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对在经济全球化深入背景下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思考
对在经济全球化深入背景下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思考王帆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摘要: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区域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增强,区域间的相互影响变大,这就使得区域规划的难度增加,本文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发展会面临的挑战包括有,社会发展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加,区域内工作岗位被其他区域替代,区域内资源外流和区域间竞争加剧。为应对这些挑战,本文给出了对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几项建议,保持开放的姿态,增加区域对企业和人才持续的吸引力,加强区域间合作,对弱势群体良好的保障措施和保持规划的灵活性。关键词:区域发展规划经济全球化1.引言本文所谈的区域,是一个地域弹性很大的空间概念,它泛指由于地理因素以及基于其上的社会经济联系,使得有关地区得以相互结合并同时具备相当程度的依赖关系。因此,它既可以指一个国家之内的若干具体地域的结合,也可以指代超越主权国家的某些空间层次,全球化使区域空间层次的弹性变得更大。1区域规划是指在充分认识区情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制定区域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及区际关系等要素在未来中长期时段内综合发展协调、调控方案。2其强调对区情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充分认识是制定区域规划的基础。在今天,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日益深入,任何一个区域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都不能再孤立的只考虑自己区域中的具体问题,而应当认识到其他区域自己区域的影响和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种相互间影响足以影响一个区域未来的发展。正是由于这种相互间的影响大大增加了制定区域规划的难度,因为不确定性显著增加。政府虽然不应直接插手市场竞争性领域,但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区域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一个区域的发展方向。而经济全球化是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回避的客观事实,经济全球化优化了资源配置,使各生产要素流向其昀优配置地区,它带各个区域机遇同时也有挑战,哪个区域能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哪个区域就会在竞争中胜出。因此,正确而有前瞻性的区域发展规划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下部分探讨经济济全球化具体带给区域发展规划制定哪些挑战,以及应该如何应1对。2.经济全球化深入对区域发展规划制定的挑战2.1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使社会未来发展不确定性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结了经济全球化的四个方面的表现:包括有贸易量的增加,资本的流动,人才流动和技术知识的扩散。3但是经济全球化并不是刚刚开始的,而是可以追溯到几百年以前,造成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只有一个:生产要素需要流向昀优配置地方。关于经济全球化历程关立新已经做了较好的总结:15世纪末到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和“东西方航线开辟”,奠定了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第一次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定启动了经济全球化;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虽然在20世纪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冷战等事件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随三大国际经济组织——GATT(今天的WTO)、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经济全球化从自发过程开始走向制度化过程;还有新科技革命推动;亚、非、拉殖民地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建立起自己当家作主的新国家,同时也与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形成了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关系;跨国公司将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关系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不同制度国家的体制创新,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以市场为取向的体制转轨,昀终消除了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昀后障碍,这一系列事件使得市场经济成为涵盖整个世界的经济体制;4但以前的经济全球化受制于技术和政治阻碍,发展速度并不是很快,几乎仅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但近些年,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信息传递,以飞机为媒介的人员流动和伴随着这些新技术的普及产生了新的经济全球化方式,如服务业外包,电子商务,和占世界总人口37%的中国和印度的开放,使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速。很多区域因为对此反应比较迟钝,比如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就让很多国家感到猝不及防。可以想见,在日新月异的新技术的推动下,特别是网络的普及,这个世界会越变越快,这客观上就构成了对需要要有前瞻性的区域发展规划制定的挑战。2.2经济全球化使区域由封闭走向开放在封闭的经济体系里,区域发展规划较少需要考虑别的区域,只需处理好自己区域内部的问题,但是随经济全球化日渐深入,区域发展不仅依赖于自身,也越来越受他人影响,因2此在区域规划制定中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区域发展受到的他人挑战主要有以下两点:2.2.1该区域工作岗位被其他区域替代在封闭的经济体系里,比如在美国,由于其劳动力整体素质较高,因此某些较低端的劳动力由于稀缺性仍然可以得到还算过得去的工资,但在开放的经济体系里,竞争加剧了,一个工作岗位不再必然留在一个区域,这类低端劳动密集型工作完全可以被外包或转移至劳动力价格更便宜的发展国家,而事实也是如此。因此,一个区域的发展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越来越受到他人影响。这是对区域规划制定的挑战之一,若没有预计到,没有提供必要的再就业培训和经济补偿,则很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2.2.2本区域资金、人才、技术外流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里,政府若大力发展教育,培育企业,其收益都会为本区域独占。但是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里,人才、资金、技术的流动日益便捷,因此,如若一个区域虽然培养了人才,培育了企业,也完全可以被其他区域搭了便车,对其他区域来讲这是一种正的经济外部性,而对本区域来讲这种正的经济外部性不能内部化将会对本区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这对本区域来说并不公平,自己种树别人摘桃。并且这种挑战通常发生在发展较落后的地区,落后的地区通常留不住人才,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如何留住本区域的资源和吸引其他地区的资源对规划的制定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2.2.3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区域内各社会角色的关系并加剧了竞争以社会职能来分,按人们扮演的角色可分为企业,政府,企业的员工和消费者,消费者和员工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的,对政府来讲可被统一划为公民。它们间的关系是:创造价值的是企业,更确切的说是企业雇用员工生产而创造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使企业得以生存,发展;公民个人无法提供公共物品和维持社会的公平和秩序,于是政府就诞生了,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及服务,但它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因此它通过向他的服务对象,包括企业和公民征税来维持自己的正常运行。他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3企业政府员工公民消费者公民箭头方向表示货币流向,从这张图中不难看出谁是谁的“衣食父母”,消费者是企业的上帝,员工对于企业来说处于弱势,政府需要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同时又要服务于当地的公民。(这里假设政府是民主的,即,一旦它不能令大多数公民满意,即刻下台)但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里,虽然消费者是企业的上帝,但他的选择并不是很多,很多时候他不得不忍受高价而质量低劣的产品;员工虽然受制于企业,但是由于企业又必须需要员工,员工可以联合起来罢工,因此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制于员工;政府虽然需要服务于企业,但企业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并且当地只有一个政府,企业若想在一地投资,它别无选择,必然需要与当地政府搞好关系,这样,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制于政府。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的深入,以离岸加工和服务业外包等为代表的新经济活动形式的兴起使这几者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改变:企业在选择投资地点和雇用员工时有了更多选择;政府虽依赖企业税收,但是只要政府可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他也有了选择更好企业的机会;同样,消费者和员工也有了更多选择不同商品和企业的机会。因此,这几个社会角色因为经济全球化而不再被束缚于某一个角色的某一个体,相对于单独个体,每个角色的谈判能力都大大增强。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是赢家。惟有哪个政府能够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哪个政府能吸引到企业,进而增加自己的收入,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务;哪个企业能提供更好的产品,哪个企业能赢得消费者,哪个企业能提供更吸引力的工资,哪个企业能吸引到人才;哪个员工是不可缺少的,他才能得到更高的工资。因此,经济全球化使得区域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无论对于哪个角色,受益的都是做的好过别人的那个。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建议3.1应保持开放的姿态和以加强地区持续吸引力为核心由于经济全球化优化了资源配置,因此全世界总体受益大于总体损失5,如果一区域政4府迫于某些群体的压力阻碍这一趋势,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并且阻止本地企业外流,一旦这个政府这样做了,他就会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为资源没有得到昀优配置,要么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要么企业的产品质量不如其他企业,昀终会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因此寻求贸易保护是一种短视不可持续的解决办法,会暂时保住一些人的工作和当权政府的短期仕途,但不会带来一个地区长久而持续的繁荣。因为有一个事实是必须面对的:生产要素一定会流向昀优配置的地方,只要同样的工作,不同的地方成本有差异,只要一有机会,生产要素就会不停地流动,直到这种差异消失为止——这就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所以,明智的政府应该懂得保持开放姿态的重要性。政府虽然不应直接插手市场竞争性领域,但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区域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一个区域的发展方向。上文已经分析在各区域间缺乏联系的以前,企业比较受制于当地政府,但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使得企业在决定是否投资和选择哪个区域投资方面有了更加灵活多样的选择,在与政府的博弈中,好的企业的谈判能力大大增强。而企业提供了90%以上的就业,为人们运用他们的才智和改善处境创造了机会。它们提供了维持生活和提高生活水平所需的商品和服务。它们也是税收的主要来源,增加了医疗卫生、教育和其他服务的公共资金来源。6因此,区域竞争力取决于其拥有企业的数量和质量,而一个区域持续的竞争力则取决于其未来能留住企业能力,即,不断保持和改善自己的投资环境以培育和吸引到好的企业。而企业之所以选择在一地投资而不选择其他,保持区域竞争力的关键,除了政府从基础设施到相关政策给予企业更好的投资环境,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市场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也是可以流动的,如若一个区域没有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是留不住人才的,也就是说这个地区就会失去竞争力。因此,政府若要留的住企业就要留得住人才,有人才才能吸引企业,或者说吸引到高利润企业,高利润代表高税收,有政府有能力提更好的服务,吸引更好的企业和人才进入良性循环。在区域规划制定的过程中,虽然发展中国家在廉价劳动力上是有比较优势的,这点可以利用,但不能沉迷,因为规划具有长期性,一时间的比较优势不会是长久不变的,比如中国相对发达国家是有劳动力廉价的比较优势,但是随印度的崛起,非洲的觉醒这种比较优势还能保持多久?如若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没有培养出留住高级人才的环境,可以想象当企业转移,留下的会是怎样一片狼藉。因此,规划的制定一定要有前瞻性,世易时移,与时俱进,不断改善区域内部的投资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竞争环境,调整自己以保持对人才对企业的持续的吸引力。在以前,由于中国没有很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很多人才流失到发达国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国,而中国也在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转型,越来越多的人才也吸引了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5转移,这种良性循环在中国较发达的地区已初见端倪。3.2加强区域间合作前文已经分析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已发生变化,实力越雄厚的企业和政府在谈判能力上就越占优势,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壮大,在1999年时,世界上100个昀大经济体中,有51个是企业,只有49个是国家(根据企业的销售收入与国家的GDP比较)7。因此单独政府若与这类企业谈判,可想政府的谈判能力有多弱。在中国,有些省市政府为了招商引资,竞相压低土地价格和税收,政府鹬蚌相争,企业渔翁得利,虽然造成这种现象跟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有关,但也反映出政府在面对企业时弱势的一面。欧洲各国之所以结成欧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加强欧盟整体在贸易中的谈判能力,欧盟以一个声音来与企业或其他国家谈判,就不会出现中国各地方政府间恶性竞争的恶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区域间的合作在
本文标题:对在经济全球化深入背景下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62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