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伍、大陸區域經濟發展一、中國大陸人口與就業二、大陸區域經濟的現況三、大陸區域經濟的差異四、大陸區域經濟發展策略五、大陸未來區域經濟發展策略六、建立上海金融中心的構想與實際七、大陸西部地區經濟潛力與發展途徑一、中國大陸人口與就業1、大陸鄉村與城市的現況2、大陸人口與就業的現況3、區域人口與就業的現況4、大陸人口成長與城市化二、大陸區域經濟的現況1、大陸經濟區域的畫分2、「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的畫分3、「六大區」、「七大經濟協作區」與「十大片」的畫分4、「九大經濟區」的畫分5、九個「大都會經濟圈」1、大陸經濟區域的畫分現實客觀需要、長期總體經濟發展、工業化及促進經濟效率的城市化2、「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的畫分(1)六五計畫(1981-1985):「沿海地區」、「內陸地區」(國民所得1,500:750美元)(2)七五計畫(1986-1990):「東、中、西」經濟地帶(1,500:900:600美元)「沿海地區」:北京、天津、上海,以及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與海南等九省。人口約5億(約40%),經濟產值佔58%。「中部地區」: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九省。人口約4.3億(約35%),經濟產值佔28%。「西部地區」:陜西、寧夏、青海、甘肅、四川、雲南、貴州、新疆、西藏等九省。人口約2.8億(約23%),經濟產值佔14%。3、「六大區」、「七大經濟協作區」與「十大片」的畫分(1)「六大區」(1949):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2)「七大經濟區」(1958):華東、中南→重新組合為華東、華中、華南華東地區(魯蘇浙滬),華中地區(豫鄂湘皖贛),華南地區(閩粵桂瓊)1958年「大躍進」→以「人禍」;1960-1962年天災(出現啃土、吃樹皮)(3)「十大片」(1966):三五計畫(文革開始)依各軍區設立,政治性、軍事管理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原、華南、西南、閩贛、山東與新疆。4、「九大經濟區」的畫分(經濟地理屬性、經濟發展政策)東北地區(黑、吉、遼)、北部沿海(京、津、冀、魯)、東部沿海(滬、蘇、浙)南部沿海(閩、粵、桂、瓊)、北部內地(晉、蒙、陜)、東部內地(豫、皖、贛)中部內地(鄂、湘)、西部內地(甘、青、寧、疆、藏)、西南地區(川、滇、黔)5、九個「大都會經濟圈」(1)沿海五大都會:瀋大、京津冀、濟青(環渤海灣)、大上海、珠江三角洲;(2)內陸四大都會:吉黑、長江下游、湘鄂贛、成渝三、大陸區域經濟的差異(以基尼係數衡量)1、大陸區域經濟差異:1960年代「大躍進」差異最大,1990年代差異最小2、九大區域的經濟差異3、三直轄市間的區域經濟差異(北京、天津、上海)4、沿海與內陸地區的經濟差異5、三大地帶的經濟差異(沿海省份、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四、大陸區域經濟發展策略1、大陸區域經濟發展的階段2、沿海區域經濟發展政策3、內陸區域經濟發展政策4、1990年後的區域經濟發展政策1、大陸區域經濟發展的階段興辦經濟特區(1979-1983)、開放沿海城市(1984-1990)、多元對外開放(1991-)2、沿海區域經濟發展政策經濟特區政策、開放沿海城市政策、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政策、沿海經濟開放區政策、海南與浦東特區開放政策3、內陸區域經濟發展政策長江沿岸城市及港口的開放及發展策略、開放沿邊城市政策、其他內陸地區的開放政策4、1990年後的區域經濟發展政策建立保稅區政策、開辦國家旅遊度假區政策、建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政策、設立「洋浦經濟開發區」與「蘇州工業園區」政策五、未來區域經濟發展策略1、大陸總體區域發展的策略方向及目標2、大陸未來總體區域經濟政策3、大陸未來區域發展的趨勢及政策方向4、大陸區域經濟發展與亞太經濟展望1、大陸總體區域發展的策略方向及目標(積極立法及制度建設)(1)促進全國生產力布局的合理性(最佳產業投資及發展政策)(2)促進地區市場的健全、專業化分工和協作(區域合作協調政策)(3)促進落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區域平衡發展政策)(4)縮小區域所得差異與生活品質差異(區域資源轉移及補助政策)(5)促進老工業區的再發展(地區性產業政策)(6)保護及改善生態環境(環境保護政策)2、大陸未來總體區域經濟政策(1)財稅政策:「分稅制」與「補助制」相輔政策(2)貨幣政策:健全銀行體制及金融市場(3)開放政策:由區域開放到全國開放(4)發展策略:以「產業傾斜」替代「區域傾斜」(5)城市化政策:由個別發展到聯合規畫(6)區域平衡政策:社會福利制度的建立3、大陸未來區域發展的趨勢及政策方向(1)未來區域發展的空間:平原面積、能源供給及糧食的限制(2)大都會經濟圈區域發展:九大都會經濟圈、週邊地區經濟圈(東北亞、中亞、南亞、中南半島經濟圈)4、大陸區域經濟發展與亞太經濟展望(1)「台閩經濟圈」與「港粵經濟圈」(2)新亞洲四小龍:「中華四小龍」(台閩、港粵、大上海、湘鄂贛)六、大陸建立上海金融中心的構想與實際1990年國務院指出:「以上海浦東開發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盡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1、上海金融中心的歷史沿革2、重建上海金融中心的構想3、上海金融中心的現勢4、建立上海金融中心的前景1、上海金融中心的歷史沿革(1)1920年代上海是大陸的商業中心,對外貿佔總額50%以上(2)1927年中國及交通銀行總行由北京遷至上海(3)1936年中資銀行164家,其中59家總行設於上海,資本佔80.4%(4)1949-1978年實施計畫經濟,由「人民銀行」獨攬(5)1979年改革開放上海成為經濟發展重心(6)1990年浦東陸家嘴重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7)1995年11月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基礎工作完成(8)2000年初步建成國際金融中心框架(9)2020年建成融資及綜合型的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2、重建上海金融中心的構想(1)近期目標與措施:(1991-2000投入2,300億人民幣)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優惠政策、建立金融機構(1990成立上海證券交易所)、集中中外銀行、完善金融立法、培訓金融保險業人才、引進金融工具、加速發展保險業務、增加金融機構家數。(1995年1,500家)(2)中期目標與措施:(2000年3,000家;浦西(市區)2,000、浦東(新區)1,000)*上海金融業全面擴展時期。主要目標使四大國有專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成為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大型商業銀行。*放鬆外匯管制、金融機構總部盡可能設於上海、大型商銀海外設立據點、宏觀調控機制、內部輪訓、招選優秀人才、高級金融學院、優化金融機構、設立黃金市場。(3)長期目標與措施:(4,000家;其中浦西(市區)2,500、浦東(新區)1,500)*全方位介入國際金融活動,參與大範圍國際金融業務的聯手操作,與各大國際金融中心接軌,進入全球金融業核心圈。*增設金融機構、人民幣成為自由兌換貨幣、發行歐洲美元及亞洲美元等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中心、創建東亞地區黃金清算中心。3、上海金融中心的現勢貨幣市場、證券市場、外匯市場、金融期貨市場、保險市場、黃金市場4、建立上海金融中心的前景(1)資金自由流通、人民幣自由兌匯、證券市場擴大及規範、黃金市場、境外金融市場。(2)上海金融中心對港台的衝擊:(1991-2000投入2,300億人民幣)*香港:銀行180家,開設分行1,464家,辦事處537家,保險機構229家。國際前100大銀行有85家在港開業。資產5,900億美元佔全球總額8%。*台灣:1980年金融體制與大陸相差不遠,1989年開放民營銀行設立。七、大陸西部地區經濟潛力與發展途徑大陸西部地區包括:陜、甘、寧、青、新、雲、貴、川、藏、渝等九省一市,土地占56%、人口占23%,煤、水、石油及天然氣等資源豐富。「九五計畫及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強調發展中西部、縮小地區差距,扭轉地區間日益加深的矛盾。(若干西部省區工業產值,僅相當於東部的一個縣)1、東西差距不斷擴大2、西部地區落後的原因3、西部地區的經濟潛力4、發展西部經濟的途徑1、東西差距不斷擴大(1)1994年東部人均GDP為西部的227%,東部職工平均工資為西部的160%,東部農民收入為西部的200%。(2)基礎建設:東部沿海地區進入光纖通訊、高速公路等;西部仍停滯不前。(3)農村貧困人口,主要集中於西部。貧困縣份農民收入僅及大陸農民平均收入的50%。財政主要靠補貼。2、西部地區落後的原因交通運輸設備不足、平原地區嚴重缺水、投資環境不良、鄉鎮企業不發達、地方領導保守缺乏創新精神。3、西部地區的經濟潛力能源資源、礦業資源、農牧資源、旅遊資源4、發展西部經濟的途徑(1)交通建設:西北鐵路網:隴海、蘭新、包蘭、包神、南疆、北疆;西南鐵路網:寶成、成渝(重慶)、襄渝、黔桂、貴昆、成昆、南昆。西南公路網。(2)能源及礦業的價格結構(3)鄉鎮企業(4)水利開發焦點討論:兩岸高等教育:普及教育v.菁英教育兩岸人才競爭:上進心、自信心、企圖心、踏實精神產業國際競爭:核心價值、競爭優勢?
本文标题:大陆区域经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52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