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以及对策研究
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以及对策研究内容提要: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综合力的产物。厌学的学生作为“主体”,对问题解决有着关键的作用,首先最基本的是要有继续努力学习的信心,不能自暴自弃,要鼓起勇气,正确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培养自己坚强的学习意志,在家长与教师的帮助下,积极勇敢的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主动认真地改正厌学态度。关键词:自信意志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教学艺术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学校、教师、学生相互协调、配合的结果。为此,学校要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是基础与保证;教师要认真开展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指导作用,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最终的学习效果,所以,学生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学习还是厌学,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为一个问题所困扰:学校为教与学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然而却有许多学生厌学、消极对待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厌学已成为一个较为普遍也十分棘手的教育问题,对此,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结合自己学校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出这个问题的解决对策,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学生厌学的发生率,全面提高教与学的效率。1一厌学原因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在个体整个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其学习兴趣浓厚、态度断正,可以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与坚实的基础,否则,若出现厌学等负面现象,则会对以后学习起到消极影响,影响以后学习潜能的发挥。中学生正处于个体学习的黄金阶段,只要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理想,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认真学习,就能在老师的教导与自己的努力中获得无穷的学习乐趣,可以全面发展自己的智力,并且可以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对于中学生的厌学原因,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了细致观察研究,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学生自身因素与非学生因素。学生自身因素是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这同时体现出个体的学习差异。学生自身因素又包括智力性因素与非智力性因素,其中非智力性因素是主要的,因为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是差不多的,智力极好与极差的都是极少数。(一)学生自身因素:1、学生的智力性因素:我们通过细致观察研究,发现在厌学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太高,较普通学生低一些,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教育现象,指出这一点并不是说歧视这些学生,而是说智力因素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一个原因。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更要关注、关心他们,仅最大可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这主要表现在他们在记忆力、观察力、想2象力、思维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较为低弱,反应力差,记忆速度、数量、质量差这在小学阶段表现还不是多么明显,在初中阶段往往表现较为突出,因为进入初中后,学科门类要比小学大为增多,学习内容也随之加深,学习的难度也加大了,更需要较高的智力与学习能力来支撑,如果学生先天的智力比正常学生低一些,那么他们在学生中发生厌学现象的几率就会更高。对此,我们必须充分注意,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与家长以及学生本人一起尽可能地提高其学习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杜绝厌学现象的发生。2、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1)缺乏学习兴趣这部分厌学学生大多数缺乏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对学习感到乏味,味同嚼蜡,学习被动,对学习任务只是穷于应付,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简直如同头戴紧箍咒,是一种无奈的活受罪,但是迫于学校、老师、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2)缺乏学习自信这部分学生多数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而缺乏学习自信心,有一种心深处无以言说的自卑感,再者加上外界压力,如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同学们的耻笑等,使之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一谈起学习就心烦意乱、苦闷、焦躁、头痛,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他们对考试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爸爸3妈妈对学习上的问题一窍不通不能辅导只会批评,自己也只能这样。(3)缺乏学习动机由于家庭的负面影响,他们贪图眼前实惠,需要层次低,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金钱时万能的,能捞钱就是有能耐,学习不学习无所谓,有了钱可以吃得好、穿得好,活得快活,因此自小就一心想捞大钱,有了钱就吃、穿、玩。对于如何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考虑很少,缺乏学习动机,不懂得用学习来发展自己、提升自己。(4)缺乏学习意志我们认为,学习过程中虽然充满着求知与发现的乐趣,但也是伴随着困难甚至苦恼,这就需要有较为坚强的学习意志,否则,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个别学生由于家庭条件较为优越,从小娇生惯养,衣食无忧,没受过什么困难与挫折,因而养成了过强的依赖心理,学习上不愿独立思考,依赖老师与家长的辅导,一旦失去辅导成绩一落千丈,一遇到难题,就叫苦不迭,整天没精打采灰心丧气,意志消沉,悲观失望。可以说,缺乏坚强的学习意志。(二)非学生因素:学生厌学除了学生自身因素外,还有非学生因素,这些因素同样可能导致学生厌学现象的发生,这是一种外在的影响。1、过重的学习负担与压力是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4现代教育学认为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拨苗助长,他们只重视孩子的分数,只看成绩名次而不顾孩子实际智力水平和心理特点,不考虑孩子的可接受性,学习精力和爱好,仿照体育训练中大运动量的做法,让孩子弹钢琴,练书法,学画画,上外语、数学辅导班,做大量课外题。搞得孩子身心整天处于疲劳状态,在难于承受的重压下,学生如何以学习为快乐呢?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责骂痛打孩子,使之产生强烈畏惧心理,而迁怒于学,久而久之把本来饶有兴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2、缺乏必要的辅导和关心是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还有一部分学生家长,他们对孩子娇生惯养,生活上照顾无微不至,孩子养尊处优,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生活。然而他们却不大关心孩子的学习与思想,从而使学生学习上无人辅导,思想上无人关心,天长日久,孩子怕苦怕累,遇到困难绕道走,失去依赖就寸步难行。3、考试焦虑、学习压力,是产生厌学心理的直接原因当前学校中频繁地进行考试,排名次,使学生超负荷的学习,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出现厌学心理的直接原因。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经常受到冷落、批评、指责,他们很少受到表扬、鼓励、关心。一旦超出其心理承受能力,就与老师感情淡薄,产生逆反心理,不喜欢上这5个老师的课,不喜欢这门学科,对这门学科就产生厌学心理。4、课堂效益差是产生厌学心理不可忽视的原因另外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呆板,课堂效率低下,满堂灌,课后为了补救,不顾学生的课外活动,一味拖堂、加课,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使学生无暇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出现厌学心理。二学生厌学对策研究通过上面的大量分析,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综合力的产物。因此,要解决学生厌学问题,必须依靠学生、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综合治理。对于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笔者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结合他人的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主动创设学生学习的成功机会信心是前进的源泉,进取是成功的根本。在学习上,气可鼓而不可泄,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如何创设成功机会,满足学生高层次需要,厌学者的显著特点是丧失了信心,若老师适当地降低学习要求,创设情境,让学生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尊重的需要。信心、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动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纠正厌学情绪。2.综合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学习动机的表现之6一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它是学习的一种内部动机,兴趣一旦被激发,学习就会对某些对象给予优先的注意,并伴随着紧张的情绪和意志努力,去积极地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教师可以将学习目的的教育与理想教育相结合,通过召开故事会,介绍一些名人奋发读书的故事,开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展望社会发展对人生的知识要求,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刻苦学习,这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这需要教师作充分的准备与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从而使学生从中看到知识的价值,比如:开展智力竞赛,演讲比赛。组织学科兴趣小组,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论文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参与一些生活实践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调整价值取向,热爱科学知识。3.与学生互动,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教学活动不仅是一个工作过程,也是个艺术创造过程。中学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7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枯燥无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枯燥无味的负担。因此,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语言准确、生动、简洁、形象、幽默、逻辑性强、重点突出,学生的大脑皮层就会兴奋起来,注意力集中。老师还要经常使用幻灯、投影、实验、录音、录象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适当减少笔记和作业负担,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如:学生偶尔答出一道题,提出一种见解,老师都应有意识的表扬,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4.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从家庭因素来看,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往往使可塑性很强的初中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到侵蚀。有的家长忽视自身作为子女“第一任家庭教师”的角色,在教育子女上,他们湖涂认识多,偏颇看法多,简单粗暴多,放任自流多。有的家长认为,送孩子上学是义务教育的规定,孩子学差学好全靠学校;有的家长不但不重视子女的学习,反而经常在孩子面前做“经商致富”的宣传,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扭曲他们的价值观;有的学生父母,常常打架吵嘴,甚至草率离异,在孩子的心灵上投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使他们无心学习。面对学生厌学现象,摇头叹息无济于事,一味地强调客观原因也与事无补。因此,在帮助学生纠正厌学心理的过程中,8不能忽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作为学生来讲,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订家教周刊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并大力宣传优秀家长的身教言教并重,自身如何热爱学习的事迹,宣传一味溺爱、打骂、体罚、放纵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老师和家长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的进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尽快地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家庭中,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给孩子起表率作用,要尽量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平等、民主、关爱、和睦的环境下,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中去。对待学习差的孩子,要切忌急躁,要看到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总之,中学生厌学已成为一个较为普遍也十分棘手的教育问题,对此,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结合自己学校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出这个问题的解决对策,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学生厌学的发生率,全面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但是,解决中学生厌学心理问题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家长、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合力。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材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9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的发展;只有学校切
本文标题: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以及对策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633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