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规划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规划(2012年—2016年)专业建设是中职学校的一项教学基本建设,它决定着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办学特色,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创始于2004年,是为适应我国信息化需要而设立的。为办出特色精品专业,在学校专业发展规划的框架下,根据学校提出的专业发展规划要求,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建设,特制定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的规划。一、专业概况计算机应用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十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具备了一定水平和规模的师资队伍,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达千余人,这些毕业生服务于各行各业,在各种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目前计算机教师共18人,其中“双师”教师的教师比例达到了50%以上;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从年龄结构上看:30-40岁之间的教师7人,30岁以下教师11人。计算机应用专业除借助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机房)开展教学外,现有计算机组装实训室2个,10个计算机实验室,用于学生计算机技能训练。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生活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电脑家电化,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一种工具,由此产生了对计算机及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维护管理、操作应用等庞大的职业岗位需求,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光明的前景。技术性人才的需求缺口巨大。由于中、小企业中不可能配置众多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要求毕业生具有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在实践工作中一专多能。我们专业设置灵活,以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以及几乎所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都需要的技术,本专业在立足于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稳定的前提下,保持专业课程开设的灵活性。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以大、中、小企业的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岗位为主,从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的应用与维护、计算机设备维修、网页制作、软件编程、销售等,同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三、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据本专业的发展状况,进一步明确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学以致用”、服务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实事求是,以科学调查为依据,以学校已经具备的和潜在的办学条件为基础,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保证质量,突出特色,并把专业建设同学科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既要培养学生满足实际需要的应用能力和素质,又要强调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要求的能力和素质;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突出中职特色,突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大实践课比例,结合实际问题,探讨和提高理论水平,培养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化环境与处理新业务的能力和素质。经过5年时间的改革与建设,使各项教学条件达到校级示范性专业的要求,确保计算机专业成为校级特色专业。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实现本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四、专业建设的思路与总体目标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立足于专业实际,着眼于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长远的需求趋势,正确地确定专业培养方向;探讨以专业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科学、适用的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为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建立恰当适用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以及相应的教学保障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14年使现有的计算机专业的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形成专业基础雄厚,专业特点明显、专业方向设置灵活的办学特色,2016年达到市同类专业的先进水平。1、本专业办学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计算机应用专门人才。2、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正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面向广东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中小企业的IT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和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计算机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3、根据培养目标确定办学模式,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4、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编制教学计划;反映计算机领域的新思想、新理论、新动向。积极探索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实务流程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重视实践教学,加强教材建设,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5、建设一支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保证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落实。6、努力贯彻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针,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以保证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五、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与措施(一)教学管理与教学基本文件建设1、教学文件与管理制度为突出专业特色,要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专业建设计划、课程建设计划、教材建设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等,使得本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文件齐全,符合学校有关制度规定的要求。要求大纲格式统一、规范,由任课教师讨论编写,教研组把关,教务科审核实施。要求任课教师接到教学任务书后,必须按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编写授课计划,写好教案,授课计划和教案内容充实,结构完整。重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中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内容要求,每学期组织教学检查、随机抽查听课等方式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教学大纲的修改,必须经教研组研究讨论、报教务科审核批准后做出适当调整。2、实践教学环节大纲完善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大纲。实训大纲的选题、制定、编写结合就业方向,注重实效。实验课先开设相应的验证实验,再过渡到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指导教师认真指导,严格要求,学生能够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实践技能。实训课编制有实训大纲及考核手册。实习课编制有实习大纲(计划)及考核手册,主要在校外稳定的实习基地完成。聘请企事业技术人员为实习指导老师,组织好实习的指导与检查,加强实习期间的管理,做到实习有记录、有汇报。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能力和表现反映良好。各实践教学环节要按照相应的实践教学大纲执行。3、教学档案继续完善完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教学日历、教案、教研活动记录、考试试卷、学生实训、实习手册等教学文件和资料。鼓励支持教师编写符合中职教育的适合本专业的课程讲义、课程设计指导书、实验指导书、综合实训大纲等,力争在5年内完成计算机应用系列教材的编写,以补充实践教学教材的不足。(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教师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是专业建设的重点,必须高度重视,抓好落实。由于今后5年是奠定基础和进行专业发展的时期,我校将集中力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大力引进相关专业的专任教师,继续聘任名校名师做客座教师;另一方面在保证基本专业课教学的情况下,着力培养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具体规划如下:1、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经5年时间“双师型”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60%以上。主要措施是:从实务部门调入具备教师条件的专家充实教师队伍;安排现有教师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践锻炼提高专业实际能力,积累实际经验;加强师德教育,每学期进行一定形式的教育,对新上岗教师进行师德教育的培训;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相互讨论,介绍经验;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与老教师切磋交流教学经验。要求中青年专任教师创造条件,在五年之内获取中级以上职称;要求中青年专任教师每年参加顶岗锻炼一次,提高实际业务处理能力。2、为解决目前的“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的困难,可加大兼职教师的聘用数量。请有实际工作经验,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企业工作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建立健全外聘教师资料库和客座教授聘用制度。并聘请相关企业的负责人和一线员工来系部举办讲座。3、选拔培养校级学科带头人3-5名,专业精品课负责人2-3名。4、为满足扩大招生和专业发展的需要,每年计划增加教师1-2人。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职称结构,使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40%以上。给现有副高职称的教师创造条件,培养鼓励他们进行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使之尽快成为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5、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教师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6、通过明确对学科带头人及其学术梯队科研管理目标和任务,重点培养一批具有稳定学术方向的中青年教师,完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养的激励与评估机制。引入竞争意识和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科研及教学工作的积极性。鼓励教师进修,提高知识水平和学历水平。经5年努力,使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达到2--4人。7.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课程组为单元,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三)、实训基地建设发展规划根据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结合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展本专业实训条件建设。在实训条件建设中,突出体现本专业的职业性、开放性,建立模拟的职业环境,引进企业真实项目,培养学生的技术服务能力。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校类实训室,并让学生参与实训室的管理及实训设备的维护,通过让学生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搭建为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而服务的专业平台,提高师生的技术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扩大社会服务的范围,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示范作用。完善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实行“开放、合作、竞争”的运行机制,实现对共享院校师生和社会开放。同时,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合作,对社会承接计算机业务,使生产经营形成一定规模。推进实施职业技能鉴定。联合计算机企业、公司,制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评价标准。拓展计算机服务岗位职业技能鉴定项目,使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8%,其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15%。完成与实训基地配套的管理制度、实训项目开发、实践教学资源、环境等建设。制定实训基地岗位职责、实训基地操作规程与规章制度;建立计算机技术实训平台管理办法,制定技能训练规范与管理流程;健全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建立符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资源,如实践项目、项目案例库、网络教学平台等;编制相关课程实训项目的实践教学标准、考核标准和操作手册,建立实践教学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引进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营造职业化学习、实践、工作环境。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新建10个实习实训基地,努力探索规范的基地建设。在企业与学校双赢的前提下,让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实训成为选择企业新兴技术力量的优先道路;让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工厂观念和职业素质方面都受到极大的教育与提高,从而达到实习实训过程成为宣传学校特色人才培养的最好途径。(四)、资源库建设发展规划充分利用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优势,加强专业信息化资源的建设,汇集教师的课件、论文、电子教案、教学讲义、校本教程及网络下载整理的学习及教学资料等,建立计算机专业网站,利用网站整合计算机教学资源。(五)、校企合作规划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联系计算机产品销售公司、网络公司、动漫制作公司等校外实习企业,实现校企间的紧密合作。专业教师制度性地下到企业工厂学习、参观、交流,提高专业技能,扩大信息量,指导教学。未来几年,计划将进一步邀请企业高层管理技术人员进校讲学、参与教学探讨。成立由校方、企业、教育专家等方面人员组成的“专业委员会”,指导教学。。(六)、教材建设教材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目标相匹配,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教材。加强教材建设,各门课程尽量使用教育部推荐教材或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和公认学术水平较高的教材;没有统编教材的课程,准备结合我校实际,编写教材、教参和讲义。计划和有关学校合作编写针对性强、有特色的部分专业教材。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教材,增加其适用性、合理性、科学性。由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殊性和发展要求,且按
本文标题: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71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