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近代中国民主的理论探索
第3课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本课学习要点:一、对君主专制的反思二、民权思想的启蒙三、孙中山的民权思想读P12资料:“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一、对君主专制的反思请概括黄宗羲的观点?黄宗羲1·黄宗羲的主要思想和影响:影响:①批判君主专制的最高代表—皇帝,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②批判“君为臣纲”的封建教条,认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③揭露封建法律的虚伪性,主张“有法治而后有治人”,认为应当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在当时的中国,黄宗羲难能可贵地表达了一种民主与法治思想,为近代中国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主要思想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看法?读P13材料: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看法?顾炎武•抨击君主专制,批判“家天下”的天下观,认为“亡国”与“亡天下”是有区别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请思考:顾炎武认为”亡国”与“亡天下”有什么区别?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2·顾炎武的主要思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黄宗羲和顾炎武等人,对君主专制的反思其原因和影响是什么?材料1:自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经过历朝的完善、加强,明清时期极大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内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大大阻碍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束缚了思想文化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表现和原因之一。材料2: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的产生,统治者采取文化高压政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不断缓慢发展。这些变化首先反映在了思想界里。于是,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形成了思想活跃的局面。材料3:明朝中后期,伴随着耶稣会士来华,西方进步的科技知识开始传入我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经学转向科学,高举起“求实”、“明理”的旗帜,掀起了振兴科学的启蒙运动。3·对君主专制的反思:原因和影响?原因:①政治:明清强化君主专制,国内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②思想:统治者采取文化高压政策。③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④外来文化的影响,西学东渐局面出现。影响:他们的反思对于促进政治思想从传统向近代转换有着较大的影响,表达了中国人对民主朦胧的渴望。1.历史背景二、民权思想的启蒙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②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主张破产。③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④西方个性解放的思想以及自由、平等、民主的原则等传入中国。①“变者天道也,……传曰:‘逝者如斯’,故孔子系易,以变易为义。”②“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③“天”是虚构的,“天子挟天以压天下”,是毫无道理的。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⑤认为人人“有自主之权”,人人“有自立之权”,还认为“人人平等”。⑥认为专制君主是“收人人自主之权,而归诸一人,以一人而夺众人之权。”⑦“废君权,倡民权,变不平等为平等”。⑧君民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契约关系。阅读以下材料,请回答:这些话分别是谁的主张?①⑤康有为②⑥梁启超③⑦谭嗣同④⑧严复代表民权思想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①认为人人有自主、自立之权。(人人指资产阶级)②主张人人平等,只有这样才不违背天赋人权的公理。①认为民权政治是近代历史发展的新事物,必须实行必然实现。②中国若再不开放民主,就要亡国灭种。认为君主专制是万恶之源,主张废君权,倡民权,变不平为平等。吸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的思想,传播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论,提出实行君主立宪,指出君民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契约关系。2·民权思想(民权观):严复P14学习思考:严复宣传“天赋人权”论时,只是提出实行君主立宪,而不像卢梭那样倡导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什么?这是由于当时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决定的。因为:其一: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没有农民反封建斗争的勇敢,也没有欧洲资产阶级封建斗争的冲劲。因此,严复虽反对君主专制,却赞成君主立宪,希望“圣明君主”从上面来支持改革。其二:他们认为老百姓不开化,现在实行“民之自由”的自主,还不到时候。3.历史评价:①表达了资产阶级对平等、自由和民主的向往,是后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先声。②但没有多少可行性,社会影响较为有限。①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的入侵,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戊戌变法失败,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③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入侵,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三、孙中山的民权思想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孙中山民权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1895年5月,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0月,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一个向皇帝请愿上书,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正式出现了改良与革命两面鲜明的旗帜……。从1895年到1898年9月戊戌政变的几年间,改良派的变法活动以北京、天津、上海、长沙、广州等地为枢纽,有风靡全国之势。……而革命派还只活动于远离北京的海南地区,声势不著,显然居于次要地位。直到1900年,……革命的声势日张,逐步成为时代的主流。促成革命与改良地位的变化,除了变法运动的失败对改良的打击外,就是经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入侵,清朝的腐败兜底暴露,人们对它已绝望······2·孙中山的民权思想:(1)主要内容----民权主义民族主义(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平均地权核心前提补充和发展①它在三民主义中的地位?②提出原因?P15学习思考③它的内涵?(2)基本内容---五权宪法原则:①五权原则是指?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②提出原因?③有何作用?④有何特点?(3)民权思想的新发展------新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族的正统地位。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新”在明确反帝!“新”在强调民权的普遍性!“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②影响: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①新在哪里?本课学习要点回顾:一、对君主专制的反思1·黄宗羲的主要思想和影响:2·顾炎武的主要思想:3·对君主专制的反思:原因和影响?二、民权思想的启蒙1·历史背景2·代表人物3·民权思想(民权观)4.历史评价:三、孙中山的民权思想1.产生背景:2·主要民权思想:①主要内容----民权主义②基本内容----五权宪法原则③民权思想的新发展----新三民主义五、本节知识结构:课后自我测评:与维新派相比,孙中山在民权思想方面有那些发展?更彻底:用革命手段反专制;更民主:用法律保障民权;更丰富:五权分立、互相制约监督;更创新,结合中国国情,参照西方政治的优点和不足。再见!
本文标题:近代中国民主的理论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573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