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应对“全媒体”时代挑战提高记者队伍素质“全媒体”时代对记者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军报的记者,在这方面一定要有紧迫感。深刻把握宣传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素质问题根本的出发点就是我们要适应当前这个时代。这是一个传播技术快速变革,传播格局空前变化,受众个性高度多样,价值理念日趋多元的时代,军事新闻宣传和军事新闻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只要是新闻人,只要从事新闻工作,在我们国家,不管是主流媒体还是非主流媒体,都面临同样的挑战,我们主流媒体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我们主流媒体面临的挑战首先是互联网,同时还有主流媒体之间的竞争和价值观念多元并存的问题,与此相关的还有市场化媒体的挑战,互相都有竞争的问题。再有一个挑战来自国际舆论的压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各种各样的声音开始频繁出现在西方对中国的报道当中,主流媒体也空前地受到关注。《解放军报》的很多报道是被外界援引的,像凤凰卫视的军情观察室等。我军正处在向信息化转型的敏感时期,我们的装备,我们部队的动向也成为国外媒体关注的对象。再一个挑战也是最根本的挑战,来自我们主流媒体自身,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时代要求的不足:一是负面报道“失控”,负面报道容易引起读者关注,报腐败,报矿难,报纸包子事件,报大型诈骗案等,这些报道对于我们主流媒体来说有一个分寸问题,弄不好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比如纸包子问题对我们食品出口造成很大影响。二是正面报道“失力”,相当一些的典型报道影响力有限。三是敏感问题“失范”,对重大灾情、疫情、金融证券、征地拆迁等敏感问题把握不当。四是突发事件“失声”,特别是前几年对突发事件不能及时作出反应。五是舆论监督“失准”。六是部分娱乐报道和节目“失格”,格调低下,等等。这些新问题对主流媒体产生的压力比较大。中央主流媒体的一些应对之策先分析一下中央电视台的举措。为进一步提高国内国际的传播能力,中央电视台确立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具体说是建设“技术先进、信息量大、覆盖广泛、影响力强的国际一流媒体。”首先是技术先进,因为电视台要传播,要上星,要落地,要接收。技术传播对电视台来说是首要的,包括现在的高清化,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要求和中央电视台的部署,到2012年,中央电视台的所有节目都是高清节目。去年8月,广电总局下达了关于发展高清电视的通知,中央一套、四套已经实现40%的高清,另外一些地方台像深圳、广东、上海等,共有6家电视台上了高清节目。央视本身也有高清频道,因为技术要求高、容量大,所以节目比较匮乏。中央电视台瞄准的是国际一流媒体,推动“两个转变”,即从以传统媒体为主向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转变,从以国内为主向国内国际并重转变。一是确立专业频道品牌化战略。现在央视有20个开路频道,19个数字频道,400个栏目,要求把频道打造成品牌,争取更多的受众。为了保证品牌化,保证节目的质量,央视实行了严格的淘汰机制,每季度做一次评估,如果收视处在后两名,就要被警示,连续两次被警示就要被淘汰。二是强调新闻立台的理念。为了应对新的国际国内格局,央视把所有的新闻资源整合为一个中心,过去是各自为战,一个新闻可能有20个栏目的记者去采访,现在则是所有新闻都汇总到新闻中心。过去央视一套的节目由台总编室负责编排,这次整合之后,为适应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的战略,央视把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把一套也纳入新闻中心,强化了新闻的作用。2三是全台新闻资源信息共享。就是所有新闻稿件都放入共享库,每个部门、每个栏目都可以使用,解决了一个事件多路人马去采访的矛盾,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资源共享首先必须实现数据库建设和网络建设,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把资料细化。各种各样的节目、场景,只要节目需要随时都可以找到。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时,它可以迅速地链接出相关的信息。四是实行“走出去”战略。央视计划在2020年前,建成50多个驻外站点,目前已开通了3个外语频道,除了原来的英语,增开了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俄语频道,目的是要把中国的声音向外传播。再分析一下新华社的探索路径。作为一个与我党我军同步成长的主流媒体,新华社保留了很多部队传统。新华社职责定位是:喉舌耳目,消息总汇,国家通讯社,世界通讯社。根据这个定位,新华社数年前就提出和世界大通讯社比拼的目标,采取了4个举措:一是守住传统。坚持大广播、内参、国际报道的优势,充分发挥海外分支机构多的独家作用。二是资源共享。2005年就建立了资源共享库,所有的稿件,包括军分社的稿件经过脱密以后都进入新闻共享库,各个部门都可以使用,使新闻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与此同时还大力发展新华网和国务院门户网,网站的容量很大,并建立了专门的军事频道。三是发展视频。要求各分社每天必须提供两条以上视频新闻,最近又成立了视频部。与这些目标举措相匹配的是新华社的人才门槛越来越高,六七年前就要求新进人员达到外语六级和硕士学位,一票否决,大量的人才被吸纳进来,提高了队伍的整体素质。着力提高记者队伍素质在国内主流媒体用世界眼光、全球眼光争做世界一流媒体的情况下,我们军报要创新发展,编辑、记者素质必须提高。如何提高?这是一个大题目。军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形成了很好的传统,有一支成熟的编辑、记者队伍,我在这里讲几点个人的体会。第一还是强调讲政治。什么是政治?列宁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克劳塞维茨说,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各种定义很多,我只想讲一个朴素的认识,讲政治首先是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要求去办事,把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解放军报社时的讲话作为军事新闻宣传的遵循,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这就要求我们记者政治上要合格、要可靠,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从写稿角度来讲,讲政治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关注领导关注的问题,关注部队关注的问题。第二记者要做功课、谋大局。新闻业务能力是记者立身的支柱。记者不但要有很强的写稿能力,更重要的是研究思考大格局,要对自己报道范围内的情况非常熟悉。另外,要事先做功课,不管是重大突发性事件、日常工作报道,还是深度报道、典型报道,都要事先做功课。新华社有这个传统,每个大事之前都有预测,根据预测做非常充分的研究和准备。比如第二次海湾战争之前,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专门研究战争一旦爆发该干什么、怎么干,把大量的第一次海湾战争的资料收集起来,进行分析,并做选题。因此,战争爆发后,光内参就发了200多篇,还接连不断地发了很多公开报道。著名电视主持人也都很注重做功课,像白岩松、鲁豫,他们背后的功课做得是很到位的,要阅读大量资料,了解受访者的内心世界,如果没有做充足的功课,就无法开启受访者心灵的窗口。第三讲讲学习问题。作为记者,我们必须搞清楚网络时代怎么学习。很多人觉得网络很发达,网上什么知识都有,手到擒来,不需要学习。但是,我们新闻人对网络的利用和自己把相关知识融进脑子里这两种情况是不一样的。还要重视理论学习,因为我们的这份职业和别人不同,我们必须熟悉党的创3新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的提法是什么,主要的构成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概念是什么,我们是主流媒体,有些关键词、核心的东西要记得非常牢,不能出差错。学了很多知识,怎么能够融会贯通?怎么能够和实践结合?怎么在个人的事业中、工作中创造业绩?有些人悟得很快,有些人悟得比较慢,有些人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这个境界。要靠自己悟,要经常琢磨,自己稿子写了很多年怎么获不了中国新闻奖呢?怎么没有那种让大家眼睛一亮、众口一词都说好的稿子?原因在哪里?我怎么努力?自己要琢磨。再一个是尽可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审美情趣和思想境界。写稿子就是写文化、写积累,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全媒体记者职业简介全媒体记者是指具备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并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流通与互动,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人才技术要求视频技术是一门学问。很多文字记者对文字有感觉,但对视频、镜头的推拉摇移、电视剪辑等没有太多的训练。文字记者要向全媒体记者转型,首先就要有从零开始的学习劲儿和勇气。视频新闻和电视新闻有相似之处,文字记者在掌握基础的视频技术之后,要花工夫对电视编辑有所钻研。归结一句话是,如何运用镜头语言。展开说,如何构图,如何抓镜头,如何设定镜头起点和落点,两个镜头之间的过渡怎样符合视觉习惯又符合新闻因果逻辑关系,以及注意报道节奏,还有同期声以及话外音的运用都有讲究。为适应网络传播,记者还应学会制作DV、动画等。掌握了这些采访技能,就初步实现了向全媒体记者身份的转变。思维方式全媒体记者要有新闻聚合的头脑,适合各媒体的特点,发挥不同载体的不同组合产生的效应。用眼,即做全媒体记者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互动传播的“新闻眼”,挖掘受众的新闻资源,善于与受众互动。用手,即全媒体记者要会文章、能拍摄、擅互动,熟练进行电脑、手机制作发布。当转型全媒体记者之后,则要学会用画面语言叙事。不仅要掌握视频拍摄和剪辑的技术,还要掌握一些电视新闻的传播规律和叙事技巧。如果记者在现场拍摄时就想好了如何用镜头语言去表达这条新闻,那么在现场的拍摄段落就会目标明确,后期剪辑也会思路清晰。视频新闻长度一般在1—3分4钟。拍摄素材一般按10:1的比例,即1分钟成品片子,需要10至30分钟素材带。熟练的摄录者大约可以把这种比例降到5:1甚至3:1。作为全媒体记者,在现场需要灵活转换文字和视频两种思维方式。其他要求第三道:采访难度以及沟通门坎纸媒记者拿纸笔,采访对象往往打开话闸子容易些。在日常报道中,笔者经常要做一番解释,精彩的画面却无法重演。在单兵作战的全媒体记者状态下,就需要花更多时间和被采访人沟通上,以取得对方的信任。尤其是一问一答式的采访,如果是单兵式全媒体报道,因为采摄都是一个人,更需要前期的沟通。而在突发事件的新闻现场,在镜头前,流利的语言表达,也是文字记者要操练的一项新的基本功。第四道:体能我们永远不知道,何时会有精彩的新闻出现。这就意味着,全媒体记者的装备要随时可用。随时待命有现实好处。小型DV、相机经常性地随身携带,这对体能就是考验了。还有现场采集新闻的工作强度,比单纯的文字记者肯定要大,后期剪辑花费时间也多。全媒体新闻优势实时同步报道便于突发新闻的实时同步报道,尤其是网络的实时滚动报道,突破了报纸次日才能发布消息的瓶颈,突破区域限制,扩大所属媒体的区域影响力。很多现场新闻稍纵即逝,等叫来摄影视频记者,现场早就失去了新闻意义。所以,文字记者向一专多能转型是必要的,也是数字新闻时代的需要。记者只有平日进行常态化操练,才能保证临战不乱。现场报道使日常报道现场感十足,更加生动,有说服力。视频现场和文字报道互为补充,使报道更立体生动,更有说服力。动画演示可以进行Flash动画演示和三维动画演示。如果说前两个优势,是纸媒想办法和电视新闻竞争,那么这第三个优势则是表现出其优于电视新闻、报纸新闻的地方。这成为全媒体新闻的闪光点。5全媒体新闻影响全媒体报道形式的出现,正在对报纸和整体的新闻报道产生深刻影响。文字影响文字报道风格越来越倾向于短句和口语化,网络语言用的频率更高,以往严谨的长句和排比等表达方式逐渐减少。报纸报道形态的变化最长的文字消息不超过三五百字,有的只有标题和副标题。然后把记者采写、拍摄的更多文字、图像、声音等内容“链接”到网络上,报纸稿件末尾都有指向网路版的链接路径。每个记者在网上开设新闻博客,把报纸上放不下、发不全的声像、图文全部传到网络版或记者博客上,真正做到报网互相补充、互相联动。潜在变化网络上的全媒体,使纸媒有机会发挥更多娱乐性和趣味性的功能。新闻中有些有趣味性的元素有了更多表达空间,比如设计调查表让受众体验互动式的心理分析,或者诸如“吃醉虾会不会酒精超标算酒驾”之类的实验新闻实录等。一个全媒体记者转型的实践与思考报网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潮流,纸媒记者向全媒体记者转型也是必然趋势。杭州日报在报网融合之路上起步较早,已经涌现出一批能采写、能摄影、同时胜任摄像和视频新闻剪辑的全媒体记者。我就是从文字记者转型而来的全媒体记者之
本文标题:全媒体记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531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