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实现基层电大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战略思考
1实现基层电大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战略思考——以临安电大为例徐树根李震赵建胜一、电大创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大教育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上世纪70年代末,百废待兴,大地回春。穷国怎样办教育?怎样解决人才匮乏,人才断裂的困境?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战略家的眼光和胆识,借鉴国外开放大学成功的经验,1979年亲自倡导建立中国的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1979年临安电大也应运而生,当时电大的办公室设在原教育局,教学场所开设在原临安机床厂内,1985年迁至青年路12号,占地面积13亩的现校址。1994年经省教委验收合格批准由工作站升格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临安分校,苕溪北岸的乱沙滩上矗立起一所临安人自己的大学,校舍达7千平方米,教职工由建校时2人增至现在的近40人。忆昔抚今,80年代中、后期,电大年招生400余人,年毕业生达170余人,呈现出电大就学的第一波高峰;90年代中期,电大年招生达220余人,电视中专招生达385人,电大毕业生150余人,电视中专毕业生达300余人,呈现出第二波的高峰;2002年来,电大各类招生突破600余人,在校生持续保持2000人左右。开设文科、理工科、经济管理等30余个专业,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法律、金融、财2会、建筑、管理、中小学教育等专业。近年来,进一步拓宽办学渠道,又与浙江大学远程教育、人民大学网络教育、绍兴文理学院等合作办学,实现了传统的远程教育向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的转变,到目前止,共培养大专、本科毕业生2500余人,中专毕业生2000余人。曾记得,1986年10月中央电大副校长孙达、1991年5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杨海波分别来校考察,1987年英国开放大学副校长率团来我校参观考察。25年来,电大发展路上的坎坷和辉煌,蕴含着电大人的辛勤汗水和收获喜悦。电大教育成果已成为临安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大教育对临安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1)从培养人才的数量上看,25年来电大共培养了大专、本科毕业生2500余人,中专毕业生2000余人。仅用30余位教工,13亩土地的学校,培养了相当于大、中型高等院校一届的大学生。(2)从毕业生分布的情况看,电大坚持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的方针,电大毕业生分布在我市机械、电子、建筑工程、金融、财会、公安、交通、中小学、乡镇街道、各部委办局,扎根基层、深入民间,构成了当今社会主义建设大军的一部分。据2002年我市人口普查统计,全市共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13853人,其中电大毕业1549人,占总数的11%。(3)从毕业生的人才档次看,电大毕业生秉承勤学善思、教学相长、自主学习的学风和后天的锤炼磨砺,许多毕业生已成为不同行业的领3头雁和佼佼者。其中,临安八大集团中就活跃着众多的电大毕业生,如天目药业董事长钱永涛、万马集团电子公司董事长陈微德,万马集团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全民、万马集团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楼华挺、天屹集团总经理马忠华、锦江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李海粟、鑫富集团副总经理周林群及“小巨人”企业国际层压板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涛,还有一大批技术骨干和业务中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担任市部委办局、乡镇的领导干部近50余人。(4)从时间上看,改革开放之初至八十年代中期,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县域经济和基层中小企业人才甚为紧缺,电大以短平快的形式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据人事局统计,整个80年代(81-90年)普通高校毕业回临安的大专以上学历共848人(其中研究生2人,本科生429人,大专生417人),电大毕业生共683人,总计1531人,其中电大毕业生占44.6%。电大毕业生直接回原单位工作,起着拓荒者的作用,对于当时的人才断裂和空缺仿佛是雪中送炭、久旱逢甘露。(5)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上看,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就业人员素质,有助于社会的稳定。1986年始,从应届初中毕业中招收电视中专学生,为缓解我市高中入学难的矛盾和缓解就业压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至今已培养中专毕业生2000余人。每年为多种行业进行岗位培训和技术培训,特别近年开始为下岗职工开设了培训,有利提升下岗人员再就业的能力,缓解社会矛盾。4二、坚持以人为本和改革创新,使我校走出困境谋求新的发展20世纪末、本世纪初,由于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临安电大办学的困难聚起,学校规模逐渐萎缩。1999年至2001年两年中,招生人数仅电大这一块从230人减为零,电大在校生从474降为152人。学校经费拮据,硬件设施无力更新,教工人心不稳,电大发展陷入低谷。2001年10月电大新的领导班子在困难面前不畏缩,锐意进取,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谋求电大走出低谷迈向新发展的举措。1、着力干部队伍建设,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2001年10月新的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要破解办学的困难,克服内外的矛盾,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关键是要有一个团结干事的好班子。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重大问题交班子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发挥班子人员的智慧和才能,使班子人员心齐、气和、劲足,使电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班子内部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合力合拍。近年来,通过两次竞聘上岗,调整精减学校中层干部,将想干、会干、能干的教工选入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建立每月底中层干部例会制度,做到上通下达,左右协调,形成了各科室相互比工作比实绩的奋发进取的局面。2、着力抓住试点工作的有利契机,努力拓展生源市场。1999年省电大开始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5项目,该项目的特点是,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为主的开放办学模式,专业多且实用,入学门槛相对比较低,适应广大求学者的需求,但需化30余万元资金开通省电大现代远程教育宽带专用网。兄弟县(市、区)电大抓住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机会,招生人数大幅上升,学校规模迅速扩大,至2001年10月我校无论招生数,还是在校生人数均在七县(市、区)的后列。在外有压力,内有困难面前,学校新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决定开通省电大宽带专用网,开展省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项目。可是,钱从哪里来?学校领导发动教工集资、向其他单位借款等多渠道筹措资金70万元,启动了试点项目,2002年春季开始招生,经过全校领导、教工,特别是招生培训处人员辛勤工作,2002年我校开放教育试点招生616人,全校各类学生招生总数1026人,跃居七县(市、区)第三,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临安电大柳暗花明,走出了办学的低谷,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3、着力学校内部机制的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广大教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针对电大长久以来积淀时弊,“一人干,一人看,一人议”;“干多干少一个样,会干不会干一个样。”如何才能寻找电大发展的内在动力?学校领导班子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学校内部机制的创新改革。首先在招生培训处试行工资奖金与招生指标直接挂钩的经济责任制,学校给予较大的经济自主权,处室成员的岗位津贴及年终考核奖6作风险抵押,明确奖罚措施。当时在确定指标时大部分教师认为550人,起点太高,担心难以完成,由于新的机制充分调动了招生培训处人员及全体教职工积极性,通过努力,当年招生人数突破1000人,超过前三年招生总和。学校按规定兑现了奖金,虽然招生培训处人员的奖金远远高于其他处室,但大家都没有意见。在此基础上,对教务政教处推行巩固率、毕业率(合格率)为主要考核内容的经济责任制,并制订了相应的评价标准,把工作要求、任务分解到每位教师,工作的业绩与奖罚挂钩,改变了责职不清,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情况,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了责任感,绝大部分教师都超负荷辛勤工作,双休日也不休息,以校为家,通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巩固率、毕业率明显提高,改变了以往大量流生的状况。在综合办公室推行以创新服务提高工作效能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协调各处室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近几年来教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促进了电大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也给广大教职工带来了实惠,在二次创业的实践中大家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真正形成了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团队。4、着力学校的硬件设施改造和环境建设,提升办学条件。2001年10月以来,学校通过自筹资金300余万元,相继完成了对男、女生宿舍楼的危房改造,对操场先是煤渣场地的铺设,后又进行水泥球场的浇筑,新建校内停车场、停车棚,对校门重新装饰,对校内道路的重新浇筑,对校舍内外墙体进行粉刷,对招生培训处办公室7进行装饰,教师办公室、多媒体教室安装空调,对校园环境进行绿化、净化、美化。通过2003年省电大远程教育的评估和2005年4月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的总结性评估,按照评估的要求增添电脑80余台,增添多媒体教室5个,语音教室1个及配套的网络设施。经过几年的投入改造,教学设施达到了省电大评估的要求。2003年我校网站被省电大评为三星级网站,今年4月开放教育评估中我校被评为杭州七县(市)中唯一的优秀等级分校。5、着力进行教学创新,牢固树立质量立校意识学校规模扩大后,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是摆在校领导班子面前的一大课题。校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于是,学校把创满意单位活动与学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强化服务意识,完善管理制度,相继制订了《临安电大关于教职工综合测评末位实行诫勉制的规定》、《临安电大关于责任事故追究的暂行规定》、《临安关于实行工作首问制的有关规定》、《临安电大关于全员德育责任制的有关规定》,明确按窗口单位要求来规范学校的工作,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促进作风转变,增强服务意识,激励先进,树立电大的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贯彻“质量立校”的思想,制订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及实施办法,对教学过程管理、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实践环节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以“教学质量检查周”的形式进行检查。为了探索网络时代学生思想工作的新路子,学校实行了德育工作全员责任制,以思想品德素质为重点,8教学与思想工作相结合,管理与后勤联手,各方面人员都积极参与,营造人人都来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6、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敬业爱岗的师资队伍。2001年10月来,学校领导班子提出一个口号,即“树立团队精神,进行二次创业”,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使教工树立团队精神,增强创业意识;每年开展一次的提合理化意见、建议活动,强化民主管理,主人翁意识;每年学校组织一次师德培训,邀请名师专家来校讲座,增强教师敬业精神,提升师德素养。学校不惜重金,加大力度培养教师,先后有3位教师赴国外参观培训,了解国外开放大学的前沿信息;先后有二十几位教师分别参加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和高校骨干教师的培训及高校教师的岗位培训;先后从外地引进本科毕业生8名。鼓励教师晋升职称。以一学期一次的民主测评和一年一次的业绩考核为载体全面考核教师,同时强化对教师平时工作完成情况的过程考核。三、实现临安电大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不论是过去、现在或将来,电大作为县级市唯一自己的“高等学府”,在为培养当地人才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都将起着积极的作用。目前电大在校学生已近2000人,但是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如教室、实践基地、活动场地、网络设施等已与目前的规模不相适应,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制约了电大的新一轮发展。国务委员陈至立在纪念邓小平同志9批准创办电大25周年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电大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要大力开展岗位培训等非学历教育,为各类从业人员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提供适时和有效的教育服务;三是要利用电大教育资源,建设社会化的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高等学校以及国内外其他教育机构开展远程教育提供支持服务”,《临安市社会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明确将电大教育定为临安市的“高等教育基地”和“远程教育中心”,这为我们提供了又一个新的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会推进电大的可持续发展,这里提出几点我们的几点思考。1、发挥定位优势,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电大定位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主体,多种办学形式相辅助,构筑
本文标题:实现基层电大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战略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60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