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对近现代中国社会整体发展变化的再认识(1)
主讲教师孙绍辉(大连二十三中高级教师)【学习内容】一、社会性质的变化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学习要求】通过复习,系统认识并掌握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的过程及相关的知识点,加深对这些变化的理解,提高宏观认识和把握历史事物的能力,学会对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学习指导】一、本讲重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近现代史上主要矛盾的变化。二、本讲难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区别;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含义;不同时期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所表现出的特点。三、内容剖析(一)社会性质的变化(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表现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1956---)(一)社会性质的变化2、标志①鸦片战争②建立新中国③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等)程度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完全确立(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4、特点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新民主主义社会③社会主义社会(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①经济上:封建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封建剥削依然存在,并同买办资本、高利贷资本、官僚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显著地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没有成为社会经济的主流,力量较弱,并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联系。②政治上:专政形式由封建地主阶级专政发展为封建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和政治、军事力量;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大山的压迫下,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破产,无政治权利;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封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发展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③文化上:中国传统的文化日益受到冲击,学习西方成为主流;在西方思想文化的不断冲击下,传统的思想文化的束缚日益被打破,中国的近代文化不断发生着进步性的变化。(2)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政治)①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居于领导地位,非社会主义的经济仍占有很大的比重。②政治上:政权的组成形式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政权。新民主主义就其整个情况而言,不是社会主义的;但它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并不是普通的因素,而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3)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①经济上: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采取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产品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②政治上: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宏观)(1)近代史上(1840---1949):(2)现代史上(1949——1956)(3)现代史上(1956---):(1)近代史上(1840---1949):外国资本主义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人民大众(2)现代史上(1949——1956):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道路(3)现代史上(1956---)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2、认识①中国近代史上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即民族矛盾。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对象是:封建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中国近代史上在革命过程中团结的对象是: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③近代史上“封建主义、人民大众”的含义是:封建主义包括封建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人民大众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④中国近代史上的两大矛盾实际上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反映。⑤洋务运动反映了两种矛盾的激化;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反映了阶级矛盾的激化;义和团运动主要反映了民族矛盾的激化;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和领导工人运动、国民大革命反映了两种矛盾的激化;新文化运动主要反映了阶级矛盾的激化;国共的十年对峙主要反映了阶级矛盾的激化;抗日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人民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又上升为主要矛盾。⑥中国现代史上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与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始终是社会的主要矛盾。⑦不同时期方针政策的制定就是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对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而制定出来的。1、中国近现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C2、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主要表现在()A独立自主的地位进一步丧失B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C中国的资源被掠夺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A3、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中国封建经济加快解体,“解体”是指()A封建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日益商品化B出现外国资本主义在华投资办企业C出现手工工场的行业增多,规模扩大D封建经济与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A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国家性质是()A资产阶级联合政权的国家B新民主主义国家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B5、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D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D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这主要是因为()A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B帝国主义形成宰割中国的同盟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D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A7、下列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要矛盾有两对B由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的C决定了中国革命任务的双重性D民族矛盾始终站主导地位D8、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现为()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的矛盾C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D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B9、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C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D10、“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所反映的主要社会矛盾是()A民族资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D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B1949年到1956年,新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这种过渡性在经济、政治领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党和政府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有何特色?为什么?表现:①社会经济结构由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发展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唯一的经济基础。②社会阶级结构由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并存发展到都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人民内部矛盾逐渐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③社会主要矛盾由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变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之间的矛盾。④国家政治制度由初期的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政治协商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存。特色:①经济上:以赎买方式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实现和平过渡。②政治上: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原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与中共一道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过贡献;民族资产阶级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本文标题:对近现代中国社会整体发展变化的再认识(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62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