、城市道路的功能和等级1、道路等级1)快速路--高速、长距离、交通功能;2)主干路--中高速、中长距离、交通功能;3)次干路--中低速、服务与交通功能;4)支路--低速,服务功能为主。2、按城市道路的功能分:过境道路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工业区道路旅游性道路自行车专用路公共汽车专用路步行专用路•根据各城市的实际情况决定交通体系•路网间距主干路600—1000米,次干路300—500米,支路200—300米道路密度道路线密度主干路:中心区≥4公里/平方公里,一般2.0~3.3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密度国标:8—15%,国外:20%以上概述第三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三、城市道路网空间布局方格网式环型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单中心城市的交通量多中心城市的交通量分布四、城市道路设计1、城市道路红线定义:城市道路用地的界线。即城市路幅宽度控制线的范围,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与道路的性质、位置、与两侧建筑的关系、街景设计的要求有关。红线内包括车行道(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绿化带、分隔带,设施带。红线宽度快速干路60—100米主干路40—70米次干路30—50米一般道路20—30米2、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一条车道的宽度快速路:3.75米,一般道路:3.5米,路缘:0.5米自行车道宽度1.0m/条一般4条以上可以设独立车道人行道的宽度分车带(绿化隔离带)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道路横断面类型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四块板红线宽度的确定性质、流量、形式(1)单幅路,俗称“一块板”断面各种车辆在车道上混合行驶,单幅路占地少,投资省,但各种车辆混合行驶,于交通安全不利,仅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改建的城市道路。(2)双幅路,俗称“两块板”断面在车道中心用分隔带或分隔墩将车行道分为两半,上、下行车辆分向行驶。双幅路断面将对向行驶的车辆分开,减少了行车干扰,提高了车速,分隔带上还可以用作绿化、布置照明和敷设管线等。它主要用于机动车较多,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地形地物特殊,或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3)三幅路,俗称“三块板”断面。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车道,两侧为靠右侧行驶的非机动车车道。三幅路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开,对交通安全有利;在分隔带上布置绿带,有利于夏天遮阳防晒、减少噪音和布置照明等。对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道义上宜优先考虑采用。但三幅式断面占地较多,只有当红线宽度等于或大于40m时才能满足车道布置的要求。(4)四幅路,俗称“四块板”断面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再将中间机动车车道分隔为二,分向行驶。四幅路不但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开,还将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分开,于安全和车速较三幅路更为有利。它适用于机动车辆车速较高,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第三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五、快速路系统规划要点1。快速路系统的功能--快速、连续。2。快速路与其他道路系统的联系与配套1)辅助道路的通行能力的配套;(主干路)2)横向道路的疏散能力;(匝道附近)3)地面常规道路系统的配合;3。高架道路规划的几个常见问题1)如何处理好匝道的拥堵问题;(定向匝道)2)如何解决匝道带来的车流不均匀问题;(匝道太少或过密)3)高架与放射性高架衔接问题;第三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六、轨道系统规划1。国外轨道交通系统的借鉴;伦敦、巴黎:市区地铁+市郊快速铁路线路东京:市区地铁网密度高(90%公交客流)+国铁纽约:市内密集的地铁网+放射性通勤铁路(远郊)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层次快速和大容量的矛盾;1)市区内的轨道交通(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市区)2)市区外围的铁路(市郊铁路)(市域)3)城际铁路(区域)第三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3。轨道交通的规划1)线路的选择;经验判断法:人口、就业岗位分布期望线网法:客运走廊,交通预测模型2)采用何种类型?3)轨道交通与地面及其他交通方式的配合;(竞争和促进、地面短途驳运)4)轨道交通对城市开发的影响。概述第三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七、城市地面公共交通1)公交线网规划的原则覆盖率高、换乘次数少、线路重复不可过高。2)公交线网的密度保证覆盖率,公交线网密度:4-6km/km2。3)公交站点的布置站点:交叉口附近。站距:出行时间最少。500米左右。4)快速公交和农村公交线路BRT-Busrapidtransit第三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八、慢速交通系统规划自行车系统国内:自行车出行量大,属于主要交通问题。国外:自行车少,以运动、休闲为主。但在小城市目前推广较多。从自行车支路、自行车道、自行车专用路、停车体系等多方面综合规划空间。必须注意到自行车出行下降的趋势。第三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九、停放车规划要点(静态交通)(一)停车需求停车需求取决于土地使用、机动车拥有量、经济水平和城市交通政策等诸多因素。土地使用是最主要的因素。(旅馆、办公、商业、医疗、娱乐、购物、居住都有不同的停车特征)(二)路内停车和路外停车(三)停车场的选址和规模1、城区边缘、进出城区主要方向道路附近;2、大型公共建筑附近3、出入口设在次干道第三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十、城市货运规划1。货物流动和运输方式1)大宗货物的特点(品种少、运量大、线路运距较稳定)2)居民生活供应货物(与城市人口和经济水平相关性大)3)城市建设货运(运输量大、分布不均匀)2。货运量和运距(货运规划的基本数据: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平均运距)3。货运点和物流中心规划4。货运道路网规划货运道路与一般道路的区别:(线形、宽度、净空、路面等参数)与主要道路网的联系:第四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技术交通规划的目的:分析城市交通现状、症结。预测城市在不同政策、经济发展条件下的交通状况;提出不同策略下的交通方案、体系、目标。一、交通调查1、交通小区的划分(在工作量最小情况下全面反映交通,不打破行政区划)2、相关资料的收集和调查(土地使用、社会经济情况、自然情况)3、出行调查(居民出行、车辆出行、货流调查)4、交通设施及其运行情况(道路、公交站点、停车设施)包括:交通量、车速、延误;公交运量、运速、满载率;交通枢纽的集散量,停车设施的停车需求、周转情况。二、交通预测四阶段法--按照交通产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四个计算阶段命名。1、交通量产生预测--每个地块产生多大的交通量?(回归分析法)2、交通分布预测--每个地块之间有多大的交通联系?(增长系数法、综合模型法)3、交通方式划分预测--采用何种交通方式联系?(交通时耗、交通费用等内在因素确定函数)4、交通分配预测--这些交通量如何分布在道路网上?(全有全无、多路径概率分配法等)三、综合交通规划方案设计综合交通规划的根本任务:在对今后交通需求和可能达到的交通供应正确估计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合理可行的交通发展策略,制定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方案,确定效益最大化的实施顺序,同时确定各规划年内可能达到的交通目标。四、交通系统的综合评价对未来交通构想理性的评价,这要从多方面多手段的去执行。1、系统功能评价(全市交通网络总体评价;节点性能评价)2、经济效益评价(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3、环境评价(噪声、振动、污染物排放、视觉压抑)概述第五节城市对外交通布局城市对外交通是以城市为基点,城市与城市外部区域之间进行人与物运送和流通的各种交通运输的总称。主要的对外交通方式1、铁路--线路、车站2、水运--港口、码头、航道3、公路--客货运站、路网4、航空--机场、航线。城市对外交通设施对城市的结构形态、发展方向、未来交通体系等多方面有重大影响。一、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1、铁路:运输量大、速度快,受自然条件限制小,连续性强,能保证全年运行,是我国中长距离的主要运输方式;2、航空:运行速度最快;货损货差很少;机动性大;安全舒适;适合国际和远程运输。但运营成本高,能耗大,运输能力小;技术要求严格;受气候条件影响大;3、公路:是城市交通的延续,具有能提供门到门服务的优点。机动、灵活、方便;直接承担城市、城乡之间的运输、为其它运输方式提供旅客运送和物资集散;4、水运:运输能力大,水运建设投资少,运输费用低;但受航道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大,运输速度慢;二、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布局遵循的基本原则:1、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运营特点、物流条件与地区条件,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综合运输,使之共同发展、互相协作、各尽所长。2、合理安排城市总体布局,充分发展各种交通设施的效能。3、充分照顾城市整体利益,减少对城市环境、交通等方面的干扰,为城市的生产与生活创造便利条件。4、在交通布局上,应使城市与各类交通工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保证城市与交通运输密切配合。一、铁路与城市布局从与城市关系的角度看,城市范围内的铁路设施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城市生产和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客货运设施,如客运站、综合性货运站及货场等。分布在城市中心(客运站)或与工业、仓储等功能区协调布置(如城市冷库的专用铁路)另一类是与城市生产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技术设备,如编组站、客车整备场,迂回
本文标题: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综合管线(9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6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