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工程实体质量缺陷与通病防治情况(DOC)
工程实体质量缺陷与通病防治情况一、公路施工过程质量通病的防治1.1导致公路施工质量通病各因素的分析按照施工管理方向的分类可以将导致公路施工质量通病的因素分为施工工艺通病与工程质量通病两方面。这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公路工程施工实体通病的发展。施工工艺通病包括:混合料计量不准、级配不严、拌和不均;路面层间控制不严,层间污染严重,粘层油、透层油施工方法不当;各类外掺剂品种选用、计量、掺配方法掌握不准确;体积法、流量法计量误差;预留构件、预埋钢筋变位;各类构件养生方法不当、养护时间不足;圬工砌筑方法、勾缝方式、沉降缝设置不当;路基碾压设备不足,填前处理,分层压实不够;路面碾压设备不配套,沥青路面碾压密实度下足;合同段、工作面、工序衔接不当等。这就需要公路工程施工企业根据上述因素,有针对性的对施工工艺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预防公路实体施工质量通病的发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通病也是导致实体质量通病的重要因素,其主要由盲目赶工;指定分包指定采购;监理独立监测频率不足;施工自检体系不健全;原始资料真实性差;以包代管,质量责任不清;设计变更多;施工人员设计文件及规范掌握不准确;标准试验数据失真,规模生产条件变异等因素构成。针对这样的情况,公路施工企业必须加强自身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理,以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设计方案,以此保障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同时还要有针对性的建立分项管理体系,以材料采购为例,必须严格执行招投标方式进行供应商的选择,同时严格执行供应商资质审核,并注重进场材料的检验与符合,以科学的管理体系保障公路工程施工质量。1.2公路工程实体质量通病的防治常见公路工程实体质量通病主要有沥青路面早期破损、车辙;水泥路面早期断板、开裂;半刚性基层过度开裂;路基沉陷;桥头涵背跳车;桥面铺装早期破损;桥梁支座安装质量缺陷;预应力结构张拉、锚固、压浆控制不严;隧道衬砌不实、渗水;小型预制构件粗糙。根据引起实体质量通病因素的不同,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注重施工质量控制点的控制,减少和避免施工质量的发生。公路施工过程中实体质量通病的防治中,施工企业要做好操作人员的基础交底与培训,使施工过程各项工艺技术参数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执行,同时还要根据引起质量通病的因素进行管理与控制。例如:对于路基沉陷问题,施工企业应了解引起沉陷的因素,针对因素进行控制与管理,避免公路施工质量通病的出现。路基沉陷主要是由于回填压实没达标准引起,而回填土的厚度、材料选择、摊铺情况、压实度等都是造成路基沉陷的原因,因此,在进行路基回填时,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对回填土的材料进行控制、对摊铺厚度进行控制、对压实度进行控制与检验,以此避免路基沉陷的出现,预防质量通病的发生。在公路施工过程的管理中,施工企业还要注重对工序交接的管理,严格执行工序交接管理规定。在工序完工后有施工企业进行严格自检,并上报监理进行审查签字。通过严格的工序交接管理保障工程施工质量,预防公路施工质量通病的发生。同时还要注重施工过程中设备操作人员的管理与操作参数的控制,避免由于操作人员操作问题造成质量通病。例如:沥青路面摊铺、压实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路面波浪、下陷坑等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压路机操作人员未按规定进行压路机的操作,在压实过程中突然启动或加速、反复碾压造成沥青路面出现波浪。而操作过程中停机后将压路机停放在已经压实的尚未固结的沥青路面上即导致了路面下陷坑的出现。因此,加强施工设备操作人员管理对有效预防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对公路施工设备的养护也是质量通病预防的关键,如施工设备养护不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停机故障,也将导致质量通病的发生。例如:压路机压实过程中出现故障,则压路机停放在刚刚压实的路面上,造成路面下陷等。对于已经发生的质量通病,施工企业应积极会同设计部门与监理企业进行质量通病治理的研究。运用现代施工技术对已经发生的质量通病进行治理。1.3强化公路施工过程质量管理,预防质量通病的出现公路施工过程质量管理工作是预防公路施工质量通病发生的关键。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以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注重对施工质量控制点的控制与管理。在公路工程施工前,根据施工设计方案、有关质量管理规范以及工程实际情况(地域特点、气候特点等)科学的设置施工质量控制点。以质量控制点的控制保障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预防质量通病的发生。二、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2.1、塌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2.1.1原因分析①护壁泥浆比重太小、护壁效果过差;②孔内液面高度不够或孔内出现承压水,降低了静水压力;③护筒埋设太浅,刃脚处孔壁坍塌;④在松散砂土或流砂层中钻进时,进尺速度太快或停在一处空转时间太长,转速太快。⑤下放钢筋笼时划挂孔壁造成坍孔。孔口坍塌易发生在冲击钻施工以及孔口土体不稳定、有地表水存在的不稳定地质。2.1.2预防措施①根据土质条件合理配置泥浆,当在松散砂土或流砂层中钻进时,应控制钻进速度,并应选用比重、粘度、胶体率等均合适的优质泥浆。②根据地质选择护筒制作长度,埋设护筒时,严格对其周围回填粘土、分层夯实,且必须保证护筒严密不漏水。③如地下水位变化过大,应采取升高护筒,增大水头等措施。④发生钻孔坍塌时,应探明位置,将砂和粘土(或砂砾和黄土)混合物回填到坍孔位置以上1-2m处,如坍孔严重,应全部回填,等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重新钻孔。⑤下放钢筋笼时必须保证笼身居中且竖直插入。2.2、钻孔倾斜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2.2.1原因分析①桩机本身未竖直或桩机平台不水平。②桩机在钻孔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③在进行超深桩作业时,桩机钻杆太细或钻杆弯曲。④地质不均匀,桩孔内同一截面处地质松软不一。正反循环钻、冲击钻等在钻孔过程中较易发生钻孔倾斜问题。2.2.2预防措施①保证施工场地平整,钻机安装平稳,机架垂直,并注意在成孔过程中定时检查和校正。②钻头、钻杆接头逐个检查调正,不能用弯曲的钻具。③在坚硬土层中不强行加压,应吊住钻杆,控制钻进速度,用低速度进尺。对地下障碍行预先处理干净。④对已偏斜的钻孔,控制钻速,慢速提升,下降往复扫孔纠偏。2.3、卡钻和埋钻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2.3.1原因分析钻头在距孔底一定高度卡住,提不上来,但向下可以活动为上卡。在孔底卡住,无法活动为下卡。①不规则孔形未处理。②坍孔落石、工具掉进孔内。③长护筒倾斜,下端为钻头撞击变形。冲击钻因其成孔质量较差在钻孔过程中较易发生卡钻和埋钻问题。2.3.2预防措施①发生卡钻,不要强提,不可盲动以免愈卡愈紧或造成坍孔埋钻。上下提动钻头,使之旋转,并用撬棍配合,左右反复拨动大绳,使钻头能沿下落的原道提出。②用小钻头冲击卡钻一边孔壁或钻头,使钻头松动后,再起吊。③先探准障碍物的位置,收紧钻头大绳,可用冲、吸的方法将卡钻处松动后提出。④在无活动余地的情况下,可用强提法,强提的支撑枕木位置要离孔口范围远一些,以免孔口坍塌,并用保险绳,以免拉掉大绳而掉钻。具体可用滑车组、杠杆、千斤顶等办法使力拉拔钻头。在处理过程中,要继续搅拌泥浆,以防沉淀埋钻。2.4、掉钻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2.4.1原因分析①卡钻时强扭强提。②冲击钻头合金套焊接质量差,钢丝绳拔出。③转向环或转向套等焊接处断开。④钢丝绳与钻头连接处,钢丝绳的绳卡数量不足或松弛。⑤钢丝绳断丝太多,未及时更换。⑥循环钻施工时,钻头反向旋转,导致钻头脱落。2.4.2预防措施①卡钻时严禁强扭强提,必须认真查找卡钻原因;②法兰式连接的钻杆,钻进过程中严禁逆向旋转;③及时检查各连接部位的牢固性,薄弱部位提前采取补强措施。掉钻后,应及时摸清情况,如孔深,钻头是否偏斜,有无坍孔等,若钻头埋住,应首先清孔,使打捞工具能接触钻头。主要采用下列方法处理:1、打捞叉法:可采用叉式捞针在孔内上下提动,将短钢丝绳卡住提出钻头。2、钩取法:钻头上预先焊有钢筋环或打捞横梁等,可用钩子挂取。3、套绳法:将单绳套(或双绳套)套住冲击钻顶端。当孔内掉进零星落物或工具时,可用电磁铁吸取或冲抓钻头取出。2.5、扩孔与缩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2.5.1原因分析①由于塑性土膨胀或钻锥磨损过甚,焊补不及时而造成缩孔。②清孔不彻底,泥浆中含泥块较多,再加上终灌拔管过快,引起桩顶周边夹泥,导致保护层厚度不足。③孔中水头下降,对孔壁的静水压力减小,导致局部孔壁土层失稳坍落,或钻锥摆动过大造成扩孔。2.5.2预防措施①注意采取防止坍孔或防止钻锥摆动过大的措施。②注意及时补焊钻头,并在软塑地层采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③对于已发生缩孔的,可采用上下反复扫孔或增大钻头外径的办法来扩大孔径,如缩径严重,必要时可在泥浆中加入腐植酸钾等泥浆处理剂。2.6、钢筋笼上浮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2.6.1原因分析1、在钢筋笼尚未埋入混凝土中,灌注速度过快,钢筋笼上浮。2、导管在提升时划挂钢筋笼,造成钢筋笼上浮。2.6.2预防措施1)拌合工作性良好的混凝土,保证出料及时性,缩短灌注时间。2)在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底端时,导管埋入砼面的深度宜保持3米左右,可适当放慢灌注速度,当混凝土面进入钢筋笼底端1-2米时,可适当提升导管。提升时要平稳缓慢,避免出料冲击过于猛烈或钩带钢筋笼。3)整个灌注过程中,导管必须严格控制与桩孔中心,防止发生偏位划挂钢筋笼,若发生划挂事件,则左右旋转导管,同时前后晃动导管,使其与钢筋脱离。4)钢筋笼吊筋选用较粗的螺纹钢筋,临时固定吊筋所用的压杠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稳定。5)对于发生上浮事件的,采用笼顶加压使其回落至设计标高。2.7、卡管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2.7.1原因分析1、初灌时剪球下落受阻。2、混凝土和易性差,发生离析以及骨料中含有大块卵石等。3、导管漏水,使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泌水离析,形成混凝土堵塞。4、机械故障或其它原因,造成混凝土灌注时间过程,底部混凝土泌水堵塞。5、导管使用过程中坠落和损坏,造成底部管径缩小,使混凝土流动不畅。2.7.2预防措施1)剪球采用软质橡胶充气气囊,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抵抗混凝土的冲击力,且不宜过大。2)导管使用前对其内壁、管径、密闭性进行综合检查,及时清除内壁附着物。3)灌注前做好设备的检修工作,并准备必要的备用机械设备。4)拌合料必须均匀稳定、连续及时,并派专人对上料时的块石捡除。2.8、夹泥夹砂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2.8.1原因分析1、清孔不彻底或灌注时间过长,首批混凝土已初凝,流动性降低,后续混凝土冲破顶层,因此两层混凝土间加有泥浆渣土。2、灌注过程中,导管未居于桩径中心,致使远离导管底部部分泥浆沉积。3、灌注过程中导管漏水严重或拔管过多。2.8.2预防措施1、成孔时严格控制泥浆密度及孔底沉淤,第一次清孔必须彻底清除泥块。2、严格检查导管的密闭状况,防止发生漏水事件。3、砼灌注过程中导管必须居于桩孔中心,且提升要缓慢,特别到桩顶时,严禁大幅度提升导管。4、严格控制导管埋深,单桩砼灌注时,严禁中途断料。5、拔导管时,必须进行精确计算控制拔导管后砼的埋深,严禁凭经验拔管。2.9、导管漏水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2.9.1原因分析①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导管口距孔底间距过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设导管口,以致泥浆从底口进入。②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胶圈遗落或导管焊缝不严、导管内壁因使用时间过长出现坑洞。③导管提升过快,或测深、计算错误,导管底口超出混凝土面,底口涌入泥水。2.9.2预防措施①各节的安装接头所用法兰的对接位置,预先试拼并作好标记,安插导管时须按试拼时的状态对号安装,所有的法兰盘接头均须垫橡胶垫圈,安放时须对正放平,拧紧螺栓,严防漏水。②导管使用前做好水密性和接头抗拉试验。导管不要埋入混凝土过深,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和易性等技术指标。③首批混凝土必须经过计算具有足够的储备量,使导管充分埋入混凝土,且保证两辆及以上罐车到场后方可灌注。④灌注记录、孔深量测必须由两人及以上对其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因计算或测量错误,造成拔管过多而出现漏水甚至是断桩事故。⑤若却已发生漏水,导管经修复或桩底完成处理后,导管底部设隔水塞,重新将导管埋入混凝土以下继续浇筑。2.10、断桩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2.1
本文标题:工程实体质量缺陷与通病防治情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558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