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学教育学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2第一章教育的概念什么是教育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起源与发展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3第一节什么是教育•词源分析•教育概念的各种解释•对“教育”含义的思考•教育的一般定义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4一、词源分析我国:篆体的“教”写成。西方:Education一词源自拉丁文Educare,意为诱导、引出。从东西方“教育”一词的词源来看说明了什么?想一想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5二、教育概念的各种解释我国古代观点《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荀子·修身》: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o)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上天所赐予的称作性,顺从和发扬本性称作道,把道加以修明和推广,叫做“教”。即,修道即为教育。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6二、教育概念的各种解释西方的观点夸美纽斯:教育是生活的预备。裴斯泰洛齐: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涂尔干:教育就是系统地将年轻一代社会化。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加里宁: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行的一种确定的、有目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前苏联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7三、对“教育”含义的思考从具体的教育情境说起:教学手艺、练武、舞蹈等;告诉……解释……讲授……谈话、谈心等;给孩子讲故事;榜样示范、耳濡目染;公益广告、海报、宣传等;“张良学艺”故事的启发。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8•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教育通常含有使人向上、为善的意思;•教育必定要传递一定社会的价值观•教育要促进人的潜能得到发展•有的教育需要模仿、有的教育需要告诉、有的教育需要训练、有的教育需要灌输、有的教育需要宣传、有的教育需要引导、有的教育需要感染、有的教育可能什么也不需要做;•因此很难用一句话来定义教育;•三、对“教育”含义的思考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9㈡教育的概念•叶澜:•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皮得斯:•教育暗含把有价值的东西传递给那些将受这些价值所约束的人;从认知角度来讲,教育必须包括证实的、能够理解的知识;教育至少要排除某些传递的程序步骤,其依据是这些步骤不能激起学习者的意愿和主动活动。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10•沃尔冈夫﹒布列钦卡:•教育是人们尝试在任何一方面提升他人人格的行动。具体说,就是人们尝试持续在任何一方面改善他人心理素质结构或者保留其心理素质结构中有价值的部分。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11•布列钦卡认为人性中包含三方面素质:•1.有意义的素质——人们想要扩充、加强、稳固的素质;•2.有价值的素质——人们想要在现有的一般素质(如学习能力)或者专业素质基础上创造、引发或生产出目前不存在的素质;•3.有害的素质——人们要克服、消除、解除、削弱那些现有的素质或限制其影响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12四、教育的一般定义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内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远程教育等等)。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活动。更为狭义的理解:作为“思想教育”的同义语。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13第三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教育的发展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14一、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生活需要起源论交往起源论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15生物起源论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1831-1902)首倡,他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教育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在人类产生以前,已在动物界存在。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便是教育行为。沛西·能(英):生物的本能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作为教育动力的生物冲动往往把社会有意识地或本能地认为最有价值的那些活动挑选出来用于对年轻人的培养。”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16心理起源论美国学者孟禄(1869-1947)从他的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生物起源论。他认为,利托尔诺没有揭示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他根据原始社会尚无传授各项知识的教材和相应的教学方法,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在他所著的《教育史》(1925)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教育。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17劳动起源论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是在20世纪40-50年代,前苏联教育理论界展开了对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批判,根据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的基本思想而形成的理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这种教育起源论,曾经被当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教育起源问题的正确结论在社会主义国家广为流传。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18生活需要起源论杜威提出,杜威认为:“人是社会中的个体,总有一天个体会消灭,但社会作为群体生活将继续下去。社会的续存不仅通过传递,通过沟通继续生存,而且简直可以说,是在传递中、在沟通中生存。”实际上杜威认为教育就是传递和沟通。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19交往起源论叶澜: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交往是教育的“原型”论证:交往包含了教育的基本要素:以影响新生一代生长为直接目的;交往的一方转化为施教者;另一方则转化为受教育者;内容和教学关系较为固定时,教育活动产生了。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20二、教育的发展原始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教育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21(一)原始教育1.教育内容浅显,教育方法简单受社会属性和特性所限,从严格意义上讲,原始教育仅能算是教育的雏形,是由一些淳朴、简单的教育活动构成的。特点2.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融为一体。3.原始的教育机会均等。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22(二)古代学校教育特点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似大学属大学性质)、书学、算学、律学(似属专科性质)六学。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和医学。崇文馆:归东宫直辖。弘文馆:归门下省直辖。“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3、教育与生产实践对立,鄙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4、教育方法上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5、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形式。1、古代学校教育的专门化;“二馆”:皇亲贵戚和宰相功臣子弟。学额50人。国子学: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学额300人。太学: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学额500人。四门学:七品以上官员子孙(500人)和庶民中的优异之人(800人)。学额1300人。书学、律学、算学:是专科性质的学校,面向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孙及庶人。学额各50人。大致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阶段。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23学校的产生•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学校: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在两河流域的马里城发掘出两间房屋的屋基,大房长44英尺,宽25英尺,排列4条石凳,可坐40多人;小间排列3条石凳,可坐20多人。又发现残留的泥板书。因而分析,这是一所学校,时间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这比此前人们认为的最早的学校——古埃及的宫廷学校还要早1000年左右。•我国最早的学校:据说是庠(xiáng)、序、校。学校产生的条件: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教育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2、国家的出现,使统治者日益关注教育,将它作为兴国安邦的重要工具;3、体脑分工,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可以专门从事教育和学习活动;4、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知水平的提高,知识经验的积累越来越丰富;5、文字的产生。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243、现代教育1.教育与生产劳动由分离逐步走向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2.学校教育的普及性和民主性;3.学校教育制度日趋完善;4.教育的公益性日益突出;5.教育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更新;6.实现了终身教育。现代教育是以适应社会生产需要为主体的多层次的教育体制。特点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25义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义务教育(compulsoryeducation):简而言之,它是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对一定年龄范围的儿童,实行一定年限和一定程度的教育。也称强迫教育、免费教育、普及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起源于欧洲宗教改革,目的在于推行宗教教育。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6—12岁男女儿童入学,否则政府强迫其履行义务。一般认为此即义务教育的开端。19世纪后半期,一些比较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最早的州在1852年,英国在1880年,法国在1882年,都先后通过了义务教育法令。我国一般认为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试办义务教育章程案》开始义务教育。民国成立后数次明令实行义务教育。解放后多次在各种教育法令条文中提到“普及教育”、“义务教育”等,直到1986年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26终身教育•20世纪60、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倡导者是保尔·朗格朗。这种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超越了学校教育体系的,从胎儿到坟墓的人生全程教育。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27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三者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28教育者•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广义的教育:凡是对受教育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狭义的教育: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请思考:作为“教育者”的父母与作为“抚养者”的父母之间的区别,以及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作为“教书匠”的教师之间的区别。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29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是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30教育的中介系统•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在教育的三大要素中,这一因素最为复杂。•从内容上说,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包括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2020/5/15教育学原理第一章31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学校教育为例)•教师是使教育中介系统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引导者、组织者;•教育中介系统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中介系统的依据。
本文标题: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71384 .html