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辛弃疾词两首PPT课件
辛弃疾词两首1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大盛于宋代。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原本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2词牌名: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的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的词牌和标题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祠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的分类: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结构单调:一段双调:两段三叠/四叠:三段或四段3词的流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些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煜、李清照等4辛弃疾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5辛弃疾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为主;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词集:《稼轩长短句》。6辛弃疾辛弃疾于绍兴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13年。他的祖父辛赞曾在金国做官,但心怀宋室,一直有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谛观形势”,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女贞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辛弃疾22岁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他乘机聚集成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南来后,他一再奏表进言,主张北伐抗敌。7辛弃疾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由于深感岁月流逝、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他在担任地方官的任上,积极练兵备战的做法,不断遭到投降派的反对和破坏。8辛弃疾现实对辛弃疾是残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他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的北伐热情,却使他难以在畏缩而又圆滑、又嫉贤妒能的官场上立足。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并在江西上尧的带湖畔修建了园榭,以便离职后定居。果然,辛弃疾42岁时,因受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尧。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9辛弃疾闲居乡野的辛弃疾常常一面尽情赏玩着山水田园风光,享受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涌起波澜,时而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现实的无情而愤怒和灰心,时而又强自宽慰,作旷达之想,在这种感情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在这些词句中,埋藏了他深深地感慨。10辛弃疾64岁时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词人精神为之一振。第二年,更到前线镇江任职,但他又一次受到沉重打击,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重回古宅闲居,虽然后两年都曾被召任职,无奈年老多病,身体衰弱,终于在开禧三年秋天溘然长逝。朝廷对他总是起而又黜,罢而又用,他则一贯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不论出仕或归隐,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政治、军事主张。但由于政敌的排挤、陷害,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直到67岁志未遂而死去。11辛弃疾生不逢时。他的文才武略换来的却是大半生报国无门的悲愤和苦痛。于是他只好笑傲山林、诗酒余生。他常常将满腔雄心壮志化作杜鹃啼血式的悲愤的长歌。这是英雄人格意识的变向表达,我们从这两首词中分明也能品味出他对英雄人格的悲壮追求。然而,也正是这一特定的遭遇,使他一寄之于词,成为一代词宗,在词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121、抒写爱国情怀的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32、描写农村田园风光的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上14水龙吟登建康亭赏雪15此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35岁的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写作背景16题目解说“水龙吟”为词牌名。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17整体感知•掌握生字读音;•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充满感情的朗读;•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的意思。18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19读准字音:遥岑远目玉簪螺髻鲈鱼堪脍揾英雄泪cénzān/lúo/jìlú/kuàiwèn20楚地千万里是清肃秋天,江水流向天边,秋色漫无边际。眺望远处的山岭,有如直插的玉做的簪子和像青螺状的发髻,呈献着忧愁。流寓江南的游子,落日时分登上楼头,听失群的孤雁哀鸣。看完了宝刀,再拍着栏杆,却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心意。张季鹰你不要说鲈鱼正好切碎烹煮,秋风已吹遍,你归田没有?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面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叹年华如流水,经历风雨频添忧患,树木犹且如此,人怎能忍受!请谁人唤来美女,用红巾翠袖揩拭英雄热泪?文意2122上阙1、词的上阙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它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具体赏析。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23上阙1、词的上阙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它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具体赏析。①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起句破空而来,写出了天高水长、浩渺寥廓的无边秋色。“楚天”紧扣登临的地点,“清秋”点明例如登临的时间。楚天千里,浩浩荡荡的长江随着词人的目光流向遥远的天际,境界浩渺壮阔,气势雄浑。24上阙1、词的上阙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它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具体赏析。①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那江天无垠的壮景激起了词人满腔的豪情,那滚滚东去的长江使词人热血沸腾,那寥落苍凉的秋色令词人悲慨高歌、潸然泪下。开头两句实写眼前之景,却已蕴蓄着深厚之情。25上阙1、词的上阙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它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具体赏析。②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韩愈《送桂州严大夫》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皮日休《缥缈峰》26用典典故指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词句。在怀古咏史诗中,不少篇章在吟咏主要的人和事之外,还会引用一些典故。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使诗文言简意赅,含蓄隽永。27用典的分类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28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作用:¤使诗歌语言精练,有一种简约美;¤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古喻今,文章就显得古朴而文采斐然;¤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铺直叙,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用典的作用29上阙1、词的上阙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它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具体赏析。②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借用这两位诗人的词语,以“玉簪螺髻”比喻山峰,既符合远望的特点,也描写了远山的秀丽。纵目远望,那千姿百态的山峰,有的苍翠高耸如美人的玉簪,有的层层叠叠如美人螺旋形的发髻,祖国的江山不但有壮阔之美,而且有秀丽之美,这就更激起了词人对祖国的无限深情,从而触发了词人的“愁”和“恨”。30上阙1、词的上阙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它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具体赏析。②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对中原沦陷、南宋小朝廷不思恢复的“愁”和“恨”。这样写更曲折有味。31上阙1、词的上阙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它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具体赏析。③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景物描写有何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落日的余辉映照着楼头,失群的孤雁传来阵阵的哀鸣,一见一闻,通过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以有声有色的景物更进一步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悲苦。情景交融,虚实相济。32上阙1、词的上阙哪些句子是景物描写,它们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具体赏析。③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落日:比喻国势衰颓的南宋王朝。断鸿:失群的孤雁,比喻作者飘零的身世。江南游子:指代作者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伐收复失地之意,也不把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332、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上阙34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2、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上阙35吴钩: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拍栏杆: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北宋·刘概休去依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362、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上阙看、拍、会、登“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看吴钩,正是词人雄心壮志的表现,然而现在吴钩闲置身旁,自己不被重用。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372、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上阙看、拍、会、登“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382、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上阙看、拍、会、登“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持剑却无挥刀之时,发力却无用武之地。北伐杀敌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竟无人理会,这就更增添了词人的悲愤。39上片:景色:动作:借景抒情看、拍、会、登江天、远山、落日、断鸿、游子40下阙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思考上片借景抒情,下片则是()。借典言志
本文标题:辛弃疾词两首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672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