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河南省基础教研课题结题鉴定书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结题鉴定书学科分类中学语文课题名称《农村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探索研究》立项编号课题主持人袁建厂所在单位西华县东夏镇第二初级中学联系电话0394-2302037(固定)13460028982(移动)主要成员李振尹庆伟杨帆袁建新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完成日期2012年7月30日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课题研究情况及主要成果课题研究情况:我校主要是以教师新课程改革载体进行解剖。研究着眼于学校对于教师新课程改革发展模式策略的探索,努力实现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实践思路。课题组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实践:(一)加强领导,整合力量为强化组织管理,保证课题研究活动顺利开展,课题申报立项后,我校立即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组并建立了学习制度和考核制度。校长任组长,主要成员有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中青年骨干教师。要求所有教师全员、全程、全面参与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明确每个课题组成员相关的责任与义务,要求每一位老师对课题研究涉及的内容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并积极地参与,做到“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掉队”。后勤保障组在经费上给予充分的保障,为全体参研教师配备了必备的书籍和音像资料。(二)立足校情,认真调研为探索一条适合我校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模式,在研究之前我们制作了调查问卷,了解所有参与教师的现状(包括学历职称、对电脑操作的熟练程度、对网络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教育资源的应用等),形成了本校教师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数据表明:我校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人数的75%,教师教科研能力相对较弱,一直没有实质性突破;不少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三维目标难以灵活运用和把握。问卷调查还表明,作为我校中坚力量的青年教师,在教育理念,课程改革内涵、教学方式等方面仍存在模糊认识。快速提高我校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使他们熟练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具备新课程背景下的当代教师的综合能力,是我校实现教师专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我校在加强常规教学管理的同时,把加强和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如何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探索》的重点来进行研究与实践。(三)认准目标,扎实研究1、加强学习,把握实验内涵为使全体教师能准确把握本次课题研究的内涵,我校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课题组多次召开主要成员参加的专题会议,适时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开展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学习和研讨,统一认识。全体参研教师认真学习市总课题组的两个方案,学习课题研究配套教材,重温《新世纪教师素养》等,畅谈学习体会,交流学习心得。通过学习交流,努力使每个成员充分充分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主要内容、实施步骤与研究方法。2、以课程为载体,以课堂为主渠道为丰富课堂教学内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竞争激励机制。我校先后于2010年秋季学期至2011年夏季学期,连续组织了两届“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参赛教师达95%以上,90%的教师参赛时都能用课件辅助课堂教学,较好的掌握课堂环节,预设和生成相得益彰。几年的积淀,广大教师真切的感受到了一节优质课所具备的基本要素,如何鉴赏优质课,就连老教师也虚心请教年轻教师,学习课件制作服务于课堂教学。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交流、研讨课件制作、教学资源的利用等明的显多了起来,谈专业发展方面的术语更专业了。为充分发挥大奖赛的示范指导作用,本学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我校对每位参赛教师进行了同步录像,教研组拟对每位参赛教师进行点评,实行个案跟踪,以期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3、个体优化与培养骨干相结合(1)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对教师的培养,首先是思想素质师德的培养。学校不断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师德建设,树立榜样和典型,推动教师乐于奉献。(2)继续实施“青蓝工程”。为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我校一方面鼓励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不断进取,精益求精,争创市区级骨干教师,同时也强调青年教师更应不断学习,和新课程一同成长。为此,我们每学年都将开展师徒结对工作,实施“青蓝工程”,建立教师结对管理制度,努力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3)搭建舞台,激励成长。除了有计划的组织青年教师到区内外进修和培训外,还结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实践为他们搭建成长舞台。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评比、上汇报课、写教学反思;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参加各种观摩交流活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让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在实践中锻炼提高。4、邀请家长参与新课改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校管理模式是现代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为使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了解新课改,搭建社区、家长、学校相互沟通了解的桥梁,我校几年来组织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通过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让家长走进教室,关注课堂教学;让家长和老师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互动,了解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情况,使学校能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及新课改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出谋划策,为学校的发展吐露心声。四、课题研究成果。(一)理论成果我们的课题研究,以“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和主线,通过研究,初步探索出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模式。1、建立学习制度,养成学习习惯。制度创新是学校提升竞争力的保证。学校一方面要帮助教师制定符合教师个体的学习发展计划,另一方面也要把教师的学习发展纳入绩效考核的范围,从制度上有效促进教师学习习惯的养成。首先,学校要鼓励教师订阅一定数量的教育教学杂志和一些指导专业发展的书籍,对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的教师进行奖励,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学校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进修和提高学历学习。第三,学校还与各级教研员、兄弟学校的名师、相关专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教师学习提供人员上的智力资源。2、重构教研活动,营造“学习型”教研气氛。教研活动应该成为教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行动学习,教师的探索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我校在学期初计划制订阶段,认真研究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特点和目标,精心选择学习内容,为教师教研准确定位,设计了针对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教研活动,同时,在教研活动中采用“参与式”的学习方法,促使教师们在参与分享的讨论交流学习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营造良好气氛。在学习型小组研讨活动中,课题组把教学目标、科研目标变成具体的任务并融入每次的学习小组的研修活动中。教师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会得到较好的调动,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3、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教研组是教师成长的专业环境,以优秀教师为主体,通过共同备课、听课、评课,特别是在示范课和汇报课中,使年轻教师掌握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检测各方面的技能,从而达到迅速提高自己处理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把开展互相听课评课的教研活动作为常态机制,能使教师反思自己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既交流了经验又使每一位教师在交流中教学水平得以提高、课堂教学行为得到改善,逐步把自己的实践经验提炼为理论水平。学校还应组织教师观摩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给他们创造更多的与教育专家对话交流的机会。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盖章)年月日省辖市级教研室初审鉴定意见:(盖章)年月日专家鉴定意见鉴定专家小组负责人(签名)年月日鉴定专家名单姓名工作单位职称签名河南省基础教研室意见年月日备注
本文标题:河南省基础教研课题结题鉴定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700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