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第八章-原腔动物门-ppt课件
第八章原腔动物Protocoelomata原生动物门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单细胞动物处于细胞水平上的多细胞动物两胚层三胚层无体腔原腔动物三胚层假体腔第一节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原腔动物(线虫;线形;轮虫;腹毛;动吻;棘头;内肛等7个门类)又称假体腔动物1.两侧对称,多无明显的头部,体不分节2.体表具有角质膜和环纹,寄生种类的角质膜特别发达3.表皮层为一层合胞体4.体壁与消化管之间出现了原体腔5.出现了发育完整的消化系统(有口有肛门)6.排泄系统为外胚层演化而来的原肾管型寄生种类的原肾细胞退化为无纤毛的单一管型或腺型7.无循环系统和专门的呼吸器官,寄生种类营厌氧呼吸自由生活的种类靠体表呼吸中胚层体腔囊在发展过程中全部靠向体壁,形成肌肉层,使原来的囊胚腔加了一层内衬,而未形成新的空间,这种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和肠系膜,是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之间的腔,叫原体腔。原体腔的形成原体腔的出现的意义为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发展和活动提供了空间,提高了营养物质的运转效率;维持体内水分平衡和新陈代谢的能力。腔内充满体腔液,将体壁和肠道分开,能促进肠道在体内独立运动腔内的体腔液,对体壁肌肉产生一定的反压,以维持虫体形状,辅助动物身体的运动。第二节线虫动物门(Nematoda)已知约15000种,据估计有50万种一、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两侧对称,体不分节或仅体表具横纹2.体表有角质膜(保护作用)3.合胞体结构的表皮层4.三胚层,具原体腔(假体腔)线虫横切面示意图皮肌囊5、具有完全的消化系统(但肠壁无肌肉层)出现肛门,食物在管内单向运动。促进消化管不同部位形态上的分化、机能上的分工消化管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前肠:外胚层内陷而成(口、口腔、食道)中肠:内胚层形成,是食物的主要消化吸收部位后肠:外胚层内陷而成(直肠、肛门)线虫动物完全的消化系统6.♀♂异体异形♀♂异体,常♂比♀小,生殖器官长管状♀♂同体♀♂异体♀♂异形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7.圆筒形的神经系统6条神经围咽神经环6条神经索纵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背神经、腹神经最发达)感觉器官不发达,主要有纤毛窝、乳突、眼点等8.无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9.排泄系统:原肾管型二、代表动物—-人蛔虫(Ascarislumbricoides)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寄生线虫之一,感染率高1.外形:20—30cm雌虫:粗长雄虫:细短、尾呈钩状,具交合刺口背唇:1片,具2双乳突腹唇:2片,各具1双乳突1侧乳突口排泄孔:口稍后腹中线上♀:体前1/3处腹中线上生殖孔♂:与肛门合并成泄殖孔,自孔中伸出一对交合刺蛔虫2.体壁皮肤肌肉囊(进一步分化)角质层:发达,由皮层、原纤维层、基质、纤维层和基膜构成。表皮层:为合胞体,向外分泌物质形成角质膜肌肉层:纵肌,不发达,无环肌体线背线:1条,内有背神经管腹线:1条,内有腹神经管侧线:2条,较发达。内各有1纵排泄管2条神经???3、消化系统简单,为一直管口-咽-肠-直肠-肛门(♂为泄殖孔)肠壁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内缘有微绒毛。无消化腺,无肌肉。取食宿主体内的半消化物质4、呼吸无专门的呼吸器官,进行厌氧呼吸5、排泄系统由一个原肾细胞衍生而成的H形排泄物汇集到体腔液内,再随体腔液通过侧线的上皮细胞渗透入排泄管内,从排泄孔排出体外。6、神经系统:筒状围咽神经环,向前、向后各伸出6条神经:背线:1条背神经腹线:1条腹神经侧线:2对侧神经7、生殖系统:长管型♀:双管型,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生殖孔(日产卵20万粒)♂:单管型,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射精管、泄殖孔、交合刺8、蛔虫的生活史寄生部位:小肠感染途径:经口感染感染虫态:感染性虫卵小肠(蜕皮1次)成虫肺感染性虫卵经口感染十二指肠(孵化)肠系膜淋巴管肠系膜血管肝脏右心房右心室肺泡(蜕皮2-3次)气管支气管咽食道胃受精卵(无感染性)蛔虫幼虫体内移行生活史60—75天,寿命一年卵内幼虫(蜕皮1次)途径哪几个系统?蜕皮场所及次数?人蛔虫卵未受精卵受精卵蛔虫的危害---1.摄取人体营养,造成人体营养不良2.虫体的代谢产物、分泌物和分解产物等的毒素作用刺激神经系统引起失眠、头痛、神经痛等刺激肠道,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引起肠痉挛3.机械阻塞:可阻塞肠道,引起机械性肠梗阻,产生腹绞痛4.机械损伤:幼虫在体内移行,可造成一系列机械损伤5.引起炎症和全身过敏性反应,出现咳嗽、发热、荨麻症,严重时可引起暴发性哮喘、肺炎等6.蛔虫受药物刺激时可窜入肝脏、胆囊、脑等处,引起急性炎症和绞痛三、线虫动物门的分类1.无尾感器纲:无尾感器,排泄器官退化或无,多自由生活。如扭曲线虫2.尾感器纲:有尾感器,排泄器官为成对的纵管,多寄生生活。如小杆线虫、蛔虫、十二指肠钩虫、斑氏丝虫等旋毛虫Trichinellaspiralis成虫体小,向前端渐细,雌虫长3-4mm,雄虫不及2mm。人、猪等为其宿主,寄生在十二指肠及空肠前部。幼虫胎生,经血液、淋巴分布到全身,只有在横纹肌中才继续发育,形成胞囊,成熟胞囊被寄主吞食后被感染,幼虫经4次脱皮,发育为成虫。四、其它线虫(一)人蛲虫1.形态:白线头状♂♀2.生活史(自染和逆行感染)♂死亡♀午夜爬出产卵感染性虫卵♀♂交配6h后少数爬回部分干燥死亡成虫口肠(二)钩虫(消化道)十二指肠钩虫:C形,口囊腹侧有2对钩齿,♂尾端交合伞背肋小枝3分叉美洲板口钩虫:S形,口囊内无钩齿,腹侧有1对半月形的齿板,♂尾端交合伞背肋小枝2分叉寄生部位:小肠(空肠上部)生活史:日产卵1-3万卵日产1-3万胚胎卵一期杆状蚴二期杆状蚴丝状蚴(感染)静脉或淋巴管右心肺、肺泡、支气管、气管会厌十二指肠小肠成虫(寄生5-10年)1天3天蜕皮5天蜕皮24h蜕皮蜕皮钩虫的生活史十二指肠钩虫危害:幼虫所致的症状⑴钩蚴性皮炎:皮肤烧灼、奇痒等感觉。⑵呼吸系统症状:幼虫移行至肺泡时出现咳嗽等症状,甚至哮喘发作。⑶急性钩虫病:腹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成虫引起的症状⑴消化系统的症状: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消瘦等。⑵贫血症状:重度感染出现贫血,长期严重贫血可引发心脏病。(三)斑氏丝虫1.寄生部位:人的淋巴系统2.胎生幼虫:微丝蚴白天生活在内脏血液,夜间移行体表血液3.生活史(按蚊、库蚊等为中间寄主)成虫微丝蚴丝状型幼虫腊肠型幼虫人体蚊体(胸肌中)蜕皮2次(蚊喙)小腿和足部象皮肿皮皱加深,皮肤增厚、粗糙危害性:早期引起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晚期出现淋巴液回流障碍,产生阴囊鞘膜积液、乳糜尿、肢体象皮肿等。虫体的代谢崩解产物、幼虫的蜕皮液、成虫子宫分泌物等都具有抗原性,可引起局部和全身性变态反应,导致周期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成虫在淋巴管内可引起内皮细胞反应性增生、管壁水肿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反应,至晚期纤维组织增生,管壁显著增厚,管腔狭窄,淋巴系统回流障碍,甚至阻塞,是阻塞性淋巴管炎、象皮肿的主要原因。第三节轮虫动物门Rotifera一、主要特征1.体小,多淡水生活2.一般分头、躯干、尾头具有头冠3.体被角质膜,常在躯干部增后为兜甲,上常有棘或刺(角质膜因硬化程度不同形成环形的折痕似体节)4.消化管分口、咽、胃、肠、肛门等.咽部发达,内含咀嚼器5.排泄器官原肾管6.体无背、腹、侧线7.各器官组织的结构均为合胞体结构(核数目固定)生活史(雌雄异体)非混交卵非混交卵(2n)♀(2n)(2n)♀(2n)卵(2n)非混交(2n)混交♀(2n)休眠卵(2n)卵(n)非混交生殖和混交生殖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混合刺激精子(n)个体♂(n)受精非需精卵需精卵非需精卵受精卵Brachionus臂尾轮虫Conochilus聚花轮虫玫瑰旋轮虫褶皱臂尾轮虫裂足臂尾轮虫Asplanchna晶囊轮虫Keratella龟甲轮虫轮虫的主要价值:1、饵料:因其繁殖快、营养价值高、个体小、运动缓慢等,是大多数经济水生动物幼体的开口饵料。2、指示生物:在环境监测和生态毒理研究中被普遍采用。第四节原腔动物的系统发生线虫动物轮虫动物腹毛动物涡虫纲与涡虫纲相似:腹面有纤毛焰细胞构成的排泄管有些海产多雌雄异体与自由生活的线虫相似:有些纤毛退化;有原体腔;完全的消化系统与线虫动物相似:原体腔;角质膜完全的消化系统与涡虫纲相似:焰细胞构成的排泄管;有卵黄腺;身体部分有纤毛少妇胸部取出活寄生虫医生建议当心过桥米线近日一条新闻称广东一位女士胸部长有一个可移动肿物已有半年,在做切除手术时,发现“肿物”竟是一条活生生的寄生虫。寄生虫是怎样进入人体的?是否所有肉类食物都可能携带寄生虫?记者采访了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主任冯曼玲。哪些食物可能造成寄生虫病?很多肉类、水产品等食物携带有寄生虫病原体,医学上称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病为食源性寄生虫病。新闻中患者自述喜食生蛇胆、蛇血也是可能引发寄生虫病的高危食品之一。除蛇外,河蟹、虾、螺、蛙、泥鳅和一些淡水鱼、水生植物;猪肉、牛肉、羊肉等动物性食物可能携带寄生虫病原体,如食用带有寄生虫病原体的河鲜及肉类则有可能患寄生虫病。1、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2、原体腔出现的意义3、简述人蛔虫的生活史,说明其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作业1、吸虫纲和绦虫纲动物适应寄生生活的主要特征2、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3、原体腔出现的意义4、简述人蛔虫的生活史,说明其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
本文标题:第八章-原腔动物门-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638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