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现代环境科学概论-第十章-环境监测与评价
第十章环境监测与评价1环境监测概要含义测定代表环境质量的各种标志数据的过程。化学分析与环境结合(环境分析)——基础以基本化学物质为单位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影响环境质量的原因对象:环境要素中污染物工交、农业、生活污染物方式:现场、实验室物理测定与环境结合——重要手段物理测定与化学分析相互渗透测定物理单位:长度、温度、时间、重量测定物理量:热量、光强度、电量、磁量连续自动遥空监测:以3S技术为基础——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生物监测——补充手段由生物信息反映多因子污染的综合效应地位——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环境执法和环境管理的依据——环境保护的中心环节作用为控制污染、保护环境服务——判断环境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判断污染源的影响、污染物时空分布——污染物浓度分布、趋势、规律和控制对策——为预测和环评服务、提供决策依据——积累环境本底数据——修订标准的依据分类研究性监测——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及对人、生物的影响监视性监测——定点、连续监测(常规监测、例行监测)事故性监测——解决事故纠纷、预防污染危害(特例监测、应急监测)2.环境监测的实施以污染源调查为基础——污染物种类、数量——排放方式——排放规律监测方案的制订监测因子选择——毒害大、范围广、有潜在危害的污染物——测试方法和手段可靠、成熟的因子——数据能正确解释、判断、有适用标准——根据污染物重要性、迫切性确定优先监测因子大气:SO2、NOx、O3、CO、TSP(PM10)地表水:PH、DO、COD、高锰酸盐指数、BOD5、NH3—N、TP生活污水:COD、BOD5、NH3—N、TP工业污水:特征污染物饮用水:NO3—、硬度、浊度、细菌总数监测布点——因监测目的、对象、条件不同采用不同方法大气布点:有主导风向,污染源下风向为主要监测范围,上风向布少数对照点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地区分别布设采样点工业集中区多布点,郊区、农村少布点人口密度大地区多布点,人口密度小地区少布点超标地区多布点,未超标地区少布点城市区采用网格法布点、高架点源采用扇形或同心圆法布点地表水布点:居民区、工业集中区有大量污水排放的河流、湖泊上、下游河流、湖泊主要出、入口、支流汇合口及代表性位置公用给水取水口、渔业区设置对照断面(上游)、控制段面、削减断面(下游)断面上布点采用三点法湖泊、水库采用网格法或同心圆法布点监测周期——污染物时间分布受排放规律、环境因素影响大气采样:考虑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在污染物出现高、中、低浓度时段分别取样日均浓度测定每隔2—4小时取1次样一般每日采样不小于3次,夜(大气稳定)、中午(不稳定)、早晨或黄昏(中等稳定)年均浓度测定每月1次,每次3—5天地表水采样:年际监测常在丰水期(必须)、平水期、枯水期(必须)每期2次污染源下游断面等间隔连续采样,取混合样日变化大的断面等间隔连续采样,取混合样,7—14天PH、DO、细菌总数单独取样,取各次平均值环境要素观测大气:气象——风向、风速、气温、气压、湿度天气——云、雾、雨地形、地物地表水:河宽、河深、流速、流量、流向沿岸地形土壤、底质分析方法——原则上应采用国家规定的统一的标准方法——高含量污染物用容量法,低含量的采用仪器分析方法——多组分测定选用兼有分离和测定的方法,阴离子(F—、Cl—、NO3—、SO4—)选择离子色谱,有机物选择气相(液相)色谱——经常性监督监测尽量采用连续性自动监测仪监测人员的组织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质量保证目的:准确性——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精确性——测量数据的离散程度完整性——测量数据与预期或计划要求的符合程度可比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所测量数据与处理结果可比较研究代表性——测量数据的结果能表示所测要素在一定时空的情况采样的质量控制:采样点、时段的审查采样器校正吸收技术及吸收剂检查采样方法和标号确定样品运输、贮存的质量控制:防流失防污染温度保存时间分析质量控制:方法仪器、试剂标准操作数据的质量控制:数据无差错(正确性)符合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极值不能随意去除检测限以下数据——“未检出”取0至检测限之间的中间值(考虑本底);25%以上检测值低于检测限,不能用中间值。数据处理:均值、超标频数、频率、时空分布数据的复核及说明3.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概念环境质量——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有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定量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内在—环境结构:要素(单元)、多层子系统、圈层环境系统外在—环境状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环境质量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需要的满足程度,即环境质量的价值生存价值发展价值生态价值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按发展阶段(时间)分环境质量回顾评价对区域过去一段历史时期环境质量的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通过近2、3年环境监测、调查,揭示环境质量现状环境影响评价对拟议的开发活动或决策进行系统分析、评估,预测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对策、措施按要素分单要素环境质量评价多要素环境质量评价整体环境(系统)质量综合评价4.环境评价的方法决定论评价法:环境因素与标准进行判断比较的过程定性要素定量化,由指数(分值)排序包括指数评价法、专家评价法经济论评价法:在费用(支出、投资)与收益的相比较中评价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考虑环境质量的经济价值模糊综合评价法:处理由于不确定性造成的难以确切表达的模糊问题运筹学评价法:利用数学模型对多因素变量进行定量、动态分析5.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导致环境变化,引起的社会、经济效应ISO14001:全部或部分组织活动、产品、服务给环境造成的有害、有益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对拟议中的重要决策、开发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物理、化学、生物学作用造成的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福利可能的影响,系统分析、评估,提出减少影响的对策措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环境”发展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方法——限制人类活动消极影响的管理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用法律形式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必须遵守的制度——是项目取舍中高于一切的监督因素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法律的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分类管理、分级审批资质审核认定评价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类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取舍决定性环节——从环境角度对产品方案工艺技术原料能源工厂选址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对区域的规划、总体布局产业结构建设时序基础设施战略的环境影响评价——最高层次的评价,对国家权力机构公共政策审视——对未来发展目标、前景谋划进行比较选择,——提供政府决策评价程序全面评价全面评价评价程序管理程序可研委托发展计划项目建议书立项工程实施环评大纲环评审查、审批环评报告书审查、审批工作程序收集政策法规初步工程分析准备阶段现状调查筛选重点确定评价等级编制大纲详细工程分析现状监测调查工作阶段环境影响预测环境影响评价汇总资料、数据提出建议、措施报告书编制阶段作出结论编制报告书报告书的编制(一)总则评价目的评价原则评价依据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因子保护目标评价路线(二)建设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地点、建设性质规模、占地、项目平面布置产品方案、工艺方法工作制度、职工人数(三)工程分析原材料、能源工艺流程、产污点物料平衡、水平衡污染源强分析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方式废弃物处置和综合利用污染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数量及浓度(四)项目周围地区环境现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五)环境影响预测预测内容、方法影响范围、时段结果与分析(六)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的影响特征建设项目的影响程度、性质(七)环保措施、投资、环境—经济论证(八)环境影响损益分析(九)环境监测、管理、规划的建议(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建议
本文标题:现代环境科学概论-第十章-环境监测与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503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