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散文朗诵技巧散文是指篇幅短小,题材多样,形式自由,情文并茂且富有意境的文章体裁。其特点是通过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各种表现手法,创造出一种自由灵活、形散神凝、生动感人的艺术境界。一、散文的朗诵基调散文总是从作者主观视点来观察世界万物,从中有所感悟,于是有感而发,抒发自己的感想。读散文,听散文,似乎是跟着作者去看去想,最终和作者想到一块儿去。因为是一个看,想,感悟的过程,所以散文朗诵的基调是平缓的。没有太大的起伏;即使是在作品的高潮,也不会像演讲那样异峰突起,慷慨激昂。在朗诵时要用中等的速度,柔和的音色,一般用拉长而不用加重的方法来处理强调重音。散文虽然不像诗歌那样有规整的节奏和严格的韵律,但是也讲究节奏和韵律美。散文的局部和某些句子也有对称结构。例如:“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在朗读时,我们可以用相同的语调来读这对语句,使文中的韵律美表现出来。散文也有不同的类型。有的散文以抒情为主,不写人和事。例如朱自清先生著名的散文《荷塘月色》,《匆匆》,都是在抒发作者的感受。有的文章中虽然也会出现一些事物,但是这些事物都是虚写而不是实写的,是概括而不是具体的。例如朱自清先生在著名的散文《春》中描写春天,赞美春天,发出:“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感想,从而激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基调是热情,愉快的。我们应该用明朗,甜美的声音去读。在文章中虽然有山有水,有花有鸟,还有人,但是这些都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我们在朗读这一类型的散文时,完全可以用作者的感受为线索。朗诵《春》时,一开始是一种殷切期盼的情感,在朗读“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时,要把三个层次读出来,把春天越来越近,人们越来越欣喜的心情读出来。中间的部分,从各个方面描写春天,也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我们可以用减低速度,降低音量的方法把描写和抒情区别开来。最后的三小节,用娃娃,姑娘,青年来比喻春天,体现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憧憬和希望,情绪也随之转向高昂。音量,语速也应随之步步提高。另外一种类型的散文稍有不同。这些散文中穿插着一些人和事。有时,正是这些人和事给了作者启示,由此而产生了感慨。那么我们怎样来朗读这种类型的散文呢?总的说来,我们应该把其人其事作为散文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个故事来读。二、朗诵散文要注意的问题1、感情要真实。朗诵散文应力求展示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情感”,充分表现作品中的人格意象。散文是心灵的体现,是真情流露。朗诵时要充分把握不同的主题、结构和风格。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热情地赞美了白杨树,进而赞美了北方的农民,赞美我们民族在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质朴、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朗诵时要充分把握这种感情基调。2、表达要有变化。散文语言自由、舒展,表达细腻生动,抒情、叙述、描写、设计相辅相成,显得生动、明快,对不同语体风格要区别处理。叙述性语言的朗诵要语气舒展,声音明朗轻柔,娓娓动听,描写性语言要生动、形象、自然、贴切;抒情性语言要自然亲切、由衷而发;议论性语言要深沉含蓄、力透纸背。朗诵者应把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恰如其分地处理好语气的高低、强弱,节奏的快慢、急缓,力求真切地把作者的“情”抒发出来。把握“形散神聚”的特点。散文结构布局多种多样,有横式的,有纵式的;有逐层深入的,有曲折迂回的。例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以毛竹的功绩为线索,围绕这根主线,作者回忆过去,展望未来,热情歌颂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是一篇纵式结构文章。而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则分别描述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一篇对比结构的横式散文。散文的结体式样很多,写法多样,但无论什么散文都是形散神聚,总是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贯穿全文,统领全篇。要么是自始至终有一种充沛的激情来描写感人肺腑的人和事,使全文浑然一体。例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作者向人展现的是一种激昂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之情;要么是以一些寓意深邃的话语统领全文,如柯岩的《岚山情思》就是以周总理病重时的一句情深意切的话为主旨进行构思的。朗诵时应根据文章的主题和发展线索,用停顿的长短来显示文章的结构变化及语脉发展,用重音和语调来突出主题,使语脉清晰,聚而不散。我们以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为例进行散文朗诵的具体分析匆匆朱自清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的散文诗《匆匆》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时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但是诗人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他站在他的“中和主义”立场上执着地追求着。他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因此,他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下深深的脚印”以求得“段落的满足”。全文在淡淡的哀愁中透出作者心灵不平的低诉,这也反映了“五四”落潮期知识青年的普遍情绪。《匆匆》是朱自清的感兴之作。由眼前的春景,引动自己情绪的俄然激发,借助想象把它表现出来。想象“使未知的事物成形而现,诗人的笔使它们形象完整,使空灵的乌有,得着它的居处,并有名儿可唤。”(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朱自清把空灵的时间,抽象的观念,通过现象来表示,而随着个人情绪的线索,去选择、捕捉那鲜明的形象。情绪随着时间从无形到有形,从隐现到明晰的一组不断变化的画面而呈现出起伏的浪花。“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了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作者几笔勾勒一个淡淡的画面。作者不在于描绘春景的实感,而在于把读者带入画面,接受种情绪的感染,透出作者怅然若失的情绪。时间是怎样的“匆匆”呢?作者并没有作抽象的议论,他把自己的感觉,潜在的意识通过形象表现出来。“早上,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步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太阳被人格化了,他象一位青春年少的姑娘迈动脚步来了,悄悄地从身边走过。接着,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时间飞逝的流。吃饭、洗手、默思,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作者却敏锐地看到时间的流过。当他企图挽留时,它又伶俐地“跨过”,轻盈地“飞去”,悄声地“溜走”,急速地“闪过”了,时间步伐的节奏越来越快。用活泼的文字,描写出时间的形象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给人一个活生生的感觉,我们听到了时间轻俏、活泼的脚步声,也听到了心灵的颤动。散文诗具有音乐美的素质。散文诗抛弃了这一切外在的形式,它的音乐美,从作者内在的情绪的涨落和语言的节奏的有机统一中自然地流露出来。亨特认为:“虽是散文,有时也显出节奏之充分存在,因而它岔出了它的名义上的类型,而取得了‘散文诗’的名义,就是在诗的领域里的一种半节奏的作品”。《匆匆》就是这样的“半节奏的作品”。《匆匆》表现作者追寻时间踪迹而引起情绪的飞快流动,全篇格调统一在“轻俏”上,节奏疏隐绵运,轻快流利。为谐和情绪的律动,作者运用了一系列排比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相同的句式成流线型,一缕情思牵动活跃而又恬静的画面迅速展开,使我仿佛看到时间的流动。而且句子大多是短句,五六字一句而显得轻快流畅。句法结构单纯,没有多层次的变化,如一条流动的河连续不断,如一条调合的琴,泛着连续的音浪。它的音乐性不是在字音的抑扬顿挫上着力,而是在句的流畅轻快上取胜,作者并没有刻意雕琢,而只是“随随便便写来,老老实实写来”,用鲜明生动的口语,把诗情不受拘束地表现出来,语言的节奏和情绪的律动自然吻合,达到匀称和谐。《匆匆》叠字的运用也使它的语言具有节奏美。阳光是“斜斜”的,它“轻轻俏俏”地挪移,“我”“茫茫然”旋转,时间去得“匆匆”,它“伶伶俐俐”跨过……这些叠字的运用,使诗不仅达到视觉的真实性,而且达到听觉的真实性,即一方面状时间流逝之貌,一方面又写出时间迈步之声。同时,诗人一方面状客观之事,一方面又达主观之情,现实的音响引起诗人情绪的波动,通过语言的音响表现出来,情和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我们还可以看到叠字自然匀称地分布在各句中,以显出它的疏隐绵远的节奏来,这恰合了作者幽微情绪的波动。复沓的运用,也是散文诗维持其音乐特点通常运用的手段。“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徘徊”“匆匆”等字眼反复出现,一种幽怨之情反复回荡。“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象游丝样的痕迹呢?”相同的意思句子数字的变化,使感情层层推进,在参差中又显出整齐的美。结句的反复,反复强化作品的主旋律,画出感情起伏的波澜。复沓的运用,反复吟咏,起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练习:分析并朗诵下列散文《野马渡》。当我在月夜里持一盏渔火,挥手告别那个伫立船头的老船工,像一个浪迹天涯的旅人,背驮沉重的行囊远离你时,为什么你湍急的河流不停地梳理着岸边默默饮泣的水草。而又用一滴晶莹的露珠溅湿那一朵野花的眼睛。山坳的帐篷里,住着年迈的阿妈。留在草原上的姑娘用一根牧鞭,守护着渐渐长大的羊群,在她的瞩目里,今生我会像一只山鹰骄傲的飞过积雪的山顶吗?而那袅袅上升的炊烟呵,是一条长长的飘带,千里万里系着亲人绵绵不断的祝福。趟过伊犁河,翻过西天山,万水千滩,急流险滩,我该怎样泅渡那横陈于生命旅途中的每一条河流。又该怎样寻觅送我至彼岸,却又常常迷失在烟海茫茫中的那每一个渡口。野马渡呵野马渡,最初的野马群是怎样像一队热血粗壮的汉子,兀立浪花翻卷的岸边,埋首豪饮,仰天长啸,旋即升起一股冲天的飓风,劈开一条水路,昂首远去。那裂帛般撕开的水面,至今还飘扬着野马飞腾的雄姿。古老的伊梨河日夜奔流不息,逝者如斯,回眸凝望,野渡无人舟自横。当年的老船工早已演绎成美丽的传说,一条彩虹似的大桥飞架天堑。夕阳西下,牧归的老牛从桥上走过,悠悠的羊群像雪白的浪花漫过桥顶,桥下汲水的姑娘,彩裙一闪,拎走晚霞朵朵。可我仍然像一匹雄性的野马,奔驰在岸边,风雨中渴盼一位勇敢的骑手,扬鞭催马,一次次飞越生命的野马渡。
本文标题:散文朗诵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648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