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广东省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
广东省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规划概述1.1规划编制背景水泥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是人类社会的主要建筑材料,水泥工业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一直是广东的传统优势产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广东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和促进产业升级,指导全省水泥工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38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08]5号)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1.2规划的发展原则(一)坚持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大中型水泥项目必须有可靠的资源保障。新建水泥生产线必须有充裕的石灰石矿山资源保证,规范设计,合理开采。重视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企业利用低品位的原料和燃料、工业废渣、污坭等进行水泥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必须同步配置高效可靠的余热利用装置,减轻环境负担。(二)坚持技术进步,提高行业竞争力鼓励企业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工艺、装备,建设环保和节能型水泥工业。鼓励在资源、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条件适宜的地方,通过置换淘汰落后产能存量建设日产熟料≥5000吨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禁止建设日产熟料2500吨以下规模的水泥生产线(特种水泥除外)和新建、扩建任何落后工艺的水泥生产能力;三年内基本淘汰全省落后水泥产能,加快淘汰能耗、环保不达标的水泥生产设备和工艺。(三)坚持合理布局,实现科学发展水泥工业的发展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水泥发展规划、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资源、能源、交通和环境容量等因素,做到合理规划,科学有序发展。重点扶持发展粤北(清远、韶关)、粤西(肇庆的山区、云浮)、粤东(惠州的山区、梅州、河源)“三大水泥熟料生产基地”;支持有条件地区建设处置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的大型水泥生产线,禁止在珠江三角洲区域内新建同质化的水泥熟料生产线;支持在靠近市场、有稳定的熟料供应、混合材就地获取、物流成本低的地区适量建设年产水泥≥100万吨的大型水泥粉磨站或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在异地建设水泥配制站,总体建设规模以满足本地区的市场需求为限。三大水泥生产基地原则上不再新建水泥粉磨站和水泥配制站。(四)坚持等量淘汰,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发展和淘汰”并重齐抓,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在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同时,加快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必须坚持“上大压小、等量淘汰”的原则,新建项目企业或所在地政府要按项目建设规模承诺等量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本地级市辖区内落后水泥产能已全部淘汰退出除外),并有可操作的保障措施;已承诺淘汰未能兑现的地区水泥建设项目缓批或限批。(五)坚持体制创新,做大做强产业鼓励现有水泥企业间的重组联合。支持大企业对中小水泥企业并购重组,协助淘汰落后工艺,优化存量产能,发展建筑部品构件、墙体材料、预拌混凝土、干混砂浆等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推动我省水泥工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变。1.3规划的发展目标本次规划的规划年限:基准年为2008年,目标年为2015年。规划范围为广东省。根据广东水泥工业的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2015年广东省水泥工业的发展目标见表1。表1广东省水泥工业的发展目标目标内容指标单位2010年预测2015年目标产能水泥熟料产能万吨900011000产业结构采用先进生产工艺的水泥比重%≥70≥98调整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万吨≥5000(2006-2010年)全部淘汰能源消耗可比熟料综合煤耗千克标准煤/吨≤120≤105可比水泥综合电耗千瓦时/吨≤95≤85可比水泥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105≤93粉磨站可比水泥综合电耗千瓦时/吨≤38≤34资源节约及利废2000t/d及以上新型干法生产线废气余热利用率%≥70100石灰石资源利用率%≥80≥95吨水泥平均废弃物利用率%≥20≥30水泥散装能力%≥60≥90污染物排放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100企业安装在线连续监测装置%1001001.4规划的发展重点根据各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市场需求、资源分布和交通运输条件,按照上述发展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广东水泥工业有顺健康发展。未来广东省的水泥工业应以粤北(清远、韶关)、粤西(肇庆山区、云浮)、粤东(惠州山区、梅州和河源)三大基地为发展重点。各区域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规划见表2。表2各区域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规划表区域2010年预测2015年规划值产能(万吨)占全省比例(%)产能(万吨)占全省比例(%)粤北250039.68390035.45粤西190030.16360032.73粤东150023.81280025.46粤中4006.357006.36合计630010011000100(一)珠三角地区(广州、佛山、江门、东莞、深圳、珠海、中山等市)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环保要求高,土地紧缺。因此,该地区原则上不新建同质化的水泥熟料项目,在混合材资源丰富且交通方便的区域按照市场需求量布局建设相应产能的100万吨以上大型水泥粉磨站或大型水泥配制站;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利用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置工业废弃物、污泥和城市生活垃圾;同时要加速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到2010年,珠三角地区落后水泥产能基本淘汰,鼓励提前淘汰退出。(二)粤北地区(清远市、韶关市)该地区石灰石资源和小水电丰富。目前探明大型石灰石矿区主要分布在清远英德、韶关乐昌等地,已详查资源量占全省总量的43.0%。该地区要加大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力度,加快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有序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努力打造成为广东最大的新型干法商品熟料和水泥生产基地,原则上不新建水泥粉磨站。到2012年底,该地区的落后水泥产能基本淘汰。2015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能力达到3900万吨左右,占全省比重35.45%。(三)粤西地区(湛江、茂名、阳江、肇庆、云浮等市)该地区的石灰石资源主要分布在肇庆山区、云浮、阳江和茂名。该地区水运条件便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应进一步加强矿山资源地质勘探工作,集中力量在西江沿岸地区寻找优质大型的石灰石矿床,以满足“粤西水泥生产基地”的建设需要。加快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努力提高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其中商品熟料占该区域熟料产量的30%以上,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水泥粉磨站提供熟料。湛江、茂名、阳江等地区靠近市场的地方,可适度通过置换落后水泥产能的模式建设大型水泥粉磨站。到2012年底前区域内落后水泥产能基本全部退出。2015年该地区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达到3600万吨左右,占全省比重32.73%。(四)粤东地区(惠州、河源、梅州、汕头、汕尾、潮州、揭阳等市)该地区的石灰石资源主要分布在梅州市、河源市和惠州市山区。该地区应进一步加强资源地质勘探工作,加快新型干法水泥项目的建设,尽快形成“粤东水泥生产基地”。在石灰石资源紧缺的潮州、揭阳、汕头、汕尾等市,适度建设大型水泥粉磨站或水泥配制站。加快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012年底前粤东地区的落后水泥产能基本全部淘汰;2015年该地区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能力达到2800万吨左右,占全省比重25.46%。1.5规划的相符性分析根据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广东省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与上层及同层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环境经济与技术政策、各层相关规划等基本相符,通过对规划的冲突与矛盾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规划规模:广东省2008年水泥熟料产量为10132万吨,该规划2015年目标为淘汰落后产能5770万吨,达到100%新型干法产能共计11000万吨,比2008年增加产能868万吨;通过对比,该规划的产能比700号文增加995万吨,各区域最终产能均有增加,比例基本不变。规划的最终规模不完全符合“等量淘汰原则”,也与部分文件的总产能有出入。规划提出“以1990年以来,广东省水泥消费量、主要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为依据,参考国家建材规划研究院2009年编制的《广东省水泥市场分析研究报告》的市场预测,并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的建设规划目标,预计2010年全省水泥需求量达到1.25亿吨,2015年达到1.50亿吨。”该规划规模控制在需求量规模以内。2.规划提出“建立省落后水泥产能退出补贴资金,对经济落后的地区给予适当的补贴。地方政府应适当安排或通过合法渠道筹集专项资金,用于属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类的水泥企业关闭退出市场或转产进行补贴,确保该项工作稳妥推进。”解决淘汰企业问题。目前广东新型干法水泥比例为43%,落后产能比重大,根据规划到2010年广东省新型干法比例达到70%,2012年基本完成淘汰,保证到2015年比例达到100%。淘汰时间满足相关产业政策等提出的“三年内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的要求。但该淘汰时间与实际问题存在矛盾与冲突,未来怎么做好企业转型,妥善安置职工,将成为主要障碍。3.本规划实施后规模有所增加,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排放量大幅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建议水泥行业考虑对水泥企业进行脱氮氧化物技术研究开发利用。4.规划中提出“做好对地处城镇规划区内、名胜风景区内、水源保护区内的水泥企业和环保不达标企业的依法关闭退出工作。”广东省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54个,风景名胜区120个,与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敏感点遍布本次规划涉及区域,建议下级规划考虑该部分敏感点位置,充分考虑水泥企业发展区域,做好选址,做到达标排放,满足生态功能区划、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等要求,保证土地利用的合理合法性。1.6规划前后水泥行业变化情况小结表3规划前后水泥行业主要指标变化情况小结项目规划实施前规划实施后(2015)变化情况变化量变化比例产量(万t/a)1013211000+8688.57其中新型干法436211000+6638152.18立窑57700-5770-100主要污染物排放(t/a)粉尘4116316500-24663-59.92SO27078633000-37786-53.38NO278240110000+3176040.59综合电耗(万度/年)726550770000+43450+5.98%煤耗(万t/a)12441100-144-11.58%水耗(万t/a)7233.26600-633.2-8.752环境现状评价2.1资源利用现状评价1、水资源综合利用中供、用、排、耗关系和用水结构出现重大变化,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环境安全面临严峻挑战,部分区域水生生物资源受到严重威胁。其中,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用水需求量激增,但蓄水能力不足,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粤北山区调蓄能力相对较强,但需水量相对较小,水资源未充分利用;东江流域和雷州半岛资源性缺水严重;西江水量丰富,但利用率低;农村供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自来水普及率仅为73.8%,大部分地区缺少备用应急水源。而且,由全省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可知,全省部分水域水质污染仍比较严重,特别是大中城市河段,部分水库水质呈现富营养化状态,水质性缺水问题也比较严重。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及粤东等地区水土资源过度开发,水土流失严重,已出现水质性缺水问题。另外,水资源保护过程中,由于主要江河防洪工程体系不完善,防洪(潮)能力不强,造成城市与农村、沿海地区与山区的水利防灾减灾能力发展不平衡。2、广东省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和耕地面积均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全省土地资源总量和人均量均不丰富。而且,广东省人为原因造成的水土流失较严重,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土流失呈明显逐年增加的趋势。3、由2008年广东省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可以看出,目前,广东省的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煤炭资源在广东省的消费比重已下降为13.7%,电力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到47.9%。然而,广东省煤炭所占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高,油、气等优质能源和清洁能源比例偏低。而且,广东省的原油、成品油、煤炭和电力等主要能源大部分均来自省外或进口,外来能源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制性。加上全省电力需求的急剧上升,会由于资源和运输紧张、电力
本文标题:广东省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69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