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化学教学论》复习笔记作者:李旭1姓名:《化学教学论》复习笔记作者:李旭2第一章导论引言:化学史学家认为,近代和现代化学始于18世纪20年代。即化学从实验化学进入定量化学的时期,主要的标志是拉瓦锡元素概念的提出结束及随后道尔顿原子学说的提出。第一节化学与化学教育的发展1、我国于1865年起始在学校里开设化学课程,结合我国实践来考察,化学教育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为成形期。2、我国早期的化学启蒙者是—徐寿。我国化学教育从20世纪30年代进入了充实发展期。第二节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简答题】简述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答:1、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化学教育是由国家主管的一种育人机构或渠道。2、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这种社会行动,主要靠在学校内设置相关课程及社会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来运作完成的。3、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4、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第四节化学教育论课程的任务1、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基本途径。2、关于化学教育论的认识主要看课本【P11】第二章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引言: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为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而设计的内容,它与教学的起点(课程目标)、教学的过程(课程观念、课程内容、教科书)和教学的结果(课程评价)密切相连,课程实施就是将预期的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1、科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重要归宿。2、1952年12月,国家颁布《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草案)》是我国颁布的最早的一部大纲。3、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4、1990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化学教《化学教学论》复习笔记作者:李旭3学大纲也作了相应的修改,分成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5、1992年,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化学教学大纲(试行)》,首次单独规定了初中化学教育的目的。6、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首次将研究性课题写入教学内容。7、2000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对试用长达八年之久的义务教育初中化学大纲进行了修订。修订大纲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见P18)。8、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于2000年5月正式成立;《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1年7月正式出版。第二节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1、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要素以及要素之间形成的关系,是国家教育意志、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载体,课程结构的革新与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础和前提。2、化学学科课程是以化学学科为基础设计的课程。3、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主要是学科课程,这是由初中化学课程的启蒙性、基础性特点决定的。4、初中化学课程的课程结构具有以学科课程为主、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的特点。5、普通一个学生3年之内按各门课程规定共修满116个必修学分,28个选修学分,总学分144方可毕业。新的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模块构成,必修课程有2个,选修课程有6个,每个课程模块均为2个学分,36课时,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须修满6学分。6、在我国,分科课程是最常见的课程。7、分科课程有他的优点:1、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2、重视思维的逻辑性。缺点:忽视了与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学科之间的渗透、联系较少,理论化的倾向较重。8、综合课程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解释数字信息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交流信息的能力、技术应用的能力。第三节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1、化学课程目标,是人们赋予化学课程教育功能时所规定的最低教育要求,是为实现化学课程一定的教育目的而预设的结果,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2、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答:(1)、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颁布,将“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列为基础教育目标;1998年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民族创新能力”。1989年,由美国一大批科学家和教育学家共同制订的《2061计划—面向全《化学教学论》复习笔记作者:李旭4体美国人的科学》出版,提出“将科学素质作为一个国家目标”,并以此为核心改革立刻课程。(2)、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初中化学课程的研制者应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初中学生对科学的需要和兴趣。)(3)、化学的学科特征。重要的化学原理、化学方法和化学观念成为课程目标体系的构成要素。3、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征答:(1)、突出科学探究目标:科学素养包含态度、技能和能力,而科学探究的实践有助于学生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反思评价等技能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作为学习内容,科学探究的课程目标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1)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2)、立足基础知识目标:化学课程内容标准中的基础知识,包含核心的化学概念、基本的化学原理、重要的化学事实以及化学应用等。(3)、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美国著名的《2061计划》将科学教育纳入文化与社会价值观的视野来强调其重要性。4、化学课程目标的结构和表述(1)常见的目标有:课程总目标(或总的教学目的)、展开目标(或具体教学目的)和内容标准(或教学内容和要求)(2)新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由课程总目标、三个维度的展开目标和八个课程模块的内容标准构成;其中三个维度展开的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5、化学课程目标具有不同的类型在课程研究过程中,不同学者对课程目标的类型提出了不同的界定,如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等。6、美国学者布卢姆早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教育目标分类学”。7、化学实验操作属于动作技能范畴。8、对于知识与技能目标,常用观测的、指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来说明;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常用与方法应用或过程体验有关的行为动词来说明;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常用与学生的经历、认同、领悟等体验相联系的动词来说明。(具体见P44)9、内容标准描述方式的多样化:内容标准对学生而言,一般符合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第四节化学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1、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为化学课程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具体要求如下:(1)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化学教学论》复习笔记作者:李旭5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革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2001年7月和2003年4月,教育部相继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两个重要文件。文件体现了国家对21世纪初中国化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化学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化学课程的基础。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和实施建议,。4、五个学习主题:主题1科学探究;主题2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3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4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5化学与社会发展)5、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层次结构: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和内容标准。每个二级主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要素:即“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和“学习情景素材”。“标准”是对某一主题下所列内容应达到的最基本的学习要求的一种描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评价:自我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为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张水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其中自我评价通常采用建立化学学习档案的方式。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采用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可以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也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前确定评价指标非常重要。另一的形式,书面测验,其特点:(1)立足基础要求;(2)突出实际应用;(3)体现时代特征;(4)融入科学探究。6、高中化学新课程特点:(1)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2)确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3)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与人文性;(4)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5)倡导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6)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7)采用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化学新课程标准以学分衡量学生的学业成就。学分由各科的必修学分加选修学分两部分组成、如化学必修为4个学分,选修2个学分,高中学生修满6个学分即达到高中化学标准的毕业要求。对选修课程学分做了一定的限制,在最低6个学分的基础上,建议有理工发展倾向的学生,可修至8个学分,有志于化学及相关专业的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12个学分)7、必修课程模块的内容和要求:《化学教学论》复习笔记作者:李旭6(1)化学史与化学方法;(2)化学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3)常见物质的主要性质、来源及其重要应用;(4)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8、选修课程模块的内容与要求:1、《化学与生活》:(1)与生活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2)化学与生活相联系的重要观念。2、《化学与技术》:(1)与化学相关领域的资源开发和利用;(2)材料制造和化工生产中的化学方法;(3)农业生产中化学知识的运用;(4)技术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物质结构与性质》:(1)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系;(2)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4、《化学反应原理》:(1)基本概念和原理;(2)体现科学价值观方面的知识。5、《有机化学基础》:(1)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2)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在某些领域中的应用。6、《实验化学》:(1)实验的基本技能;(2)实验研究的思路;(3)与化学实验有关的价值观。以上知识请见课本第56至65页。第三章化学教材设计及内容建构第一节化学教材设计的基础引言:课程标准确定之后,教材是保证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1、【名次解释】教材:电子的、纸质的、视听的学习材料均可以称为教材。2、国外学者认为;影响教材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即目的、目标、内容、教、学与交流的方法,测试。从关系上来看,课程结构限定了教材的种类,课程理念导向着教材的目的和目标;内容标准决定了教材的基本框架,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直接影响教材的活动方式。3、化学课程结构决定课程的类型,也限制了教材的种类和册数。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分必修和选修两类,对应8个课程模块,其中必修2册,选修6册。4、化学课程理念有几种?(1)第一类教材理念以培养少数精英、传承知识为主,教材内容的组织往往以知识为中心,采取尽可能简约的方式呈现知识,重视知识的逻辑结构。(2)第二类教材理念突出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广泛联系,关注社会热点,倡导“以经验中学”、“做中学”(其中最为典型的有美国中学化学教材《社会中的化学》和英国的《索尔特化学》。《化学教学论》复习笔记作者:李旭7(3)第三类教材理念关注学生的化学素养,强调实验在理解知识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这类教材目前的数量最多,使用面也最广。(美国高中化学教材《化学:与变化的世界相联系》是第三类教材理念的典范)5、我
本文标题:化学教学论笔记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699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