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201601城市地质调查
城市地质调查的基本要求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仝长水2016年1月一、范围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三、术语四、总则五、城市地质调查内容与要求六、设计书编写与审批七、各类调查区的调查基本要求八、城市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现象调查汇报提纲九、城市地质资源调查十、城市地质环境监测十一、城市规划地质环境评价十二、城市地质信息平台建设十三、成果编制与提交十四、质量控制与成果验收附录A(规范性附录)设计编写提纲附录B(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级表附录C(规范性附录)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附录D(规范性附录)成果报告编写提纲引言城市地质是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行的重要基础和先行性工作。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地质工作紧密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地质资源开发、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1999年实施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城市地质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先后完成了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以及三维城市地质调查试点,完善了技术方法体系,探索了工作机制。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实现人地和谐,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对城市地质调查提出了迫切需求。为规范和指导全国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制定本标准。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调查内容、控制精度、基本方法、城市地质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地质环境评价、城市地质信息平台建设、成果编制与。质量控制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超大、特大、大、中、小城市的区域综合地质调查和地质资料信息化服务。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Z/T0096-199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1:20万)DZ/T000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282-2015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DZ/T0097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000~1:50000)CJJ57-2012城乡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T11615-2010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DZ/T0225-2009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DZ/T0221-2006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CCJ76-2012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DZ/T0283-2015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GB21139-2007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T19710-2005地理信息元数据三、术语3.1城市地质(UrbanGeology)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城市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技术服务,是一门综合应用性的地质科学。3.2地下空间(Undergroundspace)地表以下的地下交通、商业、仓储、能源、人防工程、通讯、管线等地下建筑所涉及的地质空间。3.3三维地质结构模型(3Dgeologicalconfigurationmodel)利用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建立的反映地质构造、地质界面和地质体的空间形态和组合关系数字模型。3.4地质资料数字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方法,把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以文字、图表、声像、标本、样品、岩矿心等不同形式存在的地质、矿产信息和实物等转变为数字信息,并按一定的质量要求对电子文件进行加工和制作,然后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的过程。3.5地质资料规划化(标准化)(Geologicaldatastandardization)在对地质资料进行数字化基础上,依据相关地质专业调查技术规范和数据库标准,对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和再加工,形成便于社会利用的数据库的过程。四、总则4.1城市地质调查的目的是获取城市规划、建设和安全运行所需要的地质资料,降低城市地质安全风险,促进城市地质资源合力开发利用,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地学依据。4.2城市地质调查的任务是查明城市规划建设区的地质条件,建立城市三位地质结构模型,开发地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出城市规划、建设和安全运行的对策建议。4.3根据城市规划建设对地质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将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区划分为一般调查区、重点调查区和详细勘查区。4.4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应注重资料收集和二次开发,并部署适当的实物工作量,以达到相应的调查精度要求。4.5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应有效地应用遥感、地面测绘、物探、化探、钻探、测试、动态监测、计算机信息等方法技术进行综合调查,并尽量遵循一法多用、一线多用、一点多用、一孔多用的原则,避免重复投入工作量。4.6成果应体现科学性、针对性与实用性,除了提交专业性成果之外,还应根据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等需求提交应用性成果。五、城市地质调查内容与要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须满足城市发展对地质资料的实际需要,一般应包括a、城市基岩地质。第四纪地质与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地质条件b、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现状、危害和成因机理c、地下水、地热、地质景观等地质资源d、城市规划建设地质环境评价e、城市地质环境监测体系的建立f、城市地质数字化可视化平台的建设5.1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内容应根据城市的规模,确定城市地质调查范围、调查分区、调查内容和要求,详见表1。5.2不同规模城市地质调查工作要求城市规模工作要求超大和特大城市(500万人口以上)调查范围为规划远景区范围。全市行政区范围为一般调查区,城市规划区为重点调查区,新城、新市镇规划区、重要工程拟建区为详细勘查区。建立三维城市地质结构模型,控制勘查深度一般大于70米,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专题研究,建立城市地质环境监测与预警预报体系,建立三维可视化信息服务平台。表1不同城市规模的工作要求大城市(100万~500万人口)调查范围为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为重点调查区,新城、新市镇规划区、重要工程拟建区为详细勘查区。建立三维城市地质结构模型,控制勘查深度一般大于50米,建立城市地质环境监测网,建立城市地质信息系统。中小城市(100万人口以下)调查范围为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重点调查区。建立二维城市地质结构模型,控制勘查深度一般大于20米,建立城市地质环境监测网,建立城市地质数据库。5.3不同地质地貌类型区的城市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现象表2地质地貌类型分区及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地质与地貌类型区应调查的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现象平原盆地地区地面沉降、地裂缝、地下水与土壤污染、河湖塌岸、活动断裂等山地丘陵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活动断裂等岩溶发育地区岩溶塌陷、水库渗漏、地下水污染和崩塌、滑坡、泥石流、活动断裂等黄土高原地区黄土湿陷与潜蚀、崩塌、滑坡、泥(石)流、活动断裂等海岸带地区海岸带侵蚀与淤积、海平面变化、海水入侵、活动断裂等六、设计书编写与审批6.1.1设计书编写按照接受任务书(或委托书)、收集整理资料、现场踏勘和组织编写的程序进行。6.1.2收集整理资料。接受任务后,应根据任务书或委托书的要求,充分收集、整理与调查区有关资料,了解调查区地质条件与需要解决的地质问题,分析以往地质资料对解决问题的满足程度。6.1设计书编写6.1.3根据项目任务书(或委托书)、工作区地质条件、需解决的问题与以往地质工作程度,编制城市地质工作程度与工作部署图,确定技术路线与方法,论证设计方案,合理部署实物工作量。6.1.4设计书要内容完整、任务明确、重点突出、文字精炼,附图附表清晰齐全,做到编写依据充分、工作部署合理、技术方法得当、经费预算正确、组织管理和质量保障措施有力。6.1.5设计书内容应包括前言、区域地质条件、以往工作程度、调查内容、工作部署、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实物工作量、组织管理和保证措施、预期成果以及经费预算等内容,设计书编写提纲见附录A。6.2设计书的审批设计书审查由任务下达单位组织进行,也可由任务书下达单位委托有关部门或单位组织进行。通过审查的设计书,由任务书下达单位审批后组织实施。七、各类调查区的调查基本要求7.1.1主要任务是研究城市行政内区域环境地质条件,查明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的分布,为城镇规划布局提供基础地学资料。7.1.2调查工作方法应以搜集利用已有资料为主,实物工作量以遥感解译和地面调查为主体,投入少量的勘探、测试手段。7.1一般调查区7.1.3区域环境地质条件的调查,一般以利用已有资料为主,作必要的编测或修测。对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调查,应注意利用已有资料,并现场核实查证。7.1.4一般调查区地质调查工作比例尺一般为1:200000,亦可根据调查区面积适当放大至1:100000。技术要求参照《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1:20万)》(DZ/T0096-1994)执行。7.2重点调查区7.2.1主要任务查明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研究与城市规划建设相关的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活动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护和整治措施,为城市总体规划提供地学依据。7.2.2区域地质调查a)调查内容应包括地质构造单元划分及基岩地质、第四纪地质与地貌、新构造地质的调查。b)基岩层填图单位应能够建立基本的基岩地质格架、沉积层序格架。c)第四系填图单位应能够反映第四系沉积层序的结构特征、岩相古地理区域变化,以及特殊沉积层(或其它特殊地质体)的分布。d)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执行《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7.2.3水文地质调查a)调查内容包括包气带结构、含水层与含水岩组空间结构和参数、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动态特征、地下水化学特征、地下水开发利用、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特殊类型地下水。b)水文地质填图单位应以含水岩组为基础,综合考虑岩性、地层年代和水文地质特征,宜划分到段或组c)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比例尺为1:50000,技术要求执行《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DZT0282-2015)7.2.4工程地质调查a)调查内容包括地貌特征、各类岩土体的岩性及工程地质特征、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性)、岩土体渗透性、各种外动力地质现象、特殊类土工程地质问题等。b)工程地质填图的基本单位是岩性综合体或岩性类型,可能时划分到工程地质类型,其界线可与地层界线吻合,也可根据岩性、岩相和工程地质特征进行细分或者归并。填图单位的划分应尽量采用本地区已形成的比较成熟的划分方案。c)工程地质调查工作比例尺为1:50000,技术要求执行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000~1:50000)(DZ/T0097)7.3详细勘察区7.3.1详细勘查应根据新城或新市镇详细规划对地质勘查工作的要求,在重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勘察手段,查明规划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对规划区的场地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性做出分析与评价。7.3.2开展详细勘查之前,应收集既有工程建设、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经验和相关资料。收集拟定的城镇规划用地性质、各类建设项目控制指标和配套基础设施布置的要求。7.3.3详细勘查的工作比例尺一般为1:5000,技术要求参照《城乡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中详细规划勘察的规定。八、城市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现象调查8.1.1应根据城市所处的地貌与地质特征类型,研究确定影响城市规划建设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并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8.1一般规定8.1.2应根据不同调查地区城市规划建设对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的要求,确定调查精度、分析与评价深度。在此基础上,充分收集分析已有资料,确定调查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8.2滑坡调查8.2.1滑坡区地质条件。调查滑坡所处的地貌部位、变形形态、地面坡度、相对高度、沟谷发育情况、河岸冲刷及地表水及植被发育状况,滑坡体周边地层及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8.2.2滑坡体特征。调查滑坡体形态和规模、边界特征、表部特征、滑面特征、内部特征,访问调查滑坡发生时间,发展特点及其变形活动阶段,滑动方向、滑距及滑速,分析滑坡的滑动方式和力学机制和稳定状态。8.2.3滑坡诱发因素。查明滑坡与地震、降雨、侵蚀、崩坡积加载等自然动力因素的关系,森林植被破坏、不合理开垦、工程开挖、爆破振动、渠道渗漏、水
本文标题:201601城市地质调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86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