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意大利装甲部队简史意大利坦克的命名意大利命名坦克、自行火炮和装甲车的思路几乎延照的都是一个模式,但其中也有一些变化。字母代表坦克的型号〔轻、中、重型〕。之后的数字代表坦克的吨位,后两位数字代表设计,装备的年代。M13/40即指1940年装备部队的13吨中型坦克。这些坦克有时也仅简单地以型号和吨位来代称,如“M.13”,或以型号和装备年代来代称,如“M.42”。但P/40〔重型坦克〕的情况例外,在它的命名中吨位不再被提及。CV3/33和CV3/35也属于特殊例子,实际上是超轻型坦克,并在以后统统贯称为L.3或L坦克。意大利人对坦克重量标准的划分和盟军以及德军并不一致。P.40重型坦克〔P是意大利语“pesante「重型」”的缩写〕重量相当于盟军和德军的中型坦克,意大利的中型坦克则相当于美国和德国的轻型坦克,他们的轻型坦克,考虑到其吨位和武备,若在其他国家则应被划归侦察车辆一类。意大利的自行火炮以使用的坦克底盘的型号命名,其后是装备的火炮的型号。semoventem40da75/18意指使用M.40底盘75毫米18倍径自行榴弹炮。句点或斜杠在自行火炮的命名中被省略。在m42mda75/34和m42lda105/25的例子中,命名后的字母分别代表中等长度身管火炮〔m〕和长身管火炮〔l〕。自行火炮也经常仅以火炮型号简称为semoventeda47或47/32。意大利的装甲车辆以AB〔“autoblinda”的缩写〕冠名,其后两个数字表明装备年代,如AB40。但有一个例外,“lince”装甲车直接以其名字加以区分。而用于实验的“黄蜂〔vespa〕”装甲车,也仅有这一个名字。装甲车辆在意大利的发展意大利人对装甲车辆开始发生兴趣可以追溯到1916年英国人发明出第一辆坦克时,随后他们很快弄到了1辆法国schneider坦克。对坦克试验的结果激发了意大利人的想象力。由于西线本身的军事需要,要求法国提供更多坦克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直到1918年,法国人才将另一些schneider和3辆雷诺FT坦克交付给意大利。在要求法国提供坦克和第二次坦克交付的间隙,意大利菲雅特公司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如何制造坦克,他们建造了2辆〔一说是6辆〕,被称为“菲雅特2000”。这种坦克重达40吨,装备1门45毫米炮和7挺机枪,由1部240马力的引擎驱动,可以6英里/时的时速行驶。1918年,菲雅特公司接到命令,设计了一种法国雷诺FT17坦克的改进版本,命名为菲雅特3000,1921—1929年间交付意大利军队100辆。之后意大利人从英国人手中得到1辆“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后,意大利人对坦克的研制似乎就停滞了。所有的设计都开始围绕着轻型坦克来构想。1935—1936年的意埃战争表明意军需要一种更重的坦克,意军参谋总部也呼吁研制一种中型坦克。一辆重8吨,无炮塔,装备短管37毫米炮的原型车被制造出来,但这样的设计并没有被军方采纳。1939年军方决定采用M11/39型及稍后的L6/40型轻型坦克。二战期间意大利坦克的研制受到很多因素的困扰,从原材料的极度缺乏到墨索里尼对战争爆发时间的错误估计等等。最主要的问题是意大利人几乎没有自己设计坦克的经验。尽管意大利汽车工业受到持续不断的压力为国家的战争努力提供产品。但一个典型的例子很能说明情况,尽管意大利军方意识到极需一种比M.13更重的坦克,却并没有给于研制这种坦克的任何优先权。结果,当P.40被提上计划时,引擎甚至整个车体都不得不从白手起家。从设计到投入生产的过程非常漫长。另一个计划是在意大利生产德国坦克作为一种解决的方案。但意大利制造德国Ⅲ号坦克的计划从未实现。在战争过程中,意大利工业,显示了他们改装装甲车辆以便快速投入生产的杰出能力。使用坦克底盘的意大利自行火炮就清楚的表明了这一点。给他们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如坦克底盘,意大利人就能够做出卓有成效的改进。到那时为止,几乎所有的装甲车辆都是由菲雅特公司,安萨尔多-福萨蒂内燃机公司,以及其他的制造商如布雷达、兰齐亚和阿尔法-罗密欧公司制造和设计的。实际上意大利所有的履带式装甲车辆都是菲雅特和安萨尔多公司的产品。FIAT——意大利都灵汽车制造厂〔fabbricaitalianaautomobilitorino〕,提供动力系统和相关设备,安萨尔多-福萨蒂公司则负责装甲和武器部分。意大利坦克主要是在装甲的质量和引擎的单位功率两个方面落后于它在盟国和德国的同类。被击中时它的装甲钢板容易破碎和断裂。一般说来,钢板质量的缺陷并不会因增加厚度而得到弥补,而取决钢中所含的硫磺成分。巨型客轮泰坦尼克号之所以在大西洋遭难也是由于这种脆钢的原因。意大利的坦克乘员只得在坦克上加上沙袋和加固履带以增加他们的生还机率。这种差异导致意大利坦克,如果不带附加保护装置,无法承受大多数盟军和德军坦克都能承受的打击。单位马力功率不足也让意大利坦克在二战中吃尽苦头。尽管设计者们竭力增大马力,如M.15,却并没有使这种坦克的速度和机动性得到显著的提升。原因是由于悬挂系统的缺陷无法将增加的马力转为动能。意大利极其需要新颖的设计、改良的钢板、经验,还有时间。可惜,这些她一项也不具备。装甲部队的建制意大利装甲和自行火炮部队的建制在战争中时常更改。原因很多,如被摧毁或解散的部队,还有装备了新式装甲车辆的作战单位。例如,1940年6月在利比亚有326辆轻型坦克,分属于3个军,其中1个军〔有3个师〕拥有142辆坦克。另外2个军〔各有2个师〕分别拥有142辆和46辆坦克。大约3个月后,到了8月底〔其时70辆M11/39运抵利比亚〕,所有坦克部队都被合并为个装甲指挥部,由2个装甲集群组成,1个混编集群,1个独立轻型坦克集群。这样一样,每个装甲集群都相当于1个加强装甲团,各有1个中型坦克营和1个轻型坦克营。其中1个装甲集群配属给第23军,另一个则配属利比亚师群〔gruppodivisionilibiche〕。混编装甲群,拥有1个中型坦克连和1个轻型坦克连,配属给马莱蒂〔maletti〕集群。独立轻型坦克集群〔缺编1个连〕配属给第21兵团。意大利的装甲师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重装师,而是由几乎等量的坦克、炮兵和步兵组成。1940年6月战争开始时,意大利装甲师由1个伯萨利尼狙击步兵团,1个装甲团〔4个营L.3轻型坦克,共164辆坦克〕和1个炮兵团组成。1941年初派往利比亚的装甲师拥有1个3个营L.3轻型坦克的装甲团,1个伯萨利尼狙击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加2个炮兵组,加上1个工兵连。全师总人数约5700人、117辆轻型坦克。到了1941底,这个师的编制变为1个装甲团〔配备M.13坦克〕,1个伯萨利尼狙击步兵团,1个炮兵团加6个炮兵组〔其中2个是自行火炮〕、1个工兵营。全师人数增加到8600人、186辆中型坦克。之后这个师的编制根据物资装备一变再变。75/18自行火炮组被合并到装甲师的炮兵团中,组成2个炮兵连,共8门,每组另有4辆指挥车。停战协议的签署终止了在装甲师里用75/32炮取代78/18炮的计划,75/18炮又重新配属给步兵师。47/32自行火炮则被组建成独立营及配属给北非的装甲师和机械化师。战争初期,每个意大利骑兵师〔快速师〕都配属支援纵队〔相当于1个装甲营〕,分成4个轻型坦克分队,每个分队下辖了3个排,每排拥有4辆轻型坦克。稍后这些骑兵部队中的装甲群重新装备了装甲车辆或L6/40坦克被分配到非洲的装甲师中。意大利装甲师战争中意大利拥有超过70个作战师,但其中只有4个是装甲师。第131“半人马座”、第132“阿雷艾特”、第133“利托里奥”装甲师。“阿雷艾特”装甲师在1943年4月重建时,被命名“阿雷艾特”装甲骑兵师。原计划还准备将1个骑兵师(第2埃马努艾莱-菲力伯托“铁头”师)改编为装甲师,但未能实现。第136“法西斯青年”师有时也被人称为装甲师,但它除了几门卡车牵引式火炮外和普通步兵师没有多大区别。“半人马座”装甲师1940年在阿尔巴尼亚亮相,参加了意大利在希腊、南期拉夫和北非的军事行动。1943年中期在意大利重建。使用德军装备,包括Ⅲ号突击炮、“黑豹”坦克和党卫军教官。同年9月12日该师被解散,武器被德军收缴自用。“利托里奥”装甲师1940年6月间在阿尔卑斯山区参与对法国的战争。1941年和“半人马座”装甲师一起在南斯拉夫作战。1942—1943年一直在北非,配合“阿雷艾特”装甲师和德国非洲装甲军团〔第15和第21装甲师〕作战。1942年11月,在阿拉曼战役中几乎被全歼,剩余部队被“阿雷艾特”战术群收编。“阿雷艾特”装甲师可能是最广为人知的意大利装甲师。阿雷艾特装甲师在非洲从1941年1月一直战斗到1942年11月。此时她的剩余部队,连同“利托里奥”装甲师和“的里雅斯特”摩托化步兵师的剩下人员,组成了“阿雷艾特”战术群,进入突尼斯作战。在北非沙漠战斗的整个时期,“阿雷艾特”装甲师都是和德国盟军协同甚至隶属下作战,获得了隆美尔陆军元帅的高度赞扬,他承认这个师有极强的战斗力。1943年在意大利重建。9月停火宣布后立刻在罗马附近与德军交火。投降后被德军解除武装。意大利与盟军停火后。没有任何意大利装甲部队被认定为盟军的共同作战伙伴。倒是意大利第一摩托化营,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的军队开始认真考虑利用这些数量有限的L.3型坦克〔改为喷火坦克〕。意大利装甲部队在各个战场都曾英勇作战,从俄罗斯到突尼斯,主要的战斗仍集中在北非。意大利坦克和自行火炮部队的成员们的表现直到最后一刻仍可称之为十分优异,特别是考虑到他们使用的相对落后的武器。附:意大利部队使用过的各型坦克“菲雅特2000”坦克,17号原型车第一辆意大利坦克。由菲雅特公司作为一种私下尝试于1916年10月构想出来。第一辆原型车于1917年6月完成。其是否是一战中最好的坦克一直存有争议以及无数的“如果……”。只可惜,它从未亲历过战斗。相关数据乘员:10人引擎:240马力汽油机车重:40吨时速:4.5—6英里/时〔根据原始资料〕武装:1门65毫米主炮6挺机枪车长:24英尺3英寸车宽:10英尺2英寸车高:12英尺5英寸装甲:15—20毫米雷诺FT17坦克在菲雅特2000正在研制过程中,法国1918年交付意大利100辆这样的坦克。因此意大利军队对履带式战车已经颇为熟悉了。这些车辆后来的命运无人知晓。schneiderCA坦克201辆这种坦克在1918年由法国交付意大利。作用甚微,而意大利人对其也不感兴趣。之后的命运不详。菲雅特3000突击坦克菲雅特3000是以法国雷诺FT17为蓝本设计,是意大利第一种投入批量生产的坦克。也是一战时期意大利装甲部队的制式坦克。尽管原本订购了1400辆,从1919年3月开始交付,但因为战争的结束原订单被取消,仅交付了100辆。第1辆菲雅特3000在1921年入役,被官方命名为菲雅特3000突击坦克21号车。21号车所进行的测验表明,2挺6.5毫米的机枪火力不足,于是要求装备37毫米炮。第1辆装备37毫米炮的菲雅特3000在1929年进行了测验,并被命名为菲雅特3000突击坦克30号车,除了武器的改良外,它还换装了更大马力的引擎,悬挂系统也作了改进。有些30号型车还是采用2挺6.5毫米机枪作为主要武器。小量21号型车出口到阿尔巴尼亚、厄立特立亚和阿比西尼亚。这些坦克的命名在二战爆发前夕有所更改,根据意大利坦克大战中一直使用的命名体系,21号型车被重新称为L5/21,30号型车被重命名为L5/30。21号型车1926年2月在利比亚第一次用于军事行动,接下来在意埃战争中也使用过他们。但在西班牙内战中意大利人没有使用任何此类坦克。然而,当意大利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少量的菲雅特3000坦克用于希腊-阿尔巴尼亚战线。它们也作为最后的装备力量在战争后期用于对付盟军。盟军登陆西西里时,岛上的意军2个坦克连,仍装备着菲雅特3000型坦克。相关数据Model3000Model3000B乘员:2人2人引擎:50马力汽油机63马力汽油机车重:5.5吨6吨时速:13英里/时武装:2挺机枪1门37毫米主炮车长:13英尺6英寸车宽:5英尺4英寸车高:7英尺2英寸装甲:6—16毫米“快
本文标题:意大利装甲部队简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585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