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大阅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Microsoft-Word-文档
青岛明天中学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内容提要】背景为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增加学生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开发新课程资源,提高学习效益。成果发现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实施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搭建阅读平台,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日益增强,语文学习氛围日益浓厚,学生的阅读水平日益提高。营造教研氛围,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步伐。【关键词】中学生课外阅读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落实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课程体系的需要。是教师改变角色,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的课外阅读除了对自己的语文学习产生促进外,而且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在这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美国的斯迪芬·德·克拉森教授通过对写作与课外阅读的关系进行长期调查和研究后,在其《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一书中提出“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国内,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的陈伟新总编对当下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也表示了忧虑,他认为“功利阅读”的现象仍占主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相对较短,品种也不够丰富;教育专家霍懋征认为:根据各个年级的不同,学生所阅读书籍的深浅与内容偏重也要有不同。而阅读那些童话故事、优美的诗歌、容纳了大量的成语与谚语的知识性图书对孩子来说永远大有裨益。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作为中学生,对外界信息的获取,虽然渠道也有,但还是太少,而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恰恰可以填补这一空白。有不少人认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可有可无,导致了课外阅读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以现行的教科书为例,除了课内教材外,另外配备了补充阅读教材,但是很少有教师或家长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他们只是一味要求学生重视课内课本的学习,从而导致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成了真正的“书呆子”。其实课内课外是个互相补充的过程,所以课外阅读的研究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本课题的研究试图在这方面进行必要的探索。3、是教师提高专业素质的需要。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目前教师发展的实际现状是教师的实验操作在黑板上,活动体验在口头上,社会实践在教室里,综合考试在分数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程的推进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制约瓶颈。要想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自身必须努力提高专业素养。本课题的研究,也尝试在提高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水平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上进行探索。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在新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我们认为,开展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两方面的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①完善教育心理学中有关中学生阅读心理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构建;②强化和完善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的方法体系;③逐步建立起适合中学生特点的阅读指导教育纲要;④为创设中学生阅读心理学,提供必要的数据分析结论,实验对比结果,以及相应的理论框架。2、实践意义:①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水准和效果,提高他们对各种读物的鉴赏能力,促进他们提高阅读品位,进而促进其个体素质的优化;②提高中学生的阅读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阅读理想、阅读目的,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掌握方法,实现阅读效果最优化;③促进丰富多彩的中学生读书活动,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素质;④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对中学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关注和支持。三、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1.知识的社会建构理论。社会建构把社会置于个体之上,是在社会水平,而不是在心理水平谈社会交往对个体学习的影响,认为知识不属于个人,而属于社会。它以文本的形式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方式解读文本的意义,彻底抛弃了二元论的思维传统。认为个人所拥有的主观知识,经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商、相互批判等一系列交往过程,最终获得知识的合法性,转化为使他人有可能接受的客观知识。社会建构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对话。课外阅读培养就是实现这一理论,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和大师交流。2.阅读理论。阅读是一种心理过程。阅读的目的是理解、是建构意义。这个过程首先是满足阅读对文字信息及其他符号信息的识别、筛选、区分和判定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审美的需要。课外阅读恰好满足了阅读者的这种心理过程。随着信息革命和阅读带来的天翻覆地的变化,我们必须依据阅读目的、阅读方式、学生现实及未来的阅读需求,重新调整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抓住阅读能力这一制高点,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达到“自会阅读”(叶圣陶语)的能力。把阅读变成学生创造的空间。3.接受美学的理论。接受美学这样描述阅读的过程:作品——传播——接受——创造——变形(读者对文本的超越),所谓超越,就是扩大了学生创作的空间,启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艺术想象能力的神经,学生变成了阅读的主体,是作品的最后完成者和改编者。4.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学建议”部分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找到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原因所在。2、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为学生推荐真正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阅读文本,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优化学生课外阅读,注重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使每一次,每一天的阅读都有真正的效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五、课题研究的内容1、通过家访、问卷调查、随机抽查、学生访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研究分析当前中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包括:(1)研究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存在问题。(2)研究新课改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研究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与新课改要求之间的差距及补救措施。2、深入研究课外阅读和课堂教学互动模式,实现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的迁移,探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过程各方面的积极影响,推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健康开展,切实达到新课程改革对中学生课文阅读的要求。3、通过研究分析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及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研究制定出开展课外阅读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或相关建议。包括:(1)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研究。(2)读写互动模式的创新性研究。(3)课外阅读的时间、地点、方式对阅读质量的影响以及对阅读形式、过程的监控的研究。(4)学校图书馆及班及、家庭图书对课外阅读的促进方面的研究。(5)网络时代利用互联网进行课外阅读的创新方式的研究及整合社会资源。六、课题研究的方法1、调查法。广泛地开展家访及问卷调查,对本校中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调查,准确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现状。2、个案研究法。3、对比分析法。七、课题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进行:(一)准备阶段1、课题申报。2、确定课题组成员。3、明确具体的人员分工。(二)实施阶段解读课标,确定专题研究方案,开展课题行动研究,构建读书型校园。1、组织研究人员进行有关培训和课题理论学习。2、进行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3、探索尝试有效的课外阅读方式方法。4、反思、完善课外阅读方法。5、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撰写论文。(三)结题阶段完成课题研究工作,进行结题,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课题实验的效果,申请验收,为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推广积累经验。八、课题实施情况(一)问卷调查,了解学情为了给我校的语文课外活动研究提供更多的原始资料,为了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对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我们对随机问卷调查中反馈回来的200多份调查表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调查结果反映出学生的阅读存在这样一些弊端: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窄;拥有的课外书太少;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等。(二)分析成因,因势定策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之后,第二步工作就是探究学生阅读存在着弊端的原因与探索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途径。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处理分析表明,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有的教师没有或没有完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注意语文课外阅读内容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将学生禁锢在课本、课堂这样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二是,当前升学的指挥棒仍然在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导致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因此,我们认为,作为教师首先应该走出唯教材、唯教师的死胡同,立足于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去教学,拓展学生广阔的语文学习课堂,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并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成为能学、乐学、好学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讲究方法,分类施教在确定研究策略之后,就进入了实验的具体实施阶段也是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操作:1、充实阅读资源阅读资源是开展课外阅读的一个前提和保证。经过几年多的建设,现在已经初步建立了阅读资源体系,现从以下三方面做简述。(1)建立四级联系的图书网:家庭书橱——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室——社会图书馆,构成了图书网络。由此提供了丰富而又新鲜的课外阅读书籍资料,使学生真正徜徉在书的海洋中,知识的宝库里。(2)教师推荐优秀阅读书目,内容要涵盖知识、科技、文学等各个门类,突出文学性强的特点,文学类书籍所占比例不少于百分之五十(其中名篇名著有占相当比例)(3)开发校本阅读教材。在教师们的研讨中,我们取得了共识――选取合适的辅助阅读材料,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培养阅读兴趣,养成学习习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品尝读书的愉悦,陶冶情操,学会创造,学会做人。2、设计活泼的阅读活动我们除了要指导各年级组自主选择围绕一个主题开发课外阅读资料袋,开设阅读指导课外,还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了许多喜闻乐见的活动,从而强化课外阅读。(1)设计手抄报。让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将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摘抄下来,并进行装饰,设计成一张整洁、美观、有创意的手抄报,展览给同学们看。(2)写读书笔记。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精彩的字、词、句、段、篇,以阅读赏析、书签、读书卡片等多种形式记录下来,以丰富写作素材。(3)开展读书交流会。利用每周的的阅读课开展读书交流会,找出一两个学生到台前,交流读完推荐书目后的感受,讲讲近期所看的书,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等。(4)鼓励学生多写日记、写读书心得,多记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小知识,并利用假期把自己的文章整理成册,同时学校文社将为学生提供多种展示及交流的平台,如文集汇编、征文比赛等。此外,各年级组还结合阅读指导课组织学生开展成语大比拼、赛诗会、评选阅读之星、读书大王等活动,促进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书。3、制定评价方式为保障课外阅读活动能够规范有序地开展,我们特制定以下评价方式:(1)开设阅读指导课,建立阅读课堂教学评价体系。(2)建立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的“课外阅读考级”机制。(3)在学期课外大阅读的一系列活动中,评选出“书香班级”、“书香状元”。在具体操作中,课题着力于对学生多个方面的语文能力的培养。我们注意了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1)利用教师的示范作用。我们所有课题组成员坚持做到每天读书一个小时,每周五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2)还给学生阅读的自由。我们把阅读自主权还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2、保证学生的
本文标题:大阅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Microsoft-Word-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565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