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全面小康与广东文化产业李江帆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导师提要阐述文化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界定狭义文化产业、广义文化产业和泛文化产业从收入水平、闲暇时间和文化产业群方面揭示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的互动效应分析广东文化产业的现状、问题、原因以及建设文化产业大省应做的主要工作一、何谓文化产业?1.文化产业与第三产业产业(industry)是指介乎微观经济单位(企事业等)与宏观经济单位(国民经济)之间的、以投入一定的经济资源为代价生产某类具有共同特性的产品的集合体。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A.G.B.Fisher)1935年提出三次产业分类法,把国民经济部门划分为三次产业第一产业是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畜业、林业、渔业和狩猎业等;第二产业是广义的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煤气、供电、供水业等;第三产业是广义的服务业,即除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三次产业依据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划分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狩猎业〔和矿业〕的生产是与自然形成过程结合在一起的它们都直接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且只能在自然资源所在地进行可以被视为同一层次的生产活动。这些生产初级产品的行业被称为第一(次)产业。工业生产过程是对初级产品的再加工过程,一般不直接使用未经加工的自然资源,而主要以来自第一产业的产品为加工对象,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初级产品生产的制约。这一特点使工业生产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处于第二级地位,成为第二层次的生产活动。这些生产经过大规模的物质形态变化的加工产品的行业,被称为第二(次)产业。服务部门的生产过程,从纯粹的形态上考察,并不是对初级产品或加工产品的加工,而是以其为物质条件,生产非实物形态的产品。它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离自然资源的掘取过程更远,工程更长。这一特点使它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处于第三级地位,成为第三层次的生产活动。因此,这些行业称为第三(次)产业。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的划分标准(1)生产距消费的远近程度。远的为第一产业,次远的为第二产业,近的为第三产业。(2)产品是否有形。有形的为第一、二产业;无形的为第三产业。(3)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否与可以分离。可以分离的为第一、二产业;不可分离的为第三产业。第三产业4个层次(1)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2)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3)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4)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军队和警察。社会产品分为实物产品(有形产品)和服务产品两大类(无形产品)第一、二产业主要生产实物产品;第三产业主要生产服务产品。文化产业(cultureindustry)是国民经济中生产具有文化特性的服务产品和实物产品的单位的集合体。2.狭义、广义与泛文化产业狭义文化产业“科教文卫”中的“文”包括文化艺术业(艺术、出版、文物保护、图书馆、档案馆、群众文化、新闻、文化艺术经纪与代理、其他文化艺术业)广播电视电影业可简称为文艺广电业广义文化产业考虑教育业是传播文化的部门而把它包括进文化产业范围包括文化艺术业、广播电视电影业和教育业文化产品包括两大类服务型文化产品又称服务型精神产品如表演艺术(音乐、舞蹈)、语言艺术(文学)和综合艺术(戏剧、影视)行业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广播、电视、电台提供的表演性演出服务、阅读展览服务、游艺娱乐服务和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实物型文化产品实物型精神产品如造型艺术(绘画、雕塑)行业、出版和新闻业生产的美术品、工艺制品、书籍、报刊、文物、音像制品和软件光盘等。实物型文化产品实际上是第二、三产业联合生产的:第三产业生产其文化内容,第二产业生产其实物形式(纸张、磁带和光盘等)。泛文化产业考虑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称,给出泛文化产业概念。文化产生的原动力文化产生的原动力是人类生命的精神需求在远古时代,先人们为了减缓以致驱散在变幻莫测的自然面前生命所受到的压抑,于是寻找生命的精神慰藉便有了图腾崇拜、神祗祭祀、神话传说、绘画、彩陶、石雕、铜雕、建筑等永垂史册的古典文明。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创造相交织的产物。文化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为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国别文化按文化活动的对象分为饮食文化、酒文化、服饰文化、电视文化、电影文化、教育文化、科技文化、健身文化、建筑文化、商品文化、旅游文化等,按文化的形式分为园林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经营文化、校园文化、街道文化、庭院文化、家庭文化等。泛文化产业包括四部分(1)文化艺术业和广播电视电影业;(2)教育和科技业;(3)与文化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直接相关的行业;(4)三大产业中较多地体现文化特征和审美艺术特征的部分行业。后两者涉及工艺美术品批发业、图书报刊零售业、园林绿化业、自然保护区管理业、市政工程管理业、理发及美容化妆业、摄影及扩印业、旅行社、娱乐服务业、广告业、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教育、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包括一些饮食业(饮食文化)、制造业(如工艺品、音像制品制造)、建筑业(如旅游点,文化艺术建筑物)和农业(如观光农业)等。3.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对文化产业的主流看法是以为只有市场化的文化部门才是文化产业,“吃皇粮”的文化事业不是文化产业。其实,文化事业和文化企业都属于文化产业。产业并不是市场化的同义词,而是指既有投入,又有产出的部门。传统经济学无视无形产品的存在,把提供服务产品的文化部门视为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行业,划为非生产部门或非产业部门。这种片面性理论已被第三产业的发展所彻底否定。文化部门=文化产业不管是市场化的文化部门,还是靠财政支持的文化部门,在不生产废品的情况下,都是既有投入,也有产出的部门。它们的产出就是服务产品或实物产品,因此都具有产业特质,都属于第三产业。由于它们都生产具有共同文化特性的同类产品即文化产品,因而都被称为文化产业,划入第三产业的第三层次。以是否市场化作为标准,在本来就属于第三产业的文化部门中划分产业和“非产业”,是完全不合逻辑的。实际上,文化部门是否市场化与它们是不是产业毫不相关。只要它们生产出文化产品,就证明了它们的产业性。至于文化产品如何处置,是卖给他人(如购票观看文艺演出),还是送给别人(如免费参观博物馆),或半卖半送(如半价优惠服务),与文化部门的产业属性完全没有关系。文化部门的产业性不需要以文化产品的市场化来证明正如第一、二产业的产业性不需要以工农业产品的市场化来证明一样。即使工农业产品免费送给他人(如工厂农场免费提供的抗洪抢险物资),生产这些产品的工农业部门同样是产业。文化产业一些行业不以市场方式运营,与第三产业特性相关。在现代社会中,第三产业主要采取三种方式运营。其一,服务的市场运营方式通过向市场出售服务获得收入以维持运营,如营利性生产服务业和大部分生活服务业。其二,服务的非市场运营方式即通过财政或社会赞助方式获得收入以维持运营,如国防、政府服务业,免费的教育、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广播、电视业等。其三,服务的半市场运营方式即在财政资助的条件下以低价向市场出售服务获得收入以维持运营,如基础教育业、部分文化、卫生服务业等。实行非市场分配方式和半市场分配方式的是非盈利性服务业。非盈利性服务业的存在和发展是对现代社会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的适应,也是现代国家促进社会平等,改善居民整体利益和基本福利状况的社会职能的一种体现。首先一些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社会效益,但局部或短期经济效益较差的服务虽然对整个社会大有裨益,却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不能成为在市场上自愿交换的对象,所以必须由国家通过强征税金支付,以非盈利性方式经营。其次为了保障低收入居民也可消费一些基本的服务,国家有必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低价甚至免费向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再次某些服务以非盈利方式经营,可以防止服务业做出忽视他人的、有消极的外在效应的、不符合居民整体利益的经营决策。最后一些公共性服务产品的消费不具有排他性,同时也难以排除对它不付费的消费,故以社会形式共同(免费或优惠价)消费比通过市场交换以个体形式消费效率更高。非盈利性服务普遍存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三产业中的相当一部分行业也一直由国家财政补贴支持还服务行业本来具有的产业面目,决不是也不应该取消非盈利性服务业,全部把它们推向市场。公共产品性质较强的服务宏观和长期效益好但微观和短期效益不佳的服务,如代表国粹的文化和艺术服务、基础理论研究、基础教育、全民卫生保健服务等如推向市场,由于“市场选票”不足,将走向衰落而产生所谓“公共悲剧”损失的将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文化产业并非指市场化的文化部门是指所有生产具有文化特性的服务产品和实物产品的部门,不管它们是以市场分配方式经营的,还是以半市场分配方式或是非市场分配方式运营的很多文化产业部门要靠市场来维持其发展,不少文化产业必须依赖政府给予财政资助才能存在和发展。二、全面小康与文化产业发展从产业演变的规律来看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在迅速提高。收入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长、社会化、信息化和全球化,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正推动着文化产业的大发展。1.收入水平提高引起消费结构变化为文化产业提供日益扩张的发展空间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伙食费在家庭生活开支的比重下降,文化消费比重提高,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日益扩张的发展空间。1985-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消费支出由637元增加到5309元,食品消费由352元增加到2014元,恩格尔系数由52.3%下降到37.9%。文化、娱乐、教育消费由55元增加到690元,消费比重由8.2%增到13.0%(农村居民这一比重为11.1%)。国外1990-1992年教育休闲与娱乐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新加坡为14.5%,韩国12.5%,加拿大11.1%,英国10.2%,美国10.3%,日本10.3%,澳大利亚9.8%,我国居民文娱教育消费支出比重与发达国家大致相当。不过,发达国家居民实际消费的教育服务中有很大部分是免费的,只有一部分是自己直接掏腰包支付的,所以,即使其居民文教消费开支占家庭消费开支的比重与我国相同,其文化消费的实际比重也会比我国大。考虑到发达国家居民人均消费开支比我国高数十倍,即使两者的文化消费比重完全相同,我国人均消费文化产品量也比发达国家少得多。我国的文化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随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文化产业还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2.闲暇增长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闲暇时间增多有力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品消费与工农业产品消费的明显差异是闲暇时间对消费量的影响不同。相当多文化产品的消费要占用大量闲暇时间。如果没有闲暇时间,即使收入水平很高,这些文化产品的消费量也不能有大幅度提高。由于闲暇时间有利于人们休息、娱乐、锻炼、自修、发展个人爱好或从事创造性活动,所以人们对闲暇时间多多益善。经济的社会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推动着庞大的文化产业群的成长。经济的社会化使一系列文化产业的前向、后向和横向关联产业诞生和发展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文化服务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使文化消费面有可能同时波及全球经济全球化使一国文化产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环节变成全球的经济行为,促成了跨国文化产业集团的发展。经济的社会化、信息化和全球化发展会推动文化产业沿着逆向波及、顺向波及和横向波及方向发展形成以特定文化产品为核心的、以一系列与文化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直
本文标题:广东文化产业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70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